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

第65部分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第65部分

小说: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埃皮道拉还建有古希腊最杰出的大剧场,埃皮道拉斯大剧场。该剧场建于公元前4 世纪,直径118 米,55 排座位,可容纳4 万人观看演出。 
  现在埃皮道拉只是一个小镇,早已失去昔日的光彩。除了每年在这里保存的最好的古希腊大剧场上演古典剧本外,其它的神庙古迹已经完全毁坏,只有遗址尚存。1879 年以后曾对阿斯克莱皮奥斯圣地做过挖掘。1948 年又对阿尔泰弥斯圣地进行过考察。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位于希腊本土以南130 公里的地中海上。它是爱琴海和地中海里属于希腊的大小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个岛东西长约300 公里,面积8236平方公里,是东地中海第二大岛(仅次于塞浦路斯岛),海岸线长达1046公里。岛上多山,主峰伊达峰高2400 多米,是全岛最高点,全岛山地占85%以上。 
  克里特岛扼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冲,北达希腊大陆,南近埃及,东通叙利亚,西至意大利西西里岛。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克里特岛的历史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克里特岛是地中海上著名的旅游胜地,素有“海上花园”之称。这里整个夏季少雨,阳光灿烂,属地中海亚热带型气候。岛上空气清新,海岸线曲折漫长,形成无数天然浴场,仰天—片湛蓝,四周碧波万顷。起伏的山坡上是葱郁翠绿的的桔树、橄榄树和葡萄等。全岛的橄榄树有几千万株,其中大部分是油橄榄。数百种花草开遍谷地。 
  更吸引人的是克里特岛悠久的历史和文物古迹。如果说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那么克里特岛则堪称是希腊文化的摇篮。在伊拉克里翁南面的克诺索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多层平顶式建筑,这就是世界闻名的“米诺斯王宫”。米诺斯王宫素有“迷宫”之称,它与古希腊古代神话中的迷宫极为相似。20 世纪初发掘出的这座迷宫遗址,经过修复,集中代表了克里特岛米诺斯文化的成就。它依山而建,占地2 万多平方米,大小不一的宫室约有1700多间。“迷宫”的中央是1400 多平方米的长方形庭院,四周分别为国王宫殿、王后寝宫,以及各种楼宇和贮藏室。一条条长廊、复道和门厅、阶梯把整个建筑物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给人以巍峨、雄壮的感觉。“迷宫”扑朔迷离,名不虚传。这不仅是由于王宫的建筑布局实在奇特巧妙,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瑰丽的艺术之宫,令人流连忘返。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恐怕要算各个宫室和长廊里的一幅幅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壁画了。它们都是3000 多年前的希腊艺术大师们挥动彩笔,巧施丹青留下的杰作。由于用的颜料是从植物和矿物等物质中提炼出来的,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从艺术风格来看,这些壁画具有比较强烈的写实性,多为表现米诺斯王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动物的形态,仅有少量的画带有宗教和神话色彩。 
  在中央庭院南侧的一间宫室里,有一幅题为“戴百合花的国王”的大型壁画。画面上的国王头戴镶有美丽的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身穿短裙,腰束皮带,正风度翩然、神采奕奕地朝前走去,显得轻松而又自信。这幅壁画是当年米诺斯王的生活写照。它不仅造型生动,富有诗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后人研究当年米诺斯王朝的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宫外西北角有剧场,附近还有皇家别墅和陵寝的遗址。伊拉克里翁和雷西姆农有威尼斯人的城堡,雷西姆农和干尼亚还保存了许多威尼斯和土耳其的艺术品和建筑物。                                 
科洛塞奥竞技场   
    科洛塞奥竞技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它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永恒的象征。 
  科洛塞奥竞技场原名“弗拉维奥露天剧场”。其地基原是古罗马帝国有名的暴君尼禄皇帝的金宫中的一个小湖。公元72 年,弗拉维奥王朝的维斯帕西安皇帝在征服了耶路撒冷后,为纪念自己伟大的胜利和强大的武功,强迫8 万多犹太俘虏修建科洛塞奥竞技场。这一浩大工程共用了10 万立方米的石材和300 吨用于勾联条石的铁条,历经8 年,才由维斯帕西安的儿子蒂托斯皇帝完成。此后,由于遭雷击和地震的破坏,科洛塞奥竞技场逐渐衰落,并曾一度成为罗马采石场。至今在罗马的一些著名建筑上,还能发现古竞技场的基石。1800 年后,经过几次较大的修整,科洛塞奥竞技场的面貌又焕然一新,成为世界著名古迹之一。 
  该竞技场外观呈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整个建筑物占地面积2 万平方米,周长527 米,外直径188 米,内直径为156 米,围墙高57 米,均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可容纳观众8。7 万人。围墙共分4 层,一、二、三层均有半露圆柱装饰,依次为多古斯式、爱奥尼亚式和柯林斯式。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为一长方形拱门,一、二、三层共计80 个拱门。第四层外墙表面装饰较简单,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在该层的2/3 高处,设有等距离的支架,供举行盛会时固定圆顶上端的天篷,为观众遮阳。据说,在古代的时候,第二、三层每个拱门洞中还有大理石人物雕像一尊作为装饰,其姿态各异,英武豪俊,使建筑显得既宏伟又不失灵秀,既凝重而又空灵。整体建筑看上去颇像一座现代化的圆形运动场。 
  竞技场内为阶梯形看台。据资料记载,当年竞技场的看台分为3 个区:底层为第一区,是皇帝、贵族、骑士阶层的座位;二层是第二区,为市民席;最高层即第三区,是平民区。第三区上部还有一层,是专为妇女们保留的,其座椅为木制。再上面为一个较大的平台,此处可供观众随意站立观看表演。 
  为了安全,看台前专门建有高高的栏杆护墙,与表演区相隔。 
  竞技场中央是一个椭圆形的角斗场,长约86 米,最宽处为63 米,是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和进行模拟战争的场所。当初为观赏水中搏斗,还可引湖水进场淹灌成池。后来则在台下改建许多地窖,供角斗士化妆准备搏斗和关闭猛兽之用。据记载,在公元80 年竞技场落成揭幕之日,就有总共5000 头狮子、老虎等凶猛野兽和由3000 名奴隶、俘虏、罪犯和受宗教迫害的基教徒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续“表演”了100 天,以供奴隶主、皇帝和显贵们欣赏取乐。结果,许多角斗士死伤于露天剧场的大舞台上,5000 头动物也死于“沙场”,就连该竞技场的设计师高登齐奥也未能幸免。由此充分地反映了当时古罗马帝国统治阶级的残暴不仁。 
  如今的科洛塞奥竞技场,其东北部建筑还基本完整地保留着。在它的南面有一条由黑石铺成的路还保持着当年的原始风貌。在西北角的一片草坪上还屹立有一尊尼禄皇帝的巨型镀金铜像,高达35 米,雕像头部装饰有一个美丽的太阳光圈。相传这是建筑师和艺术家泽诺多罗的精湛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洛塞奥竞技场的南面原来还有一座纤水喷泉。它初由蒂托皇帝兴建,后为君士坦丁皇帝重建。因该喷泉呈圆锥形,水从尖端缓缓而下,犹如流汗而闻名。它虽于1936 年被拆除,但在君士坦丁凯旋门附近设有标志以示纪念。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著名的古代文化遗产,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位于意大利中部阿诺河河口岸的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 
  该塔由意大利人波拿诺。比萨诺设计,于公元1174 年动工兴建的,1350年整体工程才全部竣工。塔体为圆柱形,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共分8 层。塔身塔壁底部厚约4 米,顶部厚2 米余,塔体总重量达1。42万吨。底层有圆柱15 根,中间6 层各31 根,顶层12 根,这些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构成了八重213 个拱券门。整个建筑造型古朴而灵巧,为罗马式建筑艺术之典范。钟置于斜塔顶层,塔内有螺旋式阶梯294 级,游人由此登上塔顶或右层环廊,可尽览比萨城区的风光。 
  建塔之初,塔体还是笔直向上的。但兴建至第三层时,发现塔体开始倾斜,工程被迫停工。塔体出现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强度差,塔基的基础深度不够(只有3 米深),再加上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非常重,因而造成塔身不均衡下沉所致。塔停建94 年后,又开始继续施工。为了防止塔身再度倾斜,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由于建成的三层倾斜已成事实,所以,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点还是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1 米。600 多年来,因松散的地基难以承受塔身的重压,仍然继续而缓慢地向南倾斜。塔基南面已开始下沉。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塔已向南倾斜了大约30 厘米,斜度达到8 米,塔身超过垂直平面5。1 米。从塔下向上望去,斜塔已岌岌可危,塔上的游人好像有随时掉下来的可能。1972 年10 月,意大利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更使斜塔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整个塔身大幅度摇晃达22 分钟之久,极其危险。幸运的是,该塔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倾”的现象,堪称奇迹,真可谓“千古不倒翁”,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 
  传说1590 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过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从而一举推翻了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的权威说法,建立了科学的“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虽然许多学者对这一传说不予置信,但比萨斜塔却因此更加名声大噪,从而使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一睹斜塔风采。                                 
庞贝城   
    庞贝城位于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靠近那不勒斯海湾,离维苏威火山南麓不足2 公里。该城原建于公元前8 世纪,背山靠海,人口约2。5 万,是一座既有农耕,又有海上贸易的繁荣小城,同时也是罗马贵族和富人的避暑地。 
  公元79 年8 月24 日下午1 时左右,维苏威火山突然大爆发,火山的熔岩和火山灰瞬时漫天而下,由于气温骤变,大雨伴随而下,山洪裹着石块和泥土,形成泥石流,冲向紧依山麓的斯拉比埃和赫尔库纳姆两座小城,并使之毁灭。庞贝因离火山口稍远,只被散落下来的火山灰所掩埋,因而城市建筑、工艺品及其它生活遗迹得以完好保存了1600 多年。 
  1748 年,当地农民在挖掘葡萄园时,偶然发现了一些庞贝城的碑碣、石像,从而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寻找这座古城的线索。经过200 多年的陆续发掘,直到1960 年才使昔日的庞贝城重见天日,为研究古罗马社会和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今,庞贝城已成为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 
  从发掘现场看,庞贝城筑在面积约63 公顷的椭圆形台地上,有长3 公里的城墙围绕,设8 座城门,纵横各有两条大街,城区呈“井”字状。全城分为9 块地区,每个地区各有大街小巷,街巷的路面用巨石镶砌。从街石上留下的两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