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战笔记:一名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
“摆平”了美国国内舆论,还得“摆平”世界舆论。面对世界舆论,美国摆开了战略级信息攻心战的大战场,它要用张扬美国战争意志的传媒信息去覆盖全球。这就是“构成冲突政治内容的战场外的战斗”。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化时代,将战争意志扩展到战场以外去,实现超越战场的战略目的,这是战略级信息攻心战的要义所在。一次局部战争的军事战场是一个“点”,围绕这场局部战争在广阔空间内展开的宣传战、攻心战却是一个“面”。信息化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追求这种“点”“面”综合效益的最大值。
为了再次向伊拉克开战,美国针对世界舆论的战略级信息攻心战早已开始了。2002年,美国就新设立了一个直属白宫领导的“战略影响办公室”,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更名为“全球宣传办公室”。它制订了一整套全方位展开信息攻心战的周密计划,反反复复向全世界宣传“萨达姆是暴君”,“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分子”,“伊拉克是邪恶轴心”,“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等。
可是,美国要明火执仗用武力去吃掉一个主权国家,在世界舆论面前仍然遇到了极大阻力。为此,伊拉克战争中,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战争策划者们根据“信息战就是要控制信息领域,以便利用它去影响人”这一理论,对战地新闻报道作了超乎寻常的安排,允许约550名记者(其中美国记者约400名)对美英联军进行“嵌入式”采访。让这些记者登上小鹰号航母,或插入美英联军的某支作战部队,随军行动,报道伊战全过程。很显然,美国看准了信息化时代新闻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它要让这支庞大的记者队伍充当强大的“精神扳手”,去影响世人视听,扭转世界舆论。
这次全世界“热播”伊拉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白宫和五角大楼通过这类大动作一手导演出来的。美国希望大家都来免费观看这场战争。看什么?看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厉害,看美国军事实力之强大,看美英联军进攻之神速,看伊拉克军队之不堪一击,看萨达姆之可悲下场,等等。在这股强大的“战场信息流”背后,蕴含着美国想要表达的战争意志:“谁还不服气?请看伊拉克!”“谁敢与美国作对?请看萨达姆!”
美军现在每打一场战争,都要抛出一些新名词。这次抛出的是“斩首”与“震慑”。“斩首”是要斩萨达姆之首,“震慑”却是除了“震慑”伊军,还要“震慑”世界,这是美国战略级信息攻心战的战略企图所在。
据媒体消息说,美国国内每天晚上有86%的公众都在通过电视了解伊拉克战争。全世界每晚收看伊拉克战争电视实转播的观众更是多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它完全证实了托夫勒夫妇和斯坦教授十多年前的预言:“明天的一些最重要的战斗将发生在舆论宣传战场上。”
美国针对世界舆论发动的信息攻心战,总导演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操作手是美军中央司令部新闻发布官布鲁克斯准将。美军中央司令部前线指挥所开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郊外的赛利耶兵营,下设美军前线新闻中心。布鲁克斯准将每天要在新闻中心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在巴格达也要每天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两人唱对台戏,展开新闻对攻战。开战后的头十几天,两人势均力敌。萨哈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天妙语对敌,一出“空城计”唱得精彩纷呈。但巴格达陷落前夕,赤手空拳的萨哈夫终于抵挡不住,拍马而退,神秘消失。至此,只剩下布鲁克斯准将一个人唱独角戏,美军完全控制了战场信息发布权,以一家之言左右世界视听。
美军打信息化战争,“硬”的一手关键在于夺取战场控制权,“软”的一手关键在于夺取舆论控制权。美军为了控制舆论,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他们事先把美国国内一些“听话”的记者召至科威特沙漠中进行战地新闻报道培训,使之成为“骨干”,为庞大的记者交响乐队领唱。在美军赛利耶新闻中心,记者席的座次既不按到达先后排列,也不按国别字母排列,而是按美军的战争意志排列。最*近新闻官讲台的两把椅子,一把是美联社的,另一把是英国小兄弟路透社的。第一排有20把椅子,德国电视台的记者提前将本台的座签贴在了第一排的椅子上,但这位记者一掉屁股,他贴好的座签已被移至二排,因为德国此次是反战国之一。有的媒体记者的提问比较尖锐,从此再也得不到提问的机会了。美国有位著名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过去因报道越南战争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这次由于接受了伊拉克电视台采访,说了一些与美军战争意志不相符的话,立刻遭到美国NBC电视台解雇。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伊拉克审讯美军俘虏的图像后,美军新闻发言人明确警告说:“我们对贵台播放美军士兵受审的图像表示失望,希望其他媒体不要仿效。”没过几天,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遭美军导弹袭击,一名记者被炸死。各国媒体中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对美军不利,攻入巴格达市内的美军坦克悍然向各国记者云集的巴勒斯坦饭店开炮,用炮口同记者们对话,路透社和西班牙电视台各有一名记者丧生。
这一严重事件遭到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和各国记者强烈抗议,但在美军强大的战争机器面前,这类抗议声微弱得不值一提。对此,连一位英国记者都看不过去了,他说,“美国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尊重国际法”。
美国的舆论宣传说是“软”的一手,到了关键时刻却很“硬”。像美军以强大实力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一样,美国也在新闻场合蛮横地夺取“制舆论权”,以便用张扬美国战争意志的信息洪流源源不断地冲刷众说纷纭的世界舆论。
四
直接针对伊拉克军民的信息攻心战,是配合战场上的军事打击一道实施的,这是一种“软硬兼施”式的作战方法。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军事行动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军事打击的心理效应。无论是“斩首”行动,还是“震慑”行动,其战役企图都是为了“震慑”伊军,打垮伊军的精神支柱,迅速瓦解其战斗意志。这是蕴含在军事打击中的攻心战成分。除此之外,美军还有信息攻心战的全套专业本领。
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3月20日凌晨以“斩首”行动打响的,而在开战前的几天内,美军已对伊军将领们实施了一轮无声无息的心理轰炸。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两天,3月18日的英国《泰晤士报》就已登出一篇题为《先是邮件,后是导弹》的报道,第一句话就说:“美国对伊拉克的轰炸已经开始。”什么轰炸?心理轰炸。用的是什么炸弹?电子邮件、住宅电话、传真、传呼、手机短信息。《泰晤士报》的报道是这样描述的:“华盛顿将伊拉克高级指挥官作为目标,以高度的精确性和越来越高的频率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甚至呼叫他们个人的移动电话来向他们施加压力,敦促他们背叛或反抗萨达姆·侯赛因总统。”
美军实施这种心理轰炸,同样是仰仗它所拥有的强大信息技术优势,“在空中和太空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电子窃听平台的帮助下,美国人能够通过伊拉克主要军事指挥官的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与他们交流”。这篇报道说,“据官方消息,这些谈话的反馈内容十分积极且令人振奋,它们表明,即使如共和国卫队这样的所谓精锐部队,也准备不战而降”。美国军方“已经了解(伊军)指挥官中有哪些将进行战斗,而哪些会很快倒戈”。这篇报道最后以威慑的口气说,在未来几天内,这种心理轰炸将让位于高度精确的导弹闪电战,它将是“战争史上打击最精确、最致命的空战的第一夜”。
美国蓄意通过英国媒体透露出这条来自美国的“官方消息”,本身就是一颗超级心理炸弹,它足以离间萨达姆及其军队高官,在他们中间制造出猜疑、不信任等等恶劣气氛,引起种种思想混乱。
这篇报道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新动向: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无论军事打击还是攻心战术,都在走向“精确化”。军事战场已进入了精确打击时代,心理战领域也同样进入了精确攻心时代。过去心理战领域的大面积散发传单、广播喊话等办法,也和战场上的狂轰滥炸等“粗放型战争”的老办法一样,都将逐渐过时,代之而起的将是“精确型战争”的一套全新的攻心战办法。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虽然仍沿用了散发传单、广播喊话等老法,但它更注重的办法已是针对伊军将领中的一个个具体对象,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逐个进行精确的心理轰炸,将一枚枚心理炸弹通过个人化的信息管道,直接导入攻心对象的内心。托夫勒夫妇在《第三次浪潮战争》中说:“有时对战争新闻进行适当的‘编造’,同摧毁敌人的坦克部队一样重要。”开战后,美军迅速对伊军展开了第二轮攻势强大的心理轰炸,这一轮使用的心理炸弹是一连串蓄意编造的假消息。“斩首”行动刚结束,立刻飞出一条消息说“萨达姆已经受伤”,“正在输血”。另一条消息说“萨达姆长子乌代已在一次内讧中负伤”。还有一条消息更惊人,“美军正在与伊军高级将领举行投降谈判”。在南线的巴士拉,有一条消息说“伊军第五十一师八千名官兵在师长、副师长带领下向美英联军集体投降”。另一条消息说“伊军十一师官兵在幼发拉底河附近与美军交火后投降”,如此等等。至于对某些电视画面进行剪辑加工,更不在话下。人们随后从其他媒体的报道中陆续发现,美方抢先发布的上述消息,许多都*不住。伊军五十一师师长迅速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否认投降之事。萨达姆4月5日又出现在巴格达街头。可是,美军蓄意编造的这些假消息一经出笼,立刻会使伊军官兵产生心理震荡,美军的攻心目的已经达到。即使伊拉克方面事后对某些假消息予以澄清或纠正,其负面效应却已无法挽回。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还投入了专业的心理战部队。由美空军第一九三特种作战大队和美陆军第四心理战大队组成的心理战特遣队,从空中和地面对伊军实施了强大的心理攻势。心理战飞机除向伊拉克境内散发了几百万份传单外,还不停地从空中向伊拉克军民播放“倒萨”广播和电视节目。美军空投到伊军阵地和居民点的收音机只有一个频道,一打开就能听到美军心理战飞机上的广播,别的频道收听不到。美军心理战飞机上送出的电视信号,可以插入伊拉克电视台正在播放的电视频道播出。美陆军心理战特遣队员大多精通阿拉伯语,掌握有伊军指挥官的个人详细信息及联络方法,不仅可以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还可设法直接拨通他们的住宅电话与之交谈,有时甚至背着钱袋直接找上门去收买。有消息说(事后从美军前线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将军口中得到证实),不少巴格达伊军指挥官事前已被美军心理战特遣队员用金钱收买,他们有的“因病请假”,有的自动回家,有的暗中帮助美军。由此可见,美军的信息攻心战连“金弹”、“银弹”都用上了。对于美军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