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217部分

宇宙和生命-第217部分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到彻心彻骨的寒。过去人去世了,在口里放一块寒玉可以保存尸骨很久,不需冷冻。这个寒的程度不是凉药的那种凉性可以达到的,它是更深一层空间,或者说更微观空间的状态。 

  大学时代,我一直主修物理,大四时开始读中医书,才知道中医中药是对物质对空间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是真正的物理。 

  在《中医漫谈(二)可知可感的多层空间》一文中曾提到“井水煮金子用以治小儿夜啼”及“阴阳水是半干半湿的水,能用以治霍乱”,类似这种事情我以前在读本草书时,总是当作笑话看的。 

  《本草纲目》载有“天水类”13种,“地水类”30种,现在选取《本草纲目》记载的一部份的水,来看看它们的性质或治病的理,也许对于不同层次的空间与不同时间有些许了解。 

  和时间有关的水: 

  雨水类,“立春雨水”春升发之气,可以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古方有妇人不能生育,夫妇各饮一杯,入房就会有孕。认为这种水有“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梅雨水”,李时珍说:芒种后逢壬(日)到小暑逢壬之间的雨水就是梅雨,用以洗疮疥,灭瘢痕。用以酿制酱,易熟。“液雨水”是立冬后十天(为“入液”)到小雪(为“出液”),这期间的雨水为“液雨”又叫“药雨”,各种虫饮这种水都要蛰伏,直到来春雷鸣才起蛰而出,所以这种雨水可用以杀百虫,用来煎煮杀虫消积的药物。 

  我们以现代的化学知识看,雨水就是蒸发的水蒸气,到上空遇冷而凝结成水,蒸气多则下落而为雨,可中国古人别具慧眼,却在经验上得知不同时期的雨水还有不同的药物功效。若不能破除这种现代科学所养成的思想观念,我们就只好在自己愚见所划的框框里爬行。

  再讲一讲与空间有关的水: 

  “半天河”又叫“上池水”,主治鬼疰、狂邪、恶气。陶宏景说:这种水是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战国策》长桑君给扁鹊饮以“上池水”能洞见脏腑。寇宗□说“上池水”是在上天泽之水,故治心病表疰(类似中风的病),狂邪恶毒。 

  “古冢(坟)中水”有毒,杀人(能致人死),陈藏器云:洗诸疮皆瘥(愈)。 

  “车辙中水”或“牛蹄中水”主治疠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 

  因为制作方法不同而得的水,也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生熟水”又叫“阴阳水”,以新汲水(新打来的井水)与百沸汤(久煮的水)合一盏和匀,就是“生熟水”也称“阴阳水”,可治霍乱的病。李时珍说:上焦主纳,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一失其道,二气淆乱,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故发为霍乱呕吐之病。饮此汤辄定者,分其阴阳,使得其平也。民间有使用“阴阳水”治疗精神神经不正常病情的,可曾经又有位庄姓女士说这种水有些人不能服用,反而会造成神经不正常且有错乱的倾向。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一种叫做“甘澜水”的水煎服用以治奔豚。“甘澜水”的做法,《伤寒杂病论》云,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数千遍,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程林的看法,认为甘澜水因为扬洒久而无力了,已经全无水性,就不会助肾邪了。(因为奔豚的病,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肾气凌心”所致)。 

  中医学上的知识都不能用过去的常人观念来想了,以前我们用化学萃取的观念思考该怎么煮药、炖药,所以在煮药的时候,总是以为煮的时间愈久萃取的有效成份愈多。可中药学里却有某些药物需煮到香气大出就可以了;有的药物则要煮得愈久愈好;为了取用药物的质或气的目的,有的要先煎,有的要后下,这都不是用常人的化学萃取理论可以解释的。不但如此,装水以及煎药的容器可能都要重新思考,不能只依据容器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就可的想法。

  西医、中医、针灸、气功的治疗特点及局限性谈起,论及了浅层次气功与高层次修炼的异同点。文章首先谈及中国大陆患者的寻医治病顺序通常是西医…>;中医…>;针灸…>;气功,并列举了两个典型人物的病案实例,用个案揭示了人类整体常规医疗手段的局限性。作者认为:西医治疗的特点是辩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中医治疗的特点是辨证(病证)论治,对证用药;针灸治疗的特点是辨经(病经)论治,辩穴施术;浅层次气功治疗的特点是辩气(病气)论治,发“外气”施治;高层次气功治疗的特点是辩业(病业)论治,发功调治。西医重视表面物质空间的因素,属于常人的层次;中医、针灸和浅层次气功涉及到微观空间的因素,稍高于常人的层次;高层次气功直接涉及微观空间或更微观空间的因素,属于超常的层次。

  作者认为:未来的医学在治疗上的特点之一将是辨因论治,即针对不同层次的病因,采取不同层次的相应手段,直接针对病因治疗。未来的医学视野,将扩展到把人类及其周围空间(从微观至宏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圈来考虑。未来的医学前沿,将向三维以上的多维方向延伸。未来的医学模式,将是涉及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心灵的多因素综合模式。未来的有成就的医学家,将首先是一位高层次的修者。西医、中医、针灸、气功在医疗实效中各有特长,也各有局限性。在中国大陆,患者的寻医求治顺序通常是西医—>;中医—>;针灸—>;气功。特别是那些难病、怪病患者,他们通常先去看西医,从常规的理化检测到高科技的CT或更高级的MRI(核磁共振断层扫描),先诊断个病名,再口服西药或外加针剂注射、点滴。若久治无效,转院去求治于中医、中药、偏方;再无效,求助于针灸;仍无效,就去试试气功。举两个典型人物的病案实例:80年代,我曾任中国黑龙江省气功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当时的会长是原黑龙江卫生厅厅长,他患有多种慢性老年病,经全省西医、中医界的名医、专家会诊、治疗,见效甚微,无奈之下,转而求助于气功,虽不能痊愈,但确有显效。老厅长本人也是西医主任医师,他通过亲身炼功受益,证实气功能治病,故主动出任省科学研究会会长,支持气功。他们有条件服用最昂贵的进口高级西药和最稀少的地道特效中药,也有条件接受名医、专家外加最现代化的医疗高科技手段治疗,而且全额公费医疗,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求助于最传统的气功。从这两个典型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人类整体常规医疗手段的局限性,但这还不够,我们还有必要从理论上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西医、中医、针灸、气功的特点与局限性做进一步说明。

  现代医学(俗称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擅长于依赖现代检测仪器对疾病作出病名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以化学合成的西药为主,追求即时效应,如血压太高就用降压药,体温太高就用退烧药,确实能改善症状,但治标不治本,并伴随或多或少的药物毒副作用。西医外科手术治疗在一定的时限范围内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时限一过,常见病灶转移或者旧病复发。西医重视人体肉身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分子的研究,通常以生物学模式为主。西医治病多考虑表面物质空间的因素,属于常人的层次。

  西医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内行人知道,最有效的治疗是对因治疗,即针对致病的原因进行治疗。以内因性疾病为例:西医对大多数内源性疾病称之为原发性疾病,(如:原发性癌、原发性心、脑血管病等)说白了,就是原因不明之疾病。病因不清楚,显然不能对因治疗,只能对症处理,不能根治。从气功功能的角度来看,致病的原因不仅仅存在于表面物质空间,还与微观空间的因素有关。现代医学对真正微观空间的研究,至今为止,几乎是空白,尚有待未来的开拓者们去探索。

  中医(属传统医学)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证(病证)论治,对证用药。中医所讲的辨证有八纲辨证(阴、阳、里、表、虚、实、寒、热)、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气血辩证等。中医的证是指病变过程中的动态性病理概括,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和病变趋势等内涵。中医辨证论治中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对证用药有“一病多方”、“多病一方”的招数。如同为感冒,病证有风寒和风热的不同,治法有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之分,代表方剂有麻黄汤和银翘散之别。再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病名的病,皆属气虚下陷之证,皆用补中益气汤有效。中医临床治疗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攻实补虚,扶正祛邪。中药也以天然草药为主。中医用药有“君、臣、佐、使”之说,灵活多变,寻求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减轻毒副作用。中医的病因说涉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的医学模式涉及生物、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中医治病兼顾了有形病变实体与无形病理特征。

  针灸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经(病经)论治、辨穴施术(指穴位)。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古人重视辨经论治,强调“宁失其穴,勿失其经”。重视针灸通经脉、舒气血之功用。现代针灸师却更重视辨穴施术,强调针刺对局部穴位内解剖位置的神经刺激调节作用,现代针灸是变异了的针术,其疗效远不如古代。经脉、穴位和经气运行实质存在于微观空间。经脉的发现,与古代修炼人有关。中国古代名医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的序言中讲:“‘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此言必不谬也”。此处所讲的“内景隧道”,就是指修炼者达到一定境界层次后,用天目返观内视所证悟的经气运行通道。如换一句现代词汇,就是生物能量流在体内的运行轨迹,其实就是经脉。(此是作为修炼者的自身体悟)针灸在中国古代属于中医十三科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据古籍记载,古代的中医是相当发达的,出现过不少有特异功能的名医,医术高超。而现在的中医继承的主要是中药、方剂,疗效远不如古代。中医方剂治疗和针灸治疗在思维方式上有相通之处,都兼顾了表面空间与微观空间的因素。但中药、针灸也有局限性。以中国古代名医扁鹊为例:在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司马迁所著《史记》105卷《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当扁鹊用神奇的人体透视功能发现齐桓侯之病已由皮肤入血脉,再入肠胃,再入骨髓时,针药皆不可治。扁鹊亦明言:“病有六不治”。

  气功治疗有浅层次和高层次之分。浅层次气功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气(病气)论治,发“外气”调治。气功师发出的“外气”可以用现代仪器证实其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气与气之间有强弱之区别,但气与气之间没有制约作用,属同等层次。真正起作用的是功和意念支配下的功能。“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古人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