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故宫史料-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郎张鼎臣等呈请接办崇文门、天津、临清、龙江、赣关、太平桥、凤眼仓、'注'南新等八关,总共铜一百三十三万四千五百余斤,每年节省二万馀两,交与内库等因。当经臣衙门血一户部、工部会议具奏,已将崇文门等八关铜斤交与张鼎臣等经营。员外郎张鼎臣及商人王纲明等,八年共节省银四十万两。今曹寅欲借支银十万两,八年交银一百万两,共中销除本银十万两,计节省银九十万两,其所节省之银,比张鼎臣、王纲明等所节省之银,既多五十万两,请将十四关铜斤,皆交曹寅承办。曹寅拟借银十万两,俟查明其家产后,另议奏请借给。郎中曹寅一年之本银及节省银十二万五千两,请于每年进送缎匹时,顺便带来,交给内库。
又议得:郎中曹寅拟借支银十万两,接办十四关,总共铜三百五十馀万斤,每年交本银及节省银十二万五千两,销除借支之银十万两后,计八年中总共可交节省银连同利息银九十万两。因此郎中曹寅节省之银,比张鼎臣、王纲明等所节省之银既多,则十四关铜斤,理应交给郎中曹寅经营。惟以京师宝泉、宝源两局铸钱,系靠十四关之铜。买铜时皆由关监督处先领银两,始能买铜进交。惟京师用钱关系既甚重要,如将十四关铜斤,完全交给曹寅经营,倘若曹寅自身贻误,因无人继续交铜,恐致有误铸钱,因此请将十四关钢斤,交与郎中曹寅员外郎张鼎臣、张鼎鼐,主事张常住,商人王纲明、范玉芳、王振绪、翟共高等,共同经营。十四关铜斤既由彼等共同经营,则十万两银,亦由彼等共同借支。节省之银,即按曹寅所说之数,八年之中,著交本银及节省银一百万两。如此,则节省之银相同,而事亦可靠。
已将所议之两本具奏,奉旨:汝等二次所议甚是,若将事只交一人,地方甚大,设若某时出一事故,尔内务府总管亦断难辞咎。著将曹寅之弟曹荃及张鼎鼐等叫来具奏。钦此钦遵。于本月十二日具奏,据物林达曹荃称:我兄曹寅拟接办十四关铜斤,因绝不致贻误,一定能成,才奏恳主上,设若不能,他亦不敢独自接办。倘因主上钱粮甚为重要,不可交与我兄曹寅一人办理,则奴才曹荃,既蒙主上鸿恩,派出差使,情愿协助我兄曹寅经营,以效犬马之劳于主上。如能更多节省,当再具呈节省,绝不致贻误.倘略有迟误,甘愿领罪。今若交给八人共同经营,人数既众,则不一定能多节省钱粮也。等语。又据员外郎张鼎臣、张鼎鼐,主事张常住,商人王纲明等称:京师宝泉、宝源两局铸钱,系靠十四关钢斤,此非一二人所能承办之事,关系甚为重大。如蒙圣上鸿恩,借给银十万两,我等共同办理。则不致误事。而且八年之中,很可节省银一百万两等语,缮文具奏。奉旨:著去信问曹寅。钦此。
臣等议得:据员外郎张鼎臣等奏称:去年主上施恩,将龙江等八关铜斤,赏给奴才弟兄三人经营。奴才等初次接办铜斤,因不知内情,大概计算,一年共交节省银二万两。今已经营一年,关于铜价及杂用等项,既皆明了,不敢不明白奏陈。若将芜湖等六关算上,共十四关铜斤,借支银十万两承办,则一年可节省银十四万两,八年终了时,连同本银,总共可得银一百二十二万两。奴才等愚思,京师两局铸钱,皆靠此十四关铜斤,关系甚大,并非一二人能办之事。奴才等拟请将十四关之铜三百五十八万一千馀斤,分为三份,借支银十万两,由曹寅、王纲明及我弟兄,各自承办,如此断不致误事,而且各自若有更多效力之处,圣上亦能知道等语。前会奏请,将十四关铜斤,交给彼等共同经营。查共同经营分为三份,与各自尽力经营相同,且今张鼎臣等八年节省之银,既又多出二十二万两,因此请将十四关铜斤,分为三份经营,计交给张鼎臣兄弟三人一份,王纲明等四人一份,曹寅既系独自一人,即与共弟物林达曹荃共为一份。借支银十万两,请由广储司具领,分为三份借给。每年按节省银十四万两计算,八年共交银一百十二万两。借支银十万两,八年终了,如何抽还,请再议奏。十四关之铜三百五十八万馀斤,分为三份,因共合伙之人数多寡不等,而十四关之远近,铜数之盈缺,既不相同,将此斟酌情形,请分给员外郎张鼎臣、张鼎鼐、主事张常住以湖口、扬州、凤阳仓、崇文门、天津、太平桥六关,共铜一百十五万二千七百馀斤,分给商人王纲明、范玉芳、王振绪、翟其高以芜湖、浒墅、北新,此三关共铜一百四十一万六千九百九十馀斤,分给郎中曹寅、物林达曹荃以龙江、淮安、临清、赣关、南新,此五关共铜一百零一万一千一百八十九斤馀。为此谨题请旨。等因缮本。
内务府总管玛斯喀、唐岱,交给奏事主事存柱、蓝翎长寿转奏。
本月二十四日,奉旨:依议。钦此。
交给员外郎张鼎臣、张鼎鼐,主事张常住,郎中曹寅之家人老汉,商人王纲明、范玉芳、王振绪、翟其高等本人。
'译自内务府满文奏销档'
'注'凤眼仓,满文原音如此,似为凤阳仓之误。
十九、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大获摺
康熙四十年九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伏闻圣驾巡方,远涉鹿塞鸡林,身系包衣奴役,不能随奉宸游,少效犬马之力。今闻皇上回銮,谨具摺恭请圣安。
今年江南各省皆大获丰登,民安物阜,一并奏闻。伏乞睿鉴。臣寅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朱批:知道了。
二十、内务府总管玛斯喀等奏曹荃呈称户部交进豆草请与户部会议具奏摺
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十二日
据物林达曹荃呈称,户部之普瑚等交进之豆草,接收后,将交进之呈文,由赵昌等具奏。奉旨:著交内务府总管。钦此。此事乃系户部之事,既与钱粮关系重大,请与户部会议具奏等语。由内务府总管玛斯喀、库岱、赫奕口说与奏事主事存柱具奏。
奉旨:著会议。钦此。
'译自内务府满文奏销档'
二十一、苏州织造李煦奏前奉谕旨已钦遵妥办摺
康熙四十一年八月
管理苏州织造臣李煦谨奏:恭请皇上万安。
切惟御驾远幸,臣煦不能亲随左右,执鞭坠凳,以效犬马,依恋日深。兹闻圣驾回銮,遥叩北阙,特具奏摺,恭请圣安,伏乞睿鉴。
前奉谕旨:串客回南去了,其中若有纳监者,尔著量与他些须。钦此钦遵。止有张本官要纳监,臣煦已为捐纳,将实收支付明白矣。
今年苏州地方田禾甚好,将必大收,万民欢悦,理合并奏以闻。
朱批:朕九月二十五日自陆路看河工,去尔等三处,千万不可如前岁伺候。若有违旨者,必从重治罪。
'宫中。李煦奏摺'
二十二、曹寅奏领御书金字等并谢加级摺
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五月十九日,侍郎臣高士奇、内务府郎中臣丁皂保赍捧御书金字心经宝塔壹轴送到金山。臣寅率领合寺僧众跪迎,敬悬大殿,俾亿万士民瞻仰,永为镇山至宝。臣寅与本地官民。当经叩头谢恩。其谢恩奏辞,已托高士奇、丁皂保转奏,不敢另具摺子外。又于六月二十九日,接得苏州织造。郎中臣李煦移到内务府衙门文书,内开:恭蒙圣恩,三处织造并物林达,俱各加一级,笔帖式授为七品等语。臣寅悚惶无地,感戴惟天。但臣寅何人斯,犬马之力丝毫未尽,膺此殊恩。惟有永矢捐麋,以仰报高厚于万一。
除具呈内务府衙门启奏谢恩外,谨具摺子,恭谢天恩,伏乞睿鉴。臣寅不胜激切屏营之至。
朱批:知道了。
二十三、曹寅奏闻江南秋收丰登情形摺
康熙四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自幼蒙豢养,得备下走之任,仰见我皇上轸念民生,宵衣旰食,无一刻不以水旱荒歉为急务。祗因江南等处,地方笃远,风雨不时,所闻异同,不敢草率具奏。且上江俱蒙皇恩蠲免钱粮,江南上下江连年丰熟,米价不出七钱上下。近见山左水灾,蒙皇上蠲免钱粮,截留糟米,使地方官能仰体皇衷,未雨绸缪,应不至此。近又蒙特命大臣及八旗人员捐帑赈济,百姓沾沐皇恩,亘古所无。
臣寅愚昧,不能即将江南地方情由时刻上奏,远慰圣怀。臣寅负罪,诚为深重。臣寅于臣李煦摺内旨到之日,除各处麦季已经成熟外,谨将所访各处秋收丰欠及米价情由,细具单摺,恭呈御览。江宁为各省水旱通行马头,皆访之米客行商,应无差谬。谨此奏闻,伏乞睿鉴,臣寅不胜激切惶悚之至。
朱批:闻江南收成,米价贱,朕心甚是喜悦。朕体安善。
二十四、江宁织造曹寅奏谢赐金山扁额摺
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五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蒙恩赐金山〃动静万古〃四大字,臣寅与将军臣马三奇恭制扁额,于本月初七日敬悬大殿之上,率领军民寺僧叩头,欢声振天。今现在山顶相度地宜,选石敬摹,诹吉建竖,俾亿万人瞻仰,照垂万古。谨具摺奏闻,伏乞睿鉴施行。臣寅无任欢忭踊跃之至。
朱批:知道了。
二十五、曹寅奏将遵旨采买米石摺
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于三月二十日接总管内务府文,奉上输:将江宁织造备用银两内零银照旧存库,动银一万两,着曹寅会同总督阿山,遣人往湖广、江西等米贱之处采买米石奏闻。钦此铁遵。随与总督臣阿山公同商议,遴委练达之人,前往湖广、江西等处访问的实米价,如贱即行采买。
江南省上下江去年丰收,因近日山东人来买米者多,又值青黄不接之际,故目下时价熟米每石银九钱一二分不等,仓米每石银八钱三四分不等。闻江西近日之价贵于湖广,湖广之价又贱于江宁,访问于往来米商之言如此。
湖广、江西六月初间首季稻熟,彼时米价即应大贱,五月间便可预定丰歉。俟所委之人至彼访问的实,一面采买,一面与臣阿山公同具摺上奏。谨先奏闻,伏乞睿鉴施行。
朱批:知道了。今岁春麦收成如何,速速报来。京中春景是好,但病多些。
二十六、曹寅奏报江南收成并请圣安摺
康熙四十三年五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访得,江南全省今年大麦已经全收。小麦江以北有九分、十分收成不等;江以南只因五月初九日大雨,至十三日方晴,不曾打晒,上垛者,少为伤损,今合计收成共有七分。臣寅身往苏州会议,一路目及自常州以北皆如前;自常州以南,地洼下水已平岸,不曾入田,麦只割得一半,其余因雨淖不得割,尚在田中。臣寅取麦看视,麦尚无恙。十四日大晴,迩来数日,水已全退,可以收割,大约比高腴之处欠一二分收成。江南最宜时内下雨,今年梅雨塘坝皆满,插秧有水,民不劳苦。
近闻山东二麦大熟,饥民一事,蒙皇上如天之仁,筹划周详,幽微皆到。江南黎庶闻者,无不感激涕零。
臣寅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