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38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38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幻想,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20 余岁时被法西斯暴徒暗杀,两鬓斑白的阿
耐蒂踏着儿子的血迹,继续前进,走上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线。小说着力塑
造了一个诚实的、很有头脑且富于感情的法国知识妇女形象。小说笔力雄劲,
心理分析深刻透切、入木三分,显示出一个艺术巨匠的天性才华。

(孙克勤)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生于资产阶级家庭。1891 年发表第一部
作品《安德烈·马尔特的笔记》。1893 年第一次远游北非,过起同性恋生活。
1895 年第二次故地重游,并动手写了《人间的食粮》这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
1902 年发表《藐视道德的人》是带有自传性的作品,这部作品确立了纪德在
法国文学界和思想界的地位。其他作品有《窄门》、《梵蒂冈的地窖》。日
记体小说《田园交响曲》与《藐视道德的人》《窄门》构成了三部曲。另有
《伪币犯》、《刚果游记》。1936 年访问苏联,并发表了轰动一时的小册子
《苏联归来》。1947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申伟)


《伪币犯》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926 年发表,这
部小说以爱德华日记的形式把两个故事交叉重叠起来,在小说的技巧上进行
了大胆的革新和尝试。一个是爱德华周围的一群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故事,一
个是爱德华正在写作的小说《伪币犯》中的人物的故事,作品描绘了广阔的
社会现实,多少反映了20 世纪初法国,特别是巴黎的若干不同类型的知识分
子(主要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他们的不安和苦闷,以
及他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某些怀疑。让人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一些时代气
息,故事没有开端,没结局,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实感,把想象、
感受和现实混合在一起,人物以来踪去迹也没有交代,直到小说结束,一切
还在继续发展。

(申伟)


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法国“意识流”小说最杰出的代表。
出身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体弱多病,9 岁时得了哮喘病,终身为病魔
所苦。1895 年获巴黎大学的文学士文凭。毕业后,在一图书馆作馆员。创作
活动从中学时代开始。189z 年与朋友创办《宴会》杂志,并发表短篇故事和
随笔。1896 年发表作品集《欢乐与时日》。1896 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若望·桑
德伊》,同时翻译英国论评家罗全斯的作品。期间,病情加重。只得躲在重
帷四垂的房间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 年,他的长篇
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并获得巨大成功。他对小说
艺术的革新,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被公认为20 世纪欧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之一。

(申伟)


《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全书分七大部分,共15 册。
第一部《斯万之家》,第二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旁边》。出版后获当年的
龚古尔文学奖。第三部《盖尔芒特之家》。第四部《索多梅和戈莫勒》。后
三部于作者逝世后出版:《女囚》、《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和《过
去的韶光重现》,全书约300 万字。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的法国,主线是“我”对自己青春的无限的追忆和怀恋。其中又插入了许多
自成一体独立成篇的故事。它描绘了法国社会的广阔的生活画面,塑造了众
多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细腻,结构上,打破了时间界限,在回忆中向纵深
发展故事,通过回忆,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语言流畅自然,简
洁灵活而又锋利辛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在法国及西
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申伟)


巴比塞(1873~1935)法国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从小喜欢文学,18 岁获
科学和文学学士学位。三年后又获哲学硕士学位。22 岁出版诗集《泣妇》,
写有长篇小说《哀求者》和《地狱》。长篇小说《火线》获得盛名,并获龚
古尔文学奖。此后巴比塞向往社会主义,为维护苏维埃共和国作了许多工作。
1919 年,发起组织了知识分子的国际组织“光明社”,并办了一同名机关刊
物。同年又完成了另一部杰作《光明》。1923 年,参加了法共,积极参加反
帝和支持世界反压迫的斗争,1927 年发起组织“世界反帝大同盟”。继《光
明》后,又完成了《镣铐》、《左拉》等。

(申伟)


《炮人》(又译《火线》)法国作家巴比塞的第一部获得盛名的作品。
副标题是“一个步兵班的日记”。这部作品不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它记
录了一个步兵班的战斗经历。这个班的士兵有矿工、佃农、船夫、车夫、送
货员、店员,他们都来自社会的底层,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战争,历尽磨难,
多数人惨死在沙场。作者通过对这群士兵在后方都市、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
在惨不忍睹的战地医院的经历的描绘,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本
质。作品出版后,遭到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和沙文主义者的攻击,在士兵和群
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当年的法国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列
宁曾高度评价这部小说,指出它形象地证明了“群众的革命意识的日益增长,
已成为到处可看到的普遍现象。”

(申伟)


《光明》长篇小说。巴比塞著。作于1919 年。它描写了一个以“秩序”
的维护者自居的小资产阶级庸人在战争中逐渐觉醒的过程。西蒙是一个工厂
的小职员,干着单调的记帐员的工作,是个典型的庸俗的小市民,却常常以
自己不是干粗活的工人而自鸣得意。他害怕工人反抗,以秩序的维护者自居。
一战爆发后,他到了前线,经历了战争的磨难,逐步觉醒。认识到世界的一
切都需要改造。列宁对此书曾给予较高的评价,指出它“非常有力地、天才
地、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完全无知的、完全受各种观念和偏见支配的普通居民、
普通群众,恰恰因受战争的影响而转变为一个革命者。

(申伟)


马丹·杜伽尔(1881~1958)法国小说家。出生于纳伊的一个富有家庭。
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大学文学系学习,后转入文献学院。1910 年,自费发
表了第一部小说《成功》。1913 年又发表了《让·巴罗瓦》。一战爆发后,
他上了前线,直到战争结束。1919 年复员回巴黎从事戏剧活动。1920 年春天
开始,酝酿写作《蒂博一家》,直到1940 年才完成这一纪念碑式的作品。其
间,还完成了《非洲秘闻》和讽刺故事《古老的法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金。

(申伟)


《蒂博一家》法国作家马丹·杜伽尔的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作于1820~
1840 年。主要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及其社会联系,反映了20 世纪初整个
社会的变迁以及世界大战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蒂博先生是个专横的人,
两个儿子不堪忍受先后逃离家庭。一个成了医生,一个加入了共产国际。父
亲的葬礼上两兄弟相遇,但因对战争的看法不同而分手。大战爆发后。其中
一人为参加反战活动而身亡,另一人在战争中成了残废,面对兄弟的遗腹子
感慨万千。小说结构严谨、语言明快、情节曲折。具有深刻的真实性和艺术
感染力。小说获得了1937 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申伟)


阿拉贡(1897~1982)法国作家。一战时在陆军医院服役。复员后从事
文学活动。1920 年,发表诗集《欢乐之火》和小说《安尼赛》。1924 年,发
表三部散文集《梦幻的浪潮》,《放任集》和《巴黎的乡人》,被认为是超
现实主义的代表作。1928 年,从超现实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并加入法共;1930 年到1932 年,援连访问苏联。1934 年列席全苏作家代表
大会,回国后发表诗集《乌拉尔万岁》,歌颂革命。二战时入伍,获军功勋
章。二战期间,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和短篇小说,并写了一部歌颂烈士们英雄
事迹的散文集《共产党人》,还写了名为《共产党员们》的长篇小说。1957
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65 年,获莫斯科大学荣誉博士称号。1958 年,发表
长篇小说《受难周》。阿拉贡是个多产作家,大小作品100 种以上。

(申伟)


《共产党人》阿拉贡的长篇小说。作于1947~1951 年。这是阿拉贡主
要文学成就。全书共分6 册。主要描写了二战前夕到纳粹即将占领巴黎时,
法国社会的混乱状况及人民的苦难和法国共产党人的反法西斯斗争。艺术
上,几条线索交织,看似纷繁,实则条理清晰。情节曲折,人物众多而形象
鲜明,心理描写生动,语言口语化。被认为是一部表现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
和英勇斗争精神的史诗性作品。

(申伟)


萨特(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存
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和主将。童年孤独而不幸。1924 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
校攻读哲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在中学执教。1935 年至1939 年间,发表哲
学论著《论想象》,长篇小说《厌恶》和短篇小说集《墙》等作品。1943 年
发表重要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标志着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确立,并风
靡一时。40 年代,是萨特文学创作的顶峰时期,以戏剧和小说的成就最为突
出。主要有戏剧《禁闭》、《死无葬身之地》、《肮脏的手》和长篇三部曲
《自由之路》。50 年代起,把精力投入社会政治活动,为世界和平做了重大
贡献。1964 年,瑞典皇家学会根据他的贡献,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他
拒绝接受。

(申伟)


《恶心》(又译《厌恶》)法国著名作家萨特的一部长篇哲理小说。作
于1938 年。小说以日记形式记述了主人公罗康坦的经历。他为了证明自身存
在的价值,埋头做一些事情,却发现自己是毫无价值的存在,周围一切的存
在也没有什么必然性,他不禁痛苦万分,对现实产生了厌恶感。作品通过罗
康但这一存在主义的典型形象,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现实作了相当彻底的否
定,但有明显的悲观和虚无色彩。小说没有完整结构,没有故事情节,大多
通过主人公的“胡言乱语”,来表现“一切都使人恶心”的主题,具有较强
的哲理色彩和独特的主体风格。此篇是作者成名之作,标志着存在主义文学
的开端。

(申伟)


《禁闭》法国著名作家萨特著名的哲理剧。作于1944 年。又译《密室》。
不分幕,共有五场。故事发生在地狱。主角是三个鬼魂。他们在地狱中争风
吃醋,勾心斗角,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地狱里
没有刑具,他们都受着精神的折磨。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
苦的境地,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地狱。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作者惜此
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理,每个人都在至死不变地追求自己的“自由”,但每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