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读者2005精华版 >

第145部分

读者2005精华版-第145部分

小说: 读者2005精华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印度洋上这块岛屿的中央。害怕因自己滔天罪行而遭受报复的国王 喜出望外立刻叫人在岩顶建立豪华宫殿。岩顶寸草不生 ; 于是人们沿着岩壁凿出连串小洞当作台阶绳索从顶上抛下用来运输 物资宫延里的食物饮水都用人工方式运送上来。在这么精巧设计的生活机制下国王才终于稍微觉得自己的性命受到保护。每天他站在他的寝宫他的领地清清楚楚像幅地图摊平在他的脚下; 谁在耕田; 谁在打鱼; 谁在赶车; 他尽收眼底。谁想要叛变,谁在招兵买马; 谁意图攻打宫廷,老远,他就能见到他们黄尘滚滚的身影及早准备等着叛兵自投罗网。

  人类为了生存的周密思虑终究抵不住历史的荒凉。如今的锡吉里耶只剩下光秃秃的陡峭崖壁; 依然从苍绿林木中孤绝地探出头来傲然藐视这块岛屿。岩顶的王宫遗存逐渐没人泥土的房屋地基和因此滋养苗壮的几株矮树供后人想象当年脂脆的宫延风光那些绪丽的雕梁、讲究的家具、奢华的刺绣、美妙的饮食、细致的衣饰; 不过换来头顶乌鸦几声冷笑。

  即使如此荒芜山下一池接着一池的翠绿塘水既是美丽的花园景致又具实际的蓄水功能在夕照之际还是熠熠闪着人类文明的光辉。人类; 毕竟是灵巧的生物。我们依靠自然; 同时; 驯服自然; 有时候; 像这位斯里兰卡国王我们自以为创造了自然。

  对一个人来说所谓自然不仅仅是生长在他周围环境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及气温天候; 还包括他所熟悉的人工环境。他从小一遍又一遍走过的街道他 每天都要喝上一杯的家常饮料他经常昕见、有时也从他嘴里吐出的老生常谈他必须不断重复才能得到社会、长辈赞同的仪式习俗 ; 他观察习来的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 这一切的一切存在于他生活环境里的点点滴滴; 对他来说; 都是自然。通过创造自 然不自然的自然逐渐成为一种最自然不过的自然。我们以为我 们算计了灾难; 便掌握了自己的生存 ; 我们以为; 从此; 我们都 能够如同一位生活于岩顶宫殿的国王般远离烦忧; 长命百岁。

  自然却毕竟诡诵无常。一场地震、海啸或战争轻而易举地便改变了人的自然。他从此被迫去面对一个全新的自然。一个对他 而言一点也不自然的自然。

  现代化不仅仅是一场工业革命更重要的其实是里斯本大地震后的那场启蒙运动。面对这些时时改变的自然想要延续生命的人类必须要学习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存活下去。人类抛开了上帝并不是抛开了对自然或对自己理解能力之外的事物的敬畏;而是抛开了对自然情境的深信不疑。开始; 他对他的生存自然感到存疑。现代人失去的信仰与其说是对抽象上帝的忠诚不如说是对自我生存整件事的把握。他终于领悟万事万物皆可瞬间改变不需时间的累积不用历史的沉淀; 也不必灵性的虔诚。他的生命必须牢牢倚靠的各式条件并不是那么天经地义。一切自然皆可推翻; 也皆可建设。当时钟停止的那一刻; 故事能够重塑身份可以拼贴回忆容易遗忘观点总在更动 。他学会生 存本身就不是一件非常理直气壮 的事情。你只有现在。

  于是他活在一个失去历史重心的时空里。未来还没有发生; 过去已经不存在。就算是当下; 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他的经验无法累积因为环境随时在改变他也期待它会不断改变,〃 当你想理解一个事物时你站到它面前; 孤立元援。世界的全部过去都将毫无用处。后来事物消失你的理解也随之消失。 〃 萨特写道。

  这种信仰的空虚往往令人惊慌。现代人认识了怀疑精神; 却未必有能力面对这种近似无限黑洞的精神状态。

  多少世纪人类忙着与自我创造的世界搏斗。曾经为上帝所主宰的世界邪恶不再是撒旦的专利; 而是直接出自人类之手。 〃 二战 〃 的犹太集中营、南京大屠杀 ; 直迄不久前的波黑战争、尚未结束的刚果内战、卢旺达的种族屠杀人类活在其他同类创造的地狱里。宗教、种族、阶 级、文化; 不是个体安身立命的根基 ; 却是纯粹主义不经思考的方便借口。看似宁静祥和的斯里兰卡; 早在海啸席卷之前; 就已经裹在自己一手创造的争斗里。 专横的政府军队、北方的猛虎组织及南部的左派游击队几十年来将整个岛屿四分五裂并使之成为自杀炸弹的发明温床。人类启蒙后的理智为何不是我们的救赎却成为我们施加在自身的诅咒 ?

  因为我们穷力理解了问题之后却总是以为自己就是解答。我们坚持只有自己想出来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 其他人都可以去死。只有我的神才是真神; 其他人的神都是虚假的; 想象出来的自以为是的。

  圣诞节过后的第二天早晨; 上帝决定反扑。人类逃无可逃。 那些主义口号、宗教冲突、种族 偏见和政治歧异都泡在威海水里。

  没有一个特别族群受到上帝的厚爱。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生活这门课 谁来当老师
  作者:冯音捷

  小学,我学了加减乘除和几百个汉字。中学,我学了一元二次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大学,我学了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硕士,我学了酶和DNA复制。博士,我学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企业管理。历时二十多年,人生的1/4或许还多,我都投资在了学习上。教我的老师中有男老师、女老师;有历经沧桑的老老师,有刚刚步入人生的年轻老师;有中国老师、美国老师、加拿大老师、德国老师、印度老师和墨西哥老师。可是,如此漫长的时间和如此众多的老师,却没人教我什么是生活,没人教我懂得自己,也没人教我该从生活中获得什么。

  不懂生活的我走出了校门,心中装满了许多的迷惑。迷惑中,我又开始了探索,探索的目的只有一个,我要找到一个好老师,让他或她教我懂得生活,使我从此不再迷惑。

  一度,我以为生活的老师不是她或他,而是人生度过的岁月。岁月能教人明白自己,也明白生活。可是,我又见到了太多空添岁月的人。这些人在岁月中增添了皱纹和白发;也增添了怨恨、害怕和冷漠。岁月消耗了这些人的精力,也磨灭了他们对明天的憧憬和激情。度过了那么长的岁月,可很多人并没有学懂和学会怎样驾驭生活。

  我又以为,人生的老师不是岁月,应该是人生的经历,是经历中的酸甜苦辣和起伏颠簸。因为,经历会给人经验。有了经验,人就了解了自己和知道该从生活中获取什么,人还会知道怎么把路走得更顺,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但我又看见了许多经历坎坷的人。这些人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受尽了人能遭受的起伏波折。可是,生活中,他们还是同我一样的迷惑和不知所措。这些人从波折中得到了很多的疲惫和伤痛,体会了很多的酸辣和苦涩。经历使一些人玩世不恭,使一些人圆滑世故,使一些人放弃梦想,还使一些人变得更加胆小和退缩。所以,很多的人生经历,并不一定就能教会人怎样生活。

  原来,岁月像一个有多种答案的教材,从中得到的答案是什么,还在于人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想证明人生多磨难、世人多诡诈;想证明人柔弱无助、人不该有梦;人可以从岁月中找出许多证据。如果,想证明人有力量,做人就该有梦;证明人生多美好、世人多友善,人也可以从岁月中找出许多证据。所以,岁月教给人什么,并不在于岁月,而在于度过岁月的人想要的是什么。

  那么,经历又像什么?经历很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河中有宽广流畅的河面和奔腾的顺流,也有狭窄的河道和急流险滩。顺流而下,有人观赏两岸壮丽风光,感受美好自然以及这条宽阔的大河;也有人抱怨风太大,流太急,心中感到很多的不安和困惑。渡过险滩,有人获得了经验、勇气和力量;也有人得到的全是恐惧、惊慌和难过,并决心再也不要过大河。渡过经历这条河,人是否能观赏到生活的壮丽、获得力量和勇气,原本就不在于经历这条河。

  我明白了,我要寻找的老师不是岁月,不是经历,也不是别人,而正是我。

  面对岁月这本教材,面对经历这条大河,人从中舍什么,取什么,丢掉什么,获得什么,全在于人自己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生活中,人可以选择学习经验、加强自我、丰富内心和创造一个有干劲、充满期望的自我;也可以选择体会伤痛、削减自信、积累苦涩,使自己变得更加退缩、更加迷惑。

  生活的老师是我,做选择的也是我。我要为自己做一个好老师,要教会自己理解生活,驾驭生活,并在生活中有丰硕的收获。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为失败而笑
  作者:李敖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说:“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压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吧?”乙说:“我当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他深刻的一面,就这个乙倒是一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检查实际的损失,这市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一个相对的故事是写孔夫子的,一个地方着火了,孔夫子只问人受伤了没有,不问马受伤了没有,“伤人乎?不问马。”这种境界,是极端大圣人的境界。当然孔夫子所以有这种境界,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马不是他的。如果哪是他的,他也许像小市民愁西装一样愁起自己的马来。

  还有一种洒脱的方式处理损失的人,这就是“堕瓶不顾”的故事。汉朝有一个叫孟敏的,背了一个大瓶子走,一下子掉在地上,他仍往前走,头也不回。人家问他怎么看都不看一下?他说已经破了,看有什么用?这种人就是洒脱。他不花一分钟时间去开花瓶的追悼会。

  当然,还追悼会也是一种安慰。遭受了损失的人,总要哭几声,唠叨几句啊,这也是一种发泄。不过,一个人的高不高,就在这儿看出来。真正的高人是一声不响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
  作者:龙应台

  我今天想讲的是年轻人要有什么样的人文素养。我来的原因很明白:今天你们大概20岁,你们将来很可能影响社会。25年之后,当你们之中的诸君变成社会的领导人时,我已72岁,我还要被你们领导,受你们影响。所以“先下手为强”,今天先来影响你们。

  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文学: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为什么需要文学?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