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化神秘之谜-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历山大的军队到达海发西斯,他原想继续前进,把胜利的旗帜插到肥
沃的恒河流域,可是他的军队不肯向东推进了。因为多年的苦战弄得人们精
疲力尽,士兵们渴望回到自己遥远的家园。希腊作家曾经描述过,“当他们
明白国王无休止地劳师远征,使他们不断出生入死的时候,他们开始失败
了。”这样迫使亚历山大不得不向后撤退。公元前325 年10 月初,亚历山大
带领一部分军队离开现在的卡拉奇附近地区,经过吉罗德西亚向波斯退去。
公元前324 年5 月,他到达波斯的苏萨。公元前323 年6 月,他死于现在的
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年仅33 岁。
亚历山大之所以在印度遭到失败,这同印度的宗教改革、佛教兴起大有
关系。佛教虽然最初是刹帝利的一个运动,代表着统治阶级与祭司的冲突,
在反对祭司弄权和祭仪的斗争上打动了人民的心弦,成为一个得人心的运
动。尤其是佛教宣扬四民平等、道德和民主,国民团结心日渐增强,因此所
向无敌的亚历山大也只好知难而退。这是佛教对印度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并为此后盛极一时的孔雀王朝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阿育王皈依佛教的故事
孔雀王朝第二代帝王宾头沙罗继位后,又征服印度南部德干高原,印度
帝国呈现出空前强大的盛况。尤其是第三代帝王阿育王使孔雀王朝成为印度
历史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阿育王被后人推崇备至,仿佛中国的尧舜一般,
是圣人郅治;他爱民如子,使百姓觉得像“冬日之可爱”。
如果我们假设把释迦牟尼比做印度的孔子,那么,阿育王就是印度的汉
武帝。因为孔子的儒教,到汉武帝时才定于一尊,而阿育王则把释迦牟尼的
佛教定为国教,这是中国和印度文化史上的两件同样重大的事情。
相传阿育王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婆罗门的家庭里,是位很美丽的女孩子。
一天请星相家给她看相,星相家预言她将来会做王后,生两个儿子,其中一
个儿子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所以她长成以后,她的父亲就把她带到恒河
岸上当时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送给王宫当官女,去侍奉宫中的嫔妃。王
宫中的嫔妃因她的美貌而惊慌,又听到了关于她的预言,于是她们设法防范
她,避免让国王见到她。但是她并不失望,她相信星相家的预言,她相信自
己的美貌足以动人。有一天,她乘人不备,设法去见大王,并告诉他星相家
的预言。因为她是这样地美丽,这样地自然,国王十分喜欢她,决计娶她做
王后。星相家的预言完全正确,果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成为修道者,
一个便是阿育王。
阿育王幼年时十分顽皮,常常违拗父王的命令,他父亲说道:“我不愿
有这样一个倔强无礼、不识好歹的孩子,必须叫他尝尝苦头,我将叫他带兵
去打仗。”恰巧五河地方发生叛乱,宾头沙罗便派阿育王去平定叛乱。
宾头沙罗不管阿育王的死活,连战车和冲锋的象队也不派给他。阿育王
也不和父亲争论,立刻动身,向五河进兵,竟然把叛乱平定,他不用,也无
需象队,原来五河的百姓闻风而降了。
大约在公元前273 年,宾头沙罗逝世,阿育王即位。当初,他要学他祖
父一样的威严,使人畏服,对于敌人,他想这是生来便该杀的,因此他颇多
暴行。他听说阴间有地狱之说,便建造地狱,以酷刑惩治犯人。
阿育王即位以后8 年,印度南方和东南方都不在他的统治下,他便要实
现统一全印度的梦想,立刻出兵征讨正在兴起的羯陵迦国。尽管羯陵迦国人
民勇敢而又顽强抵抗,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阿育王的勇猛战士们冲进了羯
陵迦国的首都。那时杀声震地,火光冲天,一夜的混战,杀敌兵10 万,俘虏
15 万,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使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阿育王进城巡视,
只见高楼大厦变成一片瓦砾,到处是孤儿寡妇的啼哭声,非常可怜。阿育王
虽然胜利了,可是他心里并不快乐,反而忧郁了。那屠杀的惨象时常映在他
的眼前,那凄惨的哭声时常回荡在他的耳边,使他晚上不能安眠,白天不能
工作。他想,虽然满足了我一个人的欲望,但杀伤几十万无辜的生灵,我的
罪恶是多么重大啊!于是他对战争产生厌恶,断然决定在胜利的高潮中放弃
战争。这在历史上胜利的国王和首领中,他算是一个特异的人了。
于是阿育王接受了佛僧的说教。在佛法的感化下,他转向其他方面寻求
成就。他变成释迦牟尼的信徒,一改以往的态度,用慈爱公平的方法对待他
的人民,与邻国和睦相处,抑制自己的野心,不再发动战争。阿育王连那些
不会说话的动物,也加以保护,他的餐桌上不再有鸡鱼肉蛋以及一切荤腥。
阿育王在全国各地的金石上或石柱上都刻着他的言行纪事、劝善的格言
和国家的法律,至今印度的许多地方还保存着。内容有“陛下训谕,子女必
然孝顺父母”、“活着要诚实”、“学生要尊敬老师”等。
阿育王虽然是一个热心的佛教徒,但他对其他的信仰也予以尊重。他在
一道法文中说:“各教派都有一种或别种理由应受尊敬。照这样做,一个人
就把自己的教派提高,同时对于别人的宗教也有贡献。”
阿育王的仁政之一,是设立许多医院,收容病人,还有鲁医院,医治牲
畜,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兽医院了。
阿育王可算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但他从不骄傲。阿育王还是一
位伟大的建筑师。他的王宫、那烂陀大学等许多宏伟的建筑都是他设计营造
的。现在经考古发现,有许多木柱精密完美,至今还没有人比它造得再好,
而且保存完好。在印度这个十分炎热而又虫蚁丛生的国度里,这真是个奇迹。
阿育王把释迦牟尼的佛教定为国教,他到处朝拜佛迹,营造佛塔,供养
佛僧,并把佛教的经、律、论用当时的巴利文写下来,从此佛教才有正式的
经典。这经、律、论即合称为三藏。
阿育王治理下的印度,人民富足而善良,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谷
满仓房、金满府库、讲信修睦、天下太平。
阿育王当政41 年,于公元前232 年去世。他的名字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
敬。在印度、西亚、中国、日本、南亚和东南亚都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传
说,有的还用他的名字命名,如印度的一些寺庙、饭店、马路、树木等。在
中国的浙江省宁波就有阿育王庙,至今香火不绝。
4。“唐僧”访印和曲女城法会盛事
自从印度鸠摩罗什东来以后,印度高僧来中国的更多,其中以达摩禅师
最为有名。而中国西游印度的高僧,自法显以后500 年间,不辞艰验、西行
求法的络绎不绝,约有数百人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朝玄奘。
唐僧,法名玄奘,通称唐三藏法师,俗姓陈,名祎,河南陈留人,生于
公元602 年,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 年)。他是著名的佛教唯心主
义理论家,舍身求法的典型,他是至今在中国和印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伟大人物。
玄奘15 岁时,出家为僧,读了很多佛经,研究佛理。但他对于书本上的
知识不满足,便周游国内各地,遍访高僧,要把大乘佛教研究清楚,结果觉
得中国的经论还不完备,中国的大师学问还不够精博,于是慕法显的壮举,
慨然决志西行求法,到印度去学习佛教的真谛,精读佛经的原本。便于唐太
宗贞观三年八月初一只身自西安出发,那时他年方26 岁。
可是当时政府有禁令,不许人民私自出国,各主要道路关隘稽查很严。
但玄奘意志坚决,他昼伏夜行,终于偷出关门。他取道哈密、高昌、龟兹,
越天山至素叶城,出钱门,过缚刍河爬过大雪山进入北印度境。一路上非常
辛苦,过八百里的沙漠,四日四夜,无一滴水进口,几乎渴死。然而玄奘矢
志西行,若不到天竺,宁可死在路上,决不东归一步,终于冒险西行五万多
里到达印度。
玄奘在印度很受各国的欢迎和招待。当时印度东北的摩竭陀国,西南的
摩腊婆国,两国最重学术,摩竭陀国的那烂陀寺,为当时最大的学院,有以
佛教为主的各种学科,最多曾达一万多名学生和僧徒住在寺中,大师荟萃。
玄奘便在那里留居5 年,从戒贤法师受学。他屡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与婆
罗门教等论师辩论获得胜利,声誉日隆,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即副院长。
东印度的迦摩缕波国国王拘摩罗王慕名遣使来请,玄奘到时,拘摩罗王
率群臣迎拜赞叹。当时戒日王也闻名前来请拘摩罗王偕玄奘同赴曲女城。
戒日王会见玄奘为何年何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与曲女城大
会同年的秋末冬初,即公元642 年;一种说法是在戒日王遣使到中国前一年
即贞观14 年秋末冬初。
戒日王见到玄奘非常高兴,随后他召集各国僧侣来曲女城开大会,听中
国法师的议论,计到有各国国王58 人,大小乘高僧3000 余人,婆罗门等其
他教徒2000 余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设宝床,请玄奘法师上坐,为论主。
玄奘称扬大乘,把大乘教理论宣示大众。他说,如果他所说的有一字无道理,
谁能驳倒他的,他愿斩首以谢。从早到晚,他发表宏论,没有一个人敢辩论
的,个个都默不作声。这样一连讲了18 天,竟无人发言,散会时各国王都赠
送珍宝,玄奘一概辞谢。
按印度规矩,凡辩论胜利的,便乘象巡游,让众人知道,以示光荣。戒
日王便请玄奘乘坐一只装饰得很庄严的大象,叫人执旗前导巡行,把大会盛
事宣告于众,这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无上光荣。
以后玄奘在印度周游列国,巡礼佛迹,游览以佛教壁面雕刻等艺术闻名
世界的南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寺等地以后,便携带金银佛像7 件、佛经657 部,
经疏勒、于阗归国。他一到于阗便上表唐太宗,告诉他已回国的消息。唐太
宗立刻答复:“可即速来,与朕相见。”
唐贞观19 年(公元645 年)春正月,玄奘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宰
相房玄龄率文武百官迎接,陪同玄奘在锣鼓声中进入长安城,离他出发之时
已隔了16 年。
同年2 月,玄奘谒见唐太宗。此后,玄奘在长安弘福寺,致力于写书、
译经。玄奘虽然精通华梵文,但是他觉得集体译比单干好,便首先组织翻译
场,网罗天下和尚中有才华的人,帮助他译经。此外,他另著《大唐西域记》,
详细记载他亲身经历的印度那些国家的山川地形、城邑关守、交通道路、风
土习俗、物产气候、文化政治、宗教信仰、人物风貌等情况,内容极为丰富,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考古价值。
后人对于玄奘西行的事传说很多。如元朝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
杂剧,吴承恩的《西游记》都取材于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尤以
《西游记》最为出名,变成许多神话,流传最广。所以唐僧取经的故事,家
喻户晓,人人皆知。
5。印度第一个女王
“苏丹”是伊斯兰国王的名称,而印度第一个女王莱席亚也称为“苏丹”,
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