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弧矢算术细草图解》。所著《显志堂稿》12 卷,其中史学论著有《宗
法论》、《明纪序》、《校邠庐抗议自序》、《滇南事实序》。近代史篇有
《江苏减赋记》、《上海守城记》、《皖水迎师记》、《沪城会防记》、《上
海纪事》、《续郡志记兵》等。其思想主张对洋务派影响很大,又为资产阶
级革命派奉为先导。
(张新莉)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又字酉生,号伯潜,又号斋。山东潍县
(今山东潍坊)人。清末金石学家。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治金石
之学,收集颇广,精于鉴定,注重铭刻文字。好收藏古文物。邓实、诸德彝
所辑印《斋吉金录》收录其所藏商、周、秦汉铜器、钱范、造像等380 余件,
其中毛公鼎最为著名。其室名有“十钟山房”之称,乃因藏邢人安、虢叔旅、
兮仲等十余钟。藏品数量最多为玺印,所撰《十钟山房印举》一书著录达万
件以上。他还注意收录齐鲁陶文和封泥。著有《斋金石文考释》1 卷、《斋
尺牍》12 册、《斋藏古目》3 册、《传古别录》1 卷等。与吴式芬合著《封
泥考略》10 卷。其未刊遗稿,由其后裔捐献国家,现藏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
局。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藏最多者。
(张新莉)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咸车
三年(1853)曾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升为广东巡抚、兵部侍
郎。光绪二年(1876)首任出使英国大臣,不久兼使法国,为清末外交官。
在处理马嘉理案中,附合李鸿章妥协方针,与副使刘锡鸿不合,辞职归。他
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并积极著书讲学,曾主讲城南书院。主要著作有《礼记
质疑》、《大学中庸质疑》、《订正家礼》、《周易释例》、《毛诗约义》、
《诗文集》等。为清朝后期的史学家。
(苗宗熹)
龙文彬(1821~1893)清江西永新人,字筠圃。同治进士。初任吏部主
事。光绪初充校《穆宗实录》。乞归后,主经训等书院讲席。湛深史学。撰
《明会要》80 卷,颇多创见。另有《明纪事乐府》、《周易绎说》等。
(林吉玲)
《明会要》80 卷,清代龙文彬编纂。《明会要》是龙文彬仿照《西汉
会要》的体例编纂而成。内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
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和外蓄共十五门,四百九十八类事。
分目列举史实,兼及琐言故事,可以作为检索明代制度资料的工具书。至于
探索典章制度,其价值不及明代官修的《明会典》。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一作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
江归安(今湖州)人。清藏书家、史学家。咸丰举人。历任广东南韶、高廉
兵备道。后调任福建盐道。学识渊博,喜顾炎武之著,故其书室名曰“仪顾”。
好唐文,搜辑群书和金石文字,熟于宋代文献,并擅长校勘。主要辑有《唐
文拾遗》80 卷、《唐文续拾》16 卷,著有《宋诗纪事补遗》100 卷、《宋诗
纪事小传补正》4 卷、《宋史翼》40 卷、《元祐党人传》10 卷,还辑有《群
书校补》100 卷。收藏书籍、金石文字及书画甚富。藏书室一“皕宋楼”,
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手抄本;二“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三“十万卷楼”,
藏普通书。另著《皕宋楼藏书志》120 卷、《穰梨馆过眼录》等。著述凡940
余卷,合称《潜园总集》。为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张新莉)
《宋史翼》清陆心源撰。40 卷。《宋史》虽有四百九十六卷,但遗漏
尚多。陆氏乃据宋代有关史籍及诸家文集、杂著、年潜、氏族谱,地方志等,
增补列传七百八十一人,附传六十四人。其中名医如孔延之、徐彦若,循吏
如侍其讳、韩正彦,儒林如宋咸、阮逸,忠义如丁黼、鲍廉,方技如唐慎微、
李廷珪,奸臣如吕升卿、廖莹中等,均加以辑补。每传均注明资料出处,可
补《宋史》之缺。有光绪末十万卷楼版。
(仝庆会)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名改名。字清卿,号恒轩,
又号愙斋、门云病叟。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同治进士,
授编修。后任陕甘学政。曾疏请修圆明园。光绪四年(1878)授河北道。六
年,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务。十年会办北洋军务。光绪十二年(1886)奉
召参与勘定吉林中俄边界,据理争回被侵之地。后升任广东巡抚。两年后授
河道总督。光绪十八年(1892)任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时,自请率湘军
赴辽抗日,兵败革职。撰有《吉林勘界记》、《皇华纪程》、《说文古籀补》
14 卷、《愙斋集古录》12 卷、《权衡度量实验考》1 卷、《恒轩所见所藏吉
金录》2 册、《古玉图考》1 卷、《周秦两汉名人印考》1 卷,《黄河全图》
等。精于金石、古器物、古文字研究。
(张新莉)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晚号抱冰。直隶南
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洋务派首领、目录学家。同治进士。历任翰林侍讲
学士、内阁学士等。同治十二年(1873)授四川学政,设尊经书院。后出任
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时起用冯子村抗法。光绪十五年(1889)调任湖广
总督,大力举办洋务。后再权两江。后又授军机大臣,掌学部,注重教育,
尤重师范。宣统元年(1909)任实录馆总裁官。主要撰有《书目答问》5 卷,
附录2 卷。还撰有提出“中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劝学篇》。另有《张文
襄公全集》。他反对戊戌变法,力主镇压义和团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为洋
务运动后期主要代表,对清末教育事业影响也很大。
(张新莉)
李有棠(1837~1905)清江西萍乡人,字芾生。光绪间选授江西峡江县
训导。1903 年因荐升内阁中书。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及陈邦瞻《宋史纪
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未》,深憾辽、金两代中缺,乃留意辽金史事,参
酌考稽,集十年之力,撰成《辽史纪事本末》40 卷与《金史纪事本末》52
卷。另著有《历代帝王正闰统总纂》等。
(林吉玲)
《辽史纪事本末》清末李有棠撰。40 卷,每卷一事。李氏在光绪年间
任江西峡江训导时,主要依据《辽史》,采以新旧《五代史》、《宋史》、
《金史》、《元史》、《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各家说
部、碑传、文集数百种而撰成。另有”考异”注正文之下,占全书大半,对
人名、舆地、建置、职官、年代等多所考订,译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
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江西
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金史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时二书合为
《辽金史纪事本末》。
(刘超文)
《金史纪事本末》清末李有棠撰。52 卷,每卷一事。李氏光绪年间在
江西峡江任训导时,依据《金史》,参以《大金国志》、《金节要》、《金
志》、《金盟本末》及辽、宋、元三史和传记、文集等五百余种史籍,在著
《辽史纪事本末》的同时撰成是书。全书分正文、考异两部分,考异占全书
大半。对人名异同,地理沿革,史实纷歧等爬梳考订,以纠正《金史》之舛
误,颇见功力。卷首有纪年表,帝系考,未附引用书目,便于检索。全书译
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正文年代亦有误。有中
华书局点校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由江西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辽史
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时二书合为《辽金史纪事本末》。
(刘超文)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末历史地理学
家。幼习商。同治举人。后考取景山官学校教习。光绪六年(1880)至十年,
任驻日公使何如璋、黎庶昌随员,致力搜购散佚域外之中国古籍,助黎氏刊
刻《古逸丛书》在日出版。归国后任湖北黄冈教谕。应张之洞聘主讲两湖书
院,后长任勤存学堂总教长,又任通志局编纂,授内阎中书。晚年部选安徽
霍县知县。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1914 年受聘袁世凯顾问,任参政院参政,
次年病逝。著有《日本访书志》、《禹贡本义》、《晦明轩稿》、《寰宇贞
石图》、《汉唐经籍存佚考》、《楷法溯源》。辑《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
9 卷、《汉书地理志补校》2 卷、《三国郡县表补正》8 卷。与弟子熊会贞等
编绘《历代舆地图》。所著《水经注疏》40 卷,未及刻而殁,熊会贞继其事
于1935 年卒。1955 年影印出版,其《水经注图》标绘精确、疏图互证。学
识广博及金石、目录、书法,尤长于历史地理学。
(张新莉)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号寄簃。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史
学家。光绪进士。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宣统
二年(1910)兼任资政院副总裁等职。曾收集我国古代法律资料,作了整理
和考订。又主持制定《大清现行刑律》,参考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废止凌迟、
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刑罚,禁止刑讯通供。又制定民法、商法等。撰
有《沈寄簃先生遗书》190 卷,含甲编22 种,乙编13 种。甲编重要内容有
《历代刑法考》78 卷、《历代刑官考》2 卷、《汉律摭遗》等。乙编主要有
《诸史琐言》16 卷、《日南随笔》8 卷、《古书目四种》等。还有文史论述
合集《枕碧楼偶存稿》12 卷、《枕碧楼丛书》12 种。撰述宏富,为研究中国
法律史和古刑官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张新莉)
《历代刑法考》清沈家本撰。二卷。起自传说时代太皞伏羲,止于明代。
是书集历代文献,于刑官设置及职掌作了系统整理,所述司法职官的范围上
及尚书下至狱掾,注明品秩,详述组织系统,说明各朝刑官之演变,特别是
官与职之间的交错和消长。而辑述部分主要是刑官的裁设、职掌、司法行政
与审理定谳诸职官之分工,裁决权限所属,以及司法程序等。该书本文系整
理文献资料,接语多说明其间的因革,以及刑官职掌演变与司法制度及其程
序的转折关系。资料丰富,是研究我国古代刑官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仝庆会)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清末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
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参与国史馆编纂工作。后典云南、江西、浙
江乡试,又督江苏学政,设书局,刊刻《皇清经解续编》,任满疾归。后历
主思贤、岳麓、城南诸书院。曾弹劾李莲英。经营宝善成公司、湖南炼矿公
司。反对并破坏维新变法与湘省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改名遁,
隐居乡间,闭门著述。撰有《汉书补注》100 卷,历三十余年而成,《后汉
书集解》120 卷,未完竣而卒,由其弟子相助成书。辑撰《十一朝东华录》,
为研究清代及中国近代史较为系统之参考书。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