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

第104部分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104部分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盆埃尔维斯”,举国皆知。现在想来,五十年代的老美,也是老土。

  丁字步,站在麦克风前,两手做点兰花指或类似体操中的扩胸动作,唱得曼妙或者不曼妙,都老黄历了。记得一年前,在电视上,一个女歌手接受采访,她说的大意是,我的妈咪说我的盆长得好看,我发现也非常好看,唱歌时候喜欢扭盆,扭起来十分好看耶。看电视时,我摸不着头脑,以为她说的是面盆之类唱歌用的道具。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这孩子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扭了。

  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于人身心解放的宽容,并且抱以欣赏态度。在流行歌坛(当然包括选秀与各种时装表演)上,盆已经是最常用的道具,在舞台上比一件乐器还重要。歌者从拿着麦克风到满台乱走,从弯腰塌背到扭盆,从盛装扭到几乎裸着扭,一切都已平常。在国人头脑中,禁忌已除。

  ——当然这是一步步的,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骨盆长时间贴着封条,贴下揭下,有反反复复的过程,不赘述了。

  埃尔维斯的骨盆,是肉体盛装了思想,冲着冷战、麦卡锡主义、政府而来的,是挑战和不屑。骨盆是革命的武器,扭,是为了打破环境与传统的桎梏,动静之间,皆为解放象征,仿佛不断在广岛投下原子弹。而扭到今天的盆,背景相对简单了,意义也变得单纯——就是身体的革命,也就是说,肉体也要获得自己的权利。

  身体革命的第一步,其实不是挣脱束缚,即从包裹里出来,而是美化露在现实生活中的部分,比如面部。某日,坐在公共汽车(我喜欢坐公共汽车,尤其是坐在最后一排上,视野开阔)上。当车缓缓进入五爱街站时,老远,一个介于中年和老年之间的女性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稍显暗淡的面孔上横陈一对年轻的眉毛。

  上午,阳光如此灿烂地照在脸上,历久弥新的眉毛,像刚刚新墨写上的柳体的两个“一”字。纹上的眉毛并不和你一起老,一起变旧,像塑料袋子,埋在土里得六百年才能烂掉。人造的东西,并不服从时间的统御,这恐怕是事先没有料算好的。

  ——这是老一代身体革命先驱遇上的一点小麻烦。但没有关系,现在好了,技术进步很快,即使六十岁还保持着少女的唇红,愿意就带着,不愿意就去掉,想要再纹。现在啊,科学就像亲人,护着咱,随时随地。

  身体革命的第二步,才是让身体尽量多地从包裹里露出来,仿佛在水下一直憋着起的泳者一样,来到水面喘口气。电影电视街头广告以及其它影像类的东西,都是女性露肩、袒背、露肚皮与腿,像穿树叶的夏娃。身体革命就是尽量露得更多,在北方,沈阳的夏天,满街都是这样的景致,那时,好像不是逛街,而是误入了谁家的卧房,或者未接到邀请,闯进了一场艳阳高照的露天晚宴上。滔滔而来的身体革命洪流,从哪里来?我百思不解。吾妻从香港回来,奇怪地告诉我,香港街上根本就看不到浓妆艳抹、裸肩露背穿吊带的女子,和电影、电视上的香港根本不同。她因此狐疑,良久。

  也是今年夏天,同事、老朋友吴限从法国回沈阳省亲,她在中国驻法国使馆工作,天天开车往来街市,见多识广。一天中午,几位老友相见,喝了点儿。坐在酒店临窗位置上,看见街上年轻的身体革命者走过。于是问道:法国乃性解放老巢之一,想必香榭里舍大街上也这样?

  小吴同志看了街上一眼,天!她居然脸红啦。她用沈阳话说:妈呀,太吓人(音:银)啦!法国是开放,也没这样啊,太猛啦。

  ——我因此怀疑,这是一次本土身体革命。前些日子去了趟北京,那里似乎也没有这样的情势,所以我进一步的结论是,这是一场本土的以局部地区为主的身体革命。——歌星们扭盆,是舞台现象,点燃了日常生活里身体革命的劈柴垛,日常生活又给了舞台现实想象空间,因此,扭盆,这个舞台形式的身体革命,势不可挡矣。

  埃尔维斯的骨盆运动只是发生在摇滚舞台上,现在蔓延到了流行歌坛。自从多年前陈美在舞台上扭着拉电声小提琴以后(曲子忘了,但肯定是段通俗音乐),肯定会有人打起古典音乐的主意。我曾听过她演奏的《图兰朵》中的一段,也是优美婉转,摄人心魄。但是扭着拉肯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至少是起了暗示作用。

  果然发生了。“女子十二乐坊”(多么古典的名字啊,让人想起竹、兰花以及幽草)的妹妹们,居然把二胡架到了腰上,这样轻易颠覆了坐着、二胡放在左腿上的传统(如果阿炳活着,肯定得出去喝闷酒)。腰架二胡,身体风摆柳枝,虽然没有埃尔维斯的扭盆力道,但意思有了,只是把那意思装在中国古典意味里。我说不清楚女子十二乐坊和陈美一类的举止有没有关系,也不知道再发展会是什么样子?实在是说不好了。

  ——作为一个坚定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我为扭盆进入古典音乐防区设想了诸多障碍,比如:第一、节奏问题肯定不好解决,遇上柔板不好办吧,遇上贝多芬常搞的急板,管弦齐下,疾风骤雨,别说骨盆,铁盆都废了。第二、多主题。交响乐多主题啊,主线附线,跟那个?等等。至于想进入我们的国粹京剧等,那难度更大了。别的不说,给一段西皮流水,扭个试试!——但我还是不敢保证,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特别是在这个技术上可以包装,尤其是多元素、立体综合打包的年代,就是硬生生来了扭盆芭蕾,又如之奈何?咳。

  某年,我在某市参加一个会议(时间地点都忘了,事出有因)。在当地一个酒店大厅里,要员与文化人若干,十来桌。都对着一个开会用的台子。仪式行云流水,没有什么说的。一会儿好酒好菜上来,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万没想到盛情的主人备下的一个助兴节目让大家傻眼了。

  一段舒缓的音乐响起来,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忽然四个美丽的小女孩,分成两组,分别从台上的两侧出现在台上。小女孩子十七八岁,花骨朵一样。她们和那些身体革命者一样,露着肩背、肚皮与腿,只是身上穿着锡纸一样的东西,锡纸排骨那种锡纸。手里各一把小提琴。

  音乐骤急,女孩子们边拉边扭,恍若陈美又来了。

  我注意了四周人们的眼光,都没有地方放。表情都在调节着,笑不行,严肃了太装。各位领导,这是考验啊。

  临座老马大哥人家惯走江湖,他满面红光、笑吟吟地看着我说:这挺好,咋还让人有点不好意思呢。尽管是一个市文化局局长,他仍率真,我喜欢他这点。

  好戏在后面呢。我说。

  咋地?!他眼睛里浮着期待。

  一会儿还给你单独拉呢。

  小提琴也能?!马大哥又惊又喜。

  这是一个玩笑而已,我常和他开这样的玩笑。但是没有想到事情照玩笑来了。突然,四个孩子从台上下来,分别绕着十几张桌子走,边走边拉,还逐一看着人微笑,宁落一屯,不落一人。马大哥蒙了,等美丽的小女孩看着他时,他羞怯地几乎要趴在桌子上了。

  边拉边扭,就没有什么了。音乐是什么,没有记住,只听人说那几个孩子是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

  掌声稀稀拉拉,客气中有节制。吃饭时气氛古怪。有几桌沉默,另外几桌异常火暴。马大哥心满意足地说:小提琴拉得太好啦。我们市开会,也这么办!回去就抓落实!

  ……

  我喜欢的女小提琴家,她们的名字是:穆特、郑京和等,我不知道她们有怎样的从艺生涯。看他们演出的光碟,都一身素色长衣,美丽、端庄,仿佛拉琴时,艺术之神就坐在她对面看她。但面对这样的狂欢场面,由不得她们不慌神儿。

  今天,每一个扭动的骨盆里,都盛满了历史的多重况味。身体革命,使已经超越感官享受的艺术返身投向了感官怀抱,像被生生拆散多年的情人。扭盆的结果,是性做了艺术的守门人。

  英国诗人和画家布莱克(William blake)曾经提出“改进感官的享受——取得精神和道德的胜利。”现在看来,几乎是道德家的妄想。精神和道德是人类的良药,但是入口无味,所以得加点糖,还得哄着,像给孩子喂药。对于大人,糖即性,扭盆即加糖。在大众文化的年代,大众和身体革命者的趣味一拍即合,大众就是任性的孩子,无人能干过他们。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36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安宁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50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那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地教你。父亲呵呵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象你给爸爸争了光一样。

  此后的每个周末的晚上;我都被老爸硬拽到电脑前。起初是打长途教他申请到了QQ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走到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每日我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存储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多,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却始终停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老爸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那怎么行?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很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点耐心,老爸肯定会进步飞速。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需要我重复N遍才会低头一脸茫然的父亲,突然有点泄气,想究竟是自己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真得太笨,对这样先进的知识,完全没有学会的细胞?

  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只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此后不管我怎样地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隔壁的同事每每听到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我准是又在叫父亲上网了。有一天她无意中笑着说,对待苯的学生,冷落有时侯比耳提面命的教导都管用的,为什么不试试呢?我欣然采纳。

  老爸对我的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后来见我无动于衷,终于急了,竟然开始和我冷战。我打电话给母亲,让他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象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教他一辈子也教不会?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这么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那么不耐烦地朝他嚷,他都不急不燥,还笑说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其实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模样的电话而已,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