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禅海蠡测 >

第12部分

禅海蠡测-第12部分

小说: 禅海蠡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物。”故知山河大地(物质)与此身心(身亦物质),同为一体之所生。唯识之理,亦同此说,谓皆为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生者。姑置宇宙万有山河大地而不言,此之心身,实为心物一元体性之二用也。今修定者,不徒以治心得定为可;若身不调,心何能定?换言之,若心不定,身岂能调哉!故修定慧者,首当调此心身,心身初既得调,定力已生,工力日久,此心此身,打成一片,与虚空相同,进而返合于本体,起而用之,与本体功能相应,既感而通,即可得神而通之之妙用矣。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
  举凡学佛参禅,或其他宗教,乃至各类外道,原其用工之基,无不从事禅定。但此所谓禅定,即通常所谓静也。如练习打坐者,乃禅定工用之一种姿势,非打坐即禅定也。即事禅定矣,初则不易宁静,及其稍得静相,有二种现象,最易发生。
  一、感觉身体起变化,如气血流通,丹田发暖,或一身发冷发热、发痒发汗,或不知不觉中,自起动摇,或感轻松愉快,或如有物流动,如此状态,不定何种,或有规律,或无定则,随时发生。身体胜常,似感健康增进,头脑清利,耳目聪明,色气光润。凡此种种,皆静中发生之必然现象。何以有此状态之发现?须知吾人身体,潜在功能,有一种生机不绝之力量,在生理学上,称之曰本能活动。此本能活动,通常人于不知不觉间,皆起作用。试举二例:如人睡眠,右侧卧久,不待知觉另起作用,自然向左翻卧睡。当左右调换时,意识不知也。如人骤然跌倒,两手两足,于刹那紧急之顷,自然据地支身。此即本能活动之显著现状也。此种本能,即为身体新生力量之生机,不待意识作用而起。如以意识作用,反而障碍此本能之活动矣。故思虑劳动过多,则损伤健康而感疲劳。故病人须休息,以恢复健康,休息与睡眠,医称为不要钱之多种维他命。因人在休息睡眠之时意识潜伏,可使生理本能活动,自然起作用,故健康可复,精神骤长。人在习静禅定中,自然走入宁静状态,故本能活动作用,渐感恢复。因静中意识之感觉未尽灭也,故本能之种种现象,发生知觉。一般人以为吾有工夫,有道行,自己不同于常人,即生胜解,自以为通矣。执著此事,即生种种幻觉境界,即佛所说之魔境,当知此乃自然静相中之自然、必然、当然现象,不足为奇。
  二、静中忽感光明显现,或眼闭时,感觉头上,或目前,或全身,或内部发光。甚之,暗室见物,夜视如昼。如贪著其事,渐于此光中,显现许多幻境。初则如云雾,如梦影,乃至一切人物鲜明,随心可现。念见菩萨,菩萨即至。念见上帝,上帝即现。念见鬼神,鬼神即出。不但见之,且可闻其声,日久工深,乃至可见人事上之种种事实,试之亦验。于是自谓得道得通,位入仙佛,不同凡人。甚之,如另有一身,完全同我,可自由出入于此身之外,神游远近,一切如意,称为出神。若此等等,乃静境中偶与本体功能宇宙之光与电磁,骤起一种变幻相似之通。贪著其事,即入魔境。何以静中有此现象发生耶?此乃心理与生理自然功能之一种变幻现象也。静中之时,心理上明了意识,渐渐沉寂不起,思虑作用,陷入昏迷状态,其潜意识(唯识学称独头意识,亦名独影意识)忽起作用,可发生以上种种现象。然不尽为心理作用,人之生理,纯为物质,此物质与宇宙间之声光电化等功能,同一活动,互相感通。故道家称人身乃一小天地,盖谓人之身体,为一具体而微之大宇宙也。平常吾人,都在运动中,与万物相同,皆在放射,皆在消散。忽在静中,生理之自然功能,偶感外光外力之交互作用,由动至静,如两力摩擦,忽然发声、发热、发光,于是引起心理上之幻觉。渐至心理久习于变态幻觉,生理亦入于变态幻觉。自以为道为通,不智孰甚!凡此之类,上者终日在幻觉幻想中过其生活,下者因习此而使生理上之消耗过甚,终至夭折而亡。若发狂,或至脑充血,皆当然现象,必然结果也。以前香港有一小僧,在打坐时,用小电泡安放手中,可使发光,众以为神,常作表演,一二年后,即告夭折,其愚可愍!凡静中感种种魔境事,《楞严经》言之极详,不待赘说。佛经初期翻译,“魔”之一字,译为“磨”,磨者,有磨炼磨折之义。后译佛经,改为魔字,乃与魔鬼妖精发生联想,走入神秘范围矣。学者当以智勘慧察,不可妄从,否则,即为精神症,或精神分裂症,实非得道,切勿自误。
  凡习禅定静行者,发生第二类光幻现象,以女性较多,幼童亦易。此外,以生理有病态,心理多幻想,或智虑暗昧者,最易发生。何以如此?皆与生理心理有关,剖析至繁,姑不具论。唯女性与幼童,定力易至,慧力稍差,男性以慧力易得,定力难坚,此二种不能调和,亦心理与生理上天然之等差,非修持有素,殊不易得定慧等持之正三昧也。禅定习静者,发生以上光影幻觉作用,大抵皆在昏沉(迷惘)状态,犹如催眠时之昏迷情状,自不觉察,潜意识发起作用,习此用力既久,贪著其事,心理意识,完全趋入幻觉、错觉之中,即为魔事矣。若能当此现状发生时,智照了然,不随任感觉、幻觉、错觉之转移,于一切光色音声幻境而不著,终至灭尽感觉,不落昏沉,亦不散乱,灵明无物,方可得正定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故知一切幻境,即皆是虚妄,不可取著。不但幻境不可取,即定相现前,亦不可取。如有定相,亦在一切凡所有相,即皆虚妄之中。世之习佛道者,闭目藏睛,贪看光景,为人判断祸福,自以为得道,其慎戒哉! 若能不取著此种现象,于静中生理上起任何变相,了知其不过是心意识所起之感觉,即猛自检查,使心念不动,自然如雨过天青,终归平静宁谧之境矣。
  正定所发之通明
  经谓“通自定发”。此所谓定,乃正三昧,非相似静境。若至九次第定之第四禅定,久住功深,然后起用,依诸教授方法修持,渐使色身气脉一一转变,终使心身融合无间,心息自由控制,迅即入定,觉受尽灭,如欲出定,随意发用,常光现前,与本体合其功能,然后通明之力,可随意发起。《楞严经》云:“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此所谓伏归元真者,即心身寂定,返伏体性。住此定久,体性功能,自在发耀光明。此中事相理趣,未可尽以言语文字传之,恐落筌蹄。要之,能了一心,不再随妄流转,仍是一色边事,必再能转得此身(物),则心物同返于法尔本性,体用皆可自由矣。习密宗者谓:显教与禅宗,不修气脉,终不能即身成就,故神通不得发起。孰知禅宗法门,以直见本性为学,若果能彻见本性,则神通妙用,自然具足。岂不见《楞严经》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地、水、风等,亦复如是。得见本性者,自然应用无碍,自家故物,不待外求。苟有未能,以其功未齐于诸圣,力不充也。唯神通虽是妙用,终为幻妄;未得漏尽通者,如偶发神通(五通),必至随妄流转,堕于魔外数中。佛法以正知正见教导世间,使一切众生,皆得般若,度为究竟,若以神通设教,反使众生易着幻秘,难入正觉之途。故吾佛遗教,制戒神通,经谓大阿罗汉,亦有神通,亦无神通,而其得漏尽通者一也(义见《大智度论》)。禅宗正见,尤不重此,丛林规范,以神通惑众者,迁单(放逐)。佛之正法眼藏,不至入于外道之流,端赖有此戒制。故禅门宗师,或有以神通示迹者,必故示狂颠,不提持正印。荷担慧命者,则不言神通,以平实为人,作人天表率。今录禅门古德行迹,有关于神通者数则附后,以见禅宗非不能即身成佛,形神俱妙,第所不取耳。隐峰禅师……冬居衡岳,夏止清凉。唐元和中,荐登五台。路出淮泗,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交锋,未决胜负。师曰:吾当去解其患。乃掷锡空中,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视,事符预梦,斗心顿息。师既显神异;虑成惑众,遂入五台示灭。
  普化禅师。临济初开堂,师首往赞佐。唐咸通初,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我一个直裰!人或与披袄,或为布裘,皆不受,振铎而去。临济令人送与一棺。师笑曰:临济厮儿饶舌,便受之。乃辞众曰:普化明日去东门死也。郡人相率送出城。师厉声曰:今日葬不合青鸟。乃曰:明日南门迁化。人亦随之。又曰:明日出西门方吉。人出渐稀。出已复还,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门外,振铎入棺而逝。郡人奔走出城,揭棺视之,已不见。惟闻空中铎声渐远,莫测其由。
  瑞岩彦禅师。尝有三僧,胡形清峭,目若流电,差肩并足致礼。师问曰:子从何来?曰:天竺。曰:何时发?曰:朝行适至。曰:得无劳乎?曰:为法忘劳。谛视之,足皆不踏地。师令入堂,上位安置。明旦,忽焉不见。又尝有村媪来礼,师曰:汝莫拜,急归救取数百物命。媪归,见其妇方拾田螺归,媪因亟投水中。又数家召斋,一一同时见师来赴。生平神异之迹,不可胜述云。
  大道谷泉禅师,性耐垢污,拨置戒律,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师不以介意。得法于汾阳昭禅师。……山有湫,毒龙所蛰;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过者不敢喘。师与慈明暮归,时,秋暑。捉明衣曰:可同浴。明掣肘迳去。于是师解衣跃入,霹雳随至,腥风吹雨,林木振摇。明蹲草中,意师死矣!须臾,晴霁,忽引颈出波间曰:①!明尝遣南公 ( 注①:内力外口 )。 谒师,师与语,惊曰:五州管内,乃有此南扁头道人耶!及南公住法轮,师复以偈招之。南公以师坦荡忽绳墨,戏酬以偈曰:饮光论劫坐禅,布袋经年落魄。疥狗不愿生天,却笑云中白鹤。后住保真庵,盖衡湘最险绝处。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盘绕之。师解衣带缚其腰,中夜不见。明日,策杖遍山寻之,衣带缠枯松上,盖松妖也。……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怜态,指其肉,又指其口,屠问曰:汝哑耶?即首肯。屠怜之,割巨脔置钵,师喜出望外,发谢而去;一市大笑,而师自若。以杖荷大酒瓢,往来山中,人间瓢中何物?曰:大道浆也。……嘉佑中,男子冷清,妖言诛。师坐清曾经由庵中,决杖配郴州牢城。盛暑负土经衢,弛担作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②。不是上天堂,便 ( 注②:上祝下土)。是入地狱。言讫,微笑,泊然如委蜕。阇维,舍利不可胜数,郴人塔之,至今祠焉。
  云居膺禅师,结庵于三峰,经旬不赴堂。洞山问:子近日何不赴斋?师曰:每日自有天神送食。山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师晚至,山召膺庵主,师应诺。山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师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觅寻不见。如是三日乃绝。
  仰山禅师。有梵僧从空而至。师曰:近离甚处?曰:西天。师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