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生命-第8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误.导致自己办不到。就队为古人留下的东西是欺骗。要说清楚,你办不到并不等于古人在欺骗你,这是两回事。这些人没有研究人体的规律、处于常态、思想老不进步当然办不到。古人办到了的事给我们后人留下来,并告诉后人说有些人已经达到比如腾飞这个水平。我们相信的人就会沿着他的脚步走,实现腾飞这个水平。我们相信的人就会沿着他的脚步走,实现腾飞。不相信的人却以为人性是恶的,把古人的话当成欺骗,他就永远都达不到。实际上我们觉悟了就能理解,古人实现了腾飞等功能,他们需要后继有人。他们是善良的.何必欺骗后人呢?由此看来。我们所有过去记载的东西,我们人都是可以达到的,现在之所以达不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控制相变的节律技巧。
现在知识量极大地丰富,我们就是一辈子要学习也学不完,人类要怎么样进步?总有一部分人要突破这个局限。比如我们学外浯。语言就像超大规模功能集成块一样,采取输入一个给你的方式,这个语言的输入在古人《华严经》中就叫语言神境通,就是你不懂得某种浯言。当你进入某冲甚深境状态以后,全世界语言都可以像一切种子瀑布一样地向你流进来.你自然就会外语了。我们这段时间的试验证明了语言神境通是可以实现的,现实的语言不通过我们后天的那种学习方式而直接采取大规模集成块输入的方式进入人体的现象。就是佛学很高境界语言神境通的一个证明。这洋,人就能很快地学会其它非母语语言以外的语言。大大地缩短学习时间。这样过程的实现,人类社会将大踏步地前进。我们必须把无上甚深的瑜加修持当为奋斗目标.而不把好为人师当作目标.我们只做无上瑜加行者去实践、探索人体科学奥秘。
掌握了甚深修持的基本方法以后,对实际上留下很多空虚。我们就可以发明很多种无念带功形式来把我们这个;人类的空虚一个个弥补下去。这样做以后,我们甚深修持的方法就是非常丰富的。一朵鲜花不能打扮一个春天。只有万紫千红才是春。那么.我们的功能时代也是这样的.—个功不算好功,只有无限的功像花一样万紫千红都;在开放之时才是我们功能的春天。那么.我们甚深境传承也一样.不是一种方式达到甚深境传承,而是要用无限种方式来接近甚深境的高度.这个高度才是甚深境的春天。也才是人类的春天。
——因昨日匆匆扫描,尚未校对。现已作校对,若还有不精确的地方,请原谅!原书成书年代为1995年11月,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基本的静坐冥想就浅谈至此,以下是一些其它参考文件:
静坐冥想的要领
1。 以舒服的姿势坐定:
传统的姿势是席地盘腿而坐在臀下放一个圆形的小软垫,假如觉得这样坐不舒服,还有许多其它的姿势,比如仰卧坐在自己的腿肚子上或直背椅上等
2。 挺直背脊:
可以想象自己的头给一根绳子绑在天花板上的绳子吊着。
3。 用鼻子深呼吸:
让肺部充满空气腹部和整个胸腔因而扩张,然后用鼻子或嘴缓缓呼气到接近呼完,就把腹肌收缩将肺部所有气体排空。
4。 选一样东西注视:
比如烛光花或图画或者在每次呼气或吸气的时候数数目,藉此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缓缓吸气数五下再缓缓呼气数五下,假如发觉自己开始分心,要慢慢的将心思拉回来重新集中于呼吸或你正注视的物体上。
在冥想时可以让自己的心思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有意义的字上,如『静』一边呼吸一边在心里静颂或默读,开始时最好每天练习十分钟至一小时,不过据专家说法即使每天仅练习数分钟也会对身体有好处。
火 光 冥 想 法
前言︰ 火光冥想法(Jyothi meditation)是赛巴巴所倡导的一个安全而稳当的静坐与修习禅定的方法。利用对火光的观想来摄心、专注(concentration,dharana),然后进入冥想之境,再从冥想(静虑,Dhyana,contemplation)渐次深入而达禅定(meditation,samadhi,三昧地 )。在做火光冥想之前亦可先采用佛家常用的数习法数分钟来帮助集中注意力,减少杂念。
本文收录了关于火光冥想法的一些原始文献。
~~~ ~~~ ~~~
「我现在教你一套最有效而且对任何人都适用的静坐法。这是灵性修行的第一步。一开始是每天抽出几分钟,当你渐渐可感受到静坐之乐时,就将时间延长。不妨用黎明之前的时段,这段时间比较适合,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的精力已恢复而一天的忙碌还未开始。点一盏(煤气、油)灯,火焰不要罩住,要直而稳定,或用蜡烛。结跏趺坐或其它任何舒适的坐姿,坐在蜡烛前,凝视火焰一段时间,然后闭目,试着去感觉火光在你的眉心。让它往下移动,一路放光明,进入你心内的莲花。然后冥想莲花的花瓣一瓣一瓣的打开,一切思绪、感觉、情绪都沐浴在火光中,其中的黑暗都被清除了,黑暗无处可藏身。火光逐渐扩大,愈来愈亮。让它遍布你的四肢;这样,那些手、脚就不能再做坏事,它们已经成为光和爱的工具。让光上升至眼睛和耳朵,摧毁所有入侵的邪见(perverse sight)和邪语──它们引起你的邪恶的欲望。让火光充满你的头部,所有的邪念都逃跑了。观想你身体内的火光愈来愈亮,它笼罩着你;光晕不断的扩张,笼罩了你所爱的人,你的亲戚、朋友。。。。。。不只!── 你的敌人、你的对手、陌生人、全人类、一切众生、全世界。」
因为火光每天都彻底而有系统的照亮你的感官,不久以后你就不会再追逐声色,酖于酒和有害食物,做坏事,去不好的场所或设计陷人。
继续停留一段时间在这种光明遍照的极乐之境。如果你有拜神,就试着观想在光中有神的形像(译注﹕例如观音、阿弥陀佛、基督或神的其它形像),因为光是神,神是光。。。。。,当光碰到光,就成了一片光。当小我碰到大我,就融入大我而成为大我。
死亡学与死亡的智慧
陈胜英医师
死亡的经历
死亡在人类千百年来的文明史中,一直是很负面的阴影,有历史
至今,好象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它。基督教圣经记载着一个没有
死亡的人:那就是以诺,但其真实情形如何,仍是个无解之谜;
另记载一个叫拉撒路的男人,死后被耶稣叫活了;崖鲁的女儿死
了、也被耶稣救活;另外一个书念妇人的儿子死了,也被先知以
利沙以心肺复苏术救活了。
不过,这些人并不因此而长生不死;耶稣也被记载着有死后复活
之事,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说他的肉体现在仍活在某一个时空中。
中国道家则迷恋成仙术,想借养气以延年益寿,甚或长生不死,
也流传过很多仙人事迹的记载,然时至今日,除了一些有特异功
能的人让我们可以做似懂非懂的研究外,我们仍然没有机会见到
已成道而长生不死的仙人。
佛家对死亡则不强调永生的观念,反而说要灭尽,也就是要让生
命消失得无影无踪,干干净净,以无我无相的无限生命方式永存
宇宙中。事实上,我们凡夫俗子也无缘以肉眼遇见已成就了的佛
或菩萨。
所以死亡对人类来说一直是恐怖的、迷惘的、不希望有的;虽然
有时也是迷人的、充满诱惑的。
死后的世界是否存在是我们必须关心的事情。人自称为万物之灵,
在这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年代里,若仍然学两千多年前的圣人那样
还在不知生不知死的,实在很不长进。在这个世纪以前,人们只能
任由宗教家去凭空设计一些譬如天堂、天宫、甚至于地狱的景象,
让大家去想象。但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到
那些地方后再回来分享他在那里的经历。如今拜廿世纪发达的医学
之赐,全球已有千千万万的人在过去四五十年中应该死了,却又被
救回来了,带回宝贵的、也是比较可靠的、清楚的死亡经历回来,
揭开了死亡神秘的面纱;另外,也拜这二、三十年来催眠技术的发
展,人类已或多或少的对死亡的知识有了更接近事实的掌握,只待
临门一脚的一些实验来鉴证,人类就可惊天地通鬼神了。
死亡复活的经验 又称濒死经验 NEAR DEATH EXPERIENCE
1943年12月George Ritchie 曾死亡九分钟,当时心跳与呼吸都已停
止,经由一名医务兵直接自心脏注射肾上腺素后复苏,后来他学医成
为一名精神科医师,到处描述他那九分钟魂出象外的经验,试图去探
讨死后世界存在的可能性。开始时,人们对这种说法的接受度并不高,
经过很多人多年努力之后,这种研究死亡经历的风气大盛于七十年代,
至今这种死亡经历已成为美国文明里普遍被接受的观念及信仰。
Dr。 Raymond A Moody在 1956年听到 Dr。 Ritchie 的演讲后,也开
始对死亡的经验有浓厚的兴趣,经多年的努力,及搜集资料,他也成
为研究死亡经历的佼佼者,其它或有以亲身经验著书成名的,也有以
研究出报告成名的,括约的讲,在美国被估计,在过去的五十年中,
应该已有 千万人曾有过这种死亡经历。
Dr Moody 在 1975 年把他多年来研究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地来,命名为
濒死经验 Near Death Experience ,但如根据很多实际个案而言,
他们的经验应是一种死亡的经验,而非濒死经验,因为他们都已符合了
死亡的定义:心脏停了或脑波平了。他们事实上是死了,又被救活过来
了,经历了死去活来,去鬼门关走一回出来的。现将这种死亡经验说明
如下:
一、 生命现象曾经停止一段时间:
一般而言,这种经历乃因疾病、意外、或车祸使得生理机能遭破坏,导
致生命现象停止,或心脏停了、或呼吸没了、甚或脑波也平板下来了,
然后被急救、注射药物、做心肺复苏术后,复活过来了。严格来说,所
谓死亡的定义,就是一个人到达一种无法恢复生命现象的地步时,才算
是死亡。而这些人既然可以再被救活过来,是已经抵触了死亡的定义;
但在医学的观察上,他刚刚明明已没呼吸、没心跳、脑波也已静上止了,
所以明明已经死了。所以清楚一点的说他已经呈现了死相,是个该死的人
了,是个准死人了,准备要永远当个死人了。
但是又被救回来了,所以可以说他刚刚差点就永远死了,所以叫做濒死。
事实上,他刚刚是暂时性的死了,所以又叫做死去再复活了。
在法医学上,他的经历是尴尬的,因为答们在取器官做移植时,是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