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科学史(下) >

第17部分

科学史(下)-第17部分

小说: 科学史(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尔文自己虽然相信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排斥拉马克的
意见,即由于用进废退的长期作用而获得的特性可以遗传。当时拥有的证据
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十九世纪快结束的时候,韦斯曼(AugustWeiSmann)在这个问题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他指出体细胞与体内的生殖细胞
必须截然分清。体细胞只能产生与自己相同的细胞,但生殖细胞不但产生新
个体的生殖细胞,而且产生体内一切无数类型的细胞。因此组成生殖细胞的
单元必须有足够多的数目,在种类与排列上必须有足够的差别,以形成自然
界里的无数机体。生殖细胞由细胞质一脉相传,复制生殖细胞,但体细胞总
是溯源于生殖细胞。因此,每一个体的身体,不过是亲体生殖细胞的比较不
重要的副产品;它可以死去而不留下后裔。主要的传统是细胞质,它由细胞
传到细胞,有一个不断的历史。

从这个观点看,身体所遭到的改变不大可能影响生殖细胞的282 产物。
这样的影响好象一个人的伯叔父身上的改变,对他本人的影响那样。包含生
殖细胞的身体可以损害生殖细胞,但却不能改变它的性质。于是韦斯曼就去
严格地研究后天获得性质的遗传的证据,但他认为每个证据都不够充分而加
以抛弃。自那时以后,人们通过观察与实验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环境的长
期的改变,可以产生一些效果,但这些好象都是例外,没有得到博物学家一
致的承认。

在韦斯曼宣布他的结果以后,人们一度有些惊谔。因为,生物学家一直
是用“用进废退”来解释没有解决的适应之谜的。进化论的哲学家,特别是
斯宾塞,一直是把后天获得性质的遗传当做种族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而慈善
家、教育家与政治家则默认这种说法为真理,而且将它看做是社会“进步”
的根本基础。生物学家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的见解;斯宾塞却一直到死还和


韦斯曼辩论①;政治改革家就是到现在,还对和他们的先人之见相反的理论熟
视无睹。如果承认后天获得性不能遗传,即等于说“天性”(nature)重于
“教养”(nurturc),遗传重于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个体当然会得到好处,
但除了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选择的间接过程之外,这丝毫不能提高一个种族
的天赋性质。

韦斯曼为了解释遗传而设想出来的特殊类型的机制,也许是一些聪明的
玄想,但足以指导他的许多追随者的研究工作,促使他

们去考察生殖细胞究竟是通过什么过程形成的,体细胞又是通过什么过

程从生殖细胞中发展出来的。这些新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但最显著的结果

到后来才出现,所以这个问题留在第九章里讨论比较合适。

十九世纪末,开始了另一场围绕着新知识的争论①。纯粹达尔文主义的维
护者如韦斯曼,开始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可以充分解释适应和进化的原因。
而且他们还以为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变异是很微小的变异,例如人体身长便有
一序列连续的差异。在相当多的数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平均数的两边相当
宽广的范围内,各人的身长相差不过百分之一英寸。他们以为,选择就在这
样细微差异中进行,而且只要有相当长的时间,便可以产生新的品种和新种。

但在新世纪开始以前,有些博物学家,主要是德·弗里斯与贝特森,把

育种家、饲鸟人与园艺家积累的经验当作起点而进行实验,发现以上的设想

不符合事实。大的突变常常发生,特别是在杂交以后;新的品种可以立刻出

现。到了1900 年,久被遗忘的孟德尔的研究成果重新发现,因而又展开了新

的一页。即令微小变异的选择不能解释进化,这些新的观念好象还可以解释。

这个希望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我们将在以后讨论。

人类学

在由于达尔文的缘故而恢复生气的各种学术中,人类学,即人类的比较

研究,得益最大。事实上,即使说现代人类学从《物种起源》而来也不为过。

赫胥黎关于人类头骨的经典研究著作,是从达尔文学悦的争论得到启发的,

也是精确度量人体特点的开始。这种度量现在成为人类学的重要方法。自然

选择的观念和进化的观念则成为后来的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

在其他方面,创立人类学的条件也成熟了。爱好新奇的心理,热切的好
奇心和收藏家的搜集癖好不但为欧洲的园圃与博物馆带来了异域的动物和植
物,也带来了发展阶段不同的其他民族的美术、工艺产品以及其他宗教的法
物祭器。

当人类学家开始工作的时候,大部分必要的材料已经齐备了、熟悉了或

部分地分好类了,只待有人出来重新加以解释,以揭示其内在意义的另一方

面。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没有详细地研究人类,可是他指出他的关于

一般物种的结论,对于这个问题有明显的关系。1863 年,在彻底地研究了解

剖学的证据之后,赫胥黎说人在身体与大脑方面与某些猿猴的差异比猿猴与

① 
G。C。 Bourne, HerbertSpencerandAnimalEvolufion,Oxford; 1910。
① 
A。 Weismann; TheEvolutionThecry;Eng。trans。J。A。and。 M。R。Thomson; London; 1904; Beatrice Bateson; William 
Bateson; Naturalist;Cambridge;1926;p。449。

猿猴间的差异还要小些①。因此,他回到林耐的分类法,将人类列为灵长目的
第一科。在心理方面,人284 与猿猴的距离要大些,但脊椎动物的心理过程
与人类的心理过程是对应的,虽然不及人类的有力与复杂。布雷姆(Brehm)
在其《动物的生命》中和达尔文在其较晚的著作中都指出了这一点②。可是华
莱士仍然认为不应当把人类与其他动物放在一起,因为“他不但是生物大系
的首领与进化过程的顶点,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新的截然不同的纲目”③。

人类学把人类分为几个种族或人种时,主要是根据身体特点,不过,人
们也始终认为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是相互关联着的。通常都按照肤色把人类
分为白种、黄种、红种和黑种;很明显,这四个人种之间的实际差别不但包
括肤色差别,而且也包括其他特点方面的差别,当然进一步的细分也是必要
的。在重要性上仅次于肤色的是头骨的形状,一般用雷特修斯(Retsius)的
方法来分类。从上面来看头颅时,由前到后的长径作为100。以此为准,短
径或横径的长度就叫做“头骨指数”。如果指数小于80,头颅即列为长的一
类,大于80,即列为短的一类。

我们可以对欧洲居民加以分析,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及其结果①。

从身体方面来看,欧洲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特点上:身长、肤色与头形。

按大数目平均来说,当我们由南到北向波罗的海前进时,身长逐渐加高,肤

色变淡,如果转向南行,则身长变短,肤色变深。在中间的阿尔派恩区

(Alpine),身长与肤色介乎两者之间。但头颅的形状则是另外一回事。北

方与南方的人都是长头的,其头骨指数是75 到79,而中间山区的人则是扁

头的,头骨指数是85 到89。

要说明这些事实,我们假定欧洲有三种本原种族:第一种是身高皮白的

北方种族,在波罗的海周围可以找到,最为纯粹。第二是身短肤黑的南方种

族,生长在地中海沿岸以至大西洋岸边。这两种种族都是长头的。但在地理

上介乎这两个种族之间的是圆头的阿尔派恩种族,身长与肤色也介乎这两个

种族之间,生长在中欧的285 山岳地带。从一个方面来说,欧洲的历史就是

这三个种族的迁徙与互相作用的历史②。人们还根据头发的组织等其他特点,

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其他大陆上的人类的体质情况。在这些大陆上,

可以找到更原始的居民。

自从赖尔描述了人类在地质记录中所留下的遗迹之后,已经发现许多证
据,说明在遥远的史前时期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种族。在十九世纪里人们做
了不少的工作。我们发现在几万年以前穴居的人已经用相当生动的野牛与野
猪的形象来装饰他们的石壁。1856 年在尼安德特(Neanderthal)地方,1886
年在斯普伊(Spy)地方,发现更古的人骨,说明有更原始的人类存在;1893
年杜布瓦(Dubois)在爪哇鲜新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人骨,大多数权威学者
认为这些人骨是介乎猿人与已知的最早期的人之间的一种原人的骸骨。

我们不能认为人类是现存的任何猿类的后裔。即使人类不是猿类的直接
苗裔,至少也是它们的远亲。也许在现时的一切猿类以前,有一些更富于可

① 
T。H。 Huxley,Man’SPlace in Nature; London;1863。
② 
CharlesDarwin,TheDescznt of Man; The EXpression of theEmo…tions in Man and Other Animals。 

③ 
A。R。 Wallace,NaturalSelection; p。324。 
① 
W。Z。Ripley, The Rcces of Europe; Bostonand London;1890。

② 
A。C。 Haddon; The Wandcrings of Peoples; Cambridge; 1911。

变异性的种类是它们共同的租宗。可以肯定,进化的过程比起初想到的更为
复杂。有史以来,地面上可见的分枝别于是从一个复杂的相系生长出来的,
而这个根系则深藏在地下——一去不复返的过去。

统计方法在人类学上的应用,可以说开始于十七世纪配第(WilliamPctty)爵士与格龙特(John Graunt)关于死亡统计表的研究,后来又由比
利时天文学家奎特勒(L。A。J。Quetelet;1796—1874 年)加以恢复。1835 及
其以后若干年,奎特勒证明概率的理论可以应用于人类的问题①。他发现苏格
兰兵士的胸围量度或法国新兵的身长,围绕一个平均数而变化,其规律和枪
弹围着靶子中心分布的规律或赌场上运气高低的规律一样。用图线表示(如
图9)量度的变化曲线,除了两边差不多对称外,很象说明气体分子速度的
曲线(230 页)。

1869 年,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Francis Galton)把《物种起源》中
的遗传观念应用于人类智力的遗传①。他用受试人的考试分 286 数的分布,
证明在体质特点和分子速度方面有效的定律也适用于智力方面。大部分人都
属于中等智力,由中等而上到达天才,或由中等而下到达愚钝,其数目都按
照人所熟悉的方式减少。

在同一次数学考试里,一等优秀生的平均分数约三十倍于分数最低的优

秀生,而后者的分数又可能比一般及格学生的分数还高,如果他们参加同一

考试的话。因为有时间的限制,这些分数低估了智力的差别,这种差别显然

是很巨大的。高尔顿认为,一百万人中,大约只有二百五十人的品质称得起

是“优秀”,一百万人或一百多万人中,只有一人的品质称得起是“杰出”。

另一方面,一百万人中,约有250 人是无希望的白痴与低能。他们在一个方

向上离开中等标准的距离,正如优秀的人在另一方向离开中等标准的距离一

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