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紫砂壶鉴赏 >

第20部分

紫砂壶鉴赏-第20部分

小说: 紫砂壶鉴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壶盖各有24条筋瓤对称。由于加工精细;烧成后壶盖任意调换方位
;都能与壶口相吻。工艺水平高的紫砂壶;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一般都在0。5mm-0。8mm以内;是其它任何陶瓷壶类所无法比拟的;瓷器茶壶位移公差在1~3mm甚至更大。由于紫砂壶精度高;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成为紫砂壶泡茶不易发馊变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紫砂壶的烧成
烧成紫砂壶的窑炉;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到隧道窑的演变。其中龙窑使用时间最长(宜兴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就是一条宽一米左右长十馀米的龙窑)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1973年;推板窑、隧道窑、推板窑取代了倒焰窑。龙窑所用燃料是茅草、松柴。倒焰窑、推板窑用的燃料是烟煤。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
紫砂壶从明代中叶起就开始用匣钵(俗称掇罐)烧成;这与上述紫砂壶自明代起因饮茶方法改变;制壶发生历史性转折相关连;以防止产品表面发生火刺;色泽不称、阴阳面等缺陷。同时提高了制品的装窑密度;有效地利用了窑位空间。
紫砂泥中的氧化铁含量相当高;根据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铁三元相理论;如果制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物相在1400℃以下不产生液相图;不形成低共熔物;由于紫砂泥中尚有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成份;因此实际烧成温度为1100~1180℃;在此温度下;泥料中各矿物相的扩散速度不大;赤铁矿不作为一种相存在;使制品成红色(低温)、紫红色(高温)。如以还原气氛烧成;则仅应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系相图进行;在1100℃左右形成低熔共熔物而产生液相。三氧化二铁大量还原氧化铁色泥由紫红变紫黑;制品表面提前烧结还原过程中沉积的炭素和分解的气体无法逸出而发生鼓泡、积炭;造成废品。
(四)紫砂泥和紫砂壶的显色
众所周知;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差别之一;是瓷器含铁量低(<1%);通常红色陶器含铁量大于5。5%;在正常烧成条件下;陶土含铁量不同;呈色不一。含量≤0。8%;烧成后呈白色;含量1。3%;烧成后成灰色;含量2。7%;烧后呈灰色;含量2。7%;烧后呈淡黄色;含量5。5%;烧成后呈淡红色;含量8。5%;烧成后呈红色;含量10。5%;烧成后呈深红色。但陶土中含有的氧化铁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紫砂泥;就有下列几种:
矿物名称分子式矿物颜色
赤铁矿Fe2O3樱红、暗红色
褐铁矿Fe2O3、nH2O黄褐色至黑色
针铁矿Fe2O3、H2O淡红、淡黄、淡褐色
硫铁矿FeS2黑色
磁铁矿Fe3O4或FeO、Fe2O3铁黑色
经过紫砂泥中Fe2O3和FeO的分析;Fe2O3总7。41~8。62%;FeO为0。73~0。55%;赤铁矿占90%左右;其它为20%左右。同时由于MnO2、Cr2O3、CaO及其它少量色着色氧化物的存在;导致了紫砂泥的紫红色调。
烧成气氛对紫砂壶的显色关系重大;对宋代中期羊角山紫砂器分析的结果:Fe2O3(总)8。24%;FeO5。44
%;制品断面呈黑色;近代紫砂分析结果:Fe2O3(总)9。95%;FeO0。55%断面呈紫红色。运用精湛的烧成技术;制品可以获得要求的色泽。紫砂壶的烧成气氛;以中性一氧化焰为宜。
(五)紫砂壶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紫砂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天赋的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为多种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手工成型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精巧的手法;越群的技艺;促成了紫砂壶造型的丰富多采的特色。这就是泥料棾色造型三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成型过程中的精加工工序;使制品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于它的存在;扩大了制品的烧成范围;不论是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都能烧结;而制品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型的精加工工艺;具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壶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润而不腻;虽有气孔率而不渗漏;透气不透水等特点。紫砂泥经烧成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其结晶相多而玻璃相少;使紫砂壶具有抗热震性、透气性;较高的机械强度;赋予紫砂壶优异的实用功能。

紫砂器的生产流程(下)
来源:本中心作者:容竹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特种民间的手工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囗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
;总结经验;古为今用;促进陶都繁荣昌盛;促使宜兴紫砂陶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紫砂器生产的工序大致如下:
原料的准备;包括挖矿、炼泥和选料。矿中挖出的硬块状的泥料经过捣碎、过筛、澄滤;所得细土下窑储藏;叫作〃养土〃、〃敷土〃。成形之前的泥料要进行真空(有手工真空和机械真空)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有手工捏作。先拍打成器身;然后挖底、开口、加底片、口片;最后加把、嘴、盖、钮(的)等。从明代至清康熙年间;多用拍身筒(园器)和镶嵌(方器)的方法;清雍正、干隆时期出现了模制产品。嘉庆、道光年间;陈曼生重倡古法;又盛行手作。李景康、张虹说得好:〃就印模与捏造而论;印模之法易精;在工业为进步;捏造之法难精;在技能为绝诣。故印模之法便于仿行;捏造之法则庸工不易措手也。名家之壶俱以捏造见长;坐是故耳。〃
早期的制坯工具主要是一种竹刀;后来逐步增添了木、角、石、金属等质料的工具。到清代;工具有十多种;包括椎、碓、镖、钗;有圭形、笏形、贝形、肾形、月形、蝎尾形等多种形状。
制好的坯要经过细致的(明针)修整;有些器物再加装饰。装饰方法有:贴花堆塑山水、花草、人物、鸟兽等纹饰;绘写以氧化铝、氧化铁或氧化镁等为呈色剂;在素坯上绘画写字;雕刻在坯体上以阴文刻出书画。紫砂一般不上釉;也有少量用釉装饰的;大件采取泼釉法;小件采取浸釉法。一般单色釉上一次;彩绘器上两次。
器坯阴干后装匣钵进窑烧制。传统方法烧制紫砂器的窑是〃龙窑〃;即头低尾高的斜式窑。龙窑一般长达十几米到四十米左右;每隔一米为一节;烧炉在头部;燃料主要为木柴和柴草。窑背两侧各有五十个烧火眼;从烧火眼投入燃料。窑身两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个进出口;从这里装坯、取器。每窑需以1100℃到1200℃的窑温烧四千多个工时;烧成后;停一千多个工时;再开窑取器。用龙窑烧制;窑工很辛苦。现在有隧道窑、推板窑、煤气窑、电窑等;紫砂厂已改用烧重油的新式窑炉;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烧造质量。
真正好的紫砂器烧成后不许磨口、抛光、上蜡;上蜡是紫砂的大忌(伪装、不透气)不可取。
还有在烧成的紫砂器上施加特殊装饰的。故宫博物馆藏时大彬方壶;壶面髹漆并进行雕刻;集紫砂工艺和雕漆工艺于一身。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包锡的工艺;但由于技术复杂;未能延续。还有抛光包铜的工艺;包铜多见于壶嘴头、口盖的边缘等部位。金银丝镶嵌是新的装饰工艺;吸取木器、漆器的雕饰手法;先在泥坯上将纹饰图案刻成凹槽;烧成后将金银丝用手工嵌入槽内;持铁锤敲实、整平。
紫砂陶的成型方法;自明代正德年代以来。经过历代艺人的摸索、改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技艺也日臻完美。概括起来;成型方法有手工、半手工、(借助模具)注浆(完全模具)、施坯和印坯成型等几种。
手工成型方法:包括〃打身筒〃和〃镶身筒〃;是(明初至今;是紫砂特有的;独一无二)古老的手工制作工艺。
〃打身筒〃成型法:先将练好的熟泥(真空泥)开成一定宽度、厚度、长度的〃泥路丝〃;在把这些泥路丝打成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条和泥片;用归车等工具划出泥条的宽度;旋出口、底、以及围片;然后把围片粘贴在转盘的正中;把泥条沿着围片围好;圈接成一个泥筒;再以左手衬托在圆筒内;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
〃镶身筒〃成型法:适用于方器皿制品:先将泥路丝切成所需方形泥块;把方形泥块打成泥片;按产品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裁切泥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型制规格要求用脂泥粘贴、镶接成型。
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胚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及表面的精细加工。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文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和艺术效果。
近、现代成型方法:
注浆成型法:是近代陶瓷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成型工艺;利用石膏模型的吸水性;将泥浆注入模中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一件中空的泥坯。
成型工具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又指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政革;创新;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济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大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紫砂成型工具种类繁多;也很讲究造型的美观;前提是以实用为主。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制作;即使一些买来的工具;也分经过加工;修整以后方可使用。这就要求制作者对整个成型工艺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种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规格;要考虑在使用上方便;触觉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制作也很有学问;既要考虑外观的造型;又要符合实际使用功能。
以下对不同工具的规格要求作一概述:
一、搭子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打泥条;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榉树;檀树;枣树等;取材要干。搭子平时使用后用湿布擦净放在干燥处;不能在太阳下晒;不能用来打铁器等硬物。
二、拍子拍子主要用于打身筒;拍片子;拍口。材料以红木为最佳;拍子的总长28CM;拍身宽10cm。厚度是根据材质而定;枣木前厚3mm;中厚4mm;后厚4mm;柏木厚些;红木可更薄一些;拍子用过后也不能浸在水里;应放干燥处;要避免单面受潮;并要防止拍子开裂。
三、尖刀尖刀的种较多;分铁尖刀;竹尖刀;通嘴尖刀;弯尖刀等。尖刀是用于琢嘴把;琢钮;转足;革小平面的一种普通而常用的主要工具;实际也是简单的雕塑工具。材料用普钢;铜;不锈钢;老竹子等。其形中间宽;一头尖;一头稍狭圆;两面线条要对称;中间厚;边上薄;成弧形。尖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厚薄;宽窄要求不一。
四、刀刀是成型中使用最广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用刀进行切;削;;挑;挟;挖;刮等;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使用。做刀的材料一般最常用的是普通钢;刀锋要经常磨快。刀柄与刀身的比例大约是6:1。
五、矩车矩车的正名应为规车;它是专门用于划圆片子;开口用的。矩车分车柄、车钉、站人和销钉四部分。矩车柄是用不易变形的竹子;站人要用厚1。5cm以上的竹老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