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万国鼎:王祯和农书,中华书局,1962。
[4]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山东古代三大农学家,山东人
民出版社,1962。
[5]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家小传,陕西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4。
朱思本
郑锡煌
朱思本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元至元十年
(1273 年)生;卒年不详[一说元统元年(1333 年)卒,一说至正十年(1350
年)卒]。地理学。
朱思本的祖父,以科举入仕,于南宋末年任淮阴宰。他的父亲,虽为
县令之子,但青年时代恰是宋灭元立,朝代更替。因对新的统治者有不满
情绪,没有走科举入仕的道路,靠坐吃山空度日,家道因此中落。朱思本
出生在这个南宋臣民的破落之家,生活贫苦,自小“早奉父母”为家分忧。
祖辈丰富的藏书,为他“予幼读书”提供了方便,从小“家学有所从”,
受到良好的教育。8 岁时随父亲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龙虎山拜见家族姻
亲、道教徒张留孙,14 岁时再次去信州,从张留孙真人学道于龙虎山中。
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教派的中心,在江南一带有广泛影响。朱思本在此地潜
心读书,卷不释手,冬春之夜“读书由乙至丙以为常”,“嗜圣经史传、
诸子百家,若饥渴然”。由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方法得当,不久便
成为龙虎山有相当文化素养的道士。他在正一教中的地位随之不断上升。
元朝政府执行“凡前代所以为民事神者,有举无废”的兼收并蓄的宗
教政策,道教颇受朝廷重视。正一道教的天师多次恩受皇帝的礼遇。三十
六代天师张宗演曾应召入觐,受命主领江南道教,徒弟张留孙同期随行进
京。他俩留居大都(今北京)时,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张留孙被封
为上卿,赐宝剑。至元十五年(1278),又被授为玄教宗师,赐银印。大
德三年(1299),朱思本奉玄教大宗师之命来到大都,协助张留孙等处理
道教事务,成为得力助手。朱思本在大都居留时间,曾多次奉旨代皇帝祭
祀嵩、衡等名山。至治元年(1321),朱思本离开大都,前往杭州出任玄
妙观住持提点。不久,调任龙兴路(今南昌)玉隆万寿宫住持。同年十二
月(1322 年1 月)玄教大宗师病逝,他去大都为张留孙吊唁治丧。至治二
年(1322)初返回龙兴玉隆万寿宫,看到宫内“十一大曜、十一真君殿、
祖师堂,摧剥弗治,位置非据”的破旧情况,于泰定二年(1325)与玄教
大宗师吴全节一起倡议,筹措资金,修缮殿堂。朱思本在玉隆万寿宫任住
持长达10 年之久。至顺元年(1330)他58 岁时再次进大都,小住半年余。
次年(1331)五月二十八日自通州(今北京通县)登舟南归江西。此后,
再没有离开玉隆万寿宫,直至去世。
朱思本之所以不走仕途而入道门,虽然与家庭的破落有关,但更重要
的原因还是由于朝代更迭、对现实不满所致。开元十二年(1275),朱思
本4 岁时家乡抚州被元军占领。翌年初,宋帝上表降元。祖辈、父辈成为
南宋遗民,宋亡之痛笼罩着这个家庭。父亲对元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以及
不仕元的做法,对朱思本产生重要影响。在他离开龙虎山去大都时赋诗曰:
“胡为舍此去,乃与尘俗萦,人生有行役,岂必皆蝇营。”抒发他不巴结
权贵,不追求权势,不做蝇营狗苟般的人的“厌世溷浊”的心情。他在《孤
儿篇》、《御河》、《广陵行》等诗篇中,还记述“平时忧国心,愿睹斯
民康”的情思,倾注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表达对欺压百姓的官吏的
不满和仇恨。因其诗文精深,受到范■、吴宽等文学大家的推崇,称誉他
“盖六朝庾(信)、鲍(照),而唐太白之流”。仁宗朝(1312—1320)
的中书平章政事李孟,很欣赏朱思本的才学,多次劝他返儒入仕,为朝廷
效力,都被婉言拒绝。
朱思本身为道教法师,却不信星相之说,他在《答族孙好谦书》中一
针见血地揭露星相者揣度人意媚悦于人,以图利其身的伎俩。他不相信自
然界的风雨雷电是神的使然,认为:“雷者,阴阳之气,磅礴奋激,固天
地之怒气也。”可见,朱思本初具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
下,他比较注重实地调查,比较尊重客观事实。毫无疑义,这是他在地理
学上能做出重要成就的原因之一。可是,由于受出身和历史的局限,晚年
终于滑入迷信歧路,相信相师沈无庵对他所算的命,信起占卜星相了。
由于职务上的关系,朱思本一生得以周游半个中国。他的游踪主要有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德初年离开龙虎山后直往浙江,登会稽山观览风
光,后向西折入湖南,纵游洞庭湖及其周围一些地方。继而北上,经湖北
的江陵、襄樊等地,至淮河流域、泗水流域。在中原腹地辗转游览,去了
陕西东部、山西、河南,以及山东汶、泗、沂、沭诸河流域,最北到达河
北、辽宁一带,而后进入京都。沿途各地他很留意考察当地的山川风俗,
民生休戚,时政得失。甚至自然界的雨潮风雹现象,昆虫草木变异,他也
都留心观察。第二阶限,至大四年(1311)至延■七年(1320),奉旨代
祀名山大川。朱思本这次南下,先到河南,祀祭了中岳嵩山及其道观寺庙。
接着去稍南一些的桐柏山,尔后继续南下,到达南岳衡山的祝融峰,祀祭
完毕,进入广东,直至沿海一带。前后两次周游,足迹遍及今天的河北、
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
几乎走遍中国半壁河山。
朱思本奉诏代祀名山的同时,接受了中朝大夫交给他“质诸藩府,博
采群言,随地为图”的任务。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沿途进行广泛的实
地考察,每到一地不耻下问,“讯遗黎,寻故迹,考郡邑之因革,核山河
之名实”。还详细检阅了滏阳、安陆刻石的禹迹图,建安混一六合郡邑图。
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获得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他利
用职务的便利,常到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机构,查阅前人的地
理著述、地方档案材料以及总志、方志中的地理资料。仔细阅读《水经注》、
《通典》、《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元一统志》。“参考古
今,量校远近”,将书本知识和实地考察所得资料,加以筛选,去伪存真,
“河山■错,城连径属,旁通正出,布置曲折,靡不精到”。至于“涨海
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蕃异域”的情况,虽然可以从入朝使节或出使归
来的士大夫中了解到一些,但却无法核实。所以,这些“言之者既不能详,
详者又未可信”的材料,宁缺勿滥,体现了朱思本从严求实的严谨态度。
朱思本在利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经过
10 年艰辛努力和充分准备,先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局部,依计里画方之法绘
制若干局部分图,然后将这些局部的分图拼合为长宽各7 尺的大图。据《广
舆图·朱思本自序》记载,对“诸蕃异域”的地理情况,因“辽绝罕稽”,
“详者又未可信”,“故于斯编,姑用阙如”。由此可知,朱思本的“舆
地图”是一幅以中国为主体,不包括或只包括很少一部分诸蕃异域的中国
舆地总图。图成之后,刊石于上清之三华院。因图幅甚大,不便流传和保
存,图和图碑均已失传。
计里画方是中国古代绘制地图使用的重要方法。此法始于何时,说法
不一。有说始于宋代,有说始于西晋,还有说始于西周。虽然对计里画方
的起始时间尚无定论,但在西方的经纬网法未传入我国之前,它是中国古
代绘制地图的较好方法,却无异议。在元代以前的传世地图中,将若干条
横竖线构成互相垂直的方格直接绘入图中的例子,十分少见。足见此法并
未被广泛使用,成为强弩之末,甚至有被湮没的危险。朱思本“舆地图”
被罗洪先缩绘增广并大量刊行之后,计里画方法为之一振,在社会上产生
广泛的影响。《广舆图》不仅成为当时官方绘制新图的主要蓝本,而且也
为民间绘图者所效仿,流传甚广,形成了主要以《广舆图》为模式的朱思
本系统的地图。它支配着明清地图绘制达200 多年。
“舆地图”是书本知识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产物,内容和图形轮廓比
较准确。但是,他的考察是在代祀名山大川时进行的,偏重山川位置分布
的记载,对郡县乡镇的方位距离注意不够,所以,图中“山川悉,而郡县
则非”,此乃“舆地图”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系统地使用几何符号,
表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过去普遍认为,我国古代地图系统地使
用几何符号表示地理内容,始于明代罗洪先的《广舆图》(以下简称罗图),
实则不然。因为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杨子器跋‘舆地图’”(以下简称杨
图),也有20 多种符号,与罗图大体相当。而杨图的成图时间较罗图至少
早40 年。所以,始于罗图之说,显然不能成立。但也不是始于杨图。罗、
杨二图都有本于朱思本的“舆地图”。因此,系统地用几何符号表示各类
地理内容,实际上开始于朱氏“舆地图”。特点之三,“舆地图”最早将
星宿海及由西南方向流入该海的水道(即喀喇渠)绘作黄河的河源。在此
之前,由于受《禹贡》“积石导河”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地图都把积
石山绘作黄河河源。朱思本从八里吉思家里得到帝师所藏图书中关于“(黄
河源头)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东北流百余里,汇为大泽,曰火敦
淖尔”的记述,知道了从西南方向流入星宿海的水道才是黄河河源的最新
资料。无疑这个记载是都实河源考察的重要成果。朱思本果敢地引用了这
个最新成果,在我国地图史上第一次将星宿海及从西南方向流来的水道,
绘作黄河河源。于河源的表示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朱思本不仅是一位承先启后、起衰振微的地图学家,同时还是有重要
贡献的地理学家。他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吸收了大量前人的知识和当时
的新资料,以元代政区为框架,编撰了全国总志《九域志》80 卷。今仅存
序言和残本 8 卷。序言说:“万国九州。。自开辟以来,其间建置沿革,
混合瓜分,世异代殊,不可枚数。所以志疆宇者,往往校勘少疏,使漏遗
弥广,思本窃有慨焉。因取《元和郡县志》以及《太平寰宇》、《方舆胜
览》、天官舆地诸书,详加检校,思欲辑理一书,以附诸君子之后。。。
窃惟我皇元肇运,自世祖龙飞漠北,定鼎燕南,虽为辽金旧部,自圣朝混
一区宇,奠安黎庶,为亿万年不拔之鸿基。况幽冀之域,在《禹贡》惟州
之首,盖深有合于邃古皇图之制焉。矧历代以还,自嬴秦破九州为郡县,
中古之下,迄而不改,遂使九州之域,仅仅徒有其名,几乎漫遗湮没。暇
日因取郡笈,参考异同,条分理析。一以《禹贡》九州为准的,乃以州县
属府,府属都省,以都省分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