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第50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50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成反蚀把米(《借妻》);贪图小利的张三向吝啬鬼刘二借靴赴宴,结果
反倒耽误了一顿好酒席(《借靴》);刁钻的婆婆虐待儿媳,激起亲生儿女
的义愤和不平(《磨房》、《串戏》);声称能降妖的王老道只知多索钱物,
反被妖吓得落荒而逃(《请师》),等等。其中有的唱词通俗深刻,如《花
鼓》中花鼓艺人的一段唱:
说凤阳,话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惟有我家没得卖,肩背锣鼓走街坊? 。
颇为脍炙人口,至今仍在传唱。
艺术上,《缀白裘》中的地方戏大都比较粗糙,民间俚语较多,但它生
活气息浓,有时能通过三言两语入木三分地刻划出人物性格。如《借靴》中
吝啬的刘二不愿借靴给张三,但碍于情面不能不借又舍不得借时的心态;《杀
货》中皮弦客商幻想与女店主成亲后的种种如意算盘等,都是对生活提炼,
很有典型意义。
这些地方戏也有不少缺点;如科诨过多,有不少迎合小市民低级庸俗趣
味的东西,甚至是色情的描叙;对现实的针砭,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
展示上,少有深入的挖掘;对下层人物时有不尊重、甚至丑化的描写,如《花
鼓》写民间艺人为了赚钱而自我侮辱;对皇帝对民女的调戏也取欣赏态度等
等。
第四节 《祭风台》等五种楚曲
楚曲又名楚调或楚腔,源于湖北一带,即汉剧(或汉调)的前身。据史
载,清道光后,楚曲流播到北京,极为盛行,直接影响了京剧的形成。本节
所谈的楚曲,是解放后发现的古老坊间刻本——汉口唐氏三元堂、文升堂、
文雅堂刊行的《新镌楚曲十种》中今存的五种:《英雄志》、《李密降唐》、
《祭风台》、《临潼斗宝》、《青石岭》,均为历史题材。
《李密降唐》写唐初之事。李密降唐被招为附马,旋即又叛,杀死了公
主及宫娥彩女,为秦王李世民追剿,最后走投无路,自刎而死。全剧分“秦
王打围”、“拾箭降唐”、“招宫杀宫”、“双带箭”四回。剧中对李世民
李渊的不计前嫌、宽仁大度,以及王伯党“一生忠义,不怀二心”的愚忠都
刻写得比较鲜明,惟人物缺少心理活动,情节进展过快,缺少必要的铺垫。
这也是中国古典民间戏剧的通病,在下面几种楚曲中也都不同程度存在。
《临潼斗宝》是春秋时期事。秦穆公意欲吞并天下,南面称孤,依百里
奚之计,设临潼之会,假周天子之命,命十七国俱带宝物进献,“诓进关来,
一鼓擒拿”。楚国太师伍奢之子伍员保楚平王前去赴会。入关途中伍员制伏
了被秦收买的占山为王的柳展雄,赴会后与秦斗智斗勇,大展雄风,最后力
举千斤鼎,致使秦“用尽机关一旦空”。全剧分“说计进宝”、“晓谕各国”、
“上山结拜”、“临潼斗宝”四回。主要是歌颂伍员的无比勇武。
《青石岭》写“周义王”时,王后禾云庄守边平乱,屡立战功。后周王
相信西宫贾翠屏的谗言,使禾云庄几被杀头。禾云庄为人救出后,又战死沙
场。情节多涉荒诞。但对禾云庄的勇武善战、顾全大局,周王的无能昏愦、
贾妃的奸诈都写得比较生动。尤其是剧中所表现的为君者“行不正”,会“反
惹忠良反朝廷”思想十分可贵。作者以同情口吻叙写了巨子对昏君的责骂,
如王洪、孟禧等人知周王信谗要杀禾云庄时,义愤填膺,即刻去私劫法场,
唱:“一言怒发三千丈,太阳头上冒火常。叫声大兵随弟往,弟兄双双打昏
王”,要“进宫去问问狗昏王”,“叫声昏王开宫门,孟禧与你把理论”等
等。这种情节构想体现了下层人民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要臣死,臣不
敢不死”的文人士大夫们所不敢想、不敢言的。《青石岭》又名《莲台山》、
全剧分“收王洪”、“收孟禧”、“草桥关”、“归天团圆”四卷。
《英雄志》与《祭风台》都是讲三国故事,前者写诸葛亮安305
居平五路事,其情节如“报场”中所说:“三国英雄魏蜀吴,鼎足列成。曹
丕纠合五路,羌蛮二国练精兵。诸葛亮安居平五路,邓芝巧计和江东。张温
成都答礼,秦宓席筵辩天文。曹丕兴兵下蔡颖,徐盛破魏用火攻。赵子龙恢
复阳平关,君臣畅饮贺太平。”全剧分四卷二十五场。后者讲赤壁大战情景,
情节亦于“报场”中罗列:“汉室英贤,孔明过江激孙权。周公瑾鄱湖水战,
诸葛亮舌战群贤。蒋干过江中计,曹操自杀水军,孔明曹营借箭,徐庶兵逃
潼关。黄盖苦肉把粮送,庞统巧计献连环,祭风台告星禳斗,华容道释放曹
瞒。孔明一气周公瑾,保刘备驾坐荆襄。”全剧分两册四卷二十八场。
在以上五部楚曲中。以《祭风台》影响最大。它搬演的赤壁鏖兵是对《三
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到第五十一回内容的敷衍。思想倾向亦是拥刘反曹。与
历史比较,《祭风台》虚构的成份较多。诸葛亮是全剧歌赞的中心人物,他
有无比的智慧,过人的胆识,在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下(夏)
口,无有容身之地,只得退归江夏容身”的窘困之中;在曹操志得意满,率
八十三万大军,直下江南,意欲席卷东吴,统一天下的危急时刻,他孤身赴
吴,激励孙权,建立了孙刘联盟,共同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最后使刘备
未费兵卒之劳,便将荆、襄南郡拿到了手中。全剧矛盾复杂,既写了孙刘与
曹操的矛盾,又写了孙刘联盟内部的矛盾、吴国内部主和派主战派之间的矛
盾,曹操将帅之间的矛盾等等;但却大体上做到了走笔从容,有条不紊。孔
明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鲁肃的忠诚憨厚,曹操的奸诈、自以为是,蒋干
的迂腐愚蠢,黄盖的忠心耿耿,阚泽从容机变等等,都跃然纸上。尤其是对
孙吴主帅周瑜,写得更是出色。作者既写出了他胸襟褊狭,蔴贤嫉能、屡次
想加害孔明的一面,又写出了他少年英俊,智慧超群的一面:在战前的斗智
中,他屡出巧计,引导魏方入彀,操纵老奸巨滑的曹操于股掌之上;但他的
一举一动,总是为孔明一眼看破,他针对孔明的圈套总是不能奏效,以致在
战略布署的关键一环——借东风上,不得不俯首向诸葛亮求计。从而也更加
衬托出了诸葛亮较周瑜更高一筹的非凡的智慧和魄力。总之,楚曲《祭风台》
以完整的结构,较为得体的布局,比较好地展示了一千多年前三国鼎立时驰
骋于赤壁古战场上的一代风流人物的风貌。现代汉剧、京剧《群英会》、《华
容道》等都可以看出直接受益于楚曲《祭风台》的印迹。
第五节 地方戏的文学形式
清代地方戏在民间长期的演出过程中,对先前的戏剧文学形式又进行了
调整和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高腔剧种进一步在传统的套曲分出形式内进行了表现手法的改革:它
将明代弋阳诸腔的畅滚,演化为无韵散文体曲文和放流。所谓畅滚,就是指
在曲牌之外加唱大段的滚调,这在本书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已有所涉及。到
清代的高腔剧种中,畅滚便进一步散体化为无韵的曲文,更口语化,较之弋
阳诸腔的畅滚也应用得更普遍了。由于无韵散文体曲文可根据剧情选择适当
语言,不必受韵律曲牌限制,无疑更有利于随心所欲地表现剧情。而将畅滚
进一步融入原剧曲词当中,使之演化为一支曲牌本身的乐句、曲牌本身的有
机组成部分,就是放流。如湘剧、川剧《抢伞》两段同一曲牌的唱词:湘剧
[金莲子]古今愁,谁知目下这般忧。(耳听人声闹,忙向森林躲,)恐怕
有人搜,恐怕有人搜。
川剧[金莲子]孤身愁,谁知目下这般忧。(耳听人马吼,贼子下山丘,
忙向林中走,)恐怕有人搜,恐怕有人搜。
其中括号里边唱词,是放流部分,括号外则是全曲的基本调式。总之,
“放流”的句数可按内容需要来增减,次数也不拘,自由灵活,比起弋阳诸
腔的加滚在艺术表现上也与全剧更为和谐统一。
2、梆子、皮黄等剧种在音乐结构上改变了南戏、杂剧及昆弋诸腔传奇所
用的曲牌联套体形式,创造了一种以板式变化为特征的音乐结构形式,引起
了戏曲文学形式的变化。
所谓板式变化体,就是“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拍、
节奏变化的作用,以各种不同的板式(如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散板等)
的联结和变化,作为构成整场戏或整出戏音乐陈述的基本手段,以表现各种
不同的戏剧情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
板式变化体的音乐结构形式对戏剧文学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这种音乐结构的唱词通常用七字或十字句为主的整齐排偶句,不受
任何曲牌字数及联套形式的限制,可完全随剧情需要决定曲词的长短多少,
伸缩自如,灵活简便。不必再用内容来迁就形式。其它戏剧表现手段念做打
也可依据情节灵活处理,不必再受以唱为主的套曲的制约。
二是作者不必再受套曲分出形式的限制,可以根据戏剧冲突、发展需要
来安排场次,创造了分场的剧本结构新形式。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次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革新,它彻底解决了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矛盾,大大增进了
戏剧表现生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古典戏剧的综合性能和戏剧化程
度。
第六章 雍正至道光时期戏剧(二)
——雅部作家作品
第一节 本时期雅部作家作品概貌
如前所述,本时期雅部昆曲已走向衰亡,但作为一个曾主宰剧坛风糜明
清二百多年的大剧种,它的能量不是即刻就能消失的。所以,此时期雅部作
家作品仍有不少;但它毕竟已趋向没落了,因此有成就者寥寥无几。总的说
来作品日益脱离现实。从剧作家看,主要有张照、夏纶、桂馥、金兆燕、董
榕、唐英、杨潮观、蒋士铨、张坚、沈起凤、黄燮清、李文瀚等。其中,杨
潮观、蒋士铨成就较高,后边将以专节讲述。这里对上述其他作家作品作一
简略介绍。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
至刑部尚书。他作有杂剧《九九大庆》、《法宫雅奏》、《月令承应》等。
前者系讲“神仙赐福、黄童白叟、含哺鼓腹”诸事,以为祝贺皇家喜寿之用;
中者叙“祥徵、祥应之事”,亦备内廷诸庆事时演之;后者应各月令以演其
故事。前者包括杂剧四十余种,中者包括杂剧三十余种,后者包括杂剧约二
十种。此外,他还著有传奇《升平宝筏》(一名《莲花会》)演唐玄奘西天
取经事,《劝善金科》,讲目连救母事。总的看,张照剧作数量可观,但佳
作甚少,尤其是把剧作当成歌功颂德工具,更不可取。
夏纶(1680—1753 以后),字惺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作有传奇
《惺斋乐府》六种,分别是:《无瑕璧—褒忠》、《杏花村—阐孝》、《瑞
筠图—表节》;《广寒梯—劝义》、《花萼吟—式好》《南阳乐—补恨》,
从剧作题目,就可出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意图。
桂馥(1736—1805),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曾官云南永平令,
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