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

第98部分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98部分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伊莎贝拉,萨尔博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无所谓地淡淡一笑,说:“怎么,又是来数落我的,还是来劝我的,都没用了。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没人可以改变我” “不,我是来把这个还给您的,我想,它不再属于您了,所以我也不能再保留它,您应该把它还给克罗耶镇。”伊莎贝拉伸出手掌,碧绿的叶子上托着一枚闪闪发光的疏勋章。哦,是的,正是克罗耶镇上只有英雄才配拥有的蓝勋章。

  “你怎么会有这个?”看着这枚蓝勋章,萨尔博一脸惊诧。

  “是您送给我的,您不记得了吗?”伊莎贝拉有些激动。”那时,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的母亲在这个小镇卜受到了致命的伤害,是您的手术刀将她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您在手术后笑着对她身边的那个小女孩说:‘孩子,你放心。你妈妈不会死的,我以这枚蓝勋章向你保证。’您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孩子的毋亲,又用蓝勋章来安抚了一个孩子不安的心。那时,我就在心里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像您一样伟大的医生。每个不眠之夜,我看着这枚蓝勋章,想起您的笑容,就觉得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然而,当我终于可以拿着手术刀来向您说声谢谢的时候,您却已经放下了手术刀。我可以告诉您,现在我用这把乎术刀救了不少人,也让不少孩子能够继续依偎在母亲的怀抱单,而您呢,因为您的放弃,也许有的孩子就会成为孤儿。。。。。。”

  “哦,是吗?”萨尔博的脸色黯淡下来,调侃的笑容变成厂尴尬的沉默,他接过伊莎贝拉手堆的蓝勋章,细细地抚摸。翻看,眼里流露出温柔。这枚突然出现的蓝勋章对他而言,不只是荣誉,还有那些沉甸甸的回忆。

  没人知道萨尔博医生为何一夜之间突然有了那么大的变化,戒了洒,穿了整洁的衣服,细心地诊治侮一位病人,只有伊莎贝拉脸上有洞悉一切的微笑。

  数日后,伊莎贝拉做了可口的甜点,到镇左大街的阿尔法教授家中,去感谢他无偿地送给她那枚珍贵的蓝勋章。喝下午茶的时候,阿尔法教授笑着问伊莎贝拉:“亲爱的,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那枚蓝助章呢?”伊莎贝拉不好惫思地说:“不是的,我不是自己想要,是送给别人。”

  “是吗?”阿尔法教授有些意外,善意地提醒伊莎贝拉说:“那你可事先要告诉人家呀,因为我们镇上的蓝勋章背面都有获得者的签名,以证明身份”“啊?”伊莎贝拉呆住了,她这才想起萨尔博医生拿着那枚蓝勋准翻看时,脸色曾经有过一瞬间的变化。

  但,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伊莎贝拉记得萨尔博汉生走出酒吧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谢谢你颁给我的蓝勋章,这一定会是我新的荣誉!”那时,萨尔博庆生刚刚走到酒吧门口,落日的余晖照在他消瘦的身体上,他看上去意气风发!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04
 

   

一位厚道的长者
裴重生

  2006年12月28日我收到一张汇款单,金额是300元,汇款人一栏印着“《读者》0701”字样,看样子像是《读者》给我的稿酬。

  是《读者》发表了我的文章吗?可是我很清楚,作为一个小小的写作匠,自知功夫不到家,从未向著名大刊《读者》投稿,哪来的稿酬?于是上街买来2007 年第1期的《读者》,打开目录一看,天哪,真的是转载了我的文章《奇特的挂号信》。该文发表于2006年9月14日的《羊城晚报》。

  近十年来,就我所知,国内约有二十家报刊转载过我的文章,但都没有付给转载稿酬,我曾去信询问,遗憾的是大多数没有回音,寥寥几个有回复的,却都说已按规定将稿酬汇给国家版权中心,让我与国家版权中心联系。我按其回复与国家版权中心联系,获得版权中心转付稿酬一次,此外都如泥牛入海。

  我对这种现象一直不能认可:作为转载了人家文章的报刊,为什么不把转载稿酬直接汇给作者?是找不到作者的通信地址吗?现代通讯技术这么发达,你只要向始载报刊询问一下,很快就可以得到。如今《读者》能把转载稿酬汇到我的手里,显然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区区300元,在如今这物欲横流、责任缺乏、诚信衰退的年代,使我感到《读者》像是一位厚道的长者,他对于人家的一分一厘,都认认真真地负责到底。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62
 

   

钟点工
托尼·默里森

  我父亲是船坞厂的一名焊接工人,记忆中他一直是个勤奋而严谨的人,除了船坞厂,他还同时有三份兼职。他和母亲原来是阿拉巴马州的佃农,为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带着全家迁到北方的罗伦镇。罗伦镇是一个欧洲移民聚集的小城镇,墨西哥移民与南方黑人多半毗邻而居,绝大多数人都是贫苦的劳工。但父亲从来不准我们邋里邋遢地过日子。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也坚持给全家人买体面的衣服。

  大概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为了赚零用钱,我每天放学后都到一个阔太太家做钟点工。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干。女主人家的地板要用特殊的木油精清洗然后打蜡;不同材质的家具又各有一套清洁剂和上光剂,很多名字我听都没听说过;洗衣服的时候就更麻烦了,什么不能熨,什么不能绞干……这些都是普通蓝领工人家里没有的规矩。

  虽然要求繁多,我的工钱却很低。好几次,我都想辞了这份钟点工,但镇上没有人会雇用一个十二三岁的黑人小姑娘,丢了这份工作,我就没有任何收入了,对我来说每周那几个铜板是多么珍贵啊。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向父亲抱怨起来:“这个工作又累又寒碜,工钱少得可怜,最糟糕的是琼斯太太总在挑我毛病。听说她家隔几天就换一个钟点工,因为没有人能干长久,我也快受不了了。”爸爸放下手里的活,很平静地说:“你不住在琼斯家,你住在这儿。”看我没听明白,他又接着说:“你每天做工的时间只不过占你生活的一小部分。你不是‘擦地板’,不是‘洗衣服’,你是你自己。琼斯太太批评的是你‘擦地板’和‘洗衣服’的方式,而不是你本人。”

  “如果你不想做下去就去辞工,”爸爸双手扶住我的肩膀,我甚至能感到他手掌上的老茧,“但是如果你想做下去,孩子,你就要好好干。决定工作做得好与坏的人是你,而不应该让好工作或者坏工作来左右你。记住,你把工作干得漂漂亮亮不是为了琼斯太太,而是为了你自己。”

  这话绝不只是大道理,父亲本人就非常敬业。我记得他下班后常常会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今天又焊了一条完美的接缝,还把自己名字的缩写刻在了接缝旁边。有一次我问他:“谁会看到那几个字母,并且想到它们是您名字的缩写呢?船厂有那么多焊接工,谁知道那条接缝是您焊的呢?”父亲回答:“没人会看到,可我知道那是我的产品。”

  第二天我又做起了钟点工。但在我眼里琼斯太太不再是一个苛刻的雇主,而是一个能让我把工作干得更好的指导老师。每次她找出什么毛病,我都愉快地接受,因为我明白这些批评不是针对我本人的。渐渐地,女主人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好,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虽然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我在琼斯家整整干了一年半,直到毕业后才离开——这都是父亲的功劳。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29
 

   

一个小男孩的取胜之道
黄小平

  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叫卖爆米花。

  一个10岁的小男孩,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小孩都卖的好。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创优使他成功。

  当一场大雪封住了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时,这个小男孩便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去卖。

  结果,虽然他的三明治做得并不怎么样,但还是被饥饿的乘客抢购一空。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早,抢占先机使他成功。

  当夏季来临,小男孩又设计出肩上能挎的一个半月形的箱子,在边上刻出一些小洞,刚好能堆放蛋卷,在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冰淇淋。

  结果,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乘客的欢迎,使他的生意火爆一时。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新,创新使他成功。当车站上的生意红火一阵后,参与的孩子们越来越多,这个小男孩意识到好景不长了,便在赚取了一笔钱后果断地退出了竞争。

  结果,孩子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不久,车站又对这些小生意进行了清理整顿,而他却因及早退出而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清醒,一件事在大家都看好时,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抽身出来。及时抽身使他成功。

  一个比别人做得更好、做得更早、做得更新、做得更清醒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优创新、抢占先机、及时抽身的人,怎么可能不拥有人生的成功呢?

  后来,这个小男孩果然成了一个不凡的人,他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保罗。高乐文。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39
 

   


Nathaniel Hawthorne

  夜幕已经笼罩着乡间。一轮红月正从树林后面徐徐升起,天上几乎见不到星星。在这苍茫夜色中,寒气与露水降下来了。我坐在敞开的窗前欣赏着这夜色,耳边只听见那夏天的风声。 虽然我见不到红色和蓝色的花朵,但是我知道它们在哪儿。远处的草地上,银色的查尔斯河闪闪发光。 木桥那边传来了踢嗒踢嗒的马啼声。接着,万物俱寂,只留下夏夜不断的风声。有时,我丝毫辨别不出它究竟是风声,还是邻近的海涛声。 村子里的时钟敲起来了,于是我觉得并不孤单。

  城市的夜晚是那样的不同啊! 夜深了,人群已经散去。 你走到阳台上,躺在凉爽和露水弥漫的夜幕中,仿佛你用它作为外衣裹住了你的身子。阳台下面是栽着树木的人行道,像一条深不可测的黑色的海湾,飘忽的精灵就投入了这漆黑沉静的海湾,拥抱着某个所爱的精灵随波荡漾而去。长长的街道上,街灯依然到处亮着。人们从灯下走过,托拽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影子,影子时而缩短,时而伸长,最后消失在黑暗之中;同时,一个新的影子又突然出现在那个行路人的身后,这影子好似风车上的翼板一样,转到他身体的前方去了。公园的铁门当啷一声关上, 耳边可以听到脚步声和响亮的说话声; … 一阵喧闹; … 一阵酒醉后的吵嚷声; … 一阵火灾的报警声; … 接着,寂静如初。于是,城市终于沉睡,我们终于能够看到夜的景色。姗姗来迟的月亮从屋顶后面探出脸来,发觉没有人在欢迎她。月光破碎,东一块,西一块,撒落在各个广场上和各条大街的开阔处 … 像一块块白色的大理石一样棱角分明。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2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