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心存慰藉 >

第8部分

心存慰藉-第8部分

小说: 心存慰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木觉得自己头都大了,干脆缄口不言。

    李小兰却没有因为杨木的不抵抗就放弃了进攻,李小兰愤愤地说:你天天吃饱了就朝床上一躺,看你的破书,
你从不肯好好看我一眼!

    杨木心说:你没有书好看嘛。

    李小兰伤心地说:谈恋爱时,你发誓说要一辈子当我的仆人,可结了婚我就成了你的丫环。难道男人的誓言真
的狗屁不如吗!

    杨木觉得脸都红了,自己当初怎么会说出这种恶心肉麻的话。

    李小兰眼中的火苗子渐渐熄灭了,泪水却慢慢溢出来。杨木有些心疼,拉过李小兰的手,讨好地说,你真的冤
枉我了。你说就我这样的,就算有啥想法,谁能看上我呀。

    没想到李小兰听到这话,一下子哭出来,说:你果然有想法!一边哭一边跑进了卧室。杨木心说:坏了。赶紧
扯出一叠面巾纸,撵了进去。

    李小兰伏在床上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杨木一边帮李小兰擦眼泪,一边想:看来自己的问题是挺严重,是要好
好反思反思。这么一想,心里竟有些愧疚,好像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李小兰的事,于是将身子俯下来,对着李小兰
的耳朵轻轻地说:我发誓,我永远爱你。李小兰猛地抱住他,泪眼婆娑地说:我要你再说一遍!杨木于是就深情地
又说了一遍,心里却叹了口气:女人,多么傻啊!扭头看到《比如女人》正躺在旁边,杨木一扬手,书就生了翅膀,
呼啦啦飞了出去。

    女人是多疑的,女人是善变的,女人更是甜言蜜语的最大受用者。

    /* 20 */

    第一部分 飘雪心情童话作家的爱情:聂作平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童话作家,早在十年前,他就像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相信大灰狼真的守在教室门外那样,
坚决地相信爱情。在他和相恋了八年的女友结婚时,两人幸福得一塌糊涂。童话作家送给女友一柄锋利的匕首,他
说:我今后要是背叛了我们的爱情,你就用它刺进我的胸膛吧。许多前来观礼的女孩子被感动得香喘吁吁,揪住倒
霉的男朋友的耳朵说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的爱情。

    童话作家结婚后,两口子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很多个黄昏,他们都挽手在小区里散步,脸上的微笑和甜
蜜就像是表演《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的任静和付笛声。所有吵了架的小夫妻看到人家的幸福,往往都自惭
形秽地低下头,并且和好如初。可就在当了三届模范夫妻之后,他们竟然离婚了。童话作家的老婆在医院当护士,
不时上夜班,一来二去,就和同班的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医生搞上了。等到童话作家知道时,两人已经好了快一年了。

    童话作家痛苦地离了婚。物色新伴侣的日子里,他一再告诫我们这些为他张罗的朋友:这一次,必须找到一个
有真正爱情的。找来找去,还真找来了。童话作家到几千里外的扬州开笔会,笔会上认识了某个儿童文学杂志的编
辑。童话作家后来给我描述过:“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心里就有了爱情的萌芽,而她也和我一样。”总之,这起一
见钟情的爱情使两人在两地相思的一个月中,共计打了两千多块钱的长途电话。

    童话作家结了第二次婚。这一次他比较低调,没有送匕首,朋友们的耳朵也就幸运地没被揪得通红。为了婚姻,
女编辑辞去公职跑到我们那个小城市,两口子天天在家里探讨些文学和哲学。有一回我到他们家串门,人家正在交
流对罗兰。巴特的感受呢,而我刚出门时还在和老婆为这个月的收入争得面红耳赤。

    童话作家和女编辑的甜蜜生活维持了一年左右,他们分手的原因我们至今还不清楚。有种版本说他们是为了争
论哈维尔而分手的,还有种版本说他们觉得爱情的能量已经耗完了,不如见好就收。当然,还有一些版本儿童不宜,
我们在此不提。

    后来童话作家又一次结婚了,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初中文化的女工。双方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很愉快地聊了一个下
午,惟一没谈到的词儿就是爱情,因为女工认为只有电视里的人才会用这个词儿,而我们都是过日子的。

    结婚六年了,童话作家再没有犯从前的错误,不陪老婆在院子里散步,也不和她谈哈维尔,日子就那么一天天
过去,他胖了。有回他去大学讲课,孩子们递条子问他是否相信爱情,童话作家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如果你相信荷
叶上真的会睡着一个拇指姑娘,那么爱情就是真的。

    在现实生活中,风花雪月的爱情只是一个童话,过于执著去追求,到头来只能是扑了一场空。

    /* 21 */

    第一部分 飘雪心情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爱情:刘立勤

    大威犹如他的名字,生得高大威猛,且有逼人的帅气,一走进大学校门,他就成为众多女孩子暗恋的目标,纷
纷为他传送“秋天的菠菜”,有人甚至发起了正面进攻,可大威都拒绝了,有人问大威为什么?大威说:“我现在
什么都没有,我有什么资格谈恋爱呢?”

    大威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大学四年里,他曾遭遇过许多女孩,有的女孩非常美丽,非常可人,甚至让他心旌摇
动想入非非。但大威仍然保持着不可思议的理性,没有和任何一个女孩谈过恋爱。有时实在是想了,大威就劝自己,
等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再谈吧!

    毕业后,大威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那时他想和一个姓白的姑娘来往,人们都说他和白姑娘是金童玉女一对绝配。
每次和白姑娘站在一起时,他都禁不住腿肚子发软:自己是个平头百姓,既无金钱,又无名声,甚至连一套住房都
没有,自己能给她带来什么呢?慢慢地,他发觉自己的腰都直不起来了。他就把自己的现状告诉白姑娘,白姑娘一
点都不介意。可他还是告诉白姑娘让她再等两年,等他达到一个目标以后再说。白姑娘怎能虚度自己的青春呢?一
年后,白姑娘在他的遗憾中结婚了。两年后,他实现了他的目标,还得到了副产品。这时他又发现了自己和白姑娘
的距离,他得意地笑了。他说他幸亏没有和白姑娘来往,要是和白姑娘有了什么的话,那就太亏了。这时他才明白,
那时和白姑娘来往并不是觉得自己配不上白姑娘,而是自己的心里有着一个标准白姑娘达不到。那么自己心里有一
个什么样的标准呢,大威仔细地梳理了一番。他觉得美丽是第一,学识和风度应是第二,再后来他觉得应该有一定
的家庭背景或者声望,还有就是要有一定的财富。至于自己,他觉得应该也有相匹配的东西,不然就是不般配。不
般配了自然就谈不上完美。大威知道找到符合自己标准的女孩很难,自己要达到那标准就更难了,但作为完美主义
者的大威决心拼搏一次。

    大威办了停薪留职。他觉得经济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钱,一切都好办。大威就跳进了商海。这个世界是属于
美女的,同时也是属于美男的,而他又有名校的背景,他在商海里玩得游刃有余。他做得非常成功,他先做了打工
仔,后来做主管,接着是副总,再后来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了身价千万的老板。其间他经历了很多的女孩,每
一个都是那么优秀,他都拒绝了,要么她们不那么完美,要么她们完美了一段时间又不完美了。他一直没有谈朋友。
当然,他觉得完美的婚姻和完美的性爱是一体的,他自然不会和她们有其他方面的来往。对自己的要求呢,当然他
对自己也不怎么满意。虽然有了几个钱,政治上却没有什么地位,写作上也没有什么进步,发现了自己的短处以后,
他采取措施努力补救。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大威说“有钱也可以使磨推鬼”。想当初上大学时一心想献身诗神缪斯,诗神却
爱理不理的。如今成了商人,诗神却委身于他。他不仅作品发得“呼呼呼”,而且频频得奖,刹那间又成了红极一
时的“著名作家”。这时自然也就有了更优秀更完美的女孩追求他了,他呢,完美的标准相应又提高了,提高的不
仅是对方的标准,也有自己的标准。他觉得自己现在被人视作艺人或是暴发户,被人戏耍,所以要自己在官场上混
混,这样才有身份有地位,只有到了这时他才可以得到完美的爱情。

    真的应了他的那句话,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磨推鬼。因为有“著名作家”这块招牌,再用钱那么
一运作,他当选为文联副主席;因为副主席这个跳板,他又以体验生活为名,成了挂职的副市长。他终于成了不大
不小的官了。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大威终于有了地位,有了钱,有了名声,也有了豪宅名车,成了自己也是许许多多女孩心
中最完美的男人了。他该恋爱了,虽然年龄大了一点,但那已经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了。因此,等他决定恋爱后,
各种各样优秀完美的女孩都来了(从来也没断过)。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他企盼的也是这样),他差一点儿挑花
了眼。最后,他终于挑选了一个最完美的女孩。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觉得那女孩再完美不过了,要什么有什么。
于是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结婚典礼,他挽着新娘,踏着鲜红的地毯走进了自己的洞房。

    他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准备享受人生最幸福最完美的时刻。最完美最幸福的时刻终于到了,他却发现自己不行
了。他真的不行了,怎么努力都不行。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最完美的爱情到来时,自己竟然阳痿了。

    一无所有的时候渴望全世界,万事俱备了却独缺东风。

    /* 22 */

    第一部分 飘雪心情怀念:禹汉玲

    儿子勒克小时候总喜欢坐在我膝上看电视。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清楚地判断真实与虚幻的人和事。他知道车祸、
火灾、宇航员是属于现实生活中的,而蝙蝠侠、蛙人、星球大战则属于虚幻世界。惟独恐龙,他似乎永远分不清它
到底属于哪个时空。

    他无法理解这个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而今却灭绝得不见踪影的庞然大物。我越是对他解释就越是平添他的困惑
与愤怒。按他的逻辑:凡是现在看不到的东西就意味着它从未存在过。

    一天,电视中正在播放缅怀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生平的纪录片。当年轻的总统驾驶帆船的画面出现在屏幕
上时,勒克仰脸问我:“那人是谁?”

    “约翰。肯尼迪,以前的美国总统。”

    “现在他在哪儿?”

    “他死了。”

    “他没死!他不是还在比赛帆船吗?”

    儿子目不转睛地直视着我的眼睛,好像要看出我是否在戏弄他:“他真的死了?他的一切都死了吗?”

    “是的。”

    “他的脚死了吗?”

    他一脸严肃的表情,使我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肯尼迪事件”后,勒克把生死问题视为头等大事,他的小脑袋似乎深深陷入了对这一古老而永恒问题的思考
之中。从此以后,每当我们到林中散步时,都会格外留意林中死去的小动物。

    我趁机向他解释世间生死之道。对一个三岁大的孩子讲这种问题,我从心眼儿里感到有些过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