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05精华版-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伙子说想要在马普托玩一天再走,因为他没有来过马普托。这个要求被杰克尹拒绝了,于是接着开,不过过一会儿,那辆车又停了。那小伙子说,他不干了!杰克尹说:“这时候我也不能求他,我只能说,你给公司造成损失了,你来马普托的车钱都是我出的,那小伙子说他赔,他就是要在马普托玩两天。没办法,我只能让他走。那大卡车我没有开过,那我也得往回开呀。我就跟另一个黑工说,你在前面慢点开,我在后面跟着。一路开回去,浑身疼了一个星期。你看人家黑人这性格!从那以后我就注意了,再派人去马普托,先问他去过没有,要是没有去过,想在那儿玩,就早一天派他们去。多出一天房钱。”
虽然莫桑比克按照全球化的标准很穷,但是老百姓好像并不着急。我初到马普托正赶上周末,所有的商店都关着,只有在大街上专门卖老外工艺品的摊贩还在。连中国人也入乡随俗,我路过一个中国人开的华安超市,迎客的门紧锁着。如果到莫桑比克开小商店中的中国人多起来,不知道会不会像在西班牙似的。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怎样理解幸福。当然,这不只是个体的选择,更是集体的选择。一个工作狂去了非洲,虽然看起来是个怪物,却可能大发其财;反过来,那些有钱就喝酒,有空就跳舞的黑人兄弟们到了节奏快的地方,则可能会无法生存。所以现代化是不可逆的。
再换一种角度理解财富,黑人依然可以是富有的。在莫桑比克,我听到几次让我感动的歌声。一次是在彭巴,2004年7月17日中午,海滨Mondlane雕像广场前的婚礼上,宾客们围着一队新人又唱又跳,有一位背着婴儿的妇女也在里面欢快地跳着,那个婴儿的表情显然是习惯了。他们的歌舞完全没有伴奏,只是有人起了个头,大家就一起唱起来。我虽然是音乐盲,也能听出那是不只一个声部的合唱!完全不需要指挥,恐怕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我想,那是出自人的音乐本能,就像中国侗族和苗族的大歌。
还有一次是在克利马尼的墓园。每个星期六,当地居民都要去墓园扫墓,拜祭过世的亲人。这个频率远远出乎我的想象,所以在一个周六,我专门起了个早,前往墓园。墓园里熙熙攘攘,人们也不显得怎样悲痛,倒是像走亲戚一般。就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墓园外开过一辆卡车,车后站着一群装扮整齐的黑姑娘,唱着美妙的和声,疾驶而过。
我们的汉民族,尤其是城市里生活的汉民族,很久以前就失去了音乐本能。如果要想听到这样的歌声,要去大城市的音乐厅;要想唱出这样的歌声,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我想,如果把这样的歌声,这样的舞蹈货币化,黑人的财富会增长几个百分点?
垃圾
垃圾是我最近几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我看来,垃圾是现代化的痼疾。只要现代化战车开过去,就会留下一片片垃圾。现代化给人的便利的生活是显而易见的,而垃圾则要慢慢为人所看见,且往往被误认为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传统地区与现代化相遇,一开始总会有一段时期的热烈想往。
我和杰克尹在克利马尼海边喝咖啡的时候,看到了两个黑人,拉着整整一车大塑料桶在海边的马路上走过。杰克尹说,人家黑人兄弟喜欢这个。他们当然有喜欢的理由。塑料桶比木桶轻便,结实,装得也多,当然有很多好处。然而,木桶坏了,可以归于尘土。塑料桶坏了,只能变成垃圾。
彭巴的海滩是美丽的。但是,就在海滩的公路边上,已经开始有工业垃圾了。在进出彭巴的公路旁边,甚至有一片连绵几百米的垃圾堆放场。坡下是当地土著的居民区,再往下就是我曾去过的美丽海滩!
全球化是一个食物链,非洲处于这个食物链的最下游。一方面,要为上游提供资源;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上游的垃圾。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有街头摊贩卖鞋的景观,他们是把鞋一串串地挂起来卖的。杰克尹说,这些是来自欧洲的二手鞋。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感动于如水的亲情
作者:未名
一
10年前,大哥和爸爸在一个地方上班,所以下班之后总能坐同一趟火车回家。
那时,大哥还没有结婚,但是正与嫂子处于热恋中,大嫂的单位距她家也就500米,几分钟路程,但还是每天下班后在单位等我大哥,与大哥一同回来。
有一天,天降大雨,爸爸没带伞,而大哥带了,于是大哥陪着爸爸一路走回来。
外面下着雨,大嫂在空无一人的单位等大哥去接她。天渐渐黑了,没有伞,迟迟不见大哥出现,大嫂哭了。
感动于大哥的孝顺,现在如果再出现同样的事情,不知大哥会怎么处理。
二
我12岁那年,我们全家煤气中毒,爸爸在出去叫人后回来最先抱我出去。他们说之所以爸爸选择抱我,是因为我最小,最严重,但我宁愿认为是爸爸最爱我——他最小的女儿。
晚上坐在邻居家的炕上,看着爸爸满手的老茧,哭了。现在想来,还是心疼。
三
小时候,我们家在农村,那时上初中需要骑自行车去30里以外的地方,上下学各需一个多小时。大哥、二哥上初中时,每天清晨都是我家亮起村中第一盏灯火,凌晨4点,那是妈妈在为哥哥做饭。
寒冷的冬夜,冰冷的厨房、菜板和酸菜。
我想妈妈点亮的不仅是外屋的灯火,更是哥哥心中的希望。
四
6岁时,与二哥去西垓,路过一处泥泞的地方,哥哥蹲下来,要背我。其实那地方我知道自己能过去,但还是乖乖地趴上去,一路上就让哥哥背着。
那件事,我想哥哥或许早不记得了,但我永远都忘不了,每每想起都让我如此感动。
现在也一样,哥哥给我的总是最真的关怀。
五
小时候,我就是爸爸的小跟班,爸爸到哪儿我都跟着。
一次去地里干完活,爸爸用挑筐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石头,在夕阳西下时,爸爸挑着我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想来都觉得那么幸福。
爱你们的孩子吧,可能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会让他感动一生。
六
一次爸爸病了,发烧,吃不进去饭。
二哥每天工作很忙,经常7点半才能下班,到家时都8点多了,那几天二哥每天下班后直接去我家,陪着爸爸到9点半,再回家吃饭,休息。
上次回家,二哥连续两天下半夜回家,第三天晚上8点半回家看我,他的小妹妹。
七
一次深夜零点后,大哥对大嫂说:“媳妇儿,咱俩去唱卡拉OK啊。”大嫂说:“得了吧,现在出去,没人以为咱俩是两口子。”
寒冷的冬夜,大哥很晚了还没睡,他在等着接我这个半夜3点半下火车的妹妹。他不敢睡,怕醒不来。
这就是我的大哥,为了我这个妹妹半夜想带自己老婆出去疯的人。
兄妹之间的感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很多平凡的小事都会被岁月沉淀为美好的记忆。
八
煤气中毒后,老姑来我家看我们,那时我们都已经没事了。进门后,老姑站在地下,我站在炕上。正说笑间,老姑突然把我抱住,放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好悬就看不到这个侄女了。”我也一下子由喜转悲,就那样搂着哭。多年后忆起,仍那么清晰。
老姑总共有我们8个侄儿,3个侄女,但是少了哪一个都会成为永远的痛。
九
夏天回家,带着小侄女出去玩。
侄女说:“小姑,你怎么不穿凉鞋?”
答:“没有啊。”
侄女:“那你买啊。”
答:“没钱啊。”
侄女无语,过了半晌,突然冒出一句:“小姑,你等着,等我长大了,我给你买,买10双,你一天换一双。”
侄女6岁,天真可爱,经常语出惊人。
十
我在外地念大学时,一次,全家人围坐在家中的桌子前吃饭,闲聊中谈起了上学的我。这时大哥的女儿突然哭了,家人赶紧问怎么了。答曰:“我都想我小姑了。”
后来大嫂多次对我提起这件事:“多令人感动啊,想你都想哭了。”
这个侄女现在三年级,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亲情如水,却让人时时惦念,一生感动。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汉堡故事屋真情奇迹
作者:杨臻
一双价值千万的手
居住在德国柏林的丽莎24岁,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高级推销员。2004年10月,丽莎得到了公司老板的赏识,专门负责德国汉堡的化妆品市场。因此,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往返柏林与汉堡两地。
2004年10月14日,丽莎第一次离开柏林乘火车来到汉堡。一周后她返回柏林。乘火车的那天下午,丽莎拎着公文包,在汉堡火车站四处散步。
她走在汉堡火车站通往斯坦恩大街的过道上。忽然,丽莎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间红黄相间、写着“故事屋”字样的小房子。
丽莎透过屋子的玻璃窗,看见这屋子并不大,约有10平方米,里面有一张工作台、两把椅子和一套录音设备。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什么,另一个是工作人员。
原来,如今很多人已不满足阅读名人的回忆录,他们更乐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一个公益组织在德国汉堡火车站建立了“故事屋”,人们只要支付10欧元就可以使用这里的专业录音设备,使用时间为1小时。录音结束后,客人可以带走录制成的CD。
工作人员向丽莎介绍说:“这里的故事可都是自身的情感经历以及亲眼目睹的事。当然,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录音带留在火车站,让别人和你一起分享。如果客人愿意,录音的副本还可以归档在德国联邦图书馆的民俗中心。”
丽莎看到在一旁摆放录音带的架子上有一个粉红色的磁带,她取出带子放在录音机里播放。里面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你可以管我叫麦。因为,那是我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我是一个闲散的人,却做起了到处奔走的保险行当。其实,这个行当里发生的故事很多。最近我听说有个男人在柏林东大街的L保险公司给自己的双手买了保险,价值1000万!去年他的双手断了却没来领这笔巨额保险。听说这个人是弹钢琴的。有人说,他在汉堡流浪街头,谁知道呢?”
给双手买了保险?价值1000万?他怎么不去取这笔巨款呢?丽莎简直不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奇事。
寻找千万赔款得主
坐在回柏林的火车上,丽莎一路上都在猜想着那个人的形象:一个弹钢琴的,他给自己的双手买了保险,他的手断了,可他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