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545部分

宇宙和生命-第545部分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能够安忍,它还是会再回归它的本性。

  如果你有这种了解,那么心中生起的思想只会加强你的修行。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本质

  是心性的光芒,那么你的思想就会变成混乱的种子。因此请以旷达和慈悲的态度来对待你的

  思想和情绪,因为你的思想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心的家人。在它们的面前,诚如敦珠仁波切

  经常说的:「要像一个年老的智者,看着小孩子玩耍。」

  我们常常怀疑,对于负面的心态或某些扰人的情绪应该怎么处理才好。在禅定的旷达境

  界中,你可以完全没有偏见地看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当你的态度改变时,心的整个气氛就会

  改变,甚至连思想和情绪的性质都会改变。当你变得越可亲时,它们也会变得越可爱;如果

  你不觉得它们有什么问题,它们也不会找你麻烦。

  因此,无论生起怎样的思想和情绪,就让它们生起和消退,像大海的波浪一般。不管你

  发现你在想些什么,就让那个思想生起和消退,不要加以限制。不要紧抓它,喂养它,或纵

  容它;不要执著,不要让它具体化。不要随着思想跑,也不要迎请它们;要像大海看着自己

  的波浪,或像天空俯视飘过的云彩一般。

  很快的,你会发现,思想就像风,来了又去。秘诀是不要去「想」思想,而是要让它们

  流过心,不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

  在凡夫心中,我们看到思想之流连续不断;但事实却非如此。你自己将会发现,每两个

  思想之间都有间隙。当过去的思想过去了,而未来的思想尚未生起时,你将发现当中有间

  隙,本觉或「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因此,禅修就是要让思想缓慢下来,让间隙越来越

  明显。

  我的上师有一位学生名叫阿帕·;潘(Apa Pant),他是出色的印度外交家和作家,担任过

  印度驻不少国家的大使,也曾是印度政府驻西藏拉萨的代表,也曾经出使锡金。他是禅修和

  瑜伽的修行人,每次见到我的上师,他总是会问「如何禅修」。他遵循东方传统,以学生的

  身分一次又一次地向上师问一个简单、基本的问题。

  阿帕·;潘告诉我这个故事。有一天,我们的上师蒋扬钦哲正在锡金首都刚德的皇宫寺前

  面观赏喇嘛舞,对于丑角的滑稽动作咯咯大笑。阿帕·;潘不断烦他,一次又一次地问他如何

  禅修,这次上师决定对他做个一劳永逸的回答:「看,禅修就像这个;当过去的思想停止

  了,未来的思想还未生起时,当中不是有个间隙吗?」

  「是的。」阿帕·;潘说。

  「那就对了,延长它:那就是禅修。」

  经验

  当你继续修行时,你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包括好的和坏的。正如同有许多门窗的

  房间允许空气从四面八方吹进来,同样的,当你的心开放时,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进到

  心中来。你也许会经验到喜悦、清明或无思无念的境界。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都是非常好

  的经验,也是禅修进步的象征。因为当你经验到喜悦时,这是欲望暂时消解的表征;当你经

  验到真正的清明时,这是侵扰已经暂时停止的表征。当你经验到无思无念的境界时,这是无

  明已经暂时消失的表征。它们本身是好的经验,但如果你执著它们,就会变成障碍。经验还

  不是觉悟;但如果我们一直都不执著,它们就和真正发挥其功能,变成觉悟的材料。

  负面的经验往往最容易误导人,因为我们总是把它们当作坏的象征。事实上,在我们修

  行中的负面经验,却是伪装的福报。试着不要去厌恶,反过来却要了解它们的真实面目,它

  们只是经验而已,如梦幻泡影。体悟经验的真实本质,可以让你免除经验本身造成的伤害或

  危险,这样一来,即使是负面的经验,也可以变成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自古以来,就有无

  数的大师,在负面的经验上用功,将它们转化为觉悟的催化剂。

  传统上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带来障碍的不是负面的经验,反而是好的经

  验。当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你必须特别小心和正念分明,才不致于变得满足或过分

  自信。请记住敦珠仁波切在我经历一次非常强的经验时对我说的话:「不要太兴奋,毕竟,

  它既非好也非坏。」他知道我正在对经验产生执著,那种执著,就像其他执著一样,必须切

  除。在禅修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习不执著好的经验,不嗔恨负面的经验。

  敦珠仁波切警告我们另一个陷阱:「另一方面,在禅修中,你也许会经验到混浊、半意

  识、飘浮的境界,就像有一个盖子悬在你的头上一般:梦幻般的迟钝。其实,这只不过是一

  种模糊和心不在焉的停滞而已。如何脱离这种境界呢?清醒你自己,挺直你的背部,呼出肺

  部的污浊空气,把你的觉醒力导向清朗的虚空,让你的心清新过来。如果你还是停留在这种

  停滞的状态,你将不会进步;因此,每当有这种退步情况时,必须一再清除。尽力保持警

  觉,正念分明,这是很重要的。」

  不管使用那种禅修方法,当你发现已经自然到达清醒、辽阔和跃动的安详时,就放弃

  它,或让它自己消解。然后,继续宁静而不散乱地停留在那个境界上,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

  的方法。那个方法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不过,如果你的心流失了或散乱了,就必须再度使

  用最能够让你静心的方法。

  禅修真正的妙处,不在任何方法,而在它持续鲜活的当下经验,以及它的喜悦、清明、

  安详,最重要的是,在它的毫无执著之上。对自己执著的减少,是你自己变得更自由的征

  兆。当你愈经验到这种自由时,你会愈清楚我执,希望和恐惧将渐渐消失,而且你也将更接

  近无限丰富的「无我智慧」。当你生活在那个智慧之家时,你再也找不到「我」和「你」、

  「此」和「彼」、「内」和「外」的藩篱;最后你将回到你真正的家不二的境界。

  休息

  人们常问:「什么时间禅坐较适当?每一次需要禅坐多久?早晚禅坐二十分钟效果很

  好,是吗?」是的,早晚禅坐二十分钟感受会很好,但也不全如此。我不曾在经典上发现禅

  坐二十分钟的说法;我想那是西方发展出来的说法,我称它为「西方禅坐标准时间」。重点

  不在时间长短,而在禅坐是否真正带给你正念分明和活在当下的境界。在那个境界中,你开

  放了一点,能够跟你的心性连接。五分钟的清醒禅坐,远胜过二十分钟的打瞌睡!

  敦珠仁波切总是说,初学者的禅修时间应该要短,坐个四、五分钟,然后休息一分钟。

  在休息时,要放下禅坐的方法,但不要连你的正念分明也放下了。有时候,当你一直在努力

  禅坐时,很奇妙的是,休息的片刻,如果你还保持正念分明和活在当下,反而是禅定发生的

  时刻。这就是为什么在禅修中,休息和禅坐同样重要的原因。有时候我会劝禅修面临问题的

  学生,在休息时禅修,在禅修中休息。

  小坐片刻;然后休息,大约三十秒或一分钟非常短暂的休息。但不管做什么,都要了了

  分明,不要失去正念及其自然的轻安。然后让自己清醒,重新坐。如果你以这个样子做许多

  次的短暂禅修,你的休息将常常让你的禅修变得更为真实,更有启发性;它们将从你的禅修

  过程中,除去笨拙、令人心烦的僵硬感、严肃感和不自然,带给你愈来愈多的专注和轻安。

  渐渐地,透过这种休息和坐禅的交叉运用,禅修和日常生活的藩篱将崩溃,它们之间的对比

  将会消解,而你将发现自己愈来愈活在自然、纯净的当下,毫不心乱。然后,就像敦珠仁波

  切常说的:「即使禅修者也许要离开禅修,禅修绝不离开禅修者。」

  结合:动中禅

  我发现现代的禅修者缺乏如何把禅修与日常生活结合的知识。我要特别强调:把禅修结

  合在生活中,是禅修的整个根本、重点和目的。现代生活的暴力和焦虑、挑战和零乱,让这

  种结合变得更迫切需要。

  有人对我抱怨:「我已经打坐了十二年,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我还是老样子。为什

  么?」因为在他们的修行和日常生活之间有一道鸿沟。他们把修行和日常生活放在两个隔离

  的世界里,一点也不相互启发。这让我想起在西藏读书时所认识的一位老师,他对藏文文法

  的规则可以解析得头头是道,却几乎写不出一句正确的句子。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结合?怎样才能让禅修的宁静喜悦和旷达自在渗入

  日常生活里?除了持续不断的修行之外,并无取代方法,因为唯有透过真正的修行,我们才

  能够开始持续尝到心性的宁静,因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种经验。

  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不要太快就跳出禅修,停留几分钟的时间,让禅修的安详渗入你

  的生活。如同我的上师敦珠仁波切所说:「不要跳起来就跑开,要将你的正念与日常生活结

  合在一起。要像一位头颅破裂的人,随时随地小心翼翼,唯恐别人碰到他一般。」

  在禅修之后,不要回到我们易于将事物固化的习气。当你重新进入日常生活时,要让禅

  修所带给你的智慧、洞察力、慈悲、幽默、柔软、旷达和自在充满你每天的生活经验。禅修

  唤醒你体悟一切事物的本性是如何虚幻如梦;甚至要在生死苦海中维持那种觉醒。一位大师

  曾说过:「在禅修之后,修行人必须变成幻化之子一般。」

  敦珠仁波切劝大家:「万事万物固然都如梦幻泡影,即使如此,你还是要幽默地继续做

  事。譬如,当你走路时,不要有无谓的严肃感或自我意识。反之,你要轻松地走向真理的开

  放虚空。当你坐下来时,你要作真理的堡垒。当你吃东西时,要把你的负面身口意业和幻想

  吃进空性的肚子,消解它们遍及虚空法界。当你大小便时,观想一切障碍正在被清洗净

  除。」

  因此,真正重要的不只是练习如何禅坐,而是禅坐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心境。不论你做

  什么,都要将这种宁静和专注的心境延伸。我很喜欢一则禅宗公案,弟子问师父:

  「师父,你如何将觉悟表现于行动之中?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饿的时候就吃,困的时候就睡。」师父回答。

  「但是,师父,每个人都在睡,每个人都在吃啊!」

  「但是,当他们在吃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吃啊!当他们在睡的时候,并不是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