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水浒-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陪宋江送高俅下山的时候怎么不说这话。现在发现招安不成,再说这话,又有何用?然后吴用又献一策,再派两人到东京去走门路。于是燕青建议走李师师门路。无斋主人心想既然还是要走李师师的门路,放了高俅岂非十分愚昧,梁山扣了高俅这个人质,岂非同政府谈判更有利?哪怕就是杀了高俅也比现在这个局面好。作为梁山的军师,吴用竟然看不到这一点,梁山后来的下场就是可想而知的。
终于一阵折腾后,燕青通过李师师见到了宋徽宗,打通了天地线。宋徽宗下令招安,这次派了梁山比较喜欢的宿部长来招安。但是仔细看看招安诏书:
“曰: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敕,想宜悉知。”
口气上的确比第一次招安好听得很多,但实质上同第一次招安相比,条件上没有任何大区别。除去那些漂亮话,政府实质上的承诺,不过是赦免宋江一干人的罪行,天罡星赏每人金牌一面,红锦一匹,地煞星每人银牌一面,绿锦一匹,然后就是空头支票一张,还加了条件“早早归顺”。这么个招安条件,不知道宋江是不是脑子发昏了,竟然接受了。而身为军师的吴用也不劝谏,既然这个条件都能接受,那么第一次招安为啥不接受。要知道此时梁山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显示了实力。完全可以好好讨价还价。当年张作霖几个马贼受招安还弄了个师长当当,梁山当时10万之众,这么大的势力,竟然一张日后重用的空头支票就给打发了。吴用这个军师真不知道是怎么当的。
第29节:吴 用—奸诈狡猾的黑帮军师(7)
更愚昧的是,既然政府只给了张空头支票,梁山至少应该多留个心眼,接受招安但不要解散山寨,保留实力继续同政府交涉,以期早日兑现这张支票。而梁山是如何做的呢?宋江解散帮会,让小喽罗自愿离开,梁山的钱财大家一分,然后拆了山寨,卖市10日。这样一来等于已经自废武功。任何一个组织要是自己散了,再聚起来就不容易了。这当儿吴用除了劝谏先不要把兄弟们的家眷送还乡以外,没有一句谏言,任凭宋江胡闹。无斋主人觉得这位军师简直不可理喻,这么一个自我毁灭的行动,他老人家竟然没有只字片语反对,是不是也被招安烧昏了脑袋。如果说梁山的悲剧性命运,宋江要负最大责任的话,吴用这个无用的军师至少要负一半责任。
果然既然梁山自废武功,政府当然就没必要兑现这张空头支票。现在的梁山除非重新回到黑道,否则几个公安就能搞定你。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权力讨价还价。政府不仅什么官都不给,还要把梁山人马拆成5路。这时候兄弟们才如梦初醒,想要再上梁山。
“天子命御驾指挥使,直至宋江营中,口传圣旨,令宋江等分开军马,各归原所。众头领听得,心中不悦,回道:‘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得再回梁山泊去’。”
但是再上梁山,谈何容易?宋江骑虎难下,好不容易漂白了,一回黑道岂非前功尽弃,何况山寨已经解散,重建谈何容易。宋江个人名望也会受到巨大打击。万般无奈下,宿部长建议去打辽国,等立功了再封赏。梁山除了接受没有第二个选择,除非重上梁山。于是梁山开始了招安后的悲剧性命运。政府的空头支票就是驴子鼻子前面挂着的胡萝卜,驴子向前一步,胡萝卜也就向前一步,始终在驴子的视线内,又始终差一步,就这样引诱着梁山一步一步走向毁灭。
五、结语
吴用这个军师最后还是醒悟了过来,但是已经太晚了。征方腊后,梁山兄弟们只剩下了27人,元气大伤。不久卢俊义、宋江都被毒死。吴用最后在宋江坟前同花荣一起自杀徇死。这固然有他们同宋江的感情因素在内,但更主要的还是吴用终于看透了,自己只是个棋子,辛辛苦苦半天无非是为人作嫁衣裳。梁山为漂白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为政府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最后仍不免兔死狗烹的下场。水浒借花荣之口说出:
“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同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
意思就是政府既然不放心我们,早晚会捏造一些罪名给我们。身无利器、得罪峰层,必招祸端。与其到时候再到刑场上被杀受死,不如现在就死,这样还可以保留清名,死后头上的官帽子还在。这其实同宋江的想法没有什么两样,梁山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才漂白,对吴用和花荣来说,生死已经不重要了,而梁山这个沾满鲜血的招安成果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不使这个成果最终被毁,现在自杀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这也算能告慰宋江的在天之灵了。但不知吴用此时此刻,是否心中有一丝悔意,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好好当一个乡村小学教师,教教几个蒙童,其乐融融,又何必贪心去劫生辰纲呢?
第30节:关 胜—从政府高官到黑帮大哥(1)
一、擢升
话说梁山为救卢俊义兵困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派人到东京向岳父蔡总书记求救。事关女儿、女婿的性命前程,蔡总书记当然高度重视,于是召集总参将领们集体开会讨论对策。会上从总参谋长童贯以下,均一筹莫展,苦无良策。毕竟这牵涉到蔡总书记的至亲,谁也不敢乱说话,要是所献之策不灵,显然是自找麻烦,官场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老爷们都是明了的。这时候,同童总长不睦的总参少将高参(衙门防御使保义)丑郡马宣瓒打破僵局,出面推荐关胜。
“小将当初在乡中,有个相识。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乞取钧旨。”
关胜号称是三国关公的后代。梁山那个时候距关云长的三国时代已差不多1000年,能保留下多少乃祖的基因很值得怀疑。不过水浒上夸关胜同关公长得形似、使的也是青龙偃月刀。从三国到北宋,经过两晋、五胡乱华、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乱世,关胜祖上这个高贵的血统,到北宋宣和年间早已不值钱,也不能荫蔽子孙了。所以关胜当时“屈在下僚”,身为蒲东巡检司。
这个蒲东巡检司是个什么样的官呢?级别不高是肯定的,但到底有多低呢?争议非常大。无斋主人以为也不会太过低,起码是个正团级警备区上校司令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查宋史职官志,巡检司一职可大可小,主管地方税务、治安、交通。大的可辖一州或数州,小的则仅辖一县。无斋主人也曾查阅宋史地理志,发现蒲东既非州名也非县名。但水浒上一首夸关胜的西江月里倒是有一句“蒲东郡内产豪英,义勇大刀关胜”。既然蒲东称郡(州),那么关胜的巡检司应该是州一级的。所以据合理的猜测,对应关胜为一个正团级蒲东警备区上校司令的职位,应该是不过分的。当时被围的是蔡总书记的女儿、女婿,整个军事会议级别又非常高,由总书记兼军委副主席蔡京、军委委员总参谋长童贯上将及总参一大批高级将领列席,宣赞也不可能不知深浅提名一个职位太过低微的人,否则梁山围困大名府人马在一万左右,推荐个连营级的军官去率领大兵团作战,就算他本事再大、谁能放心?总参的那些高级将领岂能无一言反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关胜的能耐在总参(枢密院)那些老爷们心中也是认可的。宣赞也是官场上混的人,而且又同童总长不睦,若关胜仅是个默默无闻的连营级的低级军官,岂不是自己在找死。
总参的将领们了解关胜,但蔡总书记却不一定放心。毕竟事关自己女儿身家性命,所以就把关胜叫来面试了一把。亲眼观察一下这位正团级的关上校是否真有本事。关胜仪表堂堂,八尺五、六的身高(宋尺1尺30厘米,这里有些夸张,差不多2米以上的大高个吧),跟关羽一样丹凤眼重枣脸。蔡总书记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位32岁的年轻上校。于是蔡总书记亲切地提出考题,“梁山泊草寇围困北京城郭,请问良将,愿施妙策,以解其围。”关胜显然是早有准备、事先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就献上围魏救赵之计:
“久闻草寇占住水洼,惊群动众。今擅离巢穴,自取其祸。若救北京,虚劳人力。乞假精兵数万,先取梁山,后拿贼寇,教他首尾不能相顾。”
回答令人满意,蔡总书记大喜,认为这位年轻上校的确是个可以依托的人才,于是破格越级提拔关胜为正军级野战军少将军长(领兵指挥使),调集精锐部队组建征讨军,讨伐梁山。宣赞担任合后,关胜担任蒲东警备司令时的副手郝思文担任先锋团长。
从这段描写来看,蔡京虽是个奸臣贪官,但绝不昏庸,相反相当有政治手腕。三言两语就看出关胜不凡,马上重爵羁縻。关胜也不是省油的灯,献上的计策的确打中梁山的要害,梁山无后方作战,若老巢再被抄了,必死无葬身之地。而且画龙点睛的一句“乞假精兵数万”,精兵数万这个规模显然不是小小的团级军官可以指挥的,古人讲究名正言顺,要让关胜统帅大军,升官是必然的。蔡京熟谙官场之道,岂有不明白之理,既然要靠人家来救女儿、女婿,官位自然不能给的太小。当然关胜开出个数万人马这个大兵团级的价码是比较夸张,梁山主力尽出北围大名府,留守不会有很多人马,况且不过一个小小水泊而已。按理把关胜提拔为大校师长而率万把人去就足够了,不过既然要关胜效力,不妨做得漂亮点,也增加些保险度,于是越级提拔关胜为少将军长,拨一万五千野战军精锐给关胜。官场上把一个上校团长提拔成少将军长这个恩惠就足以让人效死了。应该说关胜对蔡总书记的提拔是感激的,但也给关胜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对我们这位年仅32岁、新上任的少将军长来说,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征讨。
第31节:关 胜—从政府高官到黑帮大哥(2)
二、被俘
关胜的妙计果然奏效,宋江大军怕老巢被抄,急忙回师梁山,大名府之围立解。从梁山将近一万人的大军顺利回师这一点; 可以看出北宋防御体系的脆弱和地方上的不协调。既然大名府距梁山上千里(从杨志押运生辰纲行走了十四五日到黄泥岗来看差不多就是千里左右,另外吴用给卢俊义算命时也提到过要卢到千里之外的泰安州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