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险,狗队每天拉雪橇在雪地上行走40 英里,而所得的不够吃饱一天的一磅半
鱼干。狗统统被累倒拖垮后就被主人卖掉,来榨取最后一滴油水。棍棒象征
的是统治它们的权力,巴克的第一课就是“棍棒教育”。巴克忍受了各种虐
待,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鼓足勇气,炼就吃苦的精神,比其它狗更机敏、
更勇猛,最后和史皮兹争夺强者地位,结果史皮兹被咬倒,巴克成为生存斗
争的胜利者。在巴克的内心,时常涌动着一种原始的返祖现象,野性的力量
在呼唤着他,最后他回到狼群中。这不说明它的退化,而说明它要在更加直
接地进行生存竞争的地方,证明自己是强者。最后巴克也确实以勇猛和聪明,
赢得狼群的领袖地位。小说文字流畅,简洁明快,一气呵成,显示语言内在
的力量,自发的美感和粗犷有力的节奏,在创作上又结合神话悬念,使小说
更富有吸引力。
(刘欣)
《铁蹄》长篇小说。杰克·伦敦著。作于1908 年。政治幻想小说。主
要写主人公安纳斯特,埃弗哈德领导工人对“铁蹄”——美国资本家的寡头
政治,即垄断资产阶级政权进行斗争。小说控诉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
揭露法庭、新闻、文艺、教会等机构充当统治阶级的工具,描写“铁蹄”培
养工人贵族、破坏工人团结,政府军队镇压人民群众,以及人民群众在芝加
哥举行推翻“铁蹄”的武装起义。小说以埃弗哈德在监狱里准备第二次武装
起义结束。但小说中过分强调3 个人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把埃弗哈德写成
一个“超人”式的英雄,而作为革命主力军的人民群众却被描写成一群愚昧
野蛮的乌合之众。小说在艺术上还嫌粗糙,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它是美国
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文学性质的作品。
(刘欣)
《马了·伊登》长篇小说。杰克·伦敦著。发表于1909 年。自传体小
说,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主要写一个出身劳动者的现实主义作家在资本主义
社会的命运。当马丁还是以一个普通水手的身份,接触资产阶级家庭时,他
十分羡慕这个“高等社会”,以为那里的人都是高尚无私的。于是他发奋读
书、写作,一心想挤进上层社会。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克服重重障碍,终
于获得了声誉,爱情和财富。但成名以后,背离人民,信奉个人主义,信奉
“捷足先登,强者必胜”的原则,而他在上流社会里看到的资产者,全是俗
物,全是势利的市侩,甚至他所爱的罗丝也使他失望。他感到理想破灭,精
神极度空虚,终于自杀。作者否定了马丁的个人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
作了尖锐的批判。作者擅长以人物的行动表现主题,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紧
凑,文字精炼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
(刘欣)
辛克莱(1878~1968)美国作家。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祖上
是名门贵族,传到他父亲,家道已破落,父亲以卖酒为生,收入薇薄。后全
家迁到纽约,边工作,边求学,先后在纽约市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15 岁开始写通俗文章,以稿费来维持生活,1902 年参加社会党,曾对芝加哥
的劳工情况进行调查,并据此而创作了“揭发黑幕”的作品《屠场》。1906
年以后30 年间,辛克莱继续创作揭发资本主义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如《煤炭
大王》、《石油》和《波士顿》。辛克莱在写作之余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支持“美国公民权同盟”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1934 年他提出“结束加利福
尼亚州的贫穷”的口号,作为民主党侯选人参加州长竟选。从1940 年开始,
辛克莱以《世界的终点》为总题,写了11 部长篇小说,其中《龙齿》曾获得
普利策小说奖。1962 年出版自传。
(刘欣)
《屠场》长篇小说。辛克莱著。作于1906 年。是作者在芝加哥调查研
究劳工情况时写成的。内容是揭露芝加哥肉类加工厂恶劣的劳动条件,描写
立陶宛移民约吉斯·路德库斯一家在美国定居后的悲惨遭遇。约吉斯的父亲
因劳累过度,患病而死。约吉斯身受工伤,因而失业。他的妻子被工头奸污,
他为了报仇,欧打工头,却被捕入狱。出狱后,妻子和儿子均已死去,他孑
然一身,到处流浪,后在一些社会主义者的教育和帮助之下才看见光明。《屠
场》出版后,反应强烈,由于书中写到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
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美国政府被迫通过一些食品卫生的法案。《屠场》
是20 世纪初期美国文艺界“揭发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在现代美国文学
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作品揭露批判深刻,文字流畅,但人物描写一般化,
缺乏艺术特色。
(刘欣)
刘易斯(1885~1951)美国小说家。生于明尼苏达的索克中心,1951
年1 月10 日在意大利逝世。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与同时代许多小说家的生活经
历十分相似。他离开明尼苏达到了东部沿海地区,先在耶鲁大学求学,后来
受雇为他人代笔,并当了新闻记者。1907 年大学毕业并开始创作。1920 年,
他的长篇小说《大街》出版,引起巨大的反响。接着,他又写成《巴比特》
和《阿罗史密斯》这三部小说,被认为是他的最优秀之作。其中的《阿罗史
密斯》曾获1926 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但他拒绝受奖。此后他又写了《埃尔默·甘
特利》、《多兹沃思》等长篇小说。193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0 年代以后,
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写作技巧也不如以前。
(刘欣)
《大街》长篇小说。刘易斯著。作于1920 年。是以乡村和小市镇生活
为题材的“乡村的叛逆”式的长篇小说。《大街》主要写女主人公卡罗尔与
丈夫威尔·肯尼科特来到明尼苏达的戈弗草原,发现生活平庸而乏味,人们
安于现状,对新鲜事物怀有固执的偏见。卡罗尔立志改造环境,为沉闷的生
活带来生气和乐趣,但遭到大多数人的抵制,威尔对此颇不以为然。被刘易
斯称为“乡村毒菌”的可怕的习惯势力扼杀了卡罗尔的热情。她在失望中只
身离开戈弗草原,来到华盛顿,但两年以后又随同前来找她的威尔回到戈弗
草原,决心象大多数人一样生活下去。《大街》揭示了小市镇生活的闭塞和
保守,嘲讽了市民的偏狭、愚味,也讽刺了知识分子的浅薄和软弱。“大街”
几乎成了美国社会保守生活的代名词。小说以细节描写详尽,夸张手法的使
用、温和平淡的讽刺见长。
(刘欣)
《巴比特》长篇小说。刘易斯著。作于1922 年。作品主要描写了主人
公巴比特是个经营房地产的掮客。他家境富有,追求享受。有一天他突然对
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想方设法去开辟新的生活天地。但他的行动遭到
了非议,他无力摆脱外界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作者
把巴比特这一人物写得维妙维肖,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巴比特”这个
词成了庸俗市侩的代名词。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对细
节作详尽的描绘,采取夸张的手法,达到漫画式的讽刺效果。美国当代的批
评家一般认为刘易斯不是一个有独创性的艺术家,而是目光敏锐的观察家、
文笔生动的新闻报道家、杰出的小说摄影师,美国中产阶级的言谈举止及精
神风貌通过他那支生花妙笔跃然纸上。
(刘欣)
里德(1887~1920)美国诗人、政论家。生于波特兰一个富裕而有声望
的家庭。1910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11 年与人合办文学和政论性杂志《群
众》,发表诗和评论。1913 年因支持帕特森纺织工人罢工而被捕。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曾以《大都会杂志》特派记者身份在欧洲担任战地报道。1917
年作为随军记者前往俄国,经历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 年回国加入美国
社会党,1919 年又退出。同年9 月领导社会党的左翼筹建了美国共产主义劳
工党。1919 年10 月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0 年出席共产国际
第2 次代表大会,同年10 月于莫斯科逝世。里德的主要著作是《震撼世界的
十月》、特写集《革命的墨西哥》、《红色俄国》等。
(刘欣)
《震撼世界的十月》报告文学。里德作于1919 年。是作者据自己掌握
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歌颂俄国无产阶级伟大胜利的文章,受到列宁的高度评
价,该书由列宁作序,介绍给全世界的工人阶级。该书主要记述了俄国布尔
什维克党如何领导工人和士兵夺取国家政权,并使一切权力归于苏维埃。作
者以同情的笔触记载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革命与反
革命的殊死斗争和临时政府垮台的全过程,以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乃至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震撼世界的十月》为世界人民了解俄国十月革命
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已成为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良好范例。
(刘欣)
奥尼尔(1888~1953)美国戏剧家,出身于演员家庭,幼时跟随从事旅
行演出的父亲在美国各地游览。1912 年患肺结核,在治疗期间,决定从事戏
剧创作,曾写了8 个独幕剧和2 部长剧。显露了他的艺术才华。1920 年写了
两部多幕剧《天边外》和《琼斯皇帝》,确定了他在戏剧界的重要地位。其
中《天边外》首次获得普利策奖。1920 年还写了《克里斯·克里斯托夫逊》,
又改成《安娜·克里斯蒂》再次获普利策奖。1922 年又写了兼有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戏剧《毛猿》。1925 年完成了《榆树下的欲望》,1926
年又发表了一部象征主义戏剧《伟大之神布朗》等。在此以后,他又完成了
一部著名的长剧《哀悼》,《哀悼》评价很高。此后创作力逐渐衰竭,1946
年写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剧本《卖冰的人来了》。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他曾获4 次普利策奖,193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刘欣)
《毛猿》剧本。奥尼尔著。作于1922 年。描写主人公扬克悲惨的命运。
扬克是一艘远洋船上的司炉,以身强力壮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但遭到旅
客中一个有钱的女人的侮辱,便到处去寻找他的生活地位,最后只好与物物
园的一只大猩猩结交朋友,结果却死在它的大力拥抱之中。剧情表明在冷酷
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象扬克这样的工人只能忍受非人的待遇。要想改变这
种状况,只会遭到更加悲惨的结局。扬克象征人类,表现的是西方现代人寻
找自我、寻找归宿的悲剧。作品在表现美国社会中工人的悲惨处境和人的异
化现象等方面是相当深刻的。作品在艺术上主要的特色是,剧情突兀离奇,
主要靠人物的内心独白展开情节,有时一个人的内心独自占了整场戏乃至几
场戏。
(刘欣)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中学毕业为见习记者。早期作品表
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
20 年代末回美佛罗里达州广泛游历,写了不少以拳击家、斗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