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击队员在冲进大厅的时候,射出的子弹打到了二楼的看台上,可是没有射到什么人。藏在那里的几个绑匪,在突击队士兵的扫射后,突然从二楼的座位上跳了起来,但是很快就被战士们击毙了。可能是突击队员们的动作实在太快,也可能是临死最后时刻犹豫的缘故,反正身系炸弹的“车臣寡妇敢死队”队员没有一个成功引爆绑在她们身上的炸弹,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想到要引爆身上的炸弹。18名“车臣寡妇敢死队”队员悉数倒在突击队员的弹雨下。40分钟之内,战斗全部结束。在剧院对面居民楼里一位居民躲在家里用家用摄像机拍下全部战斗过程。
三是重点突击,力毙匪首。击毙匪首巴拉耶夫的战斗尤其精彩。匪首巴拉耶夫是具有丰富恐怖活动经验的亡命之徒,因而,击毙匪首也是营救行动成败的关键之一。鉴于匪首指挥部设在剧院二楼,指挥中心在剧院墙外专门埋伏了负责歼灭匪首的一个突击组。当战斗打响时,正在饮酒作乐的巴拉耶夫,及其同伙还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即被破窗、破墙突入的特战队员以迅猛、准确的火力击毙,使绑匪陷入混乱,未能及时组织有效抵抗。
在莫斯科电视台播出的行动结束后剧场内的镜头中,出现了绑匪首领巴拉耶夫仰面躺倒的尸体,四周满是玻璃残片,这名前车臣叛匪头目阿尔比·巴拉耶夫的侄子手中还握着一只法国白兰地酒瓶。
在七个小时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俄内务部副部长瓦西里耶夫承认,特种部队使用了“特别手段”。除使用新型“毒气弹”外,还采用了心理战。据一名参加解救人质的“阿尔法”特种兵说,解救人质的过程中,俄罗斯军队的突袭采用了心理战的方式。原来他们放出风来说,要在26日凌晨3点开始发起进攻,于是绑匪开始等待,可是到了3点却悄无声息,绑匪懊恼得胡乱开枪。
根据心理学家事先的分析,此时绑匪的士气开始处于低落状态,精神也就放松下来。在后来,俄罗斯提供的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不少绑匪直接被击毙在座椅上,他们差不多是在睡觉的时候被击毙的。曾在现场采访的《莫斯科共青团报》新闻部记者德米特里说,绑匪被击毙与联邦特种部队使用了催眠气体的作用有关,也有心理战对他们的影响,这次俄罗斯突击队对绑匪使用的是生理加心理的双重干扰。匪首巴拉耶夫被突击部队击毙的时候,手里还拿着白兰地。可以看出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壮胆,另一方面也是其烦躁不安的表现。
其他—些绑匪的尸体则呈现出了睡眠状。蒙面女绑匪基本上都是在大厅的座位上被当场击毙的。原来这里坐的都是儿童。不少女绑匪的身上还绑着至少800克到1.5公斤的炸药。莫斯科法医还说,从被击毙的绑匪生理情况来看,他们在死之前都喝了酒,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酒精气味,其中还有人吸食过毒品。在绑匪的遗留物品中,突击队员除了武器和炸药之外,还发现了吸毒的工具。所以,这些绑匪在突击队员冲进大厅之前,早已经处于精神恍惚状态。
26日俄内务部公布,参加营救行动的各部队无一牺牲;50名绑匪被击毙,3人被俘;人质当时有67人死亡,750人被救。28日又宣布,死亡人质增至118人。当人质们被带离剧院,恐怖分子被带上警车之后,武装工兵和警犬训导员同时进入剧院。训练有素的嗅弹犬很快就排除了剧院里恐怖分子们遗留的炸弹和埋设的地雷。清点剧院现场的爆炸物,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嗅弹犬先后在剧院内发现了30余个爆炸装置,包括剧院中央一枚巨大的炸弹。如果不及时采取突击行动的话,那么,用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的话说“就会有1000人被炸死”。
提前进入剧院地下的“阿尔法”潜伏组应是在26日凌晨5点以前就开始释放麻醉气体。参战人员事后透露,潜伏小组共施放了两次气体。第一次施放后,潜伏小组发现不起作用,遂补充施放。后来发现,施放的剂量超过正常剂量的5倍。剂量过大是造成后来上百人质死亡的原因。不过这也很难责怪营救人员,因为谁也不知道在容纳近千名急躁不安、身体虚弱人员的封闭空间内,应该施放多大剂量的气体,才能既迅速又安全地达到既定目的。恐怕连当年研制化学武器的科学家们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种条件下使用这种气体。
应该指出的是,当潜伏组施放气体时,剧院内的人们是有察觉的。不少获救人质后来说,大约在攻击前的一个小时,就有人发现奇怪气体从通风口散出,随后人们陆续失去知觉。这从—个侧面也反映出,俄罗斯的化学武器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高明。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许多人质都发现有人施放气体时,同样呆在大厅内的数十名绑匪却没有察觉?如果他们察觉了,为什么不引爆身上的炸弹?由于在现场的绑匪大多被击毙,这只能是一个千古之谜了。也许,是上苍在冥冥之中保护这些无辜的人质吧。
在武力营救行动中,特种部队虽解救出大部分人质,但施用失能性气体导致100余名人质中毒不治死亡,这是近年来解决人质危机中伤亡较多的一次。医学专家认为,这种损伤本来是完全能够避免的。无论是对芬太尼还是吗啡,医学上早有特效解毒针剂。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及早得到有关信息,在实施营救行动时带上足够的解毒剂,进入剧院后,立即给每个昏迷者打上一针,所有中毒者都能存活。如果行动部门当时这样做的话,死亡的人质数量将会降至个位数,这次营救行动无疑将成为世界反恐史上一个完美无缺的范例。但遗憾的是,行动部门为了保密,事前不通知医务部门将使用化学气体,事后也不告诉医院应该用什么解药,致使中毒者被送到医院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上百人因此死亡,这不能不说是此次营救行动的不可原谅的失误,其教训十分深刻。
近年来,俄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即由总统领导的国家安全会议,由担负主要任务的强力部门负责人领导的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和由其副职担任现场指挥的三级危机处理机制构成。此次危机中,以普京总统为领导的国家安全会议制定了“谈判和动武两手准备、立足武力营救”的基本方针;以联邦安全总局局长为首的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具体领导及处置工作,并直接对普京总统负责;联邦安全总局第一副局长则担任现场总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各强力部门参战部队。与此同时,根据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各强力部门抽调精锐力量,密切协同,形成整体合力,俄内务部副部长瓦西里耶夫在行动总结中称:“各参战部队均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协同能力。”
营救行动之前,指挥部对行动之后的疏散救治工作做了认真的安排。俄军控制剧院后,700多名救援人员迅速跟进疏散和救助人质,由于吸入毒气,多数人质都处于昏迷状态。这些人质都被抬上等候在剧院外的上百辆救护车,送往莫斯科市十几家大医院进行治疗。此前成立的“心理救助中心”也迅速派人到各医院对人质进行心理安慰。但另一方面,救护工作显然没有估计到使用化学气体的严重后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营救行动结束后,俄内务部长格雷兹洛夫下令彻底清查“车臣恐怖网络”,全力追捕残余匪徒和里应外合之徒,坚决遏制可能出现的极端主义浪潮。俄联邦安全总局局长帕特鲁舍夫也称,反恐行动并未结束,俄各强力部门正在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并全力追捕绑匪同伙。因为有迹象表明,在危机期间有匪徒的同伙隐藏在剧院周围及莫斯科市内某些地方,向剧院内的绑匪通风报信。特种部队拘捕了数名藏匿于剧院及混在人质中的恐怖分子,并在附近街道和居民区挨家挨户地进行搜查。莫斯科警方也在全市展开大搜捕,逮捕了30多名向绑匪提供情报的内奸。俄内务部还加强了对居民区、学校、医院及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重要设施的警戒和保安。据称,俄警方对遍布全国各地的武器弹药和爆炸物存放点加强了警卫。
对于没死的恐怖分子,俄军警早有准备。剧院四周和整个莫斯科市都部署了整整四道防线:从里向外分别是突击队包围圈、特警队包围圈、内务部队包围圈和武装警察包围圈。由于现场四周的居民们已经在人质事件发生之初就被全部疏散,所以搜捕歼灭“漏网之鱼”不算难事。构筑四道防线的军警装甲车、宣传车上的高音喇叭以及俄罗斯电台和电视台反复播放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的指示:“严正警告那些正在逃亡的匪徒:缴枪不杀。继续逃跑,或者负隅顽抗都是死路一条!”
为防止恐怖分子混在人质中潜逃,警方对被营救出来的人质进行“过滤”——核对他们的身份。而紧急情况部更是将每个人质的详细资料送交收治伤员的各家医院,让警方和医院核实伤员中有无恐怖分子,内务部还专门开设了一条热线电话,以供人质家属核实亲人的身份。莫斯科警察局一名高级官员透露,莫斯科警察局02局奉命记录莫斯科公民提供的—切可疑人员的电话报告。另外,莫斯科警察局已经弄到了从剧院逃脱的恐怖分子的名单,所以想轻易逃出莫斯科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一名恐怖分子混入了剧院外的记者群中,试图潜逃,但很快就被发现,当即被逮捕;另一名恐怖分子也被捕获。虽然行动得手后,一些俄罗斯媒体报道称部分绑匪混迹于人质中间逃出了剧场。一些政府官员也曾向莫斯科市民发出了协助搜索绑匪的呼吁,但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几个小时后,面见总统普京时报告说,所有绑匪无一逃跑,或被击毙,或遭生擒。据悉,共有50名绑匪被击毙,其中男性32人,女性18人,2名匪徒遭生擒。
在发生挟持人质事件3天之内,俄罗斯当局采取断然措施,迅速予以化解,从而避免了一场有可能愈演愈烈的人道灾难,甚至是一场潜在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在解救行动中,共有100多名人质不幸丧生,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但从全局着眼,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反恐行动。
此次莫斯科人质危机中,普京总统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持不向恐怖分子妥协,要求强力部门在最大限度保证人质安全的同时坚决消灭恐怖分子。在恐怖分子开始枪杀人质后,俄高层迅速定下动武决心,果断下令特种部队按预案营救人质。
普京总统2002年10月26日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高度评价强力部门在解救行动中的工作,称“做了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同时,对未能救出所有的人表示歉意,“希望死难者的家人和朋友原谅我们”。总统坚定地表示,“我们以行动证明,任何人都无法使俄罗斯屈服。”“恐怖分子只有死路一条,而我们前途无量!”面对恐怖主义分子直捣莫斯科的政治威胁,普京强调,“我们不能允许事件朝消极的方向发展,或向挑衅屈服”。
就全球面言,莫斯科人质事件至少在两个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再次提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