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59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59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猪肝一具,细切以水一斗煮取熟治之。再如,治疗因维生素B 缺乏引起
的脚气病,孙思邈应用谷白皮煮水去渣后用以“煮米粥常服之”,强调“治
脚气常作谷白皮粥防之法即不发”。

7.在诊疗技术上的创建

仅举数例简要说明。如用在胸背脓肿之“验透膈法”,即采用薄纸或
竹内膜平贴于胸背疮口上,在明亮处观察病人呼吸,如纸不动,则未透穿
胸膜,若薄纸随病人之深呼吸而内陷和外凸者,则是已成脓胸之确证,此
法无疑十分可靠。又如孙氏所论以针刺疮中心深至疮根,并刺疮四畔令血
出,以刀刮取血并药如豆大许,内疮中,即愈。又说,取父脚中血贴小儿
所患疮疖上,即愈;还有取患疮中脓汁及刺四畔取血汁接种健康肌肤则疮
即愈。上述技术富有血清疗法和免疫思想。又如“下颌脱臼的手法整复术”,
阴囊撕裂睾丸脱出的手术还纳缝合术,运用葱叶实以盐经由尿道插入膀胱
的导尿术,利用铁钉或烙铁烧红烧烙出血伤口的烧烙止血法等等,在我国
乃至世界医学史上都是比较先进的。再如灌肠术,根据记载,孙氏明显超
过张仲景。他所应用者为竹筒,其方法有吹法、射法和灌法。如所用药为
散剂则用竹筒吹入,如所用药为丸剂则可用竹筒或用中指直接推至一定深
处,如所用药为汤、水、药汁则用竹筒灌之,或射灌之。根据其“灌入肛
内,旦一灌,晚一灌”用以治疗疳症,则说明已有保留灌肠之技术。另外,
治疗背部化脓性感染,尚未化脓时之冷敷法也很先进。其法:一是“可以
冷水射之”,一是“浸石令冷熨之,日夜莫止至愈”。以冷水射之的冷敷
法说明孙氏已使用了注射器类之器具。

8.丰富针灸疗法,改进针灸教学
孙思邈论述针灸时首先指出:经络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
难以测量,故强调“非图莫可”。认为古之明堂传写错误不足以为指南。
他依据隋唐之际的著名针灸学家甄权等新编绘之《针灸明堂图》,加以修
订并彩绘以别于各经之走行方向部位。并指出其十二经脉用青、赤、黄、
白、黑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正面、背面、侧面共三幅图,计
孔穴650 处。这对学习针灸、掌握经络、孔穴之规范化,以及提高针灸的
临床疗效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孙氏在针灸治疗上十分强调选穴要精少而
有效,提倡针灸辨证施治,主张综合治疗。他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
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
孙思邈在发展针灸学术上还有一个可以称道的贡献,即他所创用的以痛为
穴位的“阿是”穴,已被千余年来无数针灸学者验证肯定。

9.发展养生长寿学说
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年逾百岁不多的老人之一,也是精于养生的医药
学家,因此,他所论述之养生延年术更有说服力。他的学说特点是把老庄
学说中吐故纳新所发展而成的“静功”,与古代熊经鸱引而经华佗加以发
展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思想的“动功”,大胆结合起来,并辅之以
食治、食疗、食养和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等,从而使我国的养生之
道和防治老年病以延年益寿的学说,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可贵的是,孙
氏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然而他却能对服五石的长生不老派思想进行
严厉的批判,公然提出若遇此类书籍要立即烧掉,并喻服五石为饮鸠一般。
他指出,人的寿限最长为100—200 岁。他认为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
崇;善养生者,则治未病之病。强调养生方法易则易知,简则易从;食啖
鲜肴,务令简少;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他在衣
食住行等等方面都有很多有科学价值的论断和具体方法,如强调每日必须


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
也。在批评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方面和不利于延年益寿的生活习惯方面也颇
多卓识灼见。

10.在医疗道德方面的建树
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以“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
为题,论述了作为一名有修养的医生必须达到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
水平,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向医者树立典范。仅就医疗道德修养而言,就
其所论归纳为八个方面,即“大慈恻隐”——医学事业的神圣天职;“誓
愿普救”——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无欲无求”——不为名利的廉洁品
德;“一心赴救”——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普同一等”——平等待人
的高贵品质;“精勤不倦”——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格;“尊重同道”——
虚心谨慎的高尚作风;“举止端庄”——文明礼貌的仪表行为。孙氏在其
医疗生涯中,身体力行。也正因为此,千余年来,他在国内群众甚至在国
外医学界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被誉为
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至今,无论在中医学的科学研究还是高等
中医学教育或医疗上都是最为常用的参考书。在国外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影
响。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最晚在公元9 世
纪前已传至日本,中川壶山《本朝医家古籍考》中有:在日本的最古老的
异邦医书有《太素》、《甲乙经》,“药方唯用《小品》、《千金方》是
其后传入并见到的”。成书于公元897 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在医
方家下第166 部中记有《千金方》,孙思邈撰。加之成书于10 世纪前半叶
的日本药物学著作《本草和名》和成书于公元984 年的《医心方》等已引
用《千金方》内容等,均可证明。日本学者多认为中国医学对日本影响最
大的著作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备急千金要
方》和《千金翼方》,除抄自和来自中国的版本多达近20 种外,日本翻刻
本也有10 种之多。中国已绝之宋刊本,在日本较好地保存着。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撰成后,在中国即有广泛流传,影
响也日益扩大。北宋政府成立校正医书局,孙思邈的两部巨著是其校正刊
行的10 种古典医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重刻、铅印达60 余种次,1955—1982 年间,仅人民卫生出版社曾五次影印,累计多达60000 余册,已为
许多国家图书馆和个人收藏。日本“《千金要方》发行会”于1974 年,将
其珍藏的宋版《备急千金要方》仿宋线装500 套,发行赠送各国元首等,
认为该书是“人类之至宝”。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和其他著作计约10 余种,
在现代国际科学史、医学史界也很受重视,有作为医学研究之重要参考文
献者,有引以为医学发展史之重要依据者,有探索其在医学、化学、伦理
学之贡献者。

孙思邈终生钻研医学,以“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
此”,故撰书名《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他一生“善谈庄老及百家
之说,兼好释典”,他据“道法自然”之理,劝告人们和医学家们“还须
蓄数百卷书,《易》、《老》、《庄子》等,闷来阅之,殊胜闷坐”。因
此,他不但注过《老子》、《庄子》等,而且在其医著中,无论疾病发生
之理论学说,或治疗原理和方法之论述、比喻,也不论人体之生理、病理


解释,或养生延年益寿之论,每可见其端倪。对于治学,他自谓“十有八
而志学于医”,年过百岁,仍“研综经方”,“手不释卷”,他称赞古代
哲医“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要求医学
家们“屏弃俗情,凝心于此”。他批评那些没有修养的医生时说:“世有
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他还告戒“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
“深自误哉”。孙思邈的疾病观是矛盾的,在他的著作中有时还把“天”
视之为万能的主宰,认为人“为善为恶,天皆鉴之”,“勿谓暗昧,神见
我形,勿谓小语,鬼闻我声”。在某些疾病的认识上,仍然视鬼神为致病
因素,治之以符咒等。有时则否定“天”的意志,把疾病看作生命过程中
难以避免的现象,又强调“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
温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斯盖造化必然之理,不得无之”。又
说“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还强调:“所以病苦,人自作之,
非关运也。”在这些思想指导下,他研究了性别、年龄、营养、气候、水
质、居处条件、心理、食物以及运动与否等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他坚持疾
病是可以治愈的,认为“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提倡预
防疾病和早期治疗,要求人们若有不适,就要早说,并指出预防和早治对
预后是截然不同的。孙思邈对前贤理论,比较重视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
是否有效。他十分尊重张仲景的伤寒学说和医疗经验的总结,但他并不墨
守其严格的六经辨证及其必然传变等理论,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三
纲学说。他在养生学方面很推崇稽康,然而对老子、稽康关于人寿限以及
某些理论并不赞成,认为其“辞旨远不会近”,有些脱离实际缺乏现实的
可行性。所以他突出强调“易则易行,简则易从”。关于人们生活,他主
张“不违情性不欢,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眄可行”等。他的
养生目的不再是什么千岁、成仙之长生不老,而是讲求实际的“百年之内
不惧于夭伤也”,“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是中国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位医学科学家之一,他不但学
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可为古今之楷模。

文献

原始文献

'1'(庸)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户医学
本,1982。

'2'(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清翻刻元大德梅溪书院
本影印,1982。

'3'(后晋)刘■等:旧唐书·孙思邈传,中华书局,1975。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孙思邈传,中华书局,1975。

研究文献

'5'李经纬:孙思邈生卒年代考,中医杂志,1963,3,第36—37 页。
'6'胡乃长、李经纬、胡昭衡:孙思邈生年考辨,中华医史杂志,
14(1984),3,第133—138 页。
'7'李经纬:孙思邈在医学发展上的伟大贡献,中医杂志,1962,2,
第34—36 页。
'8'李经纬:孙思邈在发展药学上的贡献,中华医史杂志,13(1983),

1,第20—25 页。

'9'朱晟:孙思邈的医德和化学成就,中华医史杂志,13(1983),1,
第26—29 页。
'10'赵石麟:孙思邈在小儿皮肤病方面的贡献,中华医史杂志,
13(1983),1,第34—37 页。
'11'李经纬: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和贡献,中华医史杂志,11(1981),4,。。 
第193—200 页。
'12'陈可冀、李春生:略论孙思邈对老年医学的贡献,中华医史杂志,
13(1983),1,第38—41 页。
'13'张文、段凤仙、韩中平等:孙思邈的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