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4部分

宇宙和生命-第4部分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空论走到了顶点。一九○五年,爱因思坦的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打破了僵局,提出了革命性的新的时空概念,至一九一五年广义相对论的发表,人类对时空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爱因思坦的相对论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使人类对时空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深化。然而如前所诉,在新的实验观测结果面前,爱因思坦的相对论同样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然而,时空真的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复杂和不可琢磨吗?固然时空有其认识上较为复杂的一面,但它也却有容易认识的一面,问题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去认识,而这也是能否真正认识另外时空的关键所在。为什么另外时空对有些人来说是穿身而过, 

  近在咫尺的事,而对诸多科学家来讲却是难以望及的呢! 

  在中国素来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讲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如此说来,净化自己的思想对于人认识宇宙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点,决不是靠纯粹发展科学所能解决得了的。因此,更新观念也就成了认识另外时空的关键所在了。 

  《科学》杂志介绍多维空间的存在

  在普通人对另外空间的存在还或信或疑的时候,大多数物理学家已经逐渐地接受了它。《科学》(Science )杂志在今年五月第296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时空,卷曲的膜和隐藏的维度》的综述性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多维空间的概念。 

  如果有人问,在环视四周时你能看到多少个维度,任何人都会回答“四个: 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的确,四个数字就足以描述和确定任何发生在宇宙空间的事物了。但是为什么是四个呢? 

  四这个数字来自何处? 在西方科学史上,科学家们都认为这没有什么好问的,时空本来就只有四个维度。然而,当八十七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四个维度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时空这个概念的时候,科学家才意识到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宇宙实际上是有涨落,可延展的,它可以象橡皮球一样被拉长,压缩,弯曲,在某些地方空间甚至可以把自己卷曲成诸如黑洞这样的奇异天体。 

  文章说,在研究宇宙结构的演变时,科学家们发现,人们没有任何理由说时空必须是四维的,并且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多维的时空更容易被描述。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应该存在呢?实际上,和很多人的直觉相反,许多物理学家已经证明了多维时空的存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为了保持对时空描述的一致性,它们必须存在。举例来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在一起,物理学家们发明了当代物理学中最尖端的超弦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构成我们宇宙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一些被称之为“弦”的极微小的亚原子物体。弦论同时告诉人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实际上应该至少有十个维度,其他六维紧紧地卷缩在一起,由于其极为微小,人们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探测到它们。 

  文章认为,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多维空间的存在,是因为人们的视场(Field of View ) 被限制在一个低维的膜中,而这个低维的膜被镶嵌在更高维的膜中。这些膜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大爆炸,从而演化出多重宇宙结构来。在此之前,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2001年6月第411卷的文章也同样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只是多维空间的一层膜,多重的宇宙是以多层膜的形式存在于一个多维的超空间中。这些另外的时空可能只有原子大小,也可能无限大,我们可能探测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现象产生深刻的影响。 

  西方科学到了现代才逐渐认识到了多维时空的存在,而在我们古老的东方,尤其是在修炼人的眼里,多维时空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历史上有许多记载,修炼的人能够看到另外空间中存在的物体、生命,甚至有些修炼人自己还能够遁入另外的空间中。当代科学的许多发现,诸如遥视等特异功能也都一再证实了这一点。看来,要真正认识多维时空的结构与特性,人们不仅需要现代科学,而且也需要在古代东方的修炼文化中寻求更深刻的智慧。 

  多维空间研究新进展:微观黑洞 

  人类对黑洞的经典设想是一个遥远、庞大的不发光天体,吞噬经过它周围的任何物质,甚至包括光线。近来有些物理学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的黑洞,即一种极其微小、轻微形式的微观黑洞。当极其高能量的宇宙射线与大气层气体分子碰撞时产生。它随即立即衰变,产生无害的次级粒子,穿落到地面,穿过我们的身体。 

  这一猜想若被证实,也将会证实物理学界另一种看起来更加难以置信的理论,认为除了我们熟悉的4维时空,还有其它可被观测的多维空间。 

  自1970年以来,随着超弦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多维空间的兴趣日增。但其他维空间在超弦理论中是如此的微小,以致现有的技术不可能探测到它。约4年前,3个理论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理论物理学家Savas Dimopoulos et。al。)大胆提出,也许一些其他维空间没有被完全禁闭,甚至某一维空间尺度会大到半径1mm。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使微观黑洞的形成成为可能,而且也为人们寻找其他维空间找到了一条可能的方法。因为在大的其它维空间,物体间的吸引力会变得异常强大,甚至可能会把物质和能量压缩到塌陷成为一个微观黑洞! 

  而微观黑洞若被实验探测到,也就等于证明了其它维空间的存在。 

  一些研究人员已开始寻找微观黑洞存在的可能迹象,即微观黑洞在大气层引起的特殊粒子簇射。2002年1月14日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Jonathan L。 Feng和他的同事估算地球大气层每分钟产生几个微观黑洞。新的宇宙射线探测器正在阿根挺建造,预计每年探测到几十个微观黑洞事例。 

  下一个可能发现微观黑洞的地方是预计2007年开始运行的欧洲日内瓦新的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在那里极高能量的质子对头碰撞后,将可能产生微观黑洞。Savas Dimopoulos和他的同事在2001年10月15日的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预言,欧洲日内瓦强子对撞机将可能会每秒产生一个微观黑洞! 去年秋天, 另外几个研究人员也独立的得出类似的结论。 

  其实,目前人类对微观黑洞及其它维空间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更不用说再去推测其它维空间的物质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了。多维空间也许将很快不再是幻想。它将打开现有科学的思维框架,使人类对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发生根本的变化。 

  海市蜃楼奇观向人们展示另外空间的真实存在,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大陆很多地方出现了海市蜃楼奇观。海市蜃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般人认为海市蜃楼是一种的大气折射现象,可是这一解释不能让人们信服。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我们人类所存在的空间并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空间,还有另外空间的存在,另外空间也有物质、生命的存在,只是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见。海市蜃楼其实就是另外空间的真实体现,也就是说另外空间的景象阴差阳错地闪现在我们这个肉眼所能看到的空间中来了。 

  山东蓬莱连续出现两次海市蜃楼奇观,2002年日10时、10月25日13时,山东蓬莱市蓬莱阁以北海面两次出现海市蜃楼。蓬莱阁北面的长山列岛,除南北长山岛以外均发生变形:大小黑山岛、大竹山岛两头翘起,如同海龟遨游海上;大岛之间的海平面上,出现几个虚幻的小岛屿,形状不断发生变化;车由岛等,则如同一个个圆球漂浮在海上。近百里的海面上,各种岛屿千姿百态、变幻莫测、虚实难辨。两次海市蜃楼分别持续70分钟和150分钟。 

  天津市区出现罕见的海市蜃楼,2002年7月17日日下午4时57分,天津市东南方向地平线处的空中,隐约“飘浮”着几幢建筑物,大约15分钟后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青岛惊现海市蜃楼,2002年7月4日下午7时左右,青岛王朝大酒店对面的海面上出现了海市蜃楼。海面上出现了一片现代化的海港,吊杆林立,灯火闪耀,亦幻亦真,让人真假难辨,煞是好看。 

  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隧道出现海市蜃楼,6月4日,海市蜃楼出现在了河南林州市的太行大峡谷隧道。站在隧道东口向东南方向望去,天空中的云间呈现出连绵不断的群山,山势或巍峨险峻,或低缓秀丽,山顶仿佛与隧道口持平,目测高度有五六百米。海市蜃楼从上午8时一直持续到11时。 

  重庆两处惊现海市蜃楼,2002年5月15日早上8时20分,在重庆江北区方向的半空中,出现了一个美不胜收的渝中半岛:鹅岭…枇杷山山脉,万豪、大都会等标志性建筑,甚至建筑工地上的3台塔吊──纤毫毕现被复制到了半空中。好景不长,到8时50分,浓雾渐起,半空中的渝中区消失在雾中。 2002年5月15日8时40分左右,从大佛寺大桥到北部新城到杨家坪,一个环形的雾状图象湿淋淋地在空中显现。里面群山连绵,苍松翠柏,还有一座八面玲珑的八角塔,活脱脱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大约过了18分钟,随着长江上的大雾和远处的雾越来越大,那飘渺如“蓬莱仙境”的山水画才慢慢消失了。 

  科学家谈到“多世界”的存在,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会想到,在这大穹之中实际上有无限多个世界同时存在,相互平行地演变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同时生活在这无限多个世界中,做着不同的事情,而所有的物体在每一个的世界中也都有其特定的存在和演化形式。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然而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Many Worlds Theory)的中心内容。这个理论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博士艾佛雷特(Hugh Everett )在1957年首先提出来的,而后被美国最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相对论专家,二战时期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氢弹计划的主持人之一的约翰。惠勒(John Wheeler )教授所进一步发展。在其后的五十年当中,这一理论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家致力其中,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的戴维·;德伊池(David Deutsch)教授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德伊池教授被誉为世界理论物理学界领袖之一。2001年9月,美国著名的《发现》杂志(Discover)刊登了对他的专访文章。在文章中,德伊池教授为记者简要的介绍了多世界存在的概念。 自二十世纪初,量子物理学家们发现,诸如电子,质子等所有的微观粒子,都有一个奇怪的性质:在同一个时刻,它可以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也就是说一个微观粒子同时存在于在空间中的许多位置上,就像它们有分身术一样,但是当我们真正去观测它时,又却只能在一个位置上找到它。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是大相径庭的,也使所有的物理学家都大惑不解。    

  多世界理论认为,牛津大学的学生,包括我们其他人,都在无数个世界者存在着“副本”, Discover (《发现》)供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