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精华帖欣赏-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回宋江向宿太尉“躬身唱喏”。第七十四回李逵到寿张县做假知县,“两个吏员出来厅上,拜了四拜,跪着道:‘头领到此,必有指使。’”“公吏人来,擎着牙杖、骨朵,打了三通擂鼓,向前声喏”。第八十一回,“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为的是压住李师师的“一点邪心”。古代的拜,在席地而坐与改为垂足而坐时,并不相同,小说中的拜应是作揖。此类看来都是汉人礼节,而不是蒙古人的礼节。
七、阶级:据自宋以降的史料记载,中国很明显的是以租佃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乡村以租佃制为主,但也有雇佣制。第二回描写史家庄,“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第四十一回穆弘打发庄客,“有不去的,都赍发他些银两,自投别主去佣工”。第四十三回李达“是在人家做长工”。第四十六回店小二说祝家庄,“庄前庄後有五、七百人家,都是佃户”。这些都是反映了农村的基本阶级状况。但在元代社会中,北方各族地主还使用驱奴耕作,这在小说中得不到反映。所以李埏先生认为《水浒传》的庄园反映宋代社会,是有道理的。
第十九回说“蔡太师差幹人来”,第七十五回也有“太师府幹人来请”,第九十一回又有“陈将士家幹人”。幹人见于宋代史籍,是富贵人家高级仆人的专称,受主人委托,从事经营田庄,收地租,放债等。在主人面前,幹人还是奴仆,有尊卑之分,但在普通平民面前,又往往高人一等。
第七回林冲说:“女使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为“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又称“女使”。第三十回、三十一回张都监家的“丫嬛、养娘”也可称“女使”。宋人也有“养娘”的称呼,小说《碾玉观音》韩世忠府中有“秀秀养娘”。第五十六回徐宁家的丫嬛也称女使。女使又是宋代女仆的专门法律名称,与主人有某种雇佣关系。在金元社会,由于女真、蒙古等族带来的落後的奴隶制,广泛存在着良人与奴婢的严格差别,奴婢往往称为驱口、驱奴,其社会地位低于宋之人力、女使。《水浒传》中没有出现驱口、驱奴等词。
八、民族:宋人一般称女真人为番人或虏人,至于女真人称呼宋人,据《大金国志校证》卷19承安二年记事,应称“南虏”。宋人称蒙古为鞑虏、鞑人,蒙古人称汉人,据《通制条格》卷2《投下收户》,为“汉儿、蛮子”。汉儿是沿用自辽以来对北方治下汉人的称呼,而蛮子是指原南宋治下的汉人。小说第二十九回酒保称武松:“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第八十七回兀颜统军的左右说:“俺这小将军布了四个阵势,都被那蛮子识破了。”无疑是沿用了蒙古人的称呼。第四十一回说马麟“原是小番子闲汉出身”,又沿用了汉人的称呼。关于闲汉,《东京梦华录》卷2《饮食果子》说,在酒肆中“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梦梁录》卷16《分茶酒店》记载相同,可能为元代所沿用。
有趣的是小说第十一回引用了咏雪的《百字令》词,说“乃是大金完颜亮所作”。按金帝完颜亮的词作,周峰先生著《完颜亮评传》,做过一些整理,《夷坚支景》卷4《完颜亮词》录其两词,却不见此《百字令》。第六十回说段景住“盗得一匹好马”,“唤做照玉夜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又说曾头市“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女真人移居中原,一般住在千户寨,与原来的州县形成平行的行政单位,呈插花状,曾头市似有千户寨的影子。第七十八回高俅说到十节度使与“大金、大辽等处”作战建功。对辽金以“大辽”、“大金”相称,则无贬意。小说描写征辽,第八十三回有“辽国洞仙侍郎孛堇相公”,第八十四回称“大辽郎主”。按孛堇是女真语音译,意为官人,郎主是金人称呼皇帝,均非辽制。第八十五回有兀颜光都统军,按兀颜非辽代契丹姓,而是女真姓。这些都反映小说作者们距离辽朝远,而距离金朝近,故误将金朝的一些名词姓氏张冠李戴。
九、祖贯:今人使用籍贯一词,但在古代,籍与贯有区别。已故著名秦汉史和明史专家、前辈学者王毓铨先生在《文史知识》1988年第2期发表《籍·贯·籍贯》作了论证。《魏书》卷110《食货志》称“诸州户口,籍贯不实”,两字联用,《魏书》中还有一些使用籍贯的记录。据《宋会要》选举15之8,18——19,一方面是有户籍,另一方面是有本贯、户贯、乡贯等名词,其词义相近。《水浒传》中出现的一般是祖贯。第十四回刘唐自称“祖贯东潞州人氏”,吴用“祖贯本乡人氏”。第三十二回介绍燕顺、王英和郑天寿都分别用“祖贯”。第三十五回吕方和郭盛分别为“祖贯潭州人氏”和“祖贯西川嘉陵人氏”。第三十七回薛永自称“祖贯河南洛阳人氏”,宋江自称“祖贯郓城县人氏”第三十八回戴宗介绍李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第四十一回介绍欧鹏等四人,也都用“祖贯”。第四十四回杨林“祖贯彰德府人氏”,裴宣和孟康也都用“祖贯”,石秀自称“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第四十六回时迁“祖贯是高唐州人氏”。第四十九回乐和自称“祖贯茅州人氏”。第五十七回“李忠祖贯濠州定远人氏”。第六十回樊瑞“祖贯濮州人氏”,段景住“祖贯是涿州人氏”按元朝的《通制条格》卷6《军官袭替》除“本贯”、“元籍”外,另使用“籍贯”,规定“开写几年分,是何路府州县附籍”,可知元代的籍贯也含有迁移後的户籍所在之意。《元史》中有多处使用“籍贯”,如此书卷84《选举志》:“中统三年(公元1262),诏置簿立式,取会各官姓名、籍贯、年甲、入仕次第。”卷105《刑法志》:“诸阑遗人口到监,即移所称籍贯,召主识认。”卷173《崔彧传》,他向元世祖建议:“自今调官,宜如旧制,避其籍贯,庶不害公。”明代小说《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则称“有个陈濂御史,湖广籍贯”,表明今人使用的“籍贯”一词,大致是始于元明。
十、衣食:关于《水浒传》中的衣食,何心先生在《水浒研究》中专门作了归纳,今作一些补充。中国古代的传统衣料是丝和麻,至宋元明三代,才逐步被棉所取代。这个取代过程长达几百年。小说中见不到棉、木绵等词,第二回史进送朱武等“三领锦袄子”。第二十四回王婆要求西门庆“买一匹白绫、一匹蓝绸、一匹白绢,再用十两好绵”,为自己做衣服。西门庆应允,“买了绫、绸、绢段并十两清水好绵”。第三十回施恩给武松“包裹里有两件绵衣”。第六十五回“张顺自打开衣包,取出绵被”。可见当时的丝絮和丝织品还是广泛使用。
烧酒发明于何时,学界存在争议。从小说中看,饮酒固然也用杯和盏,但好汉们还是常用碗饮酒,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是以酒解渴,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是有名的“三碗不过岗”,看来都属酒精含量甚低的酒,至少说明烧酒尚不普遍。
小说第二十四回王婆为潘金莲“点盏茶来”,另一处是她“点两盏茶来,递一盏与西门庆,一盏递与这妇人”。点茶为宋代所盛行,可参见沈冬梅先生《宋代茶文化》一书。但第十八回何涛到茶坊“吃了一个泡茶”。这反映了处于从点茶到泡茶的交替时期。
第二十四回说“王婆买了些见成肥鹅熟肉,细巧果子归来,尽把盘子盛了果子,菜蔬尽都装了”。若参对《武林旧事》卷6和卷9,可知所谓“果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果,而是果脯之类,而“菜蔬”是指酱、糟、齑、鲊之类,所以王婆买来就吃,不需要烹饪。第二十一回闫婆接待宋江,第三十八回宋江等在江州琵琶亭喝,也都有类似描写。据《武林旧事》卷9,宋人食用果品,是在饭前,《水浒传》就反映了此种习俗。此外,武大郎卖“炊饼”,其实是馒头一类,宋时原称“蒸饼”,因避宋仁宗赵祯御讳而改名。第二十六回有“卖餶飿儿的张公”,餶飿也是宋代的面食。何心先生引证小说第九回、第十四回、第三十八回,说:“宋朝人饮酒,往往先吃一道汤。”其实,这似乎更像契丹人和女真人的习俗,当时汉人待客,是先茶後汤,而契丹人和女真人是先汤後茶,汤往往在吃正食之前饮用。
十一、钱币:北宋末到南宋的钱币有铜、铁钱和纸币,纸币称交子、会子、关子和钱引。金朝铜钱不足,大量发行纸币,一般称交钞,开始出现“钱钞”联用,见《金史》卷48《食货志》泰和七年记事。“钱钞”一词一直沿用到明朝。纸币成为元代的主币。《水浒传》第七回鲁智深说:“什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第四十五回潘公对和尚说:“甚么道理教师父坏钞。”坏钞即是破费。第十回李小二说草料场“有些常例钱钞”,第十二回杨志要将宝刀“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也都是使用“钱钞”一词。但小说描写的实际商品交换中,并无使用纸币,使用银者居多,使用钱币和黄金者居少。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白胜卖酒,开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众军健“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第七回林冲买刀,定价一千贯,却是“将银子折算价贯”。但小说中更多的是直接支付白银,并不以钱币折算。这些无疑是反映了明代社会的货币使用情况,当时白银已成为主币。第十二回牛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第三十七回张横说到钱币,有“省贯百钱”、“五百足钱”。此类币制特别流行于宋代,有所谓省钱,如七十七文当一百文使,一百文就成足陌。又有折二钱、折三钱、当五钱、当十钱之类,即一文钱相当于二文至十文使用。
十二、生辰纲:小说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自然是精彩的故事,但人们未必都知道“纲”的来历。《新唐书》卷53《食货志》载,刘晏组织漕运,“每船受千斛,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宋时纲的名称使用最多,一般是以一定数额的同类物资编组为一纲,如铜钱是以二万贯为一纲,金以二万两为一纲,银以十万两为一纲,米以一万石为一纲。汴河运粮,五百料船以二十五艘为一纲,四百料船以三十艘为一纲,一料相当于一石载重量,每艘船以八分载重量计算,正好各是一万石。前面引用的宋代押纲使臣,即是负责纲运者。小说中以“十一担金珠宝贝”的私人礼物,却组织军人运送,依习惯的计量,也组成了一纲。
十三、兵器:参对北宋《武经总要》所登载的各种兵器图,还有其他史料,可知《水浒传》所记载的各种冷兵器,并非是宋时,而是在元明之际的。中国主要自宋代开始,已进入了冷兵器和火药兵器杂用的时代。宋代的炮还不是管状炮,而是人力抛石机,用以抛射石块和火药球,前者为石炮,後者为火炮。小说第三十四回秦明从青州出兵,“放起信炮”,下寨後,次日五更,“放起一个信炮,直奔清风山来”。山“上面擂木、炮石”等打击官军,又用“火炮、火箭一发烧将下来”。第四十七回说:“只听得祝家庄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