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郝万山讲伤寒论 >

第14部分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4部分

小说: 郝万山讲伤寒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我就碰上他了。哎,我说你是不是那年那个喘的那个病人。
  他说是呀。
  我说,这次你来看什么来了。
  他说,我这次来看什么什么。他又有别的病了,我记不清他什么病了。
  我说,你的喘怎么样了。
  他说,我的喘好了。
  我说,谁给你治好的。
  他说,就是就是你呀,你不是跟着那个宋老师一块儿抄方,就那七包茶叶。
  我说你吃了多长时间。
  他说,我后来没再找你们看,我觉着吃这个药很好,就没有进城,就在我们当地抄方,就是这个方子,我前前后后吃了两个半月,从此就不再喘了。你看今年又过了一个夏天,我今年又没有喘。
  好,我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就跟宋老说,我说,宋老,记得咱们俩三年前看的那个哮喘的病人吗?你用的栀子豉汤怎么治疗哮喘呀?你给我讲一讲这是怎么回事?要让我绝对用许多宣肺平喘的药,你怎么就用一个栀子和豆豉来清宣胸中的郁热呀?
  宋老这个时候给我说了,他说,确实是栀子豉汤没有治疗喘的记载,可是,栀子豉汤它是治疗什么呢,它是治疗郁热留扰胸膈的,郁热留扰胸膈可以见到热扰心神的心烦,那么如果郁热留扰胸膈,郁热扰肺的话,可以不可以见到喘啊?我说,那也许可以吧。他说,你记得那个病人他是怎么造成的这个病吗?原来他本身不喘,他走得又热又累又渴的时候喝了大量的凉水,吃了大量的冷的食物,那么就把热郁在胸膈了,不过对他说来,表现不是烦而是喘。那么,我们要想把胸膈中的郁热得到清除,得到宣泄只能用栀子豉汤。你看,这就是抓病机用方。所以,使你起到一个什么呢?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感觉。所以,这些思路从哪来的。我说,宋老您的这个思路从哪来的呢?“从《伤寒论》啊!”
  从那以后,我就注意从《伤寒论》中的字里行间来探索《伤寒论》中的用方的思路。
  我再举个例子。
  《伤寒论》156 条说“本以下之,故心下痞”。“本”就是原来,原来因为用过下法,结果造成了心下痞这个症状。“与泻心汤”,有心下痞当然要给他泻心汤了。结果“痞不解”,吃完泻心汤以后心下堵塞胀满的症状没有缓解,然后“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再看看病人,除了心下痞这个症状之外还有口渴、口燥、心烦,还有小便不利。那么这才是知道造成这个心下痞的是因为下焦有蓄水,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而出现了心下痞,所以,用五苓散,外疏内利,促进了膀胱的气化,膀胱气化恢复正常了,哎,水邪得以排除了,当然中焦气机壅滞的这种感觉他就没有了。
  所以心下痞对五苓散证来说,它绝不是五苓散证的主证。五苓散的主证是什么呢?口渴、消渴、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小便少、少腹苦里急再加上脉浮,脉浮数、身微热这样的表证,这是五苓散证的主证。那么当下焦不利,水邪上逆的时候,可以阻滞中焦气机而兼见心下痞。但是心下痞这个症状尽管不是五苓散证的主证,可是对于这个病人来说,却是他最感到难受的,最感到痛苦的一个主诉症状。所以“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哎,他来找你看病来了。
  我临床就遇到一个病人哪,他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得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好几个医院的这个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
  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
  我说,那尿多不多?他说,尿不多,相对来说尿不多。
  我一看他的腿,轻度的水肿。
  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
  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用五苓散原方。
  我说,先用三副试试吧。
  吃了三副,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郝老师,因为过去他也听过我的课。他说,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说,吃完了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逐渐的缓解了。然后,我这硬和堵的这个感觉逐渐逐渐往下走,现在呢,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那么,我是再接着吃呢还是怎么样?他说,上边全通了。我说,再接着吃。又吃了三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里不再堵了。
  那么这一条给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思路呢,抓副证。你看,这个病人来的时候,“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病人的主诉症状是个心下痞,你按照常规的治疗心下痞的方法没有疗效,那你到底去再找一找他是什么样的病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心下痞,这叫“抓副证,兼求病本”。
  有时候,在《伤寒论》中的一个方证的副证在具体一个病人的身上可能会上升到主证的地位。
  有一次呢,一个医院,一个西医大夫,因为他过去参加过西学中班,听我的课嘛。他说,郝老师,我收了一个病人,我实在没辙了,向您求援。我说,她是什么病啊?他说,她是神经性呕吐,喝水吐水,吃饭吐饭,喝药吐药。最奇怪的是,我们给她输液,如果今天输的液体是超过三瓶,啊,就是超过两瓶,她都要变成粘液给吐出来。输两瓶她不吐,输的液体多了,你要输四瓶,她非得吐出来,都吐的是粘液。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人。
  我说,她吐了多长时间?
  说,吐了三个月了。
  我说,你们做了什么检查?
  我们考虑到的能够造成呕吐的这种病证我们都排除了,所以现在可以诊断为神经性呕吐。
  那么这种病人我必须去看一看,我就来到了这医院。我就问这个病人怎么得的病。 她说和她丈夫吵架。 我说,为什么和你丈夫吵架? 她说她丈夫再外面找小蜜。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嗯,那么,当然她很生气了。
  我一看前面也有过中药方,也是和胃降逆止呕的。丁香、柿蒂、旋覆、黛赭兼与理中,寒的、热的。那么全用了,补的、攻的都用了。那么,都是喝了药就吐药。舌光红无苔,脉细弦而数,一派阴虚的现象。
  我说,你睡得着觉吗? 她说,哎呀,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我说,你是从呕吐以后才睡不着觉呢,你以前就有啊? 她说,我以前就经常有神经衰弱,经常睡不着觉。 那么这种阴伤是剧烈呕吐导致的伤阴呢还是原来就有阴伤呢?我就
  必须问她。 我说,你在得这次神经性呕吐之前,有什么病啊? 她说:“过去有慢性的泌尿性感染,那么,经常反复发作,小便不利,
  尿道涩痛,这次又有犯。” 好,上面有口渴有心烦,有心烦不得眠,下面有小便不利,有尿少,这不是猪苓汤证吗?你看猪苓汤适应证,它的病机是阴虚水热互结。由于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甚至有尿道涩痛,小便短赤。那么水热互结又有阴伤,津液不能输布,所以有口渴有烦渴,有渴欲饮水。那么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所以有心烦不得眠,这三组主证都有,当然对她说来这三组症状都不突出,而突出的是个呕吐。 在《伤寒论》中的猪苓汤证中,由于水邪是流动的,水邪犯肺可以出现咳嗽,水邪犯胃可以出现呕吐,水犯浸渍肠道可以出现下利。所以咳嗽、呕吐、下利是猪苓汤证的三个副证。那么我很怀疑这个病人就是阴虚,水热互结证,水邪犯胃所造成的剧烈呕吐。
  好,不管我辨证对不对,那么我只能去检验一下。我就开了猪苓汤。我给她丈夫说,我说:“你必须每天陪着她,我煮完这些药呢,你一个小时给她喝一勺,一个小时给她喝一勺,这个一次不能多喝。”
  我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呢,因为她本身喝药吐药,喝水吐水,如果喝的这个药要再吐出来的话,它就不能够发挥作用,哎,所以要每次少量的,让她慢慢的适应。第二个,是她丈夫每天守在她的身边,过了一个小时喂她一口药,过一个小时喂她一口药,就是以这种实际行动来赎罪,以这种实际行动来求得她妻子的这种理解、谅解和宽容。
  两天以后,那个大夫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神了!” 我说怎么了? 他说“就是一勺一勺的喂,后来她嫌每次喝一勺少,她不吐,她说
  这个药非常对口,嗯,这个药非常对口。” 我说,那既然对口的话,就再给她吃。 他说:“还是一勺一勺喂吗?” 我说:“她要喜欢她丈夫一勺一勺喂,你就让他一勺一勺喂,她要说
  嫌麻烦她丈夫,她自己端起碗来喝,那就随她的便啊。” 那这样又一个礼拜之后她可以进流食了。 又一个礼拜,不用输液了。 后来她一高兴,就吃了个凉的西红柿,当然这吃了这凉的西红柿又
  吐出来了。 然后那个大夫又给我打电话:“她吃了个凉的西红柿又吐出来了。” 我说,没关系,还是这个方子继续用,三个礼拜以后,这个人出院
  了。
  神经性呕吐这种证候是经常容易反复发作的,所以这个病人呢,我就让那个大夫接着随访。后来,我也知道这个病人的电话,哎,随访,随访了五六年,那么,她也再没有复发。
  这个有一天呢,我在门诊,她去了。她说:“郝大夫,你还认识我吗?”
  我怎么认都认不出来,一个大胖子在我面前。
  她说:“我那个时候就是瘦到70 斤的那个神经性呕吐在某个某个医院住院的病人。”因为我到医院会诊的时候,只见过她一次,后来随访也就是电话。
  她说:“你现在能不能给我减肥呀?”
  那么这个病例也是抓副证,我们为什么用猪苓汤?猪苓汤的主证里头没有呕吐,只有水邪犯胃的时候,那么它可能才出现呕吐。但对这个病人来说,她入院的最痛苦的症状,最重要的主诉症状就是呕吐。可是对猪苓汤证来说,它却是个副证。
  那么这种思路也是我们从《伤寒论》中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伤寒论》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还要学它辨证的思路和方法,用方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些思路和方法我都会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给大家作具体分析。
  下面我们谈谈怎样学的问题。我这里列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个过程,其实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宜的。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大体是这么八个过程。首先,训词、释句、弄通本意。
  《伤寒论》毕竟是一千八百年前的人所写的一部著作,所以在语言的含义上,有许多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明白它的本义,我们在读它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一些误会或者是笑话。
  比方说,第29 条提到了“脚挛急”,我听一个老师的课,说就是脚丫子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脚丫子抽筋。
  课下,我就问他,我说:“你凭什么说,‘脚挛急’就是脚丫子抽筋啊?”他说:“脚就是脚嘛,我就用芍药甘草汤治好过脚丫子抽筋,所以脚挛急就是脚丫子抽筋。”
  我说:“我还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过腹直肌痉挛,哎肚子痛,我能说脚挛急这个脚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