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胜利象征朱可夫 >

第1部分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1部分

小说: 胜利象征朱可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象征:朱可夫

第一章 早年的磨练(1)

 


  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省斯特烈耳科夫卡村,是一个普通的穷村落。一条没膝深的小河从村旁潺 潺流过,水上长满了绿藻,一到夏天这里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村北有一片桦树林,远远望 去,仿佛是一片连绵的山丘。在这个村子中央,有一幢很破旧的房子,房子的一个屋角已几 近 坍塌,墙壁和屋顶长满绿苔和青草。然而就在这间不起眼的农舍里,诞生了一位后来赫赫有 名的军事家,他对苏联乃至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1896年12月2日,格奥尔基·康斯坦 丁诺维奇·朱可夫在此呱呱落地。据母亲讲,这孩子出生时嗓门十分宏亮,仿佛在告诉 村里人,他已来到了这个世界。

  在这所房子里,早先住着一位名叫安努什卡·朱可娃的寡妇。朱可娃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凄 凉和寂寞,于是,她从孤儿院领回了一个两岁的男孩。这男孩的亲生父母是谁,大家都说不 出来,只是听说,他是在3个月的时候,被一位妇女放在孤儿院门口的台阶上,身上还夹着 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儿子名叫康斯坦丁。〃善良仁慈的朱可娃把孩子收养后,取名叫 康斯坦丁·安德烈维奇·朱可夫。这个男孩就是朱可夫的父亲。

  康斯坦丁是个苦命人。他刚满8岁时,与之相依为命的朱可娃就去世了。为维持生计,年幼 的康斯坦丁被迫到乌戈德制鞋厂一个鞋匠那里当学徒。在当时的俄罗斯,没有关系是学不到 手艺的。所以康斯坦丁说是当学徒,实际上主要是干家务活,替老板抱孩子、喂牛、打扫卫 生。三年〃满师〃后,他四处找活干,几经周折,终于在莫斯科的维义斯制鞋厂找到了工作 ,在那里他才真正学到了鞋匠的手艺。

  朱可夫的母亲叫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芙娜,出生在邻村一个很穷的人家。朱可夫在回忆 录中是这样描述母亲的:

  〃母亲身体很强壮,她能不费劲地扛起五普特重的一袋粮食走好远一段路。据说,她身强力 壮,是因为她父亲我外祖父阿尔乔姆的体力好。我外祖父能钻到马肚子下面一头把马顶 起来,还能攥住马尾巴,一把把马拉得蹲坐地上。〃

  朱可夫的父母都是第二次结婚,而且都是第一次结婚后不久就丧偶了,没有留下孩子。他们 结婚那年,康斯坦丁已经50岁,乌斯季尼娅也35岁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名叫玛 莎,比朱可夫大两岁。朱可夫5岁时,又有了一个弟弟,叫阿列克谢,但由于饥饿,不到一 岁就死了。

  卡卢加省的农民生活是很苦的,地少而薄,连糊口都无法做到。于是,男人们普遍去莫斯科 、彼得堡等大城市做零活,田间活计主要由妇女、老人和孩子们干。朱可夫一家也是很穷的 。康斯坦丁当皮匠,因为乡亲们都很穷,大多付不起钱。他为人宽厚,每次工钱要得很少, 所以挣到的钱极少。乌斯季尼娅除种地外,每年晚秋农闲时,就帮人送货,报酬很微薄,但 付出的代价却很大。阿列克谢出生刚几个月,乌斯季尼娅就又决定进城挣钱。邻居们都劝 她在家带孩子,因为孩子太瘦弱了,需要多喂奶。但饥饿威胁着全家,她不得不把阿列克谢 交给7岁的玛莎照看。结果,阿列克谢不到一岁就死了。为此,全家都很悲痛。

  真是祸不单行,就在那一年,朱可夫家的那间房子终因年久失修倒塌下来。冬天就要来了 ,全家怎么生活呢?乌斯季尼娅哭了,康斯坦丁也一筹莫展。最后,乌斯季尼娅想了个办法 ,把母牛卖了,换回木料盖房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房子很快盖好了。这样,尽管往后的 日子更困难了,但在寒冷的冬季到来之际,全家毕竟有了一个栖身之地。朱可夫从小就感受 到了乡亲们的温暖。

  朱可夫很爱他的母亲,也很体贴母亲。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这些贫农家的孩子,都看见过妈妈们日子过得多么艰难。每当她们流泪时,我们心里 也十分难过。而每当她们从小亚罗斯拉韦次给我们带点小面包圈或甜饼干时,我们又是何等 地高兴啊!如果在过圣诞节或者复活节时,妈妈们能积点钱给我们买大馅饼,那我们更是高 兴得不得了。〃

  俄罗斯民族,有着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友好团结的传统,这使幼小的朱可夫受到很大的熏陶 。村子旁边的奥古勃梁卡河水很浅,却有很多鳊鱼、鲈鱼和冬穴鱼。在开春以后,朱可夫常 和小伙伴们来这里用篮子兜鱼。捉到鱼后,朱可夫就主动送些给邻居们,感谢他们时常给家 里送的菜汤和粥。

  朱可夫8岁的时候,就已经到田里干活了。第一次干农活是跟着父亲去割草。当时,朱可夫 很自豪,觉得自己已成了一个对家庭有用的人了,所以,干得十分卖劲。大概是用力过猛, 手上很快打满了血泡,但他不声不响,一直到血泡破了,不能再耙了为止。父母很心疼,用 破布把他的两手都包扎起来。由于不能用耙子了,他只好和姐姐一起拾草,结果惹来了伙伴 们的嘲笑。朱可夫憋不住了,他又参加了割草的行列,而且干得比谁都好。后来在割麦子的 季节中,他又抢着往前赶,结果镰刀割破了左手的小拇指,把妈妈吓坏了。直到他成为元帅 后,左手小拇指还留有这块伤疤。朱可夫这 种从小磨练出的吃苦耐劳精神,使他身体锻 炼得很结实,后来他在各种紧要关头那种令人咋舌的旺盛精力大概就得益于此。 


《  

  

第一章 早年的磨练(2)

 
 

  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教会小学。他背着用粗麻布缝的书包,和附近几个村里背着洋书包 的小朋友一起走进了这所学校。刚开始他有些自卑,但不久,这种自卑感便烟消云散了。朱 可夫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他的嗓子很好,被吸收到学校的合唱队。他的老师名叫谢尔盖· 尼古拉耶维奇·雷米佐夫,教书很有些经验,从不无缘无故惩罚人,也从不提高嗓门训学生 ,为 人很好。同学们都很尊重他。朱可夫在成人之后,常常以十分感激的心情怀念这位老师,感 谢他引导自己热爱读书。

  通过读书,朱可夫懂得很多道理,他说话也渐渐在家中有了份量。玛莎学习不好,在二年级 留级了。父母亲也和中国许多父母一样,认为女孩无才便是德,于是决定不让她上学了, 要她留在家中做家务活。玛莎伤心地哭了。朱可夫替姐姐申辩说,她之所以留级,就是让她 留在家里干活太多了,他还旁征博引说,别人家的父母也干活,也外出拉脚,但谁也没有以 此为理由把女儿拴在家,都支持女儿学下去。父母最终被说服,同意玛莎继续上学。玛莎对 弟弟很感激,朱可夫也有了一种长大了的感觉。

  朱可夫不仅从课堂学习,而且从社会这个大课堂汲取丰富的营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大 舞台上,朱可夫总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而且他的花花点子,总是出人意料,这与他 丰富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村子里有一个茶馆,是一个财主开的。村民们,特别是年轻人都爱到茶馆喝茶。借此机会, 说说新闻,打打扑克,高兴了还可以喝上两盅。在朱可夫的央求下,父亲常带他去那里喝茶 。这是朱可夫最高兴的时候。他坐在大人们当中,听他们谈论关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各种趣 闻,听乡村〃政治家〃们谈论各种政治主张和〃小道消息〃。1905年春天,村子里越来越经 常地出现一些陌生人,他们号召人们起来同地主、同沙皇的专制独裁制度作斗争。从他们和 在城里打工的乡亲们口中,朱可夫和村民们得知莫斯科发生了政治大罢工、街垒战斗和十二 月武装起义;得知工人起义遭到了沙皇的残酷镇压。那时,朱可夫第一次听到列宁的名字, 知 道他是工人农民利益的代表者,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这对朱可夫幼小心灵的影响是巨大 的。正如朱可夫后来所说,〃我们村的形势没有发展到农民起义那种地步,但引起的震动是 很大的。〃

  父亲对朱可夫的成长起过重要的作用。康斯坦丁是个敢于斗争的人。乌斯季尼娅有时劝他不 要多管闲事,不然,会被宪兵流放到连放牛都没人肯去的地方。但康斯坦丁说,〃我们是工 人,大家到哪里,我们也到哪里。〃1906年,康斯坦丁由于参加罢工,被警察驱逐出莫斯科 。回到乡下后,他继续当皮匠。由于康斯坦丁常到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打工,是个见过 世面的农民,村里人都很尊重他,遇事都愿找他拿个主意;村里的大小集会,最后也都是由 他来拍板定音。这种〃领头羊〃的位置,使他形成了一种富有主见但过于固执的个性。朱可 夫在这方面或多或少受到了父亲的遗传。康斯坦丁很喜欢朱可夫,儿子也很喜欢父亲,但两 人固执的性格,也难免会〃撞车〃。有时,朱可夫有了过错,父亲就用皮带吓唬他,但朱可 夫十分固执,任父亲怎么打,也决不求饶。但朱可夫不是〃一头撞到南墙上〃的孩子,还是 很讲策略的。有一次,朱可夫挨了打,便从家里跑了,在一片大麻地躲了三天三夜。他和玛 莎讲好,由玛莎给他送饭,不告诉任何人。结果,家里人四处寻找,总是不见踪影,十分焦 急。后来,朱可夫回到家时,父亲特意表示,他以后不再打儿子了。

  朱可夫是个爱动的孩子。一有空,就把自己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冬天,没有家务事的时 候,他常去捉鱼,有时还穿上自制的冰鞋到奥古勃梁卡河上溜冰,或去米哈列夫山上滑雪。 不过,朱可夫最喜欢的是打猎。茶馆有个跛脚的跑堂,人称瘸子普罗什卡,他腿虽然瘸,却 十分喜欢打猎。普罗什卡常带朱可夫去打猎,当地野鸡、野兔特别多,普罗什卡又百发百中 ,每次总是满载而归。引出猎物,击中猎物,收获猎物这一系列〃战斗〃过程,使朱可夫如 痴如醉。60年后,朱可夫说:〃我至今还非常喜欢打猎,这可能与普罗什卡在我童年时就培 养我打猎的兴趣有关。〃

  1906年,朱可夫小学毕业。他每年成绩都是优秀,最后得到一张奖状。全家都很高兴。母亲 专门为他做了一件新衬衣,父亲亲手为他制作了一双新皮鞋。尽管朱可夫成绩是优秀的,但 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无法再读下去,然而他那强烈的求知欲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旺盛了 。也许正是这种尝到知识的甜头却又无法享有的欲罢不能的矛盾心理,促使他像一块大海绵 一样,贪婪地汲取各种精神营养,为自己成为一代名将而积累了一座知识宝库。

  小学毕业标志着朱可夫童年的结束。父亲在给他穿上自己亲手做的皮鞋时说,现在你是有文 化的人了,可以到莫斯科学手艺了。为此,朱可夫有些紧张。将来会是什么样呢?

  20世纪初的俄国,国内经济急剧下降,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特别是广大农民,在富农的压 榨下,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为了寻找一线生机,农民经常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城里学点手艺, 朱可夫的父母也有同样的考虑。



 

  

第一章 早年的磨练(3)


  父亲问朱可夫想学什么手艺。朱可夫说想学印刷。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