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了伦敦的圣三一音乐学院,以后又成了著名的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中的学
生,他在学校中努力学习多种音乐知识和技能,但其中还是以大提琴演奏专
业的成绩最为突出。1919 年,巴比罗利从音乐学院毕业,便在当时的女王音
乐大厅管弦乐团中担任大提琴独奏演员,其实,他早在1915 年16 岁时,就
开始与这家乐团广泛接触了。1918 年,巴比罗利应征入伍,但随着战争的迅
速结束,他又重新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他先是作为职业大提琴独奏家往来
于欧洲各国的音乐舞台上,然后又先后在“国际四重奏团”和“库奇四重奏
团”中担任大提琴演奏员,开始了其繁忙的室内乐演奏生涯。 1924 年,他
着手组建了一个弦乐合奏团,由他自任指挥,并将其命名为“巴比罗利室内
乐团”。从这时起,实际上就已经标志了他作为指挥家的辉煌生涯的开端。
1926 年,他被聘为英国国家歌剧院的指挥,1929 年又首次指挥了著名的皇家
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并从这一年开始到1933 年间,担任了这个剧院巡回演出
团的首席指挥。 1933 年至1936 年,他又在格拉斯哥的苏格兰交响乐团担
任了几年指挥。这时,他已在欧洲,尤其是英国有了相当程度的名气了。1937
年,巴比罗利来到了美国,这一年,他首次指挥了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给
人们带来了非常良好的印象,后来,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因故卸去了纽约爱
乐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几经周折以后,这个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名牌乐团,
终于相中了巴比罗利,聘请他担任了该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已比罗利
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干了六年,于1943 年辞职回到了英国,之后马上便在曼彻
斯特的哈勒管弦乐团中担任首席指挥,为这个乐团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立下
了汗马功劳。进入到本世纪60 年代以后,他又在美国的休斯敦交响乐团中担
任了几年首席指挥,此外,还曾以客席指挥的身分,多次指挥世界各国的著
名交响乐团,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和芝加哥
交响乐团等等。
巴比罗利作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尤其是英国的著名指挥家。他的最
主要的功绩之一就是培养和造就了哈勒管弦乐团。哈勒管弦乐团创建于1819
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这个乐团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较为辉煌
的时期,并有着像里希特和哈蒂这样著名的指挥家领导过的经历,然而,真
正使这个老牌乐团的水平达到世界一流高度的人物就是巴比罗利。巴比罗利
从1943 年接任这个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以后,经过了数年的艰苦努力和严格
训练,终于使这个老化而不甚景气的乐团恢复了生气。一举成为欧洲乃至世
界闻名的一流交响乐团。他在担任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期间,曾经多次率领
该团到各国访问演出和灌制唱片,为其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制造了很大的声
势。由于他为这个乐团赢来了建团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因此该团曾将
“桂冠指挥家”的称号赠予了他。
巴比罗利是一位民族气质较强的指挥家,他的指挥生涯中的突出功绩和
贡献,基本上都是表现在对于英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上,这方面,除了在扶
植哈勒乐团上所做出的伟大业绩以外,还表现在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宣传
介绍等许多方面:在这方面,他与比彻姆、布尔特和萨金特等人有着许多相
同之处。然而巴比罗利本人亦是一位能够自如地掌握多风格作品的指挥大
师,在指挥歌剧方面,他除了指挥英国歌剧以外,也非常善于指挥德国歌剧,
50 年代时就曾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演出过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但与伊
索尔德》,并且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对于意大利歌剧,他的演释则
似乎更胜一筹,普契尼和威尔弟等人的歌剧,在他看来都是很合他的口味的,
这恐怕与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意大利血缘关系联系甚密吧。
巴比罗利的指挥风格是稳健、清新、细腻和流畅,在演释作品时,他虽
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抒情的浪漫情调,但却始终能够很好地保持相对的
理智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极佳地掌握作品处理上的分寸感,从这方面来
看,他是一位艺术修养十分深厚的指挥大师。
巴比罗利在演释英国作曲家的作品上,其最为拿手的就要数埃尔加、沃
安·威廉斯和戴留斯的作品,他在指挥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那种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比如他与英国著名女大提
琴家杜普雷合作演奏的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就是极其精彩的,带有
经典性的演释,他们合作录制的唱片,一直是这部作品的唱片中最权威的版
本,多年来还始终未有人超越过他们。而这样精湛的诠释,在巴比罗利大量
的擅长曲目中,也仅仅是一个突出而微小的例子。
巴比罗利除了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著名诠释以外,北欧作曲家的作
品,则是他另一个尽情遨游的王国,也许是巴比罗利本身那种沉稳而细腻的
气质,与北欧音乐中那清澈、秀美和自然的意境极相吻合的原故,他对于北
欧音乐有着一种很奇妙的理解能力和偏爱心理,这一切,都在他指挥演奏的
西贝柳斯和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有的评论家曾评论他指挥
的北欧作品具有一种“迷人的抒情美”,这一点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的确是
一种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
说到这里,读者大概认为巴比罗利只是那种擅长表现气质高雅的英国音
乐作品和风格清秀的北欧音乐作品的指挥家,其实则不然,巴比罗利对于风
格沉稳深重,思想性强烈的德奥音乐作品和热情明朗、戏剧性较强的意大利
音乐作品,都有着十分独特的演释能力,前面已经提到了,巴比罗利在指挥
瓦格纳、威尔弟和普契尼的歌剧时,曾经有着非常激动人心的成功,其实他
在对德奥交响乐作品的演释上,也有着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对于后期浪
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有着十分出色的驾驭能力,在这里,最为突出的例
子就是对马勒作品的解释,他曾是国际上一系列马勒作品指挥专家中的一
员。而对于意大利音乐,他的身上则有着一种本能的血统优势,这一点读者
从前面的阐述中已经有所了解,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他不仅善于指挥意大
利作品,而且还改编了许多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如将科莱里的小提琴曲和
佩戈莱西的歌剧音乐改编成管弦乐曲等等,这些工作都有着极为积极的意
义。
巴比罗利是英国在世界上威望最高的指挥大师之一,他的艺术生活对英
国的音乐事业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由于他在艺术上的功名着著,1949 年
曾被封为爵士,1958 年又被曼彻斯特市封为荣誉市民称号,1969 年又被英国
皇家封为荣誉侍从称号,成为英国音乐史上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的音乐家之
一。1970 年,巴比罗利在伦敦逝世,享年71 岁。{ewc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102_1。bmp}
响彻世界的“奥曼迪之声”——奥曼迪
(Eugene Ormandy, 1899—1985)
翻开20 世纪世界指挥艺术史册,那种能与一个乐团息息相关、相依为命
几十年的指挥大师是并不多见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突出的例子值得提出
的,像伯姆曾在两次合作中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相处了40 年,卡拉扬与柏林爱
乐乐团维持了35 年的关系,而库谢维茨基和斯托科夫斯基也与波士顿交响乐
团和费城交响乐团一起度过了25 及24 个春秋。然而,他们之间的任何人在
这方面都无法与奥曼迪相比,这位本世纪著名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
师,从1936 年开始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时起,一直到
1980 年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卸去该团常任指挥职务而退居二线时为止,整整和
这个伟大的乐团合作了44 年,而且在这奇迹般的44 年里,奥曼迪既不像伯
姆那样中间有过间断,也不像卡拉扬那样同时担任好几个乐团和歌剧院的常
任指挥,他与费城交响乐团朝夕相处,紧密相连,从没有离开过一步,将自
己毕生的心血全都投在了费城交响乐团身上,为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乐团,
在半个世纪中始终保持着少有的顶尖级乐团的水平,做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
贡献。他经过44 年的执著奋斗,将费城交响乐团的声望提到了历史上空前未
有的高度,使那无比迷人的“费城——奥曼迪之声”响彻在全世界的每个角
落中。
尤金·奥曼迪于1999 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他出生时的日期实际
上离20 世纪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所以,他应该说是一个与新的世纪竟相而
生的人物。奥曼迪的父亲是一位牙科医生,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忠实的音乐爱
好者,尤其对于小提琴艺术,他的迷恋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因此他在奥曼
迪3 岁时,就给他买来了一把1/8 的儿童小提琴。奥曼迪从4 岁开始正式学
习小提琴,5 岁便破格进入了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这种早熟的
音乐才能在当时足非常令人震惊的。奥曼迪在校期间,曾跟随匈牙利著名小
提琴家胡拜和著名作曲家柯达伊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他那高超的音乐才
能,很快便使人感到这是一位各方面都与众不同的“神童”,7 岁时,他已
经作为儿童小提琴家而站在了独奏音乐会的舞台上,16 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
从音乐学院毕业了,第二年,他又被母校聘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
奥曼迪在21 岁以前一直是以小提琴家的身分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的。
1920 年,他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希望在那里谋求事业上的继续发展,然而在
纽约他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人地生疏,没有人为他举荐和提拔,
使得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失了业,但事情总有柳岸花明的时刻,一天,
一位在美国扎下基业的匈牙利同胞,无意中在纽约的大街上遇到了这位穷困
潦倒的音乐家,当他了解到奥曼迪目前的窘境之后,很同情他的不幸遭遇,
于是便把他介绍到首都剧场的乐队中去工作,这是一个主要为当时的无声电
影进行伴奏的乐队。奥曼迪在经过考试之后,便被乐队正式录取了。有了职
业干的奥曼迪如鱼得水,很快便在这里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他从小提琴演
奏员席位的后排,很快便升到了首席的位置,成为这个乐队中最重要的骨干。
后来,在一次音乐会演奏之前,奥曼迪突然被通知要在十五分钟后,代替生
病的指挥上台指挥柴科夫斯基的一部交响曲,这个突然而又急迫的事件,无
意中将奥曼迪推上了指挥家的艺术之路,奥曼迪从这次指挥演出中,一下子
发现了一种新的灵感,他后来曾对人说到:“那次演出一下改变了我的人生
道路,我发现‘乐队’这件新乐器比小提琴更加丰富和得心应手。”从这以
后,奥曼迪便多次指挥这个乐队进行演出,直到1925 年,他便正式担任了这
个乐队的常任指挥。1931 年,奥曼迪遇到了一个良好的时机,这一年,他继
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