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下考古工作紧张而又严谨地展开了。他们首先必须在遗址上确立一个范围,作为基准,进行测量绘图和摄影。遗址表面的记录工作完成后,他们根据经验和判断,决定在船体附近向下深挖。成堆的完整文物渐渐露出了它动人的面目。记录工作完成以后,一件件文物小心翼翼地离开了海底。
南沙茂盛的珊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第一层文物发掘出水后,下面又出现了不同的东西。在西沙华光礁,在这艘南宋沉船遗址中共发掘出各种瓷器一千多件。
出水的瓷器有不同的类型,而且每一种瓷器的重复率很高,这就可以确定,沉船是一艘远洋货船,它所装载的货物全是销往海外的民间日常生活用瓷。
铅块也是古代中国帆船远洋贸易的货物之一
海上生活异常艰辛、枯燥,不过,考古队员能享受到一个特权,就是天天吃海鲜,当然这需要自己动手。夜间支上灯光,更是频频上鱼,有时用抄网就能捞上鱼来。
有时考古队员来到岛屿沙滩上,一会就能摸到一顿美味海鲜。
宋代古船木帛双爪锚
华光礁的水下考古,有了可喜的收获,现在下一个考古目标就是西沙的北礁,这也是是这次水下考古的主要目标地。
北礁到了,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异常,然而这正是导致危难所在。只有在退潮时,才能看到水底突出的一些礁石,由于这里水下复杂险恶的暗礁给中外航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中国政府于1980年专门修建了这座航标灯塔,然而,不幸的古代沉船仍然长眠在海底。
在古沙华光礁的南宋沉船遗址中发掘出各种瓷器一千多件
搜寻工作开始了。在这里还不能完全使用拖带搜索,因为这里的水下许多地方起伏很大,礁块犬牙交错、沟谷纵横、地势险恶,考古队员必须背上氧气装备下潜搜寻。下到较深处,他们都要携带绳索用来和水面进行信号联络。
在这处暗礁,考古队员发现了很多散落的铅块,这有可能是中国古代销往海外的货物。从来自1694年印尼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中国帆船贸易清单上,就可以看到这种货物的记录。
中国古代传统的木制锚
这些铁皮显然是近代轮船的残骸。
令人惊讶的是,在北礁的礁盘上古代瓷器碎片几乎随处可见,古船遇难后,海浪已将船上的货物打散,甚至连常来这里的渔民都认为,北礁是古代沉船的坟场。在散落的碎瓷片中,考古队员仍能采集到许多不同时时代的完整文物。海底的大量所见,让人想起了国际著名古陶瓷学家三上次男的话“古代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是写在中国陶瓷上的,当时的中国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中国陶瓷依然熠熠生辉”。
中外远洋航船必经之地的北礁,在古代航海人眼里充满了恐惧,被视为“鬼门关”
与华光礁的发现不同的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画有图案的明代青花瓷器。从北礁采集的大量瓷器中,有来自景德镇,也有来自浙江的产品,但为数最多的还是来自福建不同地区的古窑,而且从采集的地点看,也不只是一二艘沉船的货物。
一名队员发现礁石上有一个弧形的突起物,当他剖开表面的海生物时,惊喜地发现,这是一根大象牙。
不久,考古队又有了新的发现。这可不是普通的石条,而是古船锚的一个组成构件,称为“碇”。在西沙北礁,考古队员竟然连续发现了四根锚碇石,这些用花岗岩打制而成的锚碇石,全部是来自福建。
历时39天的西沙水下考古调查发掘,仅仅是个开始,在这片辽阔的水域下,众多的沉船遗址构成了一座宏大的水下博物馆,等待着考古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发现。
第四部 发现传奇
亚洲腹地的金字塔(一)
上个世纪初、1908年4月的一个黄昏,一支来自境外的骆驼队出现在我国西北部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
公元1038年,在中国的西北部崛起了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王朝。它以弱小的势力先后与同时代的北宋、辽;南宋、金两次形成三足鼎立,并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推向了顶峰。
黑水城;一座湮没在历史中近千年的城市
然而,随着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长达二十多年的军事征服和突如其来的一场强烈地震,这个统治了西北广大地区190年的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仿佛被一笔勾销,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神秘的黑水城
上个世纪初、1908年4月的一个黄昏,一支来自境外的骆驼队出现在我国西北部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领头的是一名俄罗斯海军中校,叫科兹洛夫。
百姓们传说这片怪树林就是黑将军和他的将士们不散的阴魂所化
科兹洛夫此次中国之行,真实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个传说。19世纪末曾到过中国的俄罗斯旅行家波塔宁曾在他的一本传记里记载了一个叫黑水城的地方藏有许多珍宝。
黑水城──一座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近千年的古城,它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赖库布镇东南25公里的荒漠中。
传说西夏末年有一个名为黑将军的西夏守将曾在这里与敌军交战,寡不敌众,被久困城中。绝望中,他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尔后将府库所藏八十车财宝深埋井中后,在城西北侧破墙打洞率军突围。
科兹洛夫找到了当地的蒙古王爷达西
这里现在被称作怪树林,据说当年突围出城的黑将军就是在这片树林里与追杀来的敌军遭遇,经过殊死拼杀,最终全军覆没……百姓们传说,这片怪树林就是黑将军和他的将士们不散的阴魂和身躯演变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怪树林的传说连同黑将军藏宝的故事被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当年来到额济纳的科兹洛夫在寻找黑水城的遗址时,被当地牧民一次次地拒绝。他们心里清楚:一批批来这里的所谓探险者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归为己有,这一点在土尔扈特人看来是极不道德的。
据说有备而来的科兹洛夫找到了当地的蒙古王爷达西。被诱惑了的达西王爷不但为科兹洛夫提供了前往黑水城的路线,而且还加派了向导。
距古城西墙四百米的大佛塔
科兹洛夫终于来到了梦幻般的黑水城,后来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欣喜若狂的心情……”
据科兹洛夫本人记载,1908年初春,他第一次步入黑水城,在城内的街区、寺庙遗址上很轻易就挖出了十多箱包括绢质佛画、钱币、妇女用品等文物。
这些文物科兹洛夫当时经由蒙古驿站运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后,他离开了黑水城。当这批文物被运到俄罗斯,文物中那些没有人认识的文字和造型独特的佛像让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地理学会当即做出决定:科兹洛夫探险队放弃原计划深入四川考察的行动,立即返回黑水城,不惜一切代价,集中人力、物力对黑水城展开更大规模的挖掘。
黑水城
1909年6月,仅用了9天时间就从青海重返黑水城的科兹洛夫,对黑水城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挖掘。
由于在城区内收获不大,科兹洛夫便将目光投向了城外。一座距古城西墙约400米、位于干河床右岸的大佛塔,成为了他首先猎取的目标。当这座佛塔被打开后,科兹洛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无法用金银财宝去衡量的历史博物馆。
正是这座后来被科兹洛夫称之为“伟大的塔”的佛塔内丰富的文物,为之后揭开西夏的历史之谜提供了详实的文献史料,从而也催生了一门新的国际学科——西夏学。
当年尝到甜头的科兹洛夫自从发现了“伟大的塔”后,挖掘行为变得更加野蛮,几乎是见塔就挖。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旅游局局长纳森:“黑城周围就这一带,他应该是挖掉了三十多座塔。他把黑城周围70——80%的塔几乎是都毁了。”
从1909年6月12日开始,经过9天的掠夺式挖掘后,科兹洛夫怀着从没有过的满足感,最后,驭着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比第一次挖掘更为丰厚的文物、文献悄悄地离开了黑水城。
科兹洛夫因为黑水城文物的发掘而蜚声海内外
据说科兹洛夫当年除把能运走的运走外,一些大件不便运走的就近埋在了古城的周围,但究竟埋在什么位置,埋了多少至今还是个谜。
来自黑水城的文物当年在俄罗斯存放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因为没有人识别西夏文,俄国人并不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
转机出现在1909年,俄国著名汉学家伊凤阁教授,在成堆杂乱的黑水城文献中发现了一本西夏文、汉文双解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人和汉人相互学习对照语言文字的工具书。至此,俄罗斯的学者们才明白,原来科兹洛夫两次用骆驼驮来的是中国中古时期西夏王朝190年的历史。
科兹洛夫因为黑水城文物的挖掘而蜚声海内外,使他从此在考古界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当年,科兹洛夫曾在沙皇居住的夏宫向尼古拉二世用幻灯展示了他在黑水城的伟大发现,尔后又在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首次向世人展出了他们辉煌的战果。
圣彼得堡博物馆藏有大量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物
就在那次参观展出的人群中,一位美国人被深深的吸引了,他就是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兰登华尔纳。
继华尔纳之后,日本人也介入了对黑水城的文物掠夺,情况如何他们秘而不宣。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对黑水城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特别是1983年至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历时3个多月对早已是千疮百孔的黑水城做了首次全面的发掘考察。
据记载,内蒙古考古工作队在黑水城的两次挖掘中,共清理出西夏文献3000多页,但大多以残页为主,这和当年的科兹洛夫相比,那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当中国西夏学者第一次站的东方研究所内,站在黑水古城被盗文物、文献面前时,他们的心颤栗了!
这里有西夏文文献8000多个编号,其中不同版本的佛经近千种。
这还不是它的全部,在距离东方研究所不远处同一条街上的圣彼得堡博物馆内,同样藏有黑水古城出土的大量西夏时期的雕塑、壁画、唐卡、绘画等珍贵文物。
1992年,史金波先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俄罗斯与俄方接洽,联系出版事宜,合作协议于1993年达成。
此时的中国学者们清楚,他们所能做的只有利用有限的时间和难得的机遇,全力以赴地完成好这项历史工程。
在前后4次累积约一年的时间里,专家学者们整理登记、拍摄了差不多3/4的俄藏黑水文献,这些大都是极有价值的精品。截止到目前,已编辑出版了11册《俄藏黑水城文献》,其他的仍在整理、编辑之中。
第四部 发现传奇
亚洲腹地的金字塔(二)
这片黄土丘当地的老百姓一直称它为昊王坟
1970年的初春,一位陕西考古工作者乘车经宁夏前往内蒙阿拉善的途中,看到距银川市不远的贺兰山下,分布着一片高低不同的黄色土丘,这一信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