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生命-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个判断,最近这整个事故可能是早年创伤的再生。(如前所述,这个噩梦可能只是为非感官感知而构成暗示迹象,因为Z女士没有在看电视报道前告诉我。)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在实验室没有噩梦发生,但电视新闻公告触发了她的早年创伤,于是她(无意地)虚构了一个噩梦事故。
据英国南安普顿(Southampton News)《回声》日报(Daily Echo)2月28日报道,南安普顿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了人死后仍有生命的科学证据。并采访了主持此项研究的Sam Phillpott医生。
在南安普顿医院工作了四年,现做临床医学研究的Sam Phillpott医生带领四个研究人员,花了一年的时间对在医院中因患突发心脏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病人进行研究。
所有这些被救活的患者都曾被诊断为已经死亡,他们在救活前瞳孔扩散,没有脉搏, 没有呼吸, 也没有任何脑部活动。研究人员在上述患者得救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对其进行了采访,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在失去知觉期间发生的事情。63位活下来的患者中有7人回忆出在他们“死”的期间的情感活动和看到的景象。
这7人谈的体验类似于濒死体验。这类体验常常出现在病人心脏病发作,躺在手术台上被医生急救时。当被救活时,患者能够用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描述在被“拉回”地球前看到的生命后的世界。每人的经历都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经历大都包括穿过隧道,进入光界,遇到过世的亲人或天使,和一些“生命回顾“。
固执的科学家们将这类现象归于由于缺氧造成脑功能失常或药物引起的幻视而不予理睬。
Parnia医生说“研究这类现象的人都承认这类现象发生是事实。他们只是在起因和程度的认识上有分歧。”他进一步声明没人能证明濒死体验是不存的,而且认为“我们对人在死亡时的思想活动知之甚少。”
南安普顿的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研究结果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解释。一些专家认为缺氧可能是造成濒死体验的原因,可是这里没有任何患者缺氧。
Parnia医生认为元神'1'可能独立于大脑,这是他研究中最令人激动不已的一点。他认为,“大脑执行元神的指令,就有点象电视机接受电信号,然后将其转为图像和声音一样。”
“但人们还不知道元神是什么。我们对它确实一无所知,这是一个正在打开的崭新的科学领域。”
'1' 原文中所用“mind”不是指大脑产生的思维,而与佛家所说的可独立于人体和大脑存在的“元神”极为相似,因此将其译为“元神”。
具有濒死体验者的感知分离…濒死体验科学论文(1)
本文是刊登在英国出版的世界医学权威杂志,The Lancet,上的一篇科学论文。这篇文章揭示了人的知觉、认知功能、情感状态、对个体的主体的意识可能会部份或全部与主体意识分离。
具有濒死体验者的感知分离:与身体分离还是与思维分离?
Bruce Greyson
Division of Personality Studies, 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Medicine, PO Box 800152,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alth System,
Charlottesville, VA 22908…0152, USA (B Greyson MD)
Lancet 2000 Feb 5;355(9202):460…3。
摘要
背景:某些接近死亡的人报告具有如下体验:他们超越了自我和时空的界限。这种濒死体验(NDE)和感知分离(DISSOCIATION)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当人处于感知分离时,此人的自我与身体的感知分离。此项研究揭示了接近死亡的人感知分离发生的频率。
方法:96个自述曾具有濒死体验的个体,38位曾接近死亡但不具有濒死体验的个体完成一项邮寄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了濒死体验中的“深度”的衡量标准(濒死体验的衡量)和感知分离症状的衡量标准(感知分离的衡量)。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中位数得分。濒死体验的深度和感知分离症状的相关性用SPEARMAN’S等级 相关法,比较濒死体验和感知分离体验的得分而得到的。
发现:和对照组比较,自述具有濒死体验人同时报告具有感知分离症状要显著增多。在具有濒死体验的人群中,濒死体验的深度和感知分离症状正相关, 尽管症状的程度要明显低于病理性的感知分离症患者。
解释:具有濒死体验个体的感知分离症状的模式和压力引发的非病理性的感知分离相似,而与精神病学的感知分离症不同。对感知分离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可能会使濒死和其它的神秘的或先验体验得到进一步揭示。
介绍
感知分离是指思想、感觉或者体验和正常的意识和记忆分离。它的范围从正常的非病理性的白日梦体验到心理性的健忘症和分离性同一性障碍的多重性格。尽管创造感知分离(DISSOCIATION)这一术语的JANET把它看作是健康个体很少体验的,紧张导致的意识中断。而他的同行James和Prince却持不同的看法:感知分离(DISSOCIATION)是以不同的程度持续可变存在于任何个体。多数现代的作者认为,感知分离(DISSOCIATION)是一种发生于其它方面正常的个体,对无法忍受的躯体和情感创伤的适应性反应,不必然导致高度痛苦。这种正常的创伤性的感知分离(DISSOCIATION)和在感知分离症中体现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仍在争论。第四版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指出:“感知分离不该被认为是内在的病理性的,而且通常不导致痛苦、损失或需要帮助的行为。”
感知分离的症状被描述成一组异常的创伤受害者,包括犯人、人质和暴怒的受害者。Spiegel和Cardena到如下的结论:25%至50%的经历创伤者体验过分离的感觉。在极端的事例中,这种感知分离的感觉可能会导致对此损失的健忘症或损失性记忆。
感知分离体验标准(DES)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对感知分离的筛选工具。DES包括28项视觉诊断标准,受试者被要求指出他们体验不同(包括在酒精和药物影响下)的感知分离时的时间的百分比。它的范围从正常的、非病理性的沉溺于看电视,以至于不知道房间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体验,到对过去的重要事件缺乏记忆的少数的病理性的体验,或感觉他/她的身体是属于其它人的。典型的被诊断为感知分离症的个体的DES得分等于或高于30分;而多数其它组的得分非常低通常近于零。
研究者可计算DES得分等于或高于30的个体的百分比,将它作为“高度感知分离”和“低度感知分离”的临界值。DES包括了和通常的和病理性的感知分离都相关的项目,而DES~T,由八项组成的亚评估标准被用于纯的病理性的感知分离的诊断标准。任何的DES_T得分都指示了感知分离的病理性。
某些近于死亡的人报告具有一种复杂的体验:那时他们的相信他们离开了自己的肉体,超越了自我和通常的时空的界限。这些体验,通常被称为濒死体验(NDE),包括认知因素,诸如:加速的思维过程,“一生回顾”;情感因素,诸如:强烈的宁静和快乐的感觉;可质疑的不寻常的因素,诸如:离开身体的感觉,见到未来事件;超感因素,诸如见到过世亲人的体验,或是见到非尘世的另外空间。尽管在1975年之前濒死体验(NDE)这个词并没有被应用,但在19世纪就有了濒死体验(NDE)中的超感体验的报告, 而在1892年,当Heim将类似事例收集成册发表后,这种现象被描述成离散综合征。在一个对所有发表的数据的综述中作了如下结论:濒死体验发生在9%~18%的被证明近于死亡的人群中。
几个假说被建议用来解释濒死体验;这些假说中即包括生理机制,也包括社会心理因素,但导致的原因还不清楚。然而,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濒死体验后的信仰、处世态度、价值观的改变。NED评估有16项,是由自己打分,多项选择的调查问卷,具有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将濒死体验和其它的临近死亡的反应区分开。得分等于或高于7分的被定义为有过濒死体验。
人群的濒死体验的回顾性研究报告认为这些人心理是健?档摹5牵行┯泄羲捞逖榈娜吮ǜ媪送纯唷⑿睦砩缁嵝缘乃鹕耍饪赡苡肽延诮庵痔逖檎嫌谒堑纳钪校佣⒌暮笠胖⒂泄亍?
在最初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濒死体验的尝试中,PFISHER提出:当人们面对潜在的不可逃避的危险时会通过愉快的幻觉逃避不快的现实。NOYES 和KLETTI详细证明了这种解释,他们认为濒死体验是人格解体的一种类型。但是,濒死体验和人格解体在一些重要点上有所不同。IRWIN辩解说,被改变的不是人的对个体身份的感觉,改变的是这种身份和身体感觉的联系。因此他建议,濒死体验不是人格解体的一种类型,而是一种自我身份和身体情感分离的感知分离的一种。
许多濒死体验的特征是建议用来区分感知分离的,这些特征包括:个体感知体验、认知功能、情感状态、对身份的感觉和个体的主体的意识的部份或全部的分离。概括的说,这种自我和身体的分离是一种存在于物理身体之外和从其它的空间位置观察自身物理身体的感觉。这种被称作的“离体体验”在濒死体验中常见。这种现象也被创伤患者描述了,他们将此看成是对机体承受巨大恐惧的防卫方式。
Irwin指出,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在对非常紧张的无法预料的事件做出反应时,会有发生濒死体验的倾向。Ring提出了一个对超常体验敏感的发展理论,认为童年时的创伤刺激了这种将感知分离作为一种心理防卫法的发展。但是,两个作者都指出,具有濒死体验的人并没有产生对日常遇到的压力的防卫性的普遍的感知分离或者是感知分离症。这些个体的健康的精神提示实际上,濒死体验和临床感觉分离无关,感觉分离症的特征是持续、重复和慢性的感知分离。尽管达到感觉分离症的诊断指征的个体会受益于特别针对感觉分离的治疗,但他们的大多数并不患有感觉分离症,而只是具有感觉分离的症状。这些人是否有足够的痛苦和损伤而需要同样的治疗措施呢?这项研究调查了曾发生过濒死体验的一组人群样本和曾近于死亡但并未有濒死体验的一组人群样本的感知分离的发生频率和类型。
方法
参与者是从和我联系以交流他们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的人中选择的。未来的参与者被告知此项研究包含一项问卷调查,此问卷涉及到他们所经历的特别的濒死体验的特征和“几种经常被人们随濒死体验报告出的经历……这样我们可以判定是否这些经历在有过濒死体验的人中比在一般人中更常见”感知分离这个词在解释的信中和问卷中都未出现。这项研究的说明邮寄给受试者后,我们得到了他们的书面同意。我们给自愿者一个数字,并邮寄了包括濒死体验标准和感知分离体验标准的问卷。调查问卷是匿名的,只是用数字来识别。濒死体验标准得分被用来作为近死程度的标准;等于或大于7分被作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