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七) >

第57部分

曹禺全集(卷七)-第57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月30 日在第一次文代会预备会上,当选为大会提案整理委员会委员,
主席团成员。

7 月2 日第一次文代会正式开幕。《人民日报》刊登曹禺在会上的发言:


《我对于大会的一点意见》。

7 月19 日第一次文代会闭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曹
禺当选为常务委员,并与丁玲、何其芳等同为全国丈联编辑部负责人。

随后,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全国电影
工作者协会相继成立。曹禺分别当选为常务委员、编辑出版部负责人和委员。

9 月21 日至30 日代表青联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会后负责政协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10 月国立戏剧学院成立 (中央戏剧学院前身)曹禺任副院长。

10 月26 日与丁玲、许广平、吴晗等15 人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三十二
周年庆祝活动。

1950 年

春自学俄语数月。借助字典,开始阅读契诃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作
家的俄文原著。

4 月2 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是以原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学院为基础,
与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组、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等单位组成。院长欧阳予倩、副
院长曹禺、张庚、教育长光未然。毛泽东为该校题写了校名。

上半年与中央戏剧学院辅导工作的同志一同下厂,体验生活,了解实际。

5 月20 日《文艺报》就加强刊物的政治性、思想性、战斗性问题,邀请
曹禺、张庚、王朝闻等参加座谈并征求意见。

5 月24 日在剧协召开的戏剧创作、批评座谈会上,曹禺赞扬了以《白毛
女》为代表的优秀剧作及其成就。并针对当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作品
思想性很浓,但缺乏艺术性;艺术不适应新的需要,落在生活后面;生活与
技巧结合的关键在于深入生活。

5 月28 日至6 月之日出席北京市第一次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

7 月25 日参加文化部召集的京津两地作家下厂下乡座谈会后,即与赵树
理、古元、鲁藜、胡丹沸、秦兆阳等到工厂农村,深入工农群众,体验生活。

8 月1 日《人民戏剧》发表曹禺《关于工厂戏剧辅导工作——给友人的
信》。信中对友人能愉快地与工人相处,表示高兴,并希望他能向搞过工厂
文艺活动的同志学习。“学习有方法、有步骤地使得多数的工人能够掌握文
艺的武器。”劝他不要热衷于搞大型演出。首先要“普遍地鼓舞工人热爱文
化的情绪”,以浅易的感兴趣的文学艺术形式,“使他们能主动地发挥文艺
与生产结合的力量”。

10 月8 日出席中苏友协第一次全国工作者会议。

10 月在《文艺报》上发表《我对今后创作的认识》,对解放前的剧作作
了不恰当的否定。认为自己过去的创作“仅仅是以个人的好恶,主观的臆断
对现实下注解,做解释的工作”,“没有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不明了祖国的
动力,不分析社会的阶级性质,而贸然以所谓‘正义感’当作自己的思想支
柱,这自然是非常幼稚,非常荒谬。”他惭愧自己没有写出无产阶级的典型
人物,而在千百次的演出中,将“毒害”传播给观众,实感“最可痛心”。

10 月26 日当选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委员
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1 月6 日参加在京文学工作者举行的抗美援朝座谈会,并在“在京文学


工作者宣言”上签字。

11 月9 日发表长诗《前进,英雄的人民》,载《人民日报》。

12 月10 日接待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普实克等。

本年参加治淮工程。

本年与郑秀离婚。不久,与方瑞结婚。

1951 年

春与方瑞同去安徽农村参加上改,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极为
感佩。他说:“在那短促的期间,我曾有些错误的认识,靠了群众的帮助,
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时,他在土改中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但终未能写
出作品。

8 月自编《曹禺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对《雷雨》、《日出》、《北
京人》三部作品作了大量修改,尤以《雷雨》、《日出》修改最多。他说:
“改得很费事,所用的精神仅次另写一个剧本。”但他认为,这次修改,虽
然“露出一些补缀的痕迹,但比原来接近于真实。”

11 月24 日参加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动员大会和整风学习。

12 月5 日出席剧协召开的在京常委扩大会议,讨论1952 年工作要点,
决定创办《剧本》月刊,选举曹禺为该刊编委、副主编。

本年《人民文学》创刊,曹禺任编委。

1952 年

年初和周恩来同志谈话以后,便产生了创作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主题
的剧本的愿望。不久,随北京市委工作组参加领导北京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
动的工作。深入到协和医院采访、座谈、实地观察,约三个月时间,做了二
十多本笔记,为创作话剧《明朗的天》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春与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一起,讨论如何在首都创办一个专演话
剧的国家剧院的问题。

3 月6 日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深入生活的活动,与艾芜等一起下厂。

4 月初与丁玲等去莫斯科,参加果戈理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途经乌
兰巴托时,在机场与蒙古作家丹金色隆相遇,并进行交谈,交换了果戈理著
作译本。到达莫斯科时,他们受到了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欢迎。

4 月4 日参加在莫斯科大戏院举行的果戈理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和果
戈理铜像揭幕典礼。观看了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维希涅夫斯基、莎士
比亚、雪尔顿、莫里哀、博马舍等作家的剧作演出。还访问了梯比里斯城外
的萨姆哥尔川地、斯大林格勒等地。

4 月25 日作《参加果戈理纪念会归来》,载《文艺报》第8 期。

5 月24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永远向前——一个改造中的文艺工作者
的话》。说自己是“一个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没有经过彻底改造的知识分子”,
希望自己能够深入工农兵群众,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6 月12 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告成立,曹禺任院长。

8 月女儿万方出生。

12 月9 日参加北京文艺界座谈会,讨论苏联名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


1953 年

1 月译作《柔密欧与幽丽叶》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第四版。

3 月15 日为悼念斯大林,作《永远存在的力量——为苏联 (真理报》作》,
载《文艺报》第5 期。

3 月24 日在全国文协常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上,曹禺当选为创作委员会
委员。

4 月5 日影山三郎很据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51 年发行的《雷雨》第25
版版本,再次译成日文,由未来社出版。他在后记中说:1936 年与邢振择合
译《雷雨》后,经过“二·二六”事件和战争摧残,为数不多的印本已经很
难找到了,自己手头也仅存了一部。

但“这二三年间,若干自立剧团、学生小组等,把我手头仅剩一册的译
本到处上演,直到弄得破烂不堪为止。”因此,决定重译。

4 月下旬至6 月20 日参加全国文协创作委员会组织的北京部分作家、批
评家,进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学习。

9 月24 日至10 月6 日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
决定将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华全国文学工作
者协会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曹禺当选为剧协理事、《剧本》月刊编委、作
协理事。他在会上作了题为《要深入生活》的发言,惭愧自己建国后没有写
出作品,认为关键还在于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1954 年

2 月19 日《雷雨》由上海演员剧团在大众剧社上演,这是解放后首次上
演曹禹剧作。导演赵丹,主要演员有:崔超明、舒适、茂路 (饰周朴园),
张挣、莫愁、李明 (饰繁漪),王丹凤、汪漪、朱莎 (饰四凤),金川、凌
之浩、季虹 (饰周萍),夏天、李季 (饰鲁贵),蒋天流、路明 (饰侍萍)
等。

3 月《曹禺剧本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在《前言》中写道:这
次重新修订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三个剧本,和解放前的旧版
本相比较,“除了一些文字的整理外,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现在看,还是保存原来的面貌好一些。”

4 月初到7 月中旬经过一年时间酝酿构思,开始写作《明朗的天》,采
取由他口授,秘书吴世良记录的写作方法。边写,北京人艺边排练,用了三
个半月时完成。他说,此次创作打破了过去“我怀疑自己不能写出东西,甚
至想到改行”的思想。还说:“现在,我敢于这样说,以后我能继续写出作
品!”

5 月3 日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在京成立,曹禺任理事。

6 月北京人艺排演《雷雨》,曹禺在6 月28 日观看彩排后,提出修改意
见。

6 月30 日《雷雨》在京公演。

7 月16 日出席中国作协、剧协为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联合举行契诃
夫创作座谈会,并作专题发言。


7 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用文艺宣传的实际行动来拥护宪法草案》。

7 月30 日在《文艺报》第14 期发表《我们欢呼迎接宪法草案》。

7 月30 日北京人艺演出《雷雨》,招待军委和驻京部队指战员,庆祝“八
一”建军节。演出结束后,军委向剧组赠送花篮一只。翌日,《雷雨》剧组
公推李乃忱为代表,将花篮转送给曹禺,并附剧组全体同志给曹禺的信。曹
禺即日复信,对他们在排演《雷雨》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8 月12 日剧协就《雷雨》的演出举行座谈,会议由孙维世主持,欧阳山
尊、凤子、夏淳、吴祖光、葛一虹等出席。

8 月29 日与周立波、杨朔等出席作协创作委员会召开的工人与作家座谈
会。

9 月4 日参加中国文联召开的在京作家、艺术家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
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座谈会。

9 月15 日至28 日作为湖北省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

9 月20 日作《坚决实现人民的意志》,载《戏剧报》第9 期。

9 月四幕剧《明朗的天》在《剧本》和《人民文学》开始连载。预告为
四幕八场。因感到第四幕缺点较多,也太长,后经删改将原来的两场戏并为
一场戏。故全剧载完后,实为四幕七场。

9 月《家》在上海公演。

10 月5 日至7 日出席中国文联第二届全体委员会会议。

10 月25 日至28 日在北京市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2 月14 日晚陪同胡乔木、钱俊瑞、田汉、贺诚、苏井观等,观看北京
人艺彩排《明朗的天》,并进行了座谈。

12 月18 日《明朗的天》由北京人艺公演。

12 月继母薛咏南去世,与方瑞同志去天津参加葬礼。

1955 年

1 月3 日剧协组织的表演干部训练班开学,曹禺应邀前去讲课。

1 月11 日《文汇报》记者蔚明来访。后写成访问记《从〈雷雨〉到〈明
朗的天〉》,载《文汇报》。

春节前夕陪同周恩来同志观看北京人艺演出的《明朗的天》,并与剧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