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性伦理学 >

第6部分

性伦理学-第6部分

小说: 性伦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经济,否则是假的,是半身不遂的。若把这样的道德、风俗、习惯、法律、政治、
经济来支配社会,简直是根本的谬误,失掉了社会的真价值。
    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之际,李达又发表了译著《女性中心说》。在《译
本序言》中,李达展望道:“社会本来是由男女两性做中心所组织的。”“现在社
会经济的基础已经动摇了。社会根本的改造的大事业,横在我们面前,有志改造社
会的男女们,彼此不可不有阶级的共存的自觉,共同携手参与改造事业,和那共同
的社会的敌人奋斗,建设男女两性为本位的共同生活的社会。”'注'“社会本来是
由男女两性做中心组织的”;“建设男女两性为本位的共同生活的社会”——这即
是中国的先驱者留给我们的具有自己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两性观。应该说,这个
任务至今仍是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性伦理是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关于性的伦理本质,我们对性的内涵做了界说之后,又从三个一方面进行了探
索,即把人理解为是一种有性别特征的生物,性的冲动是人的天性的根本部分,性
的关系是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尺度。可以说,这些都是关于性的内在伦理本质
的揭示。现在,我们拟在此基础上,变换一个角度,直接去探索性伦理的特征,或
者说,去揭示性的伦理本质的外在形式——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马克思说过,人把握世界,或者是借助于理论思维,或者是通过不同于科学方
式的其他方式。从科学上、理论上把握世界,不同于“从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
实践精神的把握”。'注'从科学上把握世界,向我们提供的是在真理和谬误这个根
本对立面的范围内运‘动的认识。从艺术上把握世界,是对世界的形象认识和改造,
它是在美和丑这对特殊对立面的运动中进行的。而道德则是以评价命令的方式把握
现实,从善和恶对立的观点来调节人们的行为。科学、艺术、道德,是把握世界的
三种方式,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真理问题是科学认识的中心问题;
艺术形象问题是艺术的中心问题;而行为准则问题则是道德的中心问题。人们最初
对世界的思维和把握是统一不可分的(混合的),后来科学、艺术和道德一一分化
出来,因其对待现实的态度不同而有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作为实践精神特定形式的性道德是怎样把握世界的呢?
    这里,需要先对三个概念做个简要说明。其一所谓“实践精神”,是人类特有
的理性能力,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实践精神是一种主体精神,是一种意识到自己主
体地位的人才具有的精神。它的使命在于以善恶范畴评价世界,以评价、调节、预
测等方式来把握、完善世界。其二,“把握”的实质就是性的主体与性的对象借助
于性的实践活动而达到新的统一。为此它包含有两层含意:一是对性的认识,但这
种认识不是一般的肤浅的认识,而是对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全面的认识,否则就不
能称为“把握”;二是对性的改造和占有,只有经过改造之后,才能达到性的主体
与性的对象的统一,使性的对象适合自己的需要,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握”。因此,
实践精神把握性的世界,也就是认识性的世界和在观念上或以行动为手段改造和占
有性的世界。其三,所谓“世界”具有特定的含义。指实践精神的所有对象之总和,
既包括客观的性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设施,也包括主观的性的意识,性的
感性等实践精神之外的一切精神现象,还包括性的个体与性的群体的行为;活动、
交往等现实活动。简言之。凡是实践精神把握的性的对象,凡是能同实践精神构成
“应当”关系的性的现象,都属于这个性的“世界”的范畴
    明确上述三个概念的内涵,有助于理解性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特征。概括地说,
性道德能够表达出现实的辩证性、现实的发展,以及处于过去、现在、将来各种因
素的复杂结合冲的现实矛盾的社会性质;并具体地表现为性道德的超越性、性道德
的批判性和性道德的保守性。
    性道德从未来因素的角度反映现实,产生性道德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表现为
两点:第一,现实在性道德中被理想化。性道德理想在现实面前提出调整性生活现
象的目的,赋予性生活现象以内在的逻辑严整性,有助于把现实理解为不断力求实
现崇高的目的和达到性道德理想的发展过程。“对美好的未来的渴望,对理想的追
求,反映着人类性发展中矛盾的,然而是实在的趋向。性道德理想、道德价值和道
德规范的内容,不但反映了未来的趋向,而且一般说来,反映了它的进步方向;固
定了性道德经验中的优秀成果。巩固了历史上最合乎理想条件的、暂时还没有达到
的,而且常常是近期还达不到的性道德行为方式。第二,现实在性道德中被义务化。
就是说,现实不仅以存在的东西的形式,即已有的东西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也以
关于应该、应热的观念的形式,以关于在最近的将来应该达到并成为现实的所有物
的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性的理想和性的应该之间有不少共同的因素;然而,同
时它们又不是完全相符合的,并且在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性的应该比性的理想更
具体,更接近于现实,尽管任何时候它与现实也不完全相符合,总是在一定关系上
作为与现实不同的某种东西同现实相对立。性的应该表现为性的理想与性的现实之
间的中心环节。它是性的存在和性的理想之间的过渡阶段。性的应该不仅包含着关
于性的现实应该是怎样的,或者在性物将来是怎样的观念,而且包含着关于在今天
即现在进行性的变革的要求的观念。性的应该就是属于今天的性的现实。因此,向
社会成员提出的“你应该”这一命令作为他的性活动的推动力,乃是一种改造当今
性的现实的实际力量。
    性道德的批判性,从起源上说,是同树立性的理想和树立性的应该的观念相联
系的,而这些性的理想和性的应该的观念又成为对待现实的批判态度的根源。在性
的现实和性的应该的东西的对比过程中,仿佛是在进行着对性的现实发展已达到的
水平的“扬弃”,进行着性的未来角度对性的现实的否定,即为了性的应该而对性
的存在的辩证否定,为了性的未来而对性的现在的辩证否定。列宁指出,道德能够
与现实对立,“批判”现实,以此促进现实的改变。“‘善’是‘对外部现实性的
要求’”,“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一般说来,
“在实践的观念中(在实践的领域中)这个概念是作为现实的东西(作用着的东西?)
来和现实的东西相对立的”,它“是对自己的现实性和世界的非现实性的确信。'注'
“从道德的观点上”批判现实,是理想地“克服”现有的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缺
少这一点,无论是性道德本身的内在发展,还是性的社会发展进程都是不可思议的。
性的理想与性的现实之间的中断,性的应该与性的存在之间的中断,任何时候也不
会终结。因此,性道德由于自己的特点而经常保持自己批判上的结构性。
    性道德不仅会超越现实,不仅能够窥视未来及想象发展的朗天,而且也会落后
于现实,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在每“种怪道德体系中,除了将来的成分,
以及由该历史现实直接产生的成分之外,还存在着具有很强生命力的过去时代的性
道德成分。这种复杂的性道德结构,一方面是由许多社会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也
是由性道德反映现实的特点决定的。这时的性道德成分在一切时代都有残余。“甚
至当某些旧道德残余的存在已没有现实的经济“基础时,由于性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它们也能够长时期的存在。正是由于性道德结构这样复杂,致使性道德意识中的新
旧斗争具有特殊的矛盾性质。只有在长期的历史检验之后,新性道德才能得到公认
和获得普遍的意义。
    简言之,性道德反映的三重性(超越现实、批判现实和落后于一现实)是一般
反映的辩证性质的结果。如果在性道德中,反映社会存在的超越性使性生活理想化,
仿佛是提高了人本身的现实性,那么,落后于现实就仿佛消除性道德志向,降低
“积极向上”的愿望。可以说,性道德反映以未来批判过去。以现在修正将来,并
使某些无根据的幻想返回到现实,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在性领域与邪恶和缺陷作斗
争的困难,并且不要忘记性道德进步的矛盾性。
    以上,我们侧重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对性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特征做了理性分
析。现在,为增加些感性认识,我们不妨读读关于性道德的两本世界名著。
    一本名为《性的道德》。该书原是霭理士的巨著《性心学研究录》第六卷中的
一篇,由我国著名翻译家潘光旦于1934年译出,上海青年协会书局出版。在该书中,
霭理士谈道:性的道德,和别种的道德一样,当然也是一些传统的旧习惯和一些因
事制宜的变通的新习惯所共同组织而成。要是传统的势力太大,性道德的生活势必
日归枯朽腐败而失掉它的位育的活力。要是变通得太快,以至于见异思迁,性道德
的生活就不免过于动荡,因而失掉它的威力的重心。二者都是不妥当的。惟有参酌
二者之间,使比较固定的体与比较流动的用可以互相调剂,也就是使传统一方与理
想一方可以彼此会合,居其间的社会生活可以执中两用,斟酌损益,有威力而不失
诸呆,有流动性而不失其重心,斯为圆满。这原是很简单的一点道理,但是世间即
以道德家自居的人,也往往不能了解。结果自然是很不幸的,尤其是在性的范围以
内,因为惟有性这样东西,是比较最不肯受已经枯朽的传统习惯所拘束,它的反抗
力最强,它的像火山般的爆发性最大。我们普遍的习惯是把现行的婚姻制度和抽象
的“道德”混为一谈,以为合乎制度的,便是道德的,否则,便是不道德的;不但
如此,我们也往往不理会当代在进行中的种种变迁,虽则很迟缓,很不易觉察,而
对于我们的性道德,也未尝不在那里发生很深刻的影响;其实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也不独我们所处的今日为然。换言之,性道德价值的转换与推陈出新是一种不断的
过程;以前所公认为最高的性道德标准,现在也许变做不道德的了;以前大家毫不
置疑的认为不道德的东西现在也许变做一个崭新的标准了。这些见解,对于我们全
面理解性过德的特征及其功能是有帮助的。
    另一本是伯特兰·罗素的《婚姻与道德》,又译《婚姻革命》。该书第一章的
标题是:“为什么需要性道德?”在全书共20章正文中,作者不仅考察了两性关系
的历史演变,而且注意把侧重点放在当代,研究了爱情、婚姻、优生、性权利以及
卖淫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