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变数-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繁荣也好景不长,也为各种矛盾和问题所困扰,先后爆发了反越战运动、保障民权运动、肯尼迪被刺事件等。正是在这种动荡的年代,冲突论应运而生,美国社会以达伦多夫和科塞为代表的冲突学派开始活跃于学界,批判结构功能理论所宣扬的社会均衡、稳定、和谐与整合的“太平盛世”,切中时弊,回答困扰人们的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论述参考华青:《结构功能学派和冲突学派》,载《国外社会学》,1987年第6期。这两个学派的一起一落,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背景的转换。这两个学派在看待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上的根本分歧,正好与这种社会背景的转换相呼应。
当前,之所以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并不能简单地说我们的社会整体上已经不和谐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分化调整、文化观念现代化等一系列的新生问题,社会和谐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社会转型就是一个调整原有秩序、构建新型秩序的过程,不可避免会遭遇两种秩序或隐蔽或激烈的冲突。这个时期,将冲突作为一种常态,比将和谐作为一种常态更容易令人信服,从而使得冲突的基本判断更加贴近当前的现实。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理想的价值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比如在一次最近的调查中,公众普遍认为由于长期形成的资金、权利、信息垄断而导致的贫富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体现越来越明显。这种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等,且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贫富差距受到广泛关注,关注度占91%,排在诸多关注点的第一位。参见东民、王星:《贫富差距扩大居首》,载中国网2005年3月1日(wwwchinaorgcn)。另外,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物价问题、教育收费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反腐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司法公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环保问题、交通问题、城市建设问题、车市问题、信访制度问题、依法行政问题等,也是社会转型中矛盾集中、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其次,建设性。功能主义的保守主义色彩比冲突论更浓厚一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思想渊源。结构功能论吸收了涂尔干的功能思想,意大利帕累托的“社会是一个有平衡性系统”的社会体系学说,马歇尔的经济思想和韦伯的社会行动思想。甚至,社会生物学派和物理学中牛顿力学法则也在功能主义理论中留下痕迹。而帕森斯则成为结构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特别是其社会均衡论影响深远。而冲突论的思想渊源是受马克思、齐美尔、韦伯等的影响,他们认为社会上不同群体之间由于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的不同,会经常存在着根本的冲突,强调权力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核心,各种价值资源有限,从而在资源的分配上存在永久的社会生活冲突。
可以说,功能论与冲突论各自说明了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就像一条线的两端,分别是极端的社会有机均衡论和激进的阶级斗争论。大部分理论虽然选择了功能论与冲突论的基本立场,但都多少吸收、借鉴了对方的观点和视角,处在两种极端理论之间的某个位置。比如,功能论和冲突论都看到了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区别在于前者将之称为一种健康肌体的偶然病态,需要进行不断校正以回归社会和谐;而冲突论则认为不和谐是社会的固有特征,虽然无法根除,只能通过社会秩序的调整来缓解冲突,并在冲突与缓解的互动中寻求发展,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对于传统冲突论和传统结构功能理论,现代冲突论是一种建设性的社会理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属于典型的传统冲突论,它不仅将社会冲突抽象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斗争,而且其研究落脚点不是如何协调这种斗争冲突,而是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和社会革命。功能主义的社会均衡理论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根本否认社会冲突的普遍存在,落脚在如何解释社会协调的机制。实际上,在20世纪40年代的最繁荣时期之后,结构功能主义就逐渐沦为各种社会科学理论进行批判的“草靶”。现代冲突论在承认社会冲突的普遍性的同时,将社会和谐作为了研究落脚点,并建设性地认为社会冲突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是社会变迁的动力。这样,现代冲突论融合了功能主义与传统冲突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对两者的同时继承和批判。社会理论发展至今,相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均衡论,现代冲突论的观点更贴近社会现实,也更为学者所接受。
第四部分:结语中间阶层与政治发展(3)
现代冲突论以达伦多夫和科塞为代表,他们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功能主义理论进行反思和发展的基础之上。达伦多夫冲突论的核心是社会变迁,他这样总结自己的理论观点:
表7…1达伦多夫的现代冲突论要点*结构功能理论现代冲突论1每个社会都是一个相对
持久的诸要素构造体。每一社会都时刻服从于变迁:
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2每一个社会都是一个整合
良好的诸要素构造体。每一社会都时刻在经历着社会冲突:
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3社会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对
社会具有功能作用。社会中的每一要素都对社会
变迁发生积极作用。4每一社会都建立在其成员的
合意基础之上每一社会都建立在某些成员被
另一些成员压制的基础之上。*见崔树义摘译,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的理论》,载《国外社会学》1987年第3期,第11~12页(原文载于美国《冲突平息》杂志1958年2月号)。
达伦多夫认为,两种模式在一定意义上都富有成效。稳定与变迁,整合与冲突,功能与反功能,合意与压制,似乎都是任何可想象社会的同样有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被辩证地分离开来的,并且只有在被纳入对社会问题的描述时才是可穷尽的。两种理论可以运用同样的范畴进行广泛的工作,但却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
科塞的“社会冲突的功能”是其现代冲突理论最吸引人之处。冲突不仅导致了社会不和谐,它还具有社会整合的“正”功能。科塞的理论建立在对齐美尔群体和谐的理论传统之上,他的兴趣在于冲突怎样通过要求进行革新和创新来施加压力,以阻止社会系统的僵化。他曾写下大量著作论述冲突的积极功能。冲突允许人们流露敌对情绪,改善紧张关系。通过建立新规范或者肯定旧规范,可以用来缓解各方冲突的根源,排除不满情绪。科塞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安全阀”概念。如果社会系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容忍冲突或者把冲突制度化,那么要在存在敌对关系的情况下维持社会关系,社会就要利用排泄体制,排泄人们的不满情绪,这就是“安全阀”机制。“安全阀”机制可以提供转移敌对情感的作用,也可提供对侵犯倾向进行精神发泄的手段。参见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MF阿布拉汉:《冲突理论》,载《国外社会学》1987年第3期。
结构功能理论和现代冲突理论在理解阶层分化上也有不同的视角。
功能论者旨在了解分层制度如何及为什么联结在一起,并探索实现社会融合的途径。阶级或阶层不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个干预变量,而是一整套为社会运行提供必需条件的社会分工制度。这种分工制度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报酬体系,由此而造成的地位和收入的差异被视为有机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个体被置于许多必须填满的社会有机体的不同位置上。这样,可以把社会分层体系看成一种激励制度,用来鼓励最能干的人担任最艰难的角色以实现社会有效运行。否则,社会就不再能够正常运行。功能分析家关注社会制度如何使人们适应环境,使人们去追求或保持社会中的各种社会职位,包括那些收入微薄、地位底下、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的职位。
而现代冲突论者是社会变革的倡导者,探索如何削弱分层制度,对人们为何要反叛、为何要变革感兴趣,所应用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强调不平等使人们受挫,并拒绝现状。冲突论倾向于用社会分层,甚至阶级的概念来解释社会变革动力,认为新的职业或经济角色的确立往往会导致出现一些原来被摒弃在传统等级体系之外的新群体或集团。由于这些群体或集团力图稳定其在社会内部的地位,因而与旧的特权阶级发生了冲突,对旧特权者的地位、经济资源或权力提出挑战。这些新的集团也常常确立起一套价值观,试图削弱原有价值体系的稳定性,以破坏其所维护的特权结构,加强自己的地位。这样,历史变革基本上被看做是一种新阶级、阶层的产生与旧阶级、阶层没落的过程。复杂的社会体系生来就是不稳定的,不平等所产生的冲突导致了要求在制度内进行变革的压力。
可以看出,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转型历程中,现代冲突论更具有时代特征,贴近社会现实,不仅为学者所接受,还更容易为社会舆论所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冲突理论体现了我国传统上就具有的“乱中求治”的思维,在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历史阶段,更容易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第四部分:结语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政治发展
从现代冲突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推出,社会冲突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过程和条件。而社会冲突是多种多样的,那些社会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方面?或者说,我们需要找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其社会背景是社会阶层分化,要解决的是伴随社会阶层分化而来的社会冲突。根据作者的理解,社会冲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社会结构变化所引发的利益分配格局冲突;一个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冲突,主要是社会转型中破除旧文化类型与建立新文化类型之间的冲突;另一个是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原有政治秩序不适应新社会体系所引发的冲突。概括地说,就是社会结构转型问题、文化转型问题以及政治转型问题。
每个社会在不同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所要面临的主要社会冲突是不同的。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所要解决的就是社会结构冲突问题,对象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之间难以调和的经济关系本质。但在我国当前社会中,社会结构冲突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说,农民这里不是指户籍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指真正谋生手段意义上的农民。和进城农民工处境艰难,但这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农民阶层与城市阶层的冲突,农民也没有痛恨城市市民。工人阶层(特别是下岗工人群体)处境艰难,但他们也不会将怨气归结到“老板”的剥削,和管理人员的不仁不义。中间阶层面临各种职业维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