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记者 >

第53部分

记者-第53部分

小说: 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用疑惑的眼神和他交换,似乎说这是高记者的幽默。于是他也想幽默一下,拿起一瓶“橙汁”说要不带几瓶“登计”,高记者一本正经地纠正说那是“橙汁”而不是“登计”。这回朱军和赵干事两人听明白了,便感到很惊讶,但谁也不点破,说那就带两瓶高登好了。送走高记者好一会儿,朱军还没回过神来,回忆着刚才高记者的神态感觉那可不是在玩幽默。可一个南方人,一个大记者,竟不知道“高橙”,实在令人奇怪。

  傍晚时分,高记者和赵干事采访回来,两人都显得忧国忧民,惆怅得连连叹气要喝酒,朱军赶紧摆上早准备好的四碟凉菜,在黄脸婆的白眼下仍然炒了四个热菜,然后把围裙一甩也凑到桌前,一边喝酒一边听他们的采访故事。“农民实在是太可怜了!你看那对八十高龄的五保老人,家徒四壁,每天还要为生计而上山劳动,真是可悲!”高记者哧溜喝进去一杯酒,怜悯地说。“我在这里不禁要问,我们党哪去了,人民政府又干嘛去了,这个情况一定要反映给中央高层,尽快引起他们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

  “朱老板,高记者真是个大好人,他看到老百姓生活困难,便拿出自己的钱给群众发生活费!好几十群众排起长队等待领钱,那场面真的是很令人感动。你想想,一人五块,也要花几百块吧!”

  朱军一听连连感叹,真是毛主席时代的干部又回来啦,他感动地举起杯,说:“为你比天还大的胸怀,为你同情老百姓的心情,我敬上你三杯!”大家一起喝干三杯后,朱军提出明天也和记者去看看。记者说这你就对了,过去不是常说先解放了天下人才能获得自己的最后解放吗,古人王安石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是个聪明人,开食堂赚点小钱实在没意思。朱军见高记者给自己做了如此评价,好像是要带自己走上记者道路似的,笑得合不拢嘴。而赵干事在心里嘀咕,这个高记者是有意还是咋的,竟张冠李戴,明明是范中淹说的,怎么安到王安石的头上。

  次日,他们调查采访的是一个砖瓦厂,去的时候朱军在食堂门口花十块钱雇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他颇为得意地和大记者上了车,旁边的人似乎有点酸溜溜的羡慕,说朱老板好像也成记者啦。走出小街,马上就是崎岖颠簸的山路,此时高记者给他俩分工,赵干事负责拍摄,朱军专管提包、拿茶杯和笔记本。走了半个多小时,被群山环绕的砖瓦厂映入眼帘,大家可以看到,砖瓦厂周围的山头基本被蚕食得千疮百孔,巨大的烟囱冒着浓黑的烟雾。朱军和赵干事当然明白,近两年青坪县经济发展较快,拉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包括砖瓦厂在内的相关产业。他们一行找到厂长,高记者先是把介绍信一亮,等对方看到那个大印后便马上收起,然后拿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先是查看工商、税务、建设和环保等几个证,没找出破绽后便说要到瓦窑里面看看。厂长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小心陪在左右,心里却是忐忑不安,看了一会儿高记者问窑子使用了多长时间,回答说大概有四五年。他冷冷笑着说真比愚公都厉害,老愚一辈子也没挖完大山,你们竟只用四五年就挖了这么多的山,难道你们是“土行孙”不成。厂长解释说自己也是刚刚从别人手里转包过来的。高记者问你知道砖瓦窑的使用年限吗,这些瓦窑早过了报废期,怎么还在使用呢,如果你们在安全方面出了问题谁来负责?机关枪般的发问弄得厂长满头汗水。他又是上烟,又是亲自拧开绿茶,可高记者看也不看,话说完后扭头便走。无奈的厂长见朱军有些面熟就和他套近乎,一攀谈知道这是开食堂的老板后,连说在你的食堂自己是喝过酒吃过羊肉的,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二百块悄悄塞在他的手里,悄声说还请老乡多包涵,朱军怕远去的高记者看见,便也把钱接了过去,然后贴近厂长的耳朵说,他们就住在我家里,只管晚上找他们好了。

  离开砖瓦厂,他们三人进到附近的村子访贫问苦。高记者看到一个四肢三残的中年人艰难地往一个妇女的铡刀下面“喂”草,便动了恻隐之心,他蹴在身旁接过残疾人手里的活干起来,那一招一式还真的像模像样。一边干着一边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了解人口、猪羊和家畜、土地以及经济收入情况,很快吸引了过路村民的围观。村民们反映一年才五六百元的人均纯收入,乡里却要收五十元没有名堂的费用。高记者很是气愤,叫朱军拿来本子记录,连说这些税收都超过百分之十了,显然是违反国家有关农业税的政策的。这样一来反映问题的群众越来越多,聚集得里三层外三层,高记者拍拍手,从兜里拿出一张“老人头”交到残疾人手里,说:“这里的情况我会向中央如实反映的,不过你们自己也要有信心,通过勤劳而致富,因为党和政府永远会带领你们走在小康路上的。”群众们见他给残疾人发了钱,便有村民喊叫“党的好干部来给大家发钱了!”聚集的人们纷纷向他伸出手,他从兜里拿出五块面额的几张票子发给那些年龄较大的,然后摊着手说我回去给政府反映,叫党给你们拿钱救济,说着便要离开。人群里走出一个满脸皱纹的中年人,他自称是本村村长,说便餐已准备好了,请几位到村部用。一说吃饭,他们的肚子果然都咕噜噜乱响起来,看高记者连连摆手,村长便对赵干事说你是县委的领导吧,我见过你,领导们下乡工作到了饭时吃顿便饭也应该吧。赵干事便说那就吃吧,吃顿便饭也不违反规定。不过千万不能超标。村长说这你就放心好了,我们就是想要超标也没这个条件,吃的是一菜一汤。

  午饭还真的是一菜一“汤”,菜是刚才宰杀的羊,一大盆清炖羊肉,“汤”便是白酒,大家心照不宣地吃喝了一阵,酒足饭饱之后,村长给打着嗝的高记者介绍说像本村的这种情况青坪县乃至全市的许多地方到处可见。

  下午时分他们回到家,砖瓦厂的厂长早在食堂里等候了。经过朱军的不停劝说,高记者才和厂长面对面地坐在饭桌旁。朱军进了厨房,把厂长给的二百块交到黄脸婆手里,老婆的脸色顿时好看了许多,夫妻俩一阵忙活后,朱军端着菜碟子出来时,明显看到高记者喜形于色的表情。饭后结算时,本来不到两百块的酒菜钱厂长却大方地甩下三百元,然后紧撵着记者走进房间。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记者和厂长亲切地握手,算是做了告别。厂长走到朱军跟前,擦着汗水说搞定了,终于搞定了!哥们,回头请你喝酒。朱军借点酒劲进了记者的房间想和他聊聊,记者却表示累了。

  翌日,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朱军依然起床给高记者准备早餐,等到八九点时,赵干事也甩脚蹬腿地运动着进了小食堂等候,左等右等直过了十点仍然没有动静,他俩害怕出啥意外就前去敲门,无论怎么敲里面就是没反应,朱军有些着急,找来另外一把钥匙把门打开一看,里面哪有高记者的踪影,那个他从不离身的皮包和照相机也不见了,倒是赵干事赠送的杂粮、红枣等土特产醒目地摆在写字台上。“我的相机呢?”赵干事见此情景着急地出了声,随即又像觉到了啥,声调平和地自我解嘲说看我这记性怎就忘记了呢,昨晚回家时不是把相机拿回去了吗,真是喝高了,高记者昨晚说了两遍,他今天一大早不需要我们送行嘛,怎么我们都忘记了呢。朱军绞尽脑汁也没回忆起高记者说过要走的话,再看赵干事的神情好像明白了什么,便也说真是贪杯,昨夜里真是喝高了,我们大家都喝高了,人家不要送那是客气,我们应该送送,别传到中央说我们青坪人不礼貌。“说什么呢!还耍嘴皮子。”赵干事没好气地吼叫。朱军再也没言语,心里盘算着自己不过是没收到几个房钱,而赵干事的两千多块照相机没影了,心里更加不舒服。

  高记者一走,朱军又像掉了魂,寝食不安比上次还严重。这时,《劳动者之家报·海山专页》已开始创办,并且在县里卖得很火爆,一看主编杨阳的大名,他感到机会来了,就铁定了要当记者的决心。觐见杨阳前,他准备了一蛇皮袋子青坪独有的皮薄、个大、汁多、糖分高的酥梨,还熬了两个通宵写了一篇“青坪苹果混在土豆里卖引起打架”的稿子。这个故事是在他食堂门口发生的真实事情,前些年,青坪县为了发展主导产业,号召全县人民在各类梯田上种植了二十多万亩苹果,因为干旱缺水,苹果很难长大,再加上果树品种属于淘汰的,这类苹果的身价自然大跌。近几年,苹果陆续进入盛果期,大量苹果积压,许多都喂了猪,一些地方不得不砍了果树依然重新种上庄稼。与此相反,眼下土豆的价格居高不下,一块钱才能买三斤,而元帅、红玉、国光这些苹果每斤才两角多钱。所以,经常有农民把苹果混在土豆袋子里当土豆蒙混过关。朱军家门前打架便是一例,买到苹果的汉子很是恼怒,将卖者暴打一通。

  毕竟是出道结识的第一个支持者,杨阳对找上门来的朱军真够意思,又递烟、又倒茶的很是亲热,还叫下属安排酒席,弄得他诚惶诚恐,十分不安。当杨阳问及食堂生意时,他连连感叹如今的生意十分难做,接着便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在报社找一个差事。“这恐怕不好安排,你看报社也没开职工食堂,其它的事情目前也不多,等以后报社发展壮大了,再考虑好不好?”杨阳说得很是客观。“错了,我可不是找你要当厨师的。”朱军有些急,忙把写的稿子呈上去。“是谁写的,故事蛮有意思的,完全可以拿到报纸上发表。”当听说是朱军自己写的,他疑惑地端详了一会儿,“要真是这样,那我就破例在你们青坪设个报社的办事处,给你个主任当当,专管报社的发行和广告,顺便也写点这样的稿子。”

  杨阳的一句话,朱军成了报社设在青坪的办事处主任。报社给他刻了公章,提供发票,朱军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很快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朱军开了头,不久后杨阳就在全市各县都设立了办事处,等到后来《牵手百姓报》创办起来时,这些办事处全部更名为记者站。

  算是个聪明人的朱军一开始便把办事处作为一个经营公司来打理,他聘请了几个得力助手,还把县委宣传部的赵干事拉进来专门负责给报社写稿,只要有稿件见报,便在正常稿费以外额外给他两倍稿酬的奖励,不过,所有稿子必须同时署上自己的大名,激励措施确保稿件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至于报纸的发行,他把报纸交给青坪街头有点恶名的一个闲人承包售卖,本来报社每份报纸发出价是三毛,朱军却两毛五交给了闲人,且当日销售不了的报纸他再全部回收。闲人雇了几个小混混,到车站、广场或者沿街挨着门市叫卖,本来这份报纸的内容就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版式也新颖,得到了市民们的接受,加上这些门市小老板们也不愿意为了区区五角钱的报钱而惹混混们不高兴,所以报纸发行很是顺当。两大块业务划分出去后,朱军真正做起了一流记者,他每天就是打打电话、跑跑单位和企业,拉拉关系便能搞定一个专版或者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