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郁达夫作品集 >

第137部分

郁达夫作品集-第137部分

小说: 郁达夫作品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本友人佐藤春夫无耻地投靠了日本军阀,以小说《亚细亚之子》来影射郁达夫与郭沫若,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时,郁达夫愤怒地说:“现在的这一种阿附军阀的态度,和他平时的所说所行,又是怎样的一种对比!”“日本的文士,却真的比中国的娼妇还不如!”同时,他又说:“我们对于那些军阀的走狗文人,只能以一笑一哭来相向,如对于摇尾或狂言的老犬一样。对于那些真正有世界眼光,有文人气节的作家,应该以全腔的热血来致敬,不分国界,不问人种也。”(18)爱憎与敌友之辩非常清晰明了。
  更能显示这一点的是在《敌我之间》的一文中。一九四零年五月,正在两国进行着激烈战争的时候,郁达夫收到日本文艺批评家新居格氏写给他的公开状,历叙了过去的友情,流露出了对战争的厌烦与对和平的渴望情绪,表达了希望两国的不幸早日过去以便可以亲密地交谈艺术的意愿,郁达夫面对复杂的形势,思之再三,作出了大胆而正确地抉择:将来信和复信以《敌我之间》为题一并在《晨星》副刊上发表。他在回信中充溢着大度与机智。郁达夫说:“国家与国家之间,虽有干戈杀伐的不幸,”但“民众与民众间的同情,也仍是一样的存在着,”并告诉新居格氏,“中国广大民众因这次战争的洗礼而大大进步了,”他们都有了“任何牺牲,也在所不惜”的决心,“把国家的危难,认作了自己的责任,”并且坚定地指出:“中国的民众,原是最爱好和平的;可是他们也能辨别真正的和平与虚伪的和平的不同。和平总有一天会在东半球出现的,但他们觉得现在恐怕还不是时候。”显然在告诉新居格氏,日本军阀一日不除,中国民众就不停止战斗。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才来“以赤诚的心,真挚的情,来谈艺术”呢?应该是在“一切阻碍和平,挑动干戈的魔物,总已经都上了天堂或降到地狱里去了”的时候。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并不囿于狭义的民族主义或沙文主义来倡导爱国,而是以一种泱泱大度,为民请命的“大国之风”来看待时势,分辨敌友的。(19)
  同时,面对这场侵略战争,郁达夫始终保持他的高度爱国热情,坚信抗战必胜;对民族败类进行毫不妥协的鞭挞,体现出郁达夫人格精神的凝聚和升华。
  郁达夫曾于一九二一年在东京千人集会上舌战尾崎行雄,磊落的态度,得体的措词,充足的理由,驳得“日宪之神”中途退席,显示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时至抗战爆发,老母胞兄殉难的极大不幸使他发出了:“无母何依,此仇必报!”“好凭血债索辽东!”的怒吼,并升华为一种爱国激情,融化于他的言行之中。他说:“我现在跑来跑去,并不觉得是战时的行役。我只觉得是在作一个对犯罪者予以正当惩处时的助手。”(20)还说:“最后的胜利,当然是我们的,必成必胜的信念,我们绝不会动摇。”(21)这种对战胜日本军阀主义的信念,在《八一三抗战两周年纪念》、《“九一八”九周年》等十多篇文章中都有表达。
  并且,他对卑躬屈膝,背叛祖国,投降卖敌的汉奸行径给予了无情的鞭挞。他说:
  “各种伪组织的中心人物,试看有一个象人样的没有?不是失意三流军阀,便是地痞恶棍,人格破产,贪污恶劣到骨髓的鼠子。这些人渣,简直是连衣冠也穿不上的禽兽。”(22)
  郁达夫先生愤怒地揭露了汉奸卖国贼的丑恶嘴脸。一九四零年,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又对臭名昭著的汪精卫和陈公博等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这一事件愤怒地加以讨伐:
  “痛恨之中,尤觉得切齿的,是虽称这些烈士的同胞之中,竟有一个生长在烈士们埋骨之乡的汪逆,也正在乘这一时机,上伪京去组成了出卖改变子孙方向的伪府。”“南京的傀儡戏,无论在国际友邦那里,或在我国同胞之中,是完全不值得一提的虫鼠狗彘的行为。”(23)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郁达夫面对好友们的变节,他的坚定意志和人格精神所发挥出来的魅力。当时,创造社同仁张资平在上海被敌人收买,最早对郁达夫的小说和散文作出肯定的周作人也作了汉奸,郁达夫认为:“文化界出这一种人,实在是中国人千古洗不掉的羞耻事,以春秋笔法来下评语,他们该比被收买的土匪和政客,都应罪加一等。”接着进一步指出:“能说‘失节事大,饿死事小’这话而实际做到的人,才是真正的文人……老母在故乡殉国;胞兄在孤岛殉职,他们岁都不是文人,……但我却很想以真正的文人来看他们,称他们是我的表率,是我精神上的指导者。”(24)语气中表达出一种坚强与正直,保持着文人应有的爱国气节。在大是大非面前,郁达夫的人格得到了升华。
  透过这些政论杂文的字里行间,笔者认为,与抒情时代的郁达夫相比,已以全新面貌出现,他站在民族的风云变幻之潮头,以泱泱之风度,审视着各种各样的时势人事,以充满睿智的目光,分辨敌友;以无限珍爱的情怀,表达信念,凝聚成一股强大的人格力量,升华出爱国的民族精魂。
  分析至此,笔者感觉到了一种艰难。艰难的是笔者只能仰视久已远去的郁达夫。他仿佛站在天际挥舞着那双看来并不强健的双手,并以那支普通的笔写出了熠熠生辉的文字来。是的,那笔很普通,但抗战时期的那支笔,却进化成了一副望远镜或者一台显微镜,郁达夫站在时代的演讲台上,面对千千万万的受难同胞,也面对着穷凶极恶的敌人,却从容不迫,纵横捭阖,演绎着一幕幕动人心魂的历史剧。
  他是文人,但却是能做到“失节事大,饿死事小”这句话的文人;他也是战士,是“便欲扬帆从此去,长天渺渺一征鸿”(25)的战士,抗战时期写下的政论杂文,就是他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中闪亮人生的写照。如果我们再向他人生轨迹的最终归宿掘进,便不难理解,郁达夫在最后一首旧体诗《题新云山人画梅》后为什么要署“乙酉春日苏门啸隐书”了。一个向以笔作为战斗武器的文人,在他最后岁月里却不能尽情抒写,该是如何的难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呢?
  面对着见识广博,感情充沛的郁达夫,笔者难以自抑的想:站在时代旋涡中的郁达夫,身处家庭破裂的境地,面对老母胞兄的血债,何以能大度之风叙旧情展新谊?何以能不被情感所淹没而看清日阀的本质?何以能透视世界战局,把握敌我战争动向?何以能充满乐观态度满怀胜利的信念?
  郁达夫的抗战政论杂文,是充满鼓动力和战斗力的,也是充满理性和智慧的。笔者最终相信了郁风所说的一句话:“他也并非空谈豪言说壮语,而是确能看到敌人的外强中干和中华民族的潜力雄厚,重分析,讲道理,举事实。”(26)这也许就是郁达夫政论杂文能闪烁出光辉来的根基所在。
  注释:
  (1)(26)郁风《盖棺论定的晚期》,《郁达夫海外文集》第698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1版。
  (3)刘尊棋《〈郁达夫海外文集〉序》,《郁达夫海外文集》第5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4)郁达夫《关于沟通文化的信件》,《郁达夫海外文集》第530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5)(20)(21)郁达夫《估敌》,《郁达夫海外文集》第18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6)郁达夫《敌人的文化侵略》,《郁达夫海外文集》第63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7)郁达夫《抗战两年来敌我之经济与政治》,《郁达夫海外文集》第48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8)郁达夫《语言与文字》,《郁达夫海外文集》第367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9)郁达夫《紧锣密鼓中之东西战场》,《郁达夫海外文集》第107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10)郁达夫《华北捷迅与敌寇的孤注》,《郁达夫海外文集》第130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11)郁达夫《抗战现阶段的诸问题》,《郁达夫海外文集》第93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12)郁达夫《纪念“九一八”》,《郁达夫海外文集》第60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13)〔新加坡〕方修《〈郁达夫论文集〉序》,《郁达夫研究资料》(下)第588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
  (14)郁达夫《沉沦》,《郁达夫全集》第一卷第56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15)郁达夫《雪夜--日本国情的记述》,《郁达夫全集》第四卷第369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16)郁峻峰《郁达夫与服部担风》,《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13期第120页。
  (17)郁达夫《和从哪里讲起》,《郁达夫海外文集》第29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18)郁达夫《日本的娼妇与文士》,《郁达夫全集》第六卷第317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19)〔美〕李欧梵《〈郁达夫抗战文录〉序》,《郁达夫研究资料》(下)第559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
  (20)郁达夫《岁朝新语》,《郁达夫海外文集》第274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23)郁达夫《今年的三二九纪念日》,《郁达夫海外文集》第85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24)郁达夫《“文人”》,《郁达夫海外文集》第409页,三联书店1990年12月第1版。
  (25)郁达夫《乱离杂诗》(之十),《郁达夫诗词集》第166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悼郁达夫
  悼郁达夫 一个颓废的诗人,一个感伤的浪子,他忧忧愁愁地来了,又忧忧愁愁地走了。 他的才华堪比徐志摩,他的忧郁犹胜梁遇春。 他是不应该属于那个阴暗年代的人,却在那个时代留下他的雪泥与爪印。犹如尼采为自己早生一个世纪而感到的尴尬。 他的多愁善感有如少女,他的直率真诚又似孩童,他是长不大的天真的孩子,就注定了一生的多灾多难。
  在那危机四伏岌岌可危人人都戴面具的时代。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郁达夫用亲身的体验来实践着裴多斐的诗句。达夫的爱来得炽热,来得猛烈,他从不掩饰自己,从不压抑自己。 他用如掾巨笔述说着坚贞不渝的情爱,他的文采可以感动任何一个女人,也包括王映霞。王映霞接受他的情感,却没有接受他的思想。 达夫的思想怪异绝伦,独树一帜,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宽恕他,作协拒他于千里之外,王映霞也无法不例外。她是个非常时髦的现代女郎,她看重的是达夫的名声,地位与金钱。和大多数的女人一样,王映霞也不过是包着一层美丽外壳的银蛋。这样的女人什么都有,独缺灵性。当达夫的思想不能唤起爱人的共鸣,当达夫的才情不能满足爱人的虚荣,有钱无才的第三者便有了插足的机会。
  自古才命两相妨,有人这样概括李商隐的一生,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郁达夫。达夫正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李商隐。他的妻离子散,客死他乡。也一如李商隐。达夫虽死,他的《沉沦》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