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这种状态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只要一个人养成付出、给予的习惯,一个人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可供付出、给予的资本。
《李嘉诚的做人之道》一书中展示了李嘉诚这位“千亿富豪”的拳拳爱国家、爱人民之心。
李嘉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钱来自社会,应该用于社会”。他在取得巨大的物质财富之后,便积极推行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慈善事业。为了替家乡人民办一点实事,李嘉诚在百忙之中,还亲自在汕头选择校址购地900亩建立汕头大学,他出资数亿港元为学校购置最现代化的设备,还物色教授,捐赠大量电子教学仪器。在北京举办的1990年亚运会筹资阶段,李嘉诚一次捐献30万元,是捐献资财的最大户头。1991年,我国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李嘉诚个人捐款5000万港币,成为当时个人捐款最多的企业家。1992年,李嘉诚与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会晤,他对邓朴方说,他和两个孩子(李泽钜、李泽楷)经过考虑,再捐一亿港元,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全国的残疾患者办点实事。李嘉诚先生对祖国的捐资援助从不吝于投入,到目前为止,捐款数额已超过22亿港元。人格上的高贵同时造就了事业上的高贵。富有伟大爱心的李嘉诚在生意圈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信力。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为我们的付出和给予,为他人造就了幸福和快乐,而这种幸福和快乐,最终也会降临到我们自己的身上。
人可以貌相——品谋贵人:从相到位
一个人的神情总是奉承别人,他的言谈竭尽阿谀谄媚,好做表面文章,尽量表现他微不足道的善行,因此而洋洋得意,这种人是虚伪的人。一个人感情的喜怒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乱七八糟的琐事虽然使人心烦意乱,但心志不被蒙蔽;不为厚利的诱惑所动;不向权势的威胁屈服,这种人是内心平静、坚贞不屈的人。由外在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怒;因事情繁琐而心生烦乱,不能安静;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一受威胁就屈服,这种人是心性鄙陋而没有骨气的人。
完美产生动力
按照肖伯纳的观点,通过改变谈吐和举止,再进行几次关键性的表演,人的形象是可以得到改变的。肖伯纳提高了形象改变观念的水平,但也就仅此而已。在他的“皮格马利翁”中,形象的改变不过是一种成败未卜的冒险。形象再造者希金斯是在心血来潮的赌博中进行工作的。而今天,使默默无闻者成为名人,对个性、举止和品质中每一个因素进行塑造,已经由一套完整的企业来操作了。这种企业操作不是凭心血来潮,而是靠精心设计;不是为自尊,而是为利益。事实上,使普通人成为名人的策略已经变得如此精细,高知名度的报酬飞涨得如此惊人,以至使皮格马利翁信念在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里都在起作用。
希拉里出生在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市的一个中等家庭。她一直设法为自己创造一种具有两个不同侧面的完美形象:一面是时髦、有爱心并且善解人意的母亲,另一面是精于谋略、出类拔萃并且颇有成就的政治家。麻烦在于她用了太多的皮格马利翁来改变她的形象。顾问们常常根据最新民意测验结果所引发的想法,来强化或软化她的形象。某一天,第一夫人上午在烤饼干;下午与女童子军一起喝茶;晚上为玛莎·斯图尔特圣诞演出而和她一起修剪圣诞树。紧接着第二天,就是第一夫人在传授防止家庭暴力方面的特殊技能;她又在给记者们讲授在新闻报道领域中,争论环境的公正性;此外还在波斯尼亚冲突问题上向总统提出建议。和伊丽莎·都利特尔不同的是,她的外表是按照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改变。她的化妆、发型、服装会因她是保守的母亲,还是性感、诱人的女人,或者是对下属严肃认真的企业主管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她的外表风格设计师们,把希拉里当做在商店橱窗里展示的时装模特,随时等待着他们以最新的款式加以打扮。希拉里在这种混杂形象之间所造成的反差度之高,在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夫人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容貌带来机会
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明建文二年(1400年)策试中试举人有个叫王良的对策最佳,但以其貌不扬,被押为第二,原本第二的胡靖摧为第一。后来惠帝亡国,倒是王良以死殉国,而胡靖却投靠了永乐皇帝,做了高官。明英宗对朝臣的相貌也特别看重,天顺时,大同巡抚韩雍升为兵部侍郎,英宗发诏让大学士李贤举荐一个与韩雍人品相同的人继任。李贤举荐了山东按察使王越。王越人长得身材高大,步履轻捷,又喜着宽身短袖的服饰,英宗见后很是满意,说:“王越是爽利武职打扮。”后来王在边陲果然颇有战功。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无私正直,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额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颇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面脸颐削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面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额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往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怕担风险。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的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但是,识人不能单从貌相出发。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请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疲,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赶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处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有以貌取人的错举。盖州张松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额镬头尖,鼻惬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西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自己的短处,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机而入,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西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特征暴露身份
初次会晤即能与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大多数是人貌观察的高手。他们以对方的外表、服装及细微的动作为线索,巧妙地掌握对方的性格或生活状况。就像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侦探,会注意对方为人所疏忽的“特征”。譬如,从对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茧,指头上沾有墨水,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可推测该人从事案头工作,又如看对方的背影,右肩下垂而且身上发出消毒药水的臭味,则揣测是牙医……。
有经验的推销员或店员,通常是鉴别初次见面者身份的天才。譬如,前几年在日本发生的运钞车被袭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可疑迹象的东京证券公司某员工,就采用了表面观察的方法。
这位证券公司的职员,对抱着2000万元巨款、而且其中全是肮脏的千元或百钞票、前来购买股票的顾客感到可疑。同时,这名顾客搭乘的汽车挂的是名古屋的车牌,名古屋也有多家证券公司,何必长途跋涉到东京购买?更何况身上带的是肮脏的千元钞票。这职员觉得其中颇为蹊跷而紧急向警方通报。
在各个场合会无意间暴露个人的性格、愿望或生活状况。训练自己从生活琐事中掌握对方心理,可以说是促使自己圆满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想看透别人的人,很容易忽视一些周围的人。其实,别人同时也在观察你!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只顾观察对方,那你一定会招致种种的失败。
◎表情蕴藏玄机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人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品人高手厚积而薄发的秘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一部《三国演义》,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空城计”,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于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操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盘看似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唯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