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性伦理学 >

第55部分

性伦理学-第55部分

小说: 性伦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会记得,约略在上一世纪的中叶,文艺作品里曾把它鼓吹为‘心灵的解放’。
在资产阶级的实践中,它变成了肉欲的解放。那时鼓吹的本领比现在强,至于实践,
则我难于判断了。”'注'
    列宁之所以对“一杯水”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的实质给予无情的揭露,
饱含着对社会主义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他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人特别需要生活
的乐趣和朝气。有益于健康的运动——体操、游泳、远足、各种身体锻炼——和多
方面的智力上的兴趣,学习、研究和调查;这一切尽可能同时并进!这要比那关注
于性问题的永久不变的报告和讨论以及那种所谓“充分享受人生”,更于青年有益。
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唐璜,但又不是处于二者之
间的那种德国庸人。你不是认识年轻的XYZ同志吗,一个极好的青年,非常能干。可
是我仍然怕他不会有什么出息。他几次三番地闹着恋爱。这对于政治斗争、对于革
命是不相宜的。我不信任那些把个人风流事件同政治混淆起来的妇女在斗争中的可
靠和坚定。也不相信那些追在女人裙子后面并给每个年轻妇女迷住的男子。不,不!
那是同革命格格不入的。“革命要求群众、要求个人集中力量,鼓足力量。象这种
对邓南渡的颓废的男女主角说来是司空见惯的放荡情况,却不是革命所能容许的。
性生活的放纵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是腐化的征象。无产阶级是个正在兴起的阶级。
它不需要用陶醉来谋求麻木或刺激。既不需要用性欲的放纵来求得陶醉,也不需要
用酒精来陶醉。无产阶级不敢也不希望忘记资本主义的丑恶、肮脏和野蛮。它从它
的阶级地位中、从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得到最强烈的斗争动力。它需要的是清醒、清
醒、还是清醒。所以我重说一遍,不要削弱力量,不要浪费力量,不要破坏力量。
克己自律不是奴隶主义,即使在恋爱上也必须克己自律。”'注'
    最后,列宁把自己关于“一杯水”主义的批判做了一个总的概括:

        我并不想用我的批评来鼓吹禁欲主义。丝毫没有这个意思。共产主义
    不会产生禁欲主义,只有生活的乐趣和朝气,而这些也是从得到满足的恋
    爱生活中产生出来的。但据我看来,目前在性生活上的普遍亢进,不是给
    予而是减少了生活的乐趣和朝气。在革命时期,这是恶劣的,非常恶劣
    的。”'注'

    实践证明,在列宁的积极引导下,马克思主义性伦理观同资产阶级性伦理观的
斗争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杯水”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苏维埃国家中得到了有效的
抵制。1928年2月,萨尔金特教授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告就指出了青年性生活逐步转入
伦理次序的合理化。像混交那样的多角恋爱,已经渐渐减少。暂时的偶然的性交,
刹那的性交已成了过去的事情。坠胎减少,永久结合增加,对于小孩的照顾,也周
到起来,年轻的双亲,对于育儿问题,已表示出他们的关心来。在学生里面,赞成
“自由的无拘束的”恋爱者,只不过2%。35%的学生,都是遵从社会道德的次序,
而抑制短期的和偶然的性的结合,并且还有11%,否定“无爱情的两性间”之性的
结合。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列宁的性伦理观在当时苏联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列宁的性伦理观是富于革命性的。这里,极需要再引用列宁的二段名言:

        当强大的国家在崩溃,旧的统治形式在破裂,整个社会世界在开始没
    落时,个人的情感迅速变化着,迫切追求各种各样享乐的欲望很容易得到
    无所拘束的力量。婚姻和性关系的形式,在其资产阶级的意义上,是不能
    令人满意的。在婚姻和性关系方面,一场符合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革命临近
    了。'注'

    无产阶级革命对婚姻和两性关系的条件也会创造出真正革新的基础。'注'
    列宁性伦理观的最突出特点,是它与社会主义的两性关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紧
密相连。这是因为只有列宁才亲自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而两性关系和婚姻家庭问题将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
重要的地位。
    离婚问题,是两性关系中的一个热点。
    列宁在1916年的那篇长文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离婚的例子清楚地表明,谁不要求立即实现离婚的充分自由,谁就不
    配作一个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注'

    列宁在1918年11月全俄女工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发表的演说中申明:“在一切
文明的甚至最先进的国家里,妇女都处在被称为家庭奴隶的地位。在任何一个资本
主义国家,甚至在最自由的共和国里,妇女都没有完全的平等权利。苏维埃共和国
的任务首先是取消对妇女权利的各种限制。苏维埃政权已经完全消灭了妇女受资产
阶级的审视、压制和凌辱的根源——离婚诉讼法。实行自由离婚的法律,已经快一
年了。我们颁布了一项取消婚生子与非婚生子的地位差别以及种种政治限制的法令;
任何地方都没有这样充分地实现过劳动妇女的平等自由。”'注'同时,列宁又以他
那清醒的头脑补充道:我们的法律在历史上第一次取消了一切使妇女没有权利的东
西。但是。问题不在于法律。这种关于婚姻完全自由的法律在我们城市和工厂区实
行得很好,而在农村则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在那里,教堂结婚直到现在还占优势。
这里受了神甫的影响,同这种坏现象作斗争比同旧法律作斗争困难得多。为此,列
宁要求苏维埃做出持久的慎重的努力,以保证自由离婚的真正实现。
    1919年6月,列宁在《伟大的创举》的著名文章中又谈到“妇女状况”:“在这
一方面,世界上任何一个最先进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内的任何一个民主政党,几十年
来也没做出我们在我国政权建立后第一年内所做到的百分之一。我们真正彻底铲除
了那些剥夺妇女平等权利、限制离婚、规定可恶的离婚手续、不承认私生子、追究
私生子的父亲等等卑鄙的法律,这种法律的残余在各文明国家内还有很多,而这正
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耻辱。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以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一切而自
豪。可是,我们把旧时资产阶级法律和制度的废物扫除得愈干净,我们就愈清楚地
看到,这只是为建筑物扫清地基,还不是建筑物本身。”'注'
    在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里,离婚自由带来家庭生活的革命性变化。因为这个自由,
并不仅只法律方面,就是经济方面,也有了保证。所以农村里面有这样的歌谣:
        现在不是苏维埃政权吗?
        不要害怕男子!
        若果生活不好,
        拿着钱分开就是了!
    苏维埃农村中,离婚成为普通的现象。农妇可以向自己的丈夫说:“现在法律
已经不同了”,或者说,和他的结婚,已经不能够再忍耐了。所以这个“不圆满”
的结婚就应抛弃了。在以前,这不仅在法律上是极度因难的,甚至在经济上也几乎
是不可能的。一旦脱离了父母之家的农妇,要想再回到那里去,已经不能够了。既
已送出去的多余人口的农村经济农户,仍然回转来是不能够允许的;回转了来并且
还带着孩子来,更加不能够被允许。但苏维埃的亲族法已造成了离婚实际上的自由
性。所以在苏维埃农村里面就广泛地利用这个自由。
    离婚自由在苏维埃国家的实施引起一些人的非议。有一位叫皮·亚·索罗金的
先生,发表了一篇《论战争的影响》的所谓“社会学”研究的大作。这篇深奥的文
章堆满了作者从他自己的著作和他的许多外国师友的“社会学”著作中引来的种种
深奥的论据。请看他的妙论吧:“现在彼得格勒每一万起婚事中,有九十二点二起
离婚事件,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每一百起离婚事件中,又有五十一点一是
结婚不满一年的:其中有百分之十一不满一个月,百分之二十二不满两个月,百分
之四十一不满三个月至六个月,只有百分之二十六是超过六个月的。这些数字表明
现在的合法婚姻,实际上不过是掩盖私通关系并使那些‘好色之徒’能够‘依法’
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形式罢了。”列宁驳斥道:“如果索罗金先生以为每一万次
结婚中有九十二次离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那我们只好认为,索罗金先生若不是在
一所同实际生活隔绝得几乎谁也不会相信其存在的修道院里受的教育,那就是这位
作者为了讨好反动派和资产阶级而故意歪曲事实。任何一个稍微了解资产阶级各国
社会情况的人,都会知道那里实际的离婚事件(当然是没有得到教会和法律认可的)
要多得多。俄国在这方面与别国不同的地方,是它的法律不把假仁假义、妇女和儿
童的无权地位奉为神圣,而是公开用国家政权的名义对一切假住假义和一切无权现
象作不懈的斗争。”'注'同时,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中再次重申:

        任何一个关心这个问题的人,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资产阶级国家关于结
    婚、离婚和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以及这方面的实际情况,就会知道现代资产
    阶级民主制,即使是在所有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也是以农奴主的
    态度对待妇女和非婚生子女的。
        当然,这并不妨碍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和一部分无政府主义者以
    及西方一切类似他们的党派继续高呼民主,指责布尔什维克违背民主。事
    实上,在结婚、离婚和非婚生子女地位这些问题上,正是布尔什维克主义
    革命才是唯一彻底的民主革命。这是一个最直接涉及每个国家半数以上的
    人口利益的问题。虽然在布尔什维克主义革命以前已经有过很多次自称为
    民主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可是只有布尔什维克主义革命才第一次在这方
    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它既反对反动思想和农奴制度,又反对统治阶级和
    有产阶级通常所表现的假仁假义。'注'

    综上所述,列宁的性伦理观已非常清楚了。虽然在实施社会主义两性关系变革
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而且事实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一些消极现象,然而,
列宁并不因之改变社会主义性伦理观的原则立场。这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

                   四、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性伦理的冲击

    在中国性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五四时期,是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巨变时期;五四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性伦理思想解放运动。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精辟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
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
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
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