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十二平均律。朱载■称它为“新法密率”。他彻底探查了前人走过的
各种道路,自己又经过反复实验和摸索,终于使他领悟到从数理上旋宫的
可能性,并找到了解决它的科学方法。
朱载■设定清黄钟的弦长为1 尺,低八度的黄钟弦长为2 尺。也就是,
他按照中国传统,以弦线长度的比例2 为八度音高的数值。他摒弃了历代
惯用的三分损益法,而是将八度音程的弦长比开12 次方,得到■
=1。059463。。朱载■称这个数值为“密率”。或“应钟律数”。然后,他
又将八度值2 除以“密率”,累除12 次。这就得到了相应于平均律中八度
内12 个半音的音高数值。因此,朱载■的“新法密率”实际上就是以■为
公比的等比数列。
朱载■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将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表述为
Tn /Tn+1 = 122,(n=0 ,, 12,。,12)
当n=0 时,T1 为黄钟;当n=1 时,T2 为大吕;。。当n=12 时,T13
为清黄钟。在《算说新说》、《律吕精义·内篇·不用三分损益第三》中,
朱载■明白无误地表述了这个公式。他按照音高顺序,将倍、正、半共36
律的计算方法全都列出来了。其中的数字都是25 位数,而今天的袖珍电子
计算器也只有十位数。可见他作学问的认真和所费劳动之巨。
朱载■将十二平均律定义为:
“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率除之,凡十二遍。”
“十二律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是故各律
皆以黄钟。。为实,皆以应钟倍律数1.059463。。为法除之,即得其次
律也。”(省略号为25 位数字)
欧美国家近年出版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和《物理学辞典》
分别将十二平均律定义为:“这个最简单的方法是要为半音选择一个正确
的比例,然后把它运用十二次。”“平均律的半音音阶在一个八度中有十
三个音,任何相邻两音之间的音程是■。”朱载■的概述和今天的观点何
其相似乃尔!
朱载■还将他的平均律数值运用到管上,提出了适合我国传统律管的
管口校正公式,并创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按平均律发音的律管。他使十
三支管的长度和平均律各律数值相对应,并使各律管的内径随音高递增而
递减。其递减式为
dn/ 242 =d n+1,(n=0 ,, 2
1 ,。,12)
其中为管内径。两个相邻律管的内径之比为d 242。这就是他的闻名的
“异径管律”。由于当管长与弦长一致时,管音决不会与弦音相同,因而
必须对管口作校正。朱载■冲破历代“同径管律”的束缚,采用缩小管径
的方法以达到校正管口的目的。其相邻两律管径的比例数是可以用今天的
数理声学推导出来的。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经过改良、发展而日
新月异。惟有朱载■创建的十二平均律,直到现在,人们只要照抄、照用
其计算结果,而不必自己再费心。
2.在数学和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朱载■的数学工作除在《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中有所反映外,
他还著有几种数学著作:《算学新说》、《嘉量算经》和《圜方勾股图解》
等。他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把它比喻为创建新理论的“羽翼”。
虽然他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不如祖冲之、刘徽精确,但他在数学上仍是有
所建树的一位科学家。
朱载■在创建十二平均律的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的解答等比
数列的人。在西方,数学家斯泰芬于1585—1605 年之间作出了同样的成
果,但比朱载■晚了5—25 年。
已知平均律中相差八度(数值为2)的首尾两个音的音高或弦长,要
以等比数列的方法计算其他十一个音,除了前述找出公比数之外,还可以
直接求解。在这样的一个等比数列中,设首项即倍黄钟为2,末项即正黄
钟为1,项数为12,如表1。朱载■在《律吕精义·内篇》中先解出了第
7项(蕤宾),即该等比数列的中项,其值为
2。对其他各项,他在《算
学新说》中写道:
“以黄钟正律乘蕤宾正律得平方积。。,开平方所得,即夹钟正律。”
(省略号为25 位数字,以下同。)
“以黄钟正律乘蕤宾倍律得平方积。。,开平方所得,即南吕倍律。”
“置夹钟正律以黄钟再乘,得立方积。。,开立方所得,即大吕正律。”
“置南吕倍律以黄钟再乘,得立方积。。,开立方所得,即应钟倍律。”
上引文中所谓“再乘”,即乘两次。第一段引文说明,由表1 中第1,7 两项而求第4 项;第二段引文说明,由第7,13 项而求第10 项。这些是
求解等比中项的方法。第三段引文说明,由1,4 项求第 2 项;第四段引
文说明,由10,13 项求第12 项。这些是在由四项构成的等比数列中,已
知首、末两项而求第二、三项的方法。朱载■虽仅列举了这几个求解法,
实际上是给出了求解任一等比数列的最基本方法,其他各项均可依此类
推。
为了统一历代音高标准,朱载■不仅深入研究了度量衡史,考察了历
代尺度的变化,而且以珠算演示了九进位和十进位的小数
表1朱载■关于等比数列各项的计算方法■
序号1 234 56
律名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计算2 32×
2× 2
2×22
方法
序号78 9
10
11 12
律名蕤宾林钟夷则
南吕
无射应钟
黄钟
1×
2
计算2
1× 2×12
方法
■从2 号到12 号皆为倍律,表中省略了倍字;从1 号到12 号也可以
皆为正律,则13 号为半黄钟。
换算方法。翻开《律学新说》的前几页,人们很难读懂其中有关“横黍尺”
和“纵黍尺”的文字。其实,就是九进尺和十进尺的相互换算问题。例如,
他计算了横黍尺(十进尺)9.43874 寸等于纵黍尺(九进尺)8。44067 寸;
或者,以尺为单位,可以写为0.943874=(0.844067),。读者不妨自
己试算一下,此不赘述。
朱载■在列举了不同进位数的大量的换算之后,还归纳出九进位数和
十进位数的换算口诀。不同进位制的相互换算问题,一般认为是从德国数
学家G.W.莱布尼兹(Leibniz)于1701 年发现二进制开始的。而朱载■
早在他前百余年就发现了不同进位数的换算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朱载■是用当时先进的数学工具算盘进行大量的音律
计算的。他的著作中,经常写道:置某数“在位”。就是将某数拨到算盘
的某位上。他还指出,进行开方计算并要列出25 位数时,必需特制一个有
81 档位的大算盘。他还详细地叙述了算盘开方的程序及口诀。朱载■的平
均律创建于1567—1581 年间,可见此时他已娴熟地运用珠算开方了。他是
我国珠算开方的首创者。
在天文历法方面,明代处于发展中的停滞时期。朱载■在无师传授的
情况下,以自己不倦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做出了某些超越前人的成就。他
编制了两种历法:“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通过比较授时历和大统
历的差异,根据先秦时期太阳位置的记载,他以大量的计算得到了回归年
长度每年消长0。00000175 日的精确值。该值的精确度超过了南宋杨忠辅和
元代郭守敬。由此他还建立了回归年长度古今变化的新公式,使该课题的
研究迈进了一大步。
朱载■还善于利用旧仪器进行新测量实验。元代郭守敬曾发明用以测
定南北方向的“正方案”仪器。朱载■却用它测得北京地理纬度为 40° 16′;测得北京地磁偏角为 4°48′。这是我国历史上留下的第一个有关地
磁偏角的定量记载,为研究地磁轴的历史变迁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朱载■制作了一些简易的模具以演示天象。他在《律
历融通》中写道:“尝造泥丸,中穿一索,外以粉涂之,悬于暗室中。以
灯照其侧,则半明半暗;照其前则全明,照其后则全暗,此弦望晦朔之象
也。方照其后,时若少偏,则虽不见粉丸之光,而犹见灯光;若不偏,则
灯光反为粉丸所掩,此日食之象也。方照其前,时若少偏,则背灯而观之,
全见粉丸之光;若不偏,则其光反为灯景所蔽,此月食之象也。”
宋代沈括、元代赵友钦都曾以黑球演示月食和月象变化,朱载■在此
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展。以此模具演示日食,是朱载■首创。在《律历融
通》中,他先后以三段文字描述了以泥丸演示天象变化。一个赤球,代表
日;一个白球,代表月;一个黑球,代表地。通过演示实验,他认为:(1)
日食随观察地点之不同会有不同的食分;(2)他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得出
了“日大而月小”的科学结论;(3)更有意思的是,他以三个球演示日月
食,可能表述了朱载■心目中的一种新的天地结构观。因为,这样的三个
球贯穿一索中的转动变化,令人惊讶地想到近代演示天体运动的中学教学
仪器交食仪。在西方传教士将近代科学带入中国之前出现的这三个球体,
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
朱载■的科学贡献远不止这些。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最有创造
性的学者。他兼涉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两大领域。他谱写了大量乐谱和充
满激情的歌词,制造了不少乐器,特别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件按平均律发
音的弦乐器(弦准)和定音器(律管),谱写了十二平均律的曲子。他还
探讨了不少乐器的发音规律和物理机制,研究了乐器史、音乐史。他还是
一个舞蹈设计家和理论家,是我国历史上舞谱的集大成者。他的舞谱比匈
牙利舞蹈家R.冯·拉班(von Laban)创作的舞谱要早300 多年。
朱载■是我国古代社会末期和近代社会出现前夜的一颗科学和艺术巨
星,是明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专业分工精细的今天,很难有一个
学者能像朱载■当年所做的那样,同时在科学和艺术两大学术领域做出那
么多居世界之首的成就。
3。在国内外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伟大的创造、悲惨的命运,比比皆是。朱载■及
其创建的十二平均律就是一例。
在十二平均律的诞生过程中朱载■确实愁过于喜。三分损益法的传统
习惯如此顽固,以致听朱载■陈述平均律的人几乎都以为是荒谬绝伦。朱
载■只好将自己的创见藏于胸,缄于口,迟迟不敢见诸文字。
朱载■将他的雕版著作呈进朝廷后,却被打入冷宫。《明史·乐志》
载,“未及实行”。这颗科学和音乐艺术的明珠,就这样被埋没在知识荒
漠的王宫殿堂里。
尽管朱载■一再强调,他的新理论“盖二千余年之所未有”,但在他
创建新理论的一个半世纪后,还招致康熙帝和乾隆帝的一场围剿。在他们
组织编纂的《御制律吕正义》及其《后编》中,以连篇累牍的文字历数十
二平均律的“十大罪状”,将它统统斥之为“臆说”,诬蔑朱载■“好为
新奇”。
在皇家权威的影响下,18 世纪的中国几乎没人敢说平均律的好处。近
代乐律家陈沣(1810—1882)是个典型,他明知十二平均律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