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西域往事    >

第47部分

西域往事   -第47部分

小说: 西域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问题——日本吞并琉球,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一个《中日北京专条》。日军倒是退出了台湾,可清政府要赔五十万两白银给人家,所以东南沿海的防务,显得比内地更重要。朝廷就有人提出,放弃新疆,让新疆维持现状,把有限的钱,花到海防上面。这就是所谓的“海防论”。
  提这个意见的人,叫李鸿章,过去叫他卖国贼嘛。也有人反对这个意见,这个人就是左宗棠,是陕甘总督。他就主张赶快进兵新疆,把新疆从阿古柏手里收复过来,加强边塞的防务,就是所谓的“塞防论”嘛。两种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到了光绪手里,全国海防和塞防的局面,有重大的调整。1880年3月1日这天,光绪皇帝一天之内,就向军机处发了七道旨令。你想一想,他那个着急啊!当然,后来新疆很快就收复过来了,打阿古柏打了一年半,左宗棠都没想到这么快,他起了很大作用。把新疆建设成一个省,也是他提出来的。这个人对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是有贡献的。
  回来再说阿密特,他很早就出来做事,也是很能干的。还在道光六年,阿密特的祖父伊萨克,那时候刚刚晋封郡王,阿密特年龄还很小,就跟在后面督修河工,在工地上忙前跑后。后来,库车办事大臣保荐他,在皇帝那边说了许多好话,皇帝就赏给他五品顶戴花翎。
  1841年吧,阿密特跟随着别人到北京给皇帝进贡,被引见给道光皇帝。结果,很被皇帝看重。见了一面后,皇帝就赐他为乾清门行走。第二年回到家乡,阿克苏办事大臣保奏,两年后加封了头等台吉。1846年,由于他督修河道有功劳,由五品台吉,晋升到四品台吉,规定遇缺即补。第二年又有七和卓之乱,阿密特跟随大军,征讨喀什噶尔,因为他作战比较勇敢,授了三品阿奇木伯克,也是遇缺即补。又过了两年,受到叶尔羌参赞大臣的提拔,当上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三品。在咸丰六年的七月,办事大臣保奏,他戴上了双眼顶戴花翎。同治三年,他的父亲爱玛特,被起义军处死了。阿密特到喀喇沙尔那边求救,也被起义军抓到,带到喀什噶尔那边,受了多年的罪。一直到光绪三年,清军大部队过来,平定了南疆,阿密特才得自由。接着,把父亲的遭遇,一一禀报上去。
  光绪四年,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关照下,理藩院出面找到爱玛特王的儿子阿密特,让他承袭父亲的郡王爵位,欠发十四年的“库蓝”——也就是津贴,也都给补发了。那时候,各地王公年饷很高,24个大元宝呢。亲王的夫人,也有12个大元宝,都是国库现拿出来的。光绪皇帝九年(1883年),圣旨下来了,阿密特晋升亲王的爵位。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帝赐给阿密特王“三眼顶戴花翎”。第二年,阿密特又去了京城,返回来的时候,走到兰州,突然发病,一下子就病得很重,治都没法治,结果就死在了兰州。


米尔扎·马木提王和米尔扎·买买提明王


  米尔扎·阿密特王病故后,他的儿子米尔扎·马木提承袭了他的爵位。大概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嘛,马木提被封为库车郡王。他被封的第三年,也就是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这是六月份的事。又过了三个月,到9月21号,西太后——就是慈禧嘛,又发动政变,废掉了光绪。那个时候,伊犁将军是长庚,他对推行那个“新政”可卖力气了,当时到处设立“督办政务处”,检查“新政”搞得好不好,主要内容就是、练兵筹饷啊、兴办学校啊、废除科举啊、设立商部啊、承认民族工业合法啊等等,马木提也跟着忙乎了一阵子。三年后,他的台吉郡王爵位,也世袭继承下来。他是个很稳重的人,从这时候到民国前夕,都是他当库车阿奇木伯克。而这段时间里,上面来的新鲜事又特别多,他要一件一件应酬到,干得真是辛苦。宣统二年(1910年),他在库车去世了。第二年,也就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全国震撼,可了不得呢!接着嘛,就喊废除清朝皇帝的年号了,进入民国了。但是,地方上的王公制度还一直保持了下来。
  马木提王病故后,接替他为库车王的,是他的儿子买买提明,也有的人称他穆罕默德伊敏协台。啥叫“协台”?就是“协防军台”也就是负责统领边防军的意思。他上任第三年,就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那时候的人,都在谈论战场上的英雄。买买提明也是个很尚武的人,他也跟上形势,宣布赞助共和。经杨增新的荐举,中央政府晋封他为亲王,蒙藏院还颁发了一个很大的命令,叫啥——大总统册封库车亲王买买提明诰轴。这一年,也就是民国五年(1916年),由于巩固边防的需要,买买提明又被任命为乌什县左协台,也就是协防军台。所以他只好到乌什任职,当那个官。由于他是库车王公嘛,又兼任协台的军务统管,因而称他为“协台王”。他在乌什的住处,称作“协台衙门”。他的能力和品行,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多智多谋、富有才华、待人和睦、为人善良、忠于祖国。
  乌什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那儿离中国和俄国边界线不远,是重要的边陲小镇,离俄国的卡拉库勒很近,当时有大小七个边口。那时新疆军政长官杨增新,是新疆的都督。他认为乌什这地方,对塞防很重要,很早便开始挑选合适的人,担负这里的军事防务。1916年8月,就把买买提明调去了,兼任乌什边防军的协台。买买提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厚望,当年10月,全家都搬到乌什,住到协台衙门府,接管了边防事务。当时乌什的衙门知事杨大人,是个汉族人,协台王和杨大人关系处理得很好,两人相当密切。
  买买提明协台调到乌什,首先巡查边境,了解乌什县总体情况。当时,乌什协台王有四百名骑兵,是专门的边防军,此外还有五百名是负责城防的机动步兵。他特别注重官兵的军训,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买买提明协台62岁去世的,那是民国十五年(1920年)。由于当时天气热,遗体没法运回库车安葬,就葬在乌什。根据协台生前的遗嘱,三个月后,迁葬到库车科克拱拜孜麻扎,进入祖陵。买买提明一生在抵抗外来侵略、管理政权事务、伸张正义、反对邪恶、打击地方反动势力等方面,都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受群众拥戴,上层统治集团也很认可。有许多事迹,历史文献都有记载,这里不多说了。


买合甫孜王(1)


  买合甫孜王其实是我的伯父。他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生的,民国十一年(1925年),在库车被封为“台吉伯克”。买买提明协台去世后,民国十五年(1926年),买合甫孜被正式封为亲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被盛世才逮捕入狱。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在乌鲁木齐——那时候叫迪化的省监狱被害了,当时只有47岁。
  买买提明协台一辈子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叫麦热木,一个叫阿依夏。他的弟弟麦合苏提和卓,也就是宗盖和卓,生养了四个儿子,买合甫孜和卓、阿皮孜和卓、麦木塔拉和卓,还有穆罕默德·阿西木和卓。买买提明协台就将买合普孜和卓收为养子,精心培养他,想让他接自己的班。买合甫孜和卓成年以后,买买提明协台把自己的大女儿麦热木嫁给了他,召他做了上门女婿。当时,买买提明协台年事已高,所以1925年那年,经过上报批准,由女婿买合甫孜和卓接任了台吉,也就是继承了王位。从此在民间,买合甫孜和卓就被称为台吉和卓。民国十五年(1926年),买合甫孜才正式被封为回部世系亲王。买买提明协台的小女儿阿依夏,又嫁给了买合甫孜和卓的二弟阿皮孜和卓。民国二十年(1931年),麦热木夫人去世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买合甫孜王娶了沙雅尼雅孜。这个尼雅孜小姐当时16岁,是沙雅尼雅孜阿奇木伯克的孙子萨依木和卓的女儿,算是大家闺秀。婚礼办得非常热闹,库车亲王府盛大的婚宴,一直延续了八天。那真是了不得啊!
  我的印象中,买合甫孜王十分宽厚、谦虚和蔼、平易近人。他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一般看情况穿白色或黑色礼服,身着满式长、短袷绊,脚穿厚底布鞋,经常有七八名卫兵跟在身边,都是武装整齐的。与他同时代、同等级的官员相比,买合甫孜亲王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特别愿意扶老助幼,公道正派,对老弱病残的人有求必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布施的口粮,从来不要求人家归还。他一向都能做到平等待人,对坏人坏事则从不留情,执法严明。
  买合甫孜王有些特殊爱好,平时热衷于马术,还喜欢饲养些鸽子呀、石鸡呀等小动物。他还养了一公一母两只鹿、一对黄羊、四只抓兔子的大鹰。那个鹰是很厉害的,抓狐狸、抓黄羊都可以,放在家里都是熟人还问题不大,要是拿出去,一定要弄块小皮,把它的眼睛蒙起来,不然要出事。当然,到了猎场一定是要拿开皮子的。买合甫孜王每个礼拜都要带着那只鹰出去打一次猎。
  你不管啥时候到王府去,都能看到很多小动物的。买合甫孜王平时总是养着两百来只鸽子,很有意思的。特别是从北京搞来的鸽子,脚上都带着哨子的,一放飞的时候,成群地飞起来,声音嗡嗡响,很好听的。那个鸽子贵得很啊,一对鸽子要四百到五百块钱呢!王爷的鸽子喂得很好,所以周围许多人家的鸽子,都飞到王爷府来。那些鸽群上了天,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在蓝天和白云下边,一会儿合在一起,一会儿分开,真是好看。
  买合甫孜王还有二十来只石鸡啊、鹦鹉啊、各种小鸟啊、兔鹰啊等等。王爷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放鸽群。鸽群上了天,王爷就走到鹦鹉面前,对着它问道:“恰突提,尼莫尼尔突?”(你在吃什么?)那个小八哥就会回答他:“买合甫孜,尼莫尼尔突?”把王爷逗得哈哈一笑,这一早上心情都很好。
  王爷的马是最多的,还有些骡子。有各种名马,好多匹,什么蒙古马呀、阿尔泰马呀等等。马厩是在小王爷住处的西面,比地面矮一些,大概有三十多平米。买合甫孜王出门时一般都骑马。他每个礼拜,都要在王爷府门前的大路上,举行全城的赛马活动,谁都可以参加。不用通知大家都知道来。五六匹马,一声令下,看谁跑得快。优胜的马和骑手,都有奖励。买合甫孜王非常喜欢交朋友,特别是与一些有学问的人来往,他很高兴的。他还喜欢听“说书”,他自己也博览群书,好像什么书都读过。由于他幽默诙谐、能说会道,民间艺人赛来恰坎,经常跑到府上来表演节目。亲王平时爱听个音乐,听听民间歌谣和木卡姆之类。他对这些东西是最感兴趣的,常邀请一些艺人,到王府客厅里演奏。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在“白殿”前面的城门上,安排艺人用八只低音鼓、八只高音鼓和一只大鼓,还有两支大唢呐、两支小唢呐,尽情地奏乐。连续奏它三天,营造节日的气氛。这时候,乡亲们都过来了,男女老少载歌载舞的。亲王府前面的茶馆里面,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啊、肉孜节啊等等都要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