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建国--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后来又改由蒋介石担任校长,李济深则任教育长。北伐军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参谋长。从北伐到抗战,李济深数次担任蒋介石的副手,也数次举旗反蒋。国民党内,公认李济深是屈指可数的谋略家。可是,在政界,李济深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反蒋派的色彩似乎比民主派的色彩更重。
李济深十分重视吸取国民党压制民主的教训,他说:“中共‘五一口号’坚持党派协商、联合政府,足见共产党不搞一党专政之诚意。本党同志应深刻反省,站到民主阵营中来。”
与会十二人当即商定,立即联名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共同策进完成大业!
但是,关于政协会议的地点、时间,李济深则表示,尚须从长计议……
1948年5月5日,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李济深等十二人响应中共“五一号召”,致毛泽东电与向全国的通电,同时发表。
一呼百应!
一时间,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纷纷通电响应。
陈嘉庚动作更早,5月4日就代表新加坡华侨致电毛泽东。
5月5日致电的还有马来亚霹雳州侨团。
华侨不愧为革命之母,海外侨团相继发表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马来亚吉灵丹州侨团(5月7日)、逞罗华侨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5月16日)、马来亚摈榔屿七十一个侨团“否认蒋介石为中国总统大会”(5月18日)、马来亚柔佛州东甲属华侨“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5月19日)、旅法参战华工总会(5月)、加拿大云高华华侨民众社(5月)、古巴华侨拥护民主大同盟总干部执委会(5月)、中国民主同盟缅甸支部(5月)……
在港的人民团体也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理事郭沫若、马叙伦等声明(5月)、在港各界民主人士冯裕芳、柳亚子、沈雁冰等一百二十五人声明(6月4日)、留港妇女界何香凝、刘王立明等二百三十二人宣言(6月)……
任何独裁者总有权力不及的地方。蒋介石把反对派统统赶出国统区,却使香港形成反蒋的民主大本营。
国内解放区,中共登高一呼——
海外华人、民主人士齐声响应!
“五一口号”能够顺利推行了?
3.猜疑
北来南往,“五一口号”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大家都要开政协,然而具体步骤呢?
5月,6月,7月,三个月过去,中共中央令人不解地迟迟没有正式回答各民主党派的响应……
其实,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此时比谁都急:
4月30日发出“五一口号”。
5月1日毛泽东给李济深、沈钧儒写信。
5月2日,中共中央电示上海局,明确指出:准备邀请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的代表来解放区商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同时还强调:必须由参加会议的每一个单位自愿同意,不得强制。周恩来开出二十九人名单:“拟邀请李济深、冯玉祥、何香凝、李章达、柳亚子、谭平山、沈钧儒、章伯钧、彭泽民、史良、邓初民、沙千里、郭沫若、茅盾(沈雁冰)、马叙伦、章乃器、张炯伯、陈嘉庚、简玉阶、施复亮、黄炎培、张澜、罗隆基、张东荪、许德珩、吴晗、曾昭抡、符定一、雷洁琼及其他民主人士前来解放区参加协商。”
5月7日,中共中央又电示华南分局,布置筹备政协会议。
经过中共中央的一再催促,5月14日,潘汉年从香港向西柏坡发报,简要汇报香港各民主党派5月5日对“五一口号”的反应。
周恩来嫌情况简单,立即派中央政治局秘书胡乔木电告香港分局:应将各地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电文内容和署名全衔电告中央,尤其是致毛泽东电,更应全文电告中央。
可是,香港分局迟迟没有落实周恩来这一指示。
等待一个月,到了6月13日,毛泽东又起草电报,请上海局、香港分局并告潘汉年: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征询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问题,如开会时间、地点,何人召集,到会代表,应当讨论的问题,人民代表会议何时召集以及如何召集等项的意见。
潘汉年还是迟迟没有回答……
这不免引起西柏坡的忧虑:难道香港那边有复杂的情况?
其实,此时香港的民主党派也十分活跃。
继十二人联名通电后,各民主党派又各自发表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通电:
5月7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布告台湾同胞书。
5月,中国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分别发布宣言。
6月9日,中国致公党发布宣言。
6月14日,中国民主同盟发布致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报馆暨全国同胞书。
6月2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表声明。
7月7日抗日战争纪念日,中国人民救国会发布《七七宣言》。
……
夏日的香港十分炎热,新政协运动热情更高。
居高临风,楼顶天台正在举行演讲会,演讲者是名士郭沫若,听众是南方学院的大学生们。附近高楼林立,四周楼房的人们都从窗户伸头望着他们,形成一个楼顶群众聚会。
郭沫若演讲如诵诗:“新政协,是民主协商的论坛,新政协,是萌生人民政权的园地,那里寄托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同学们,北方,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那里没有法西斯细菌的位置,那里人人平等人人自由……
“新中国在东方喷薄欲出了,建设新中国的神圣职责,落在年轻人的肩上。同学们!希望你们爱祖国,爱学习,学知识,练本领,为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冬天来了,难道春天还会远吗?”郭沫若激情爆发地号召:“让我们北上,让我们北上,让我们加入新政协的队伍,迎接新中国的春天的来临吧!”
天台上的同学们热情鼓掌,旁边几个监视的警察很尴尬。郭沫若边走边风度翩翩地朝警察点头致意:“感谢这些先生保护我的言论自由……”这下,更博得四周楼房里的人群的一片喝彩!
北方,南国香港遥望北方,人们迫切地期盼西柏坡的消息……
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急于部署,香港的民主党派等待召集,可是,南北两地,谁也不知对方在做什么!
这不免引起了猜疑……
是不是所有的民主党派都能拥护“五一口号”?
从报章上,人们没有找到中国民主建国会的态度。
中国民主建国会的领导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都来自上海。黄炎培是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胡厥文是上海机器业公会主席,章乃器曾任上海浙江实业银行副经理,三人身份表明,民建是中国民族工商界及其知识分子的组织。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与国内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为了从政治上保障自己的利益,他们从抗日战争期间开始创建自己的组织。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后来,民建总部又迁到民族工商业集中的上海。
民建过去的立场是“不右倾,不左袒”,如今,能否站到共产党一边?
北平还有一个九三学社。
抗日战争中,一些科技文教界人士忧虑国家兴亡,经常聚集到许德珩家里讨论时事。在各党派参加的国民参政会上,中共参政员林伯渠主张他们组织起来,于是,许德珩等成立“民主科学座谈会”,又称“民主科学社”。后来,为了纪念1945年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又改名“九三座谈会”。重庆谈判期间,许德珩与夫人劳君展看望毛泽东时谈到“九三座谈会”,毛泽东希望他们搞成一个永久性政治组织。1946年1月10日,九三学社筹备会向政治协商会议递交自己的意见书;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后来,总社设在文教人士众多的北平。
令人奇怪的是,“五一口号”发布多日,九三学社怎么没有态度?
拥护“五一口号”的党派是不是就没有问题?
民革的响应声明发表于6月25日,明显比别人晚!
有人解释,这不过是工作程序问题。民革主席李济深把起草任务交给宣传部副部长梅龚彬和宣传部秘书张克明。这两人起草之后又要到处征求意见。
也有人问:征求意见的过程那么长,是否因为民革内部的意见不易统一?
就是积极开展新政协运动的民盟,也有疑问。沈钧儒、章伯钧不过是代主席,老主席张澜那里的态度呢?
民盟的不少中央委员在上海,可是上海没有传出他们的态度……
4.上海乃左右逢源之地
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桂林、香港……中国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大多集中在几个大城市。
那时的人们,习惯把各种政治力量划分为左、中、右。有人更按住地划分民主党派的立场:香港左,南京右,上海是中派!
这种划分相当武断,却也有几分道理。民社党、青年党参加国大,当然要在首都南京分一杯羹。国民党在内地取缔反对党,逃亡者自然聚集香港。
可是,上海呢?
无论繁华年代还是战争时期,上海,始终是最重要的政治舞台——
第一座造船厂、第一间纺织厂、第一个书局、第一部电影、第—……上海是中国大陆最早建立现代文明的地方。即使中国大地满目疮痍之时,上海也依旧歌舞升平,再愚蠢的军阀也不肯打碎这个聚宝盆。何况,上海还有享受治外法权的外国租界,这又使上海成为政治飞地。
蒋介石从上海交易所起家,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创立,周恩来在上海起义,宋庆龄在上海隐居,上海是中国政治家的潜龙之地!
1948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的三位领导人,张澜、黄炎培。罗隆基都在上海。他们对中共“五一口号”是何态度?
提起这三位,许多民盟成员都会想起民盟总部宣布解散的历史……
1947年下半年,早已对共产党大打出手的国民党又开始向民盟下手。10月,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严加取缔。
民盟主席张澜等正在上海,南京的民盟中委立即赶往上海出席“御前会议”。民盟中央常委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史良和中委叶笃义等紧急聚议,史良、张云川两人主张对抗,但多数人表示没有别的办法。会议最后决定派黄炎培和叶笃义去南京交涉。
黄炎培是个同各方面都能说得上话的人物。到南京后,他首先请美国大使出面斡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任燕京大学校长,桃李满天下,经常表示支持中国的“自由知识分子”;可是,此时却劝民盟“光荣解散”。黄炎培又找与张澜私交颇好的行政院长张群,张群也态度强硬:民盟总部如不号召解散,各地干部将有七百余人继续被捕,罗隆基有生命危险!
高压之下,黄炎培被迫寻求妥协。黄炎培提出:由民盟自己通告盟员停止活动,同时政府对各地盟员一律免除登记,使他们享有一切合法之自由。
黄炎培回到上海,民盟中央常委再次举行会议,决定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