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78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78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的夹缝中生存,经受着风雨雷电的侵袭,随时有山崩石裂、葬身深渊的危
险。但知识分子没有自暴自弃,他们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社会责任感,远
远地关注着时代的变化,聆听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即使“孤独”、”寂寞”,
也要傲然而“倔强”地“站在那里”。本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如“奇异的
风”象征灾难性的政治运动,“悬崖”象征险恶的生活环境等,使读者从冷
静、平淡的描绘之中,感受到隐藏在形象背后的强大的社会批判力量。这首
诗的诗节简短匀称,诗句流畅。

(周立勋冯恩大)


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江苏丹徒人。现代诗
人。少年时曾在煤厂当学徒。1938 年初到武汉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1940
年到延安,先后在陕北文工团、陕北公学工作、学习,并写作反映陕甘宁边
区军民斗争生活的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解放战争时期,作为记者参加
解放西北的战斗,并随军到新疆,任新华社西北总分杜采访部主任。1952 年
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建国后,闻捷以主要精力写诗并引起广泛注意。诗
作大部分反映新疆兄弟民族新的生活,后结集为《天山牧歌》,随后曾出版
诗集《东风催动黄河浪》、《祖国,光辉的十月》、《河西走廊行》等和氏
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第一、二部。

(晓雪)


《无山牧歌》诗集。闻捷著,1955 年出版。诗集共收入30 余首行情短
诗和一首小叙事诗。作者以优美的笔调、简单的情节描绘了聚居在天山脚下
和硕草原、吐鲁番盆地和博斯腾湖畔的哈萨克、维吾尔、蒙占等兄弟民族解
放后的幸福生活,美好爱情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其中爱情诗占大部分。诗人
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有色彩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单纯而明朗的艺术形象,
表现出兄弟民族寿年男女热烈、健康的爱情生活并将时纯真爱情的讴歌和对
新一代青年热爱劳动、忠于祖国建设事业的高尚情操的赞美有机结合起来,
展现出他们美好的心灵和新时代的动人风貌。诗作构思巧妙、自然,格调轻
柔、明快,洋溢着诗人对新生活的激情。

(晓雪)


《复仇的火焰》长篇叙事诗。作者闻捷,长诗原计划分三部:第一部《动
荡的年代》和第二部《叛乱的草原》分别出版于1959 年和1962 年。第三部
《觉醒了的人民》部分章节发表于1962 年、1963 年,因十年动乱的冲击未
能全部完成。长诗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上一场叛乱为题材,
在广阔的背景下展开惊心动魄的复杂斗争,表现出哈萨克牧民“从怀凝、反
对到拥护共产党的历史过程”,有力地揭露示了“帝国主义和民族反动派的
幻梦和末路”,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迸的历史趋向。成功地刻画了众多丰
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规模宏伟、章节谨严,笔法丰富多变,情节引人入胜,
曾被称为“诗体小说”。长诗对巴里坤草原动人的风光和哈萨克民族生活习
俗的描写都很出色。

(晓雪)


曲波(1923~)当代小说家,山东黄县人。8 岁入小学,16 岁参加八路
军,17 岁入党。1943 年入胶东抗大学习。1944 年夏任胶东区《前线报》记
者,是冬调入作战部队,任大队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参加了
北满林海雪原的剿匪斗争。1950 年因重伤转至工业部门,历任机车车辆制造
厂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厂长、设计分局副局长、设计院副院长、铁道部工业总
局副局长。1979 年被选为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曲波是业余作家,先后出版
过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山呼海啸》、《戎萼碑》、《狂飙曲》、《桥
隆飙》,短篇小说《热处理》、《争吵》等。《林海雪原》出版之后,深受
读者欢迎,被改编成话剧、京剧、电影等,并泽成越南、蒙古等国文字。

(周立勋冯恩大)


《林海雪原》长篇小说。曲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年9 月出版。
小说描述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牡丹江一带林海雪原中剿匪斗争
的故事。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着一支36 人的小分队深入深山老林,克服
了高山峻岭、冰天雪地的严重困难,在几乎与上级完全失掉联系的情况下,
边侦察边战斗,经过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激战四方台等战斗,全歼许
大马棒、座山雕、侯殿坤、谢文东、马希山等顽匪。作者歌颂了小分队对党
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大智大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
刘勋苍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情节曲折多变又细密严谨,故事富有传奇性,
自然环境的描写具有奇异色彩。艺术风格上具有民族化、群众化的特征。

(周立勋、冯恩大)


林斤澜(1923~)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上中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
亡工作,在抗日宣传中与戏剧发生联系,后专门进学院学过电影戏剧。建国
后进北京文联创作组当专业作家。先是从事剧本创作,出版过剧本集《布谷》;
后来改写小说,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春雷》、《山里红》、《石火》;并且
出版了散文集《飞筐》,少儿读物《惹祸》,以及文艺论集《小说说小》。
近年来出版了《林斤澜小说选集》。

(周立勋冯恩大)


《头像》短篇小说。作者林斤澜。发表于《北京文学》1981 年7 月号。
小说描写艺术家忘我献身的故事。主人公梅大厦是一个雕塑家,性格怪异,
不为常人所理解,他单身一人住在北京的大杂院里,不修边幅,生活无规律,
下班后就通宵达旦地摆弄一些木头、石头之类,眼里不时射出奇异的光彩。
实际上他是在忘我地从事艺术工作,并已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中一个木
雕的少妇头像,写实与写意结合,大胆夸张变形,宛如“沉思的者树的精灵”,
富有象征性。小说通过画家老表一次拜访中的观感,运用对比手法和传神的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生动,显示了作者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深刻
的思想见解。作品获1981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周立勋冯恩大)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现名牛汀,另有笔名谷风,山西定襄县人。
现代诗人。幼时在家乡读书,1936 年上初中时,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
年初到西安卖报,并练习绘画,5 月徒步去甘肃天水,入国立五中,同年冬
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1 年开始写诗。1942 年高中毕业,次年考入陕
南西北大学外文系学俄语。1944 年12 月去延安,担任《秦风工商联合报》
编辑。1945 年初在西南编辑文艺刊物《流火》,同年5 月去西北大学从事学
运。1946 年春因领导学运被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辗转至开封,同年7 月
加入共产党,在中共汴郑工委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1948 年夏到华北解放
区,先后在华北大学和人民大学工作。解放初在东北空军工作。1954 年调人
民文学出版社工作。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的面前》、
《爱与歌》、《温泉》等。

(周立勋冯恩大)


《悼念一棵枫树》抒情诗。作者牛汉。发表于《长安》1981 年第1 期。
湖边山丘上,一棵高大、表皮灰暗而粗犷的枫树,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被伐倒
了,周围的万物都为之悲哀。但在死亡的悲哀中,它的生命内部的芬芳气息
和美丽却得到了释放和发现:“整个村庄/和这一片山野上/飘忽着浓郁的清
香”,“枫树直挺挺的/躺在草丛和荆棘上/。。比它站立的时候/还要雄伟和
美丽。”诗歌在哀悼中给枫树以礼赞。然而写树的目的却是为了写人。在那
不正常的年代,在那满目萧条的历史秋天,多少平凡的如枫树一样有着正直
性格、美好心灵的人,被伐倒了。诗歌托物寄情,委婉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感情深沉含蓄,诗句优美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的真情。

(周立勋冯恩大)


沈西蒙(1923~)上海人。当代剧作家,家贫,中学未毕业就辍学,在
公共汽车公司当练习生。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救亡活动,加入抗日救亡文
艺团体“扬帆社”,从事演剧、歌咏活动。后去南昌参加新四军,历任俱乐
部干事、文工队长、文艺科长、剧团团长、文工团团长等职,自编自导并演
出过歌舞剧《买卖公平》,导演《监城之战》、《重庆交响乐》等,与夏征
农、吴天石合编《甲申记》,还与沈亚威合写歌词《新四军万岁》、《坚持
苏中疆场》、《打个胜仗哈哈哈》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文化部副
部长、部长等职,创作多幕话剧《战线》、《杨根思》等,与沈默君、顾宝
漳合写电影文学剧本《南征北战》,与漠雁、吕兴臣合写话剧《霓虹灯下的
哨兵》,引起较大反响。1977 年后调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

(周立勋冯恩大)


《霓虹灯下的哨兵》九场话剧剧本。沈西蒙、漠雁、吕兴臣合著,沈
西蒙执笔。发表于《剧本》1962 年第2 期。剧本描写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英雄
连队,在刚刚结束了解放上海的英勇战斗之后,奉命在繁华的南京路站岗放
哨,战胜了潜伏隐藏的阶级敌人,打退了形形色色资产阶级“香风毒雾”进
攻的故事。剧本将解放军与潜伏特务老K 和曲曼丽的斗争,教育三排长陈喜
与新战士童阿男,争取林媛媛一家这三条线索构成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揭
示了解放初期上海的复杂斗争,表现了解放军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剧本成
功地塑造了鲁大成、赵大大、陈喜、童阿男等干部战士的形象。主线鲜明,
脉络清晰,冲突强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周立勋冯恩大)


罗广斌(1924~1967)杨益言(1925~)革命志士。解放前夕,他们积
极参加党领导的反蒋斗争,被捕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
中营,亲身经历了骇人听闻的狱中生活,对敌人进行了不屈斗争。他们都是
集中营的受难者和越狱脱险的幸存者。重庆解放后,他们在参加追悼遇难烈
士等筹备会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狱中斗争的书面材料。1957 年他们集
体写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深受读者欢迎。1958 年他们在回忆录的基
础上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同年完成初稿后题为《禁锢的世界》。经过重大
修改,定名《红岩》,于1961 年出版。赢得了广大读者,被称为当代文学史
上一部悲壮的史诗。

(晓雨)


《红岩》长篇小说。罗广斌、杨益言著,1961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品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中美合作所”与敌
人英勇斗争的事迹,人物和故事大多有原型。作品围绕集中营内惊心动魄的
敌我斗争,辅以重庆市内地下党的活动和农村游击战争等重要线索,组成广
阔的斗争场面,结构宏大严谨,在一定广度和深度上再现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行将灭亡,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歌颂了革命者在
酷刑考验下英勇不屈的高尚品格,塑造了大义凛然、智勇双全的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