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

第38部分

中华百年游记精华-第38部分

小说: 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秦陵没有发生过盗墓的事吗?’’我问。 
  “哈哈,这么一座大山,打哪儿穿进去?再有本领也盗不了。”西安朋友说。 
  陵墓越大,就越安全,这一点,秦始皇是想对了。汉武帝的茂陵,李世民的乾陵,武则天的昭陵,大概都是从这儿得到启发的,凡有条件的皇帝,总是把陵筑得越大越好。武则天的女儿永泰公主的墓,就因为小一点,已被盗光了。但这一来,倒可以开放给人游览了。那里面的壁画和石停,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茂陵只是远看,没有去。它旁边的霍去病墓,却是去了。霍去病墓还不算太大,但似乎也未闻被盗过。还有卫青墓,也葬在茂陵附近。卫、霍的墓,和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的墓并排在一起,这很使我想起,汉武帝这个人也是颇有“派性”的。李广为什么得到历来人们的同情,也可能正因为他受到了汉武帝派性的排斥的缘故。 
  在去昭陵的路上,可以一瞻八百里秦川的景色。虽然时近初冬,辽阔的田野上还可以看到各种作物和悠悠的白云,互相衬映,显出了一片关中的气派来。正是这一条狭长的耕作地带,由于当时较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秦国富强起来的。所谓“山河百二”,并不光说其险要、还包括了自然条件的气候和物产。直到李世民,还可以据此以为大后方,进而统一中国。这又怎不令人要发思古之幽情呢?而“山河百二”之险要,又曾使当年的日寇尽管占领了隔河的风陵渡,断绝了陇海路的交通,仍然无法进人关中。这一些,关中人大概到现在还引为自豪的吧! 
  那位给我们开小轿车的司机同志,很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他知道的一切。才远看到昭陵,他就半玩笑半正经地说了:“你瞧,真像是武则天躺在那里。一座大山,两个隆起的丘陵,便是乳房,还有头和腿。要从飞机上看,就更像!” 
  昭陵的确气象雄伟,那位司机的描绘,可能是流行于民间的传说。资料上介绍,正好那突起的两峰名为“奶头山”,因而这样的传说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看来,人们对武则天,是既崇敬,又带有一点雅谑的。 
  汽车可以直上到昭陵顶上。墓道两旁,石人石马之多,不消说了,最为奇特的,墓前立有六十一尊“王宾”的石像。所谓“王宾”,就是那时参加葬礼的外宾,石像同真人的形体一般大小,背部还刻有国籍、姓名和官职。很可惜,除了两尊还完整,其余五十九尊的头都被敲掉了。否则,这是研究七世纪中外关系史和西亚、东亚各国服式的绝好的资料。 
  “是谁在什么时候这么恶作剧,干出这般煞风景的事来?”我不禁发问。 
  “那还只是解放前不久的事情,这儿附近的村子有几年欠收,有人说是这些人头作怪,便在一个晚上全给敲掉了。”西安朋友说。 
  可怜的迷信!多少文物竟这样给毁掉了。但据说那敲下来的人头,有些却被外国人当宝贝买了去。那么,安知恶作剧者不是为了卖钱? 
  西安的文物,确是多得很。西安朋友说,随便在街边或路上,弯下身去,也可以检到一两样。这说法未免夸张,但对于一个历史悠久,又较少受到战祸破坏的古都,却是很形象的形容。 
  昭陵有两座相对而立的“无字碑”,据说是武则天遗言要立的。所谓“无字碑”,就是一座丈多高的方形石碑,四方都空无一字。这确是奇物。这个设置也出于一个奇想。有人说,那是因为武则天自以为功绩太大了,无可形容,即使八块这么高的碑,也写不下,索性不写了,以示其伟大。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武则天认为她一生的功过,不应由自己去作结论,还是让后人评论去吧。我宁可相信后一种说法,因为这一来,武则天确是有点高明的。 
  说到武则天,我便联想到杨贵妃。老实说,我去西安,很主要一个目的是想看一看马党坡。当我了解到马鬼坡离西安不太远,一天可以来回,我便提出了去看一看的要求。尽管一般旅游的人是不大去那里的,西安同志还是满足了我的愿望。于是,便从昭陵转过去。到得那儿,已是接近夕阳西下了。那儿既不是陵,也没有山,只是一个小小的土坡。一座“杨贵妃之墓”,封土也跟一般平民中的富有者差不多,但总算后人也给留了一块墓碑,并把约莫一亩地给用墙围起来了。一片寂聊凄凉的气氛,真叫人想起《梧桐雨》中的况味来。 
  鲁迅在《女人未必多说谎》里提到过:“比如吧,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是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敢说‘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姐’的有几个。”“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姐,,是出自杜甫《北征》的两句。过去的注家多认为是颂扬唐玄宗的,鲁迅却认为是鞭挞玄宗的,可见鲁迅读书的细心。 
  但文人也还有敢为杨妃不平的,只不过那已是事过境迁之后了。其一见于<韵语阳秋》所引,谓唐嘻宗于黄巢之乱时出奔,亦幸蜀,有人题诗于马鬼释日:马克烟柳正依依泉下阿瞒应有语重见奕舆幸蜀归。这回休更怨杨妃。 
  另一首见于元代蒋正子(山房随笔》,谓为宋时端平年间李山作:命委马克坡畔泥,惊魂飞上傲霄枝西风落日东篱下,薄幸三郎知不知阿瞒、三郎都指的唐玄宗。我这回到马鬼坡巡礼一番,也正好是“西风落日”之时,当天晚上,不免也作了一首诗:寂宾空坟映落及,也无松柏也无花。华清池内妆留影,蜀道途中血染沙。底事罪名连社筱,枉从车驾走天涯。公卿犹待量刑日,一介娥眉死刹那。听说有人已经写了剧本,为杨贵妃平反。我倒没有这个意思。比起武则夭来,杨贵妃是说不上什么女中豪杰的把她说成“亡国之祸水”,替别人作了替罪的羔羊,。只不过那确是冤枉了。 
  读史书,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去华清池的次数不少。某日“幸华清池”,某日“至自华清池”的记载,也就充斥纸面。我想像中的华清池,是在骊山半山上的,这次实地一看,才知道不在山腰,而是在平地之上。那么,杜牧写的“山顶宫门次第开”,当是指的整个华清宫了。那时的华清宫,想必相当宏大,以至从山顶一直包括到山脚下的华清池。 
  华清池其实并不怎么华丽,那洗澡的地方也比一个浴盆大不了多少。称之为池,是有点夸张的。其实,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年到头就只去这么个地方玩几次,要在今天,也算不了什么。今天比华清池好上百倍的地方多的是。从北戴河到极南的海南岛“鹿回头”,何处不比骊山好得多?但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更没有飞机,一年上几次华清池,也的确够得上骄奢的了。我也并非想在这里为唐玄宗翻案,只是想说,在我们今天,一个普通人能享受到的东西,比方风景游览之类,更比古之皇帝还胜过许多。 
  在兴庆宫旧址,还修复了当年李白应召吟花,作《清平调》三首的沉香亭,只是已经掺杂了水泥结构,而“沉香亭衅倚栏杆”的栏杆,也没有了,这未免有点扫兴。 
  大雁塔和小雁塔,都已坐落在今天的西安闹市之中,但却是保持原样最好的古建筑。唐代诗人常常提到的慈恩寺,就在大雁塔内。一想到我的足迹踏在李白、白居易他们踩过的地面上,心里很有点热辣辣的。小雁塔虽高达十三层,我还是爬到了塔顶。因为在那儿可以俯瞰西安全貌。我忽然想起了另一些地方,问西安朋友:“曲江呢?” 
  “就在那个方向,”西安朋友遥指着我弄不清的一个方位,“现在已经连池水也没有了。” 
  “杜陵又怎么样?” 
  “也不甚了了啦。” 
  历史到底是历史。西安固然保存了许多文物古迹,但已经面貌一新。正像羊肉泡摸仍存在,而宾馆里已创造着新式的中国菜式一样。但正因为我们在进行着前无古人的建设,我们就更不能忘怀我们民族过去有过灿烂的文明。它是激励、鞭策我们奋发向前的无形的力量。                        
[陈从周] 悠然把酒对西山         
  —颐和园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①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②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统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①米万钟(1570-1629),中国明末的书画家,又为中国园林的著名设计师之一。现北京大学校园尚存的夕园,即为米万钟创建的著名园林所在。 
  ②计成是中国明末的园林学家,有著名的园林理论著作《园冶)传世。书成于1631-1634年间,对中国园林的造园叠山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研究颇多建树。 
  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偌大的一个园林,如果立意不明,终难成佳构。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尤其是郊园、郊园多野趣,重借景。这两点不论从哪一个园,即今日尚存的颐和园,都能体现出来。 
  圆明园在一八六O年英法联军与一九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已全被焚毁,今仅存断垣残基。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来谈借景。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十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询美。 
  颐和园在元代名密山金海,至明代有所增饰,名好山园。清康熙四十一年(一七O二年)曾就此作察山行宫。清乾隆十五年(一七五O年)开始大规模兴建,更名清漪园。一八六O年为英法联军所毁,一八八六年修复,易名颐和园。一九00年又为八国联军所破坏,一九O三年又重修,遂成今状。 
  颐和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幕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 
  园面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人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翠飞,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颠,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人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俄,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