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52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52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3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 年留学
英国攻读物理,获硕士学位。1920 年回国后欲以科学救国,曾在西南建造仪
器工厂。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物理学教授,并从事科研工作。1923 年开
始戏剧创作。解放后,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友协副会长、文字改革委
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丁西林始终是位
业余作家。1923 年后陆续发表了《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
《北京的空气》、《瞎了一只眼》、《压迫》等独幕喜剧。抗战期间写成独
幕喜剧《三块钱国币》和四幕喜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建
国后写有戏曲《雷峰塔》、《胡凤莲与田玉川》,改编六幕喜剧《孟丽君》,
还翻译了许多外国剧作。

(周立勋冯恩大)


《压迫》独幕喜剧,丁西林著,写于1925 年。作品通过一家房东太太
不愿把房子租赁给单身汉所引起的纠葛,反映了一个很小却又很普遍的社会
问题,鞭挞了有产阶级和封建道德对下层人民的“压迫”,赞扬了市民知识
分子反抗压迫的斗争。单身汉工程师要租一所房子,房东太太因怕他与女儿
有不正当的行为而加以拒绝,女儿却偏偏收了他的定金。房东太太得知后,
要坚决退房,单身汉却坚持要租。房东太太去叫警察驱赶房客,正巧一位女
房客也来租房。男女房客联合起来,假充夫妻,骗过房东、租定房子,取得
胜利。剧本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情节单纯,构思巧妙,在轻松的喜剧气氛中
蕴含着委婉的讽刺,给人的幽默风趣的艺术感受。

(周立勋冯恩大)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国文学家、诗人。
1913 年曾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参加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
领袖和导师。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集中概括就是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
想的指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诞生。共发表旧体诗词45 首,辑有《毛泽东诗词》一书。为无产阶级革命
文学中不可估价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瑰宝。誉满五洲四海。

(张新莉)


《毛泽东诗词》诗词集。毛泽东写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者继承了中华诗词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创新,用中国
革命的历史脚步声谱录而成《毛泽东诗词》。作品主要版本及研究专著至1979
年为l03 种,其中《风沙诗词》是迄今已知的关于毛泽东诗词的最早版本。
自1980~1990 年间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论文达159 篇。40 年代以来,毛泽东
诗词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广泛流传,主要有英、法、德、意、西、葡、
希腊、俄、匈、罗马尼亚、捷、世界语、日、朝、越等文种。毛泽东诗词是
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诗词发展的重
要里程碑。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开一代诗风,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新莉)


《贺新郎》词。毛泽东写于1923 年冬。这是他即将远离夫人杨开慧途
经上海赴厂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会议时的赠别之作,也是流传诗中唯一写
夫妻离别、歌咏爱情的词篇。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
以形象的叙事写定全词基调。作品描写了杨开慧同作者别离时凄然相向,愁
眉紧锁,热泪盈眶,长恨绵绵的情态。然而她没有落泪。虽对丈夫前次信里
的话有误会,但转瞬即逝,仍是夫妻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作者想起天下之
忧,亦相约割断“愁丝恨缕”,决心在革命的征途上比翼双飞。作品表现手
法独具一格,既有“婉约”味道,却极尽“豪放”之气势。词篇委婉动人,
形象逼真,言简意赅,境界高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张新莉)


《沁园春·长沙》词。毛泽东写于1925 年深秋。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
焦点是领导权问题。作者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社会现实,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一伟大词篇。写景忆旧,抒发了作者的革命情怀。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
写“景”,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深秋湘江风景图。下阕抒情,
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作者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无所畏惧的革命斗
争精神。作品情景交织,意境宏深,语言雄浑精粹,手法丰富多彩,构思严
密自然,声音铿锵圆畅,利用排比、对仗,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张新莉)


《菩萨蛮·黄鹤楼》词。毛泽东写于1927 年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为
革命前途焦虑万分。在武昌黄鹤楼头,望着烟雨之中的浩荡长江和粤汉、京
汉铁路,吟成了这首著名词篇。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登上黄鹤楼所见的远景,
“九派”、“一线”,既写出了武汉形势的险要,也表现了作者胸襟的宽广。
后两句将视线由远移近,观看武汉三镇,烟雨迷茫,给雄浑的画面又增添了
沉郁的色彩。词的下片,一则点题,二则借鹤去楼空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作
者的沉郁的感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又展示了作者不可抑制的
革命激情。全诗风格含蓄凝重,基调沉郁又高昂,把读者带入了一种庄严激
越的境界,显示了作者在困厄中奋进的革命意志。

(张新莉)


《西江月·井冈山》词。毛泽东写于1928 年秋。作品以黄洋界保卫战
为背景,生动描绘出人民战争的宏伟气势,歌颂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雄辩
地说明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途径。全词分两大段。前阕写我军
严密部署和士气高昂,“山下”,“山头”、“旌旗”、“鼓角”。后阕写
军民万众一心,粉碎敌人的围攻,大获全胜。留守部队虽不足一营,但根据
地人民早已动员起来。敌军“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表现了作者无
产阶级战略家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清醒和胆识。而胜利原因是及时、充分的战
前准备,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体现了
作者人民战争的深刻思想。“炮声隆”充分肯定了红军战斗艺术的威力,“宵
遁”是对敌军的辛辣讽刺。全篇铺叙从容,历历如画,是一首真正开创历史
纪元的史诗。

(张新莉)


《七律·长征》诗。毛泽东写于1935 年10 月。正式发表于1957 年1
月《诗刊》。作品以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气概;艺术地再现了举世
闻名的万里长征的艰苦战斗历程,从而突出塑造了红军这一顶天立地的高大
英雄群体雕像。作品一开头就用“不怕”和“闲”字,衬托了红军战士不畏
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接着写千重山路在红军眼中就象
细小的波浪和滚动的小泥丸。作者又用“暖”、“寒”二字,巧妙地展示了
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冲破敌防线的喜悦心情和处险镇定自如的非凡气度。最后
写在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之际,红军同岷山雄姿共生辉,喜笑颜开地面对千里
雪峰,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作品严格按照中国古典七言律诗的格式,规
范、准确,并大胆创新。对夸张、通感、移情、比喻、写实等艺术手法的运
用也别具一格。

(张新莉)


《念奴娇·昆仑》词。毛泽东写于1935 年10 月。最早发表于《诗刊》
1957 年1 月号。这是毛泽东在长征即将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
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通过对雄伟磅礴的
昆仑山脉的艺术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改造中国与世界”,埋葬帝国主
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作者在1958 年12 月的批注中写
道:“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全词上阕从昆仑山脉
的巍峨形象联想到它对人民的功过,并提出“谁与评说”的质问。下阕展望
未来,抒发了改造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作品运用了现实主义
与浪漫主义的手法。既有对巍巍昆仑山的真实描写,又有极度的想象和夸张,
寓意深刻。全词气势磅礴,力量超凡。

(张新莉)


《沁园春·雪》词。毛泽东写于1936 年2 月。作者在“为实现抗日,
渡河东征”的伟大行动中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
描写祖国北方美丽的雪景,长城内外的山川、河流、平原雄伟壮丽,山、原
起舞,充满勃勃生机,“欲与天公试比高”,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民族精神
跃然词句,下阕描写无数英雄为了“江山”而“折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评述曾建树丰功伟绩的历代帝王引出对当代无产阶级英雄气魄和伟大力量
的激情赞颂。全词洋溢着革命者自豪、自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借景
抒情,借史抒情,情景交融,过渡自然,衔接巧妙,有声有色,寓意深刻。
描万里江山,囊千年历史,是一首气势宏人、豪情激越的咏物抒怀大作。

(张新莉)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毛泽东写于1949 年4 月。作品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占领南京后的:两天内写成的。全词共分两段。
前四句写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宏伟壮举,展现了“百万雄师”
扬帆争渡、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声威,抒发了南京解放这一历史巨变后的
感慨、激昂和欢欣鼓舞的情绪。后四句是作者用历史上血的教训告诫全党全
军,不要重蹈楚霸王的覆辙,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天若有情,见到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因气愤和痛苦而衰老,“追穷寇”这一主题
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作品立意高深,气势磅礴,哲理深邃,将历史
掌故赋予革命的现实内容,创造了古为今用的典范,达到了政治性和艺术性
的完美统一。

(张新莉)


《水调歌头·游泳》词。毛泽东写于1956 年6 月。手稿题为《长江》,
1957 年1 月发表于《诗刊》时始改今名。作者在巡视全国各地时,曾三次横
渡长江,并写下了这首光辉豪迈的壮丽词篇,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善于领导人民群众勇敢、坚定、巧妙地战胜险风恶浪的胆识和气魄。全
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只有在革命的风浪中把握革命规律,在游泳中把握
游泳,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转变,稳操“今日得宽余”的历史
主动权。下阕写只有在新的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一展
宏图,使美好的神话变为壮丽的现实。“一桥飞架南北”是个伟大的壮举,
但更伟大、更壮丽的蓝图还在后头。作品气势宏大,寓意深刻,生动形象,
有声有色,通过政治、艺术熔为一炉的高度提炼,指出不断革命的历史发展
规律。

(张新莉)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毛泽东写于1957 年5 月11 日。李淑一是
杨开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