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47部分

摩萨德秘史-第47部分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死亡名单上的人。
    慕尼黑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举国哀悼。摩萨德首脑扎米尔受到了了解内情的高
级官员们批评。因为在此之前,“黑九月”的恐怖分子曾在以色列的利达机场,向
候机室的大批乘客扔手榴弹,并用自动冲锋枪扫射,致使100 多人或死或伤。而在
以色列运动队开赴联邦德国之前,摩萨德就不断得到关于“黑九月”在慕尼黑举行
奥运会期间要显示其威力的情报,但这将是什么性质的行动,却无人知道。扎米尔
显然大意了,他认为恐怖分子是不敢袭击以色列运动队的。
    不过,扎米尔还是提前一个月派了两个特工去联邦德国,仔细检查联邦德国安
全机构保卫以色列运动队的计划。当对联邦德国方面做出的严肃保证感到满意时,
两名特工就撤回了。去参加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队既没有武器,也没有任何准备来
对付恐怖分子的袭击。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代表运动队负责与当地保安机构联系
的竟是一位随队医生。
    扎米尔面对非议,为自己辩解说:世界上只要存在着横下一条心来拼命的残暴
敌手,而一个国家周围又没有筑起防护高墙和拉起吊桥,那么,任何一个负责国家
情报安全的机构都不可能做出保证,他们能保护本国的人民永远免受恐怖分子的袭
击。
    然而,不管扎米尔怎么解释,人们对摩萨德多少有了一些不信任感。总理梅厄
夫人虽然安慰扎米尔“伐树的时候,总会有木屑飞出来”,但事实上她已任命其宠
臣阿哈隆·亚里夫将军为“恐怖主义事务特别助理”,夺去了扎米尔的一部分权力。
    不过,“黑九月”造成的灾祸也给摩萨德带来了一个立竿见影的好处,一夜之
间,它的预算几乎增加了一倍。利达机场和慕尼黑的残杀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使
扎米尔得到以色列政府批准,允许他的摩萨德使用“暗杀”这一残忍的最后一招。
这显然是一种极端的、恐怖主义的报复行为。
    扎米尔给这个报复性的暗杀行动取代号为“上帝的复仇”,并且开始酝酿复仇
的对象。这一次,扎米尔决心要暗杀与巴解有关的“黑九月”、“法塔赫”(另一
恐怖组织)中的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使这些恐怖组织运转不灵,而不是对难民营
进行饱和轰炸。扎米尔借助电脑作了冷静而精确的分析,制定了他的“死亡名单”。
    名列首位的当然是“黑九月”的头头,慕尼黑惨案的主谋者阿里·哈桑·萨拉
迈。这个30刚出头的英俊的巴勒斯坦人,我们已经作了介绍。
    名单上的第二位是阿布·达乌德,“黑九月”的爆破专家,萨拉迈的老同学,
慕尼黑惨案的同谋者。
    第三位是马赫穆德·哈姆沙里,知识分子,是“黑九月”驻巴黎的外交官,也
是巴解组织的发言人。
    第四位瓦埃勒·兹怀伊特也是个知识分子,诗人,是“黑九月”驻意大利的头
头,他被列在第四位。
    第五位是法学教授巴西尔·库拜西博士,扎米尔认定他参与了为“黑九月”提
供武器的活动。
    第六位是卡马勒·纳塞尔,是“法塔赫”组织公共关系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巴
解组织的发言人。他与哈姆沙里、兹怀伊特和库拜西有所不同的是,他毫不隐瞒自
己与恐怖组织“黑九月”有往来。
    第七位凯马勒·阿德万也从不隐讳自己负责“法塔赫”在以色列占领区搞破坏
活动。
    第八位是穆罕默德·尤素福·纳杰尔,又名叫阿布·尤素福,巴解组织的高级
官员之一,专门负责“法塔赫”和“黑九月”之间的联络工作。         第九位是穆罕默德·布迪亚,他是一名演员兼戏剧导演,也是经常出没于交际
场所的花花公子,巴黎的知名人士。但是人们只知道他是位艺术家和寻花问柳的好
色之徒,却不知他是“黑九月”的外交部长。
    第十位是侯赛因·阿巴德·希尔,他是巴解组织与克格勃之间的联络官。
    名列最后的是瓦迪·哈达德博士,扎米尔认为他是“黑九月”的高级谋士,只
是拿不准他究竟是一条“大肥鱼”,还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虾米‘。不过,为了
表示以牙还牙,为被杀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抵命,死亡名单要凑足11个人,这样,
他就被注定列入名单了。
    暗杀目标已经确定,接下来将要从事更复杂的事情:选择杀手。扎米尔曾明确
地讲,他需要那种对杀人深恶痛绝,但是经过专门训练,学会了杀人的人。
    一支训练有素的暗杀队伍——“死神突击队”成立了。扎米尔规定,“死神突
击队”分成若干个小组,暗杀每个目标动用一个小组。暗杀前先设法建立自己的掩
护和安全的藏身之处,研究谋杀目标的生活习惯和所采取的安全保卫措施,策划行
动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制定出行动方案报到摩萨德总部审核,“死神突击队”的头
头要前来检查行动计划,扎米尔至少也要亲自去一次,听取报告,视察现场,对行
动计划作出修改,然后才给以最后批准。在暗杀小组进行暗杀袭击时,扎米尔则总
是远离现场的。
    暗杀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领到一份“死亡名单”和有关的详细资料。扎米尔要
求他们记熟后就将其全部烧掉。这些暗杀目标是按扎米尔认为的主次顺序编排的,
当然,扎米尔不要求暗杀小组按照名单上的顺序追杀目标,而是听凭暗杀小组视行
动方便而定。
    扎米尔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来划分名单上的暗杀对象。他把带有武器和保镖、对
外公开是“法塔赫”或“黑九月”头头身份的人称为“硬”目标,如萨拉迈、纳塞
尔等。把从不公开其真实身份,只是利用从事的公开职业作掩护,在西方国家有着
固定的居住处的称为“软”目标,如哈姆沙里、兹怀伊特等。
    扎米尔指示暗杀小组最好先从“软”目标下手,因为“硬”目标的名字虽然家
喻户晓,但他们戒备森严,行踪诡秘,备有非常隐蔽的安全据点,有的甚至从来不
在同一间屋里住两夜。而“软”目标则不那么神秘,他们在西方国家参加一些教育、
文化或外交活动,自以为暗地里干的事无人知晓,因此可以高枕无忧,其中有几个
暗杀对象目前的住址居然可以在有关的情报资料中找到。当然,这并不是说暗杀小
组就可以不作任何准备,像捻死一只蚂蚁那样轻而易举。事实上,不管追杀对象有
多“软”,都得进行周密策划。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把人杀死,而在于杀死人后
如何安全脱身。万一被警察当局抓住,以色列人不管动机如何,犯下的将是谋杀罪。
这不仅仅是特工个人的命运问题,也不只是摩萨德的声誉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
家的威望!
    不过,说到底,对付“软”目标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他们容易被发现,也不
太会搞错,他们从不乔装打扮,在公开场合允许让别人照相,甚至在自己住的公寓
门上挂着铭牌。如果有人问起他们的姓名,他们就会彬彬有礼地自报家门。
    扎米尔之所以要求暗杀小组先去干掉“软”目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
时间问题。慕尼黑惨案发生于9 月初,案发后,“硬”目标在短时期内肯定不会抛
头露面。而时间一长,这次惨案将渐渐被世人遗忘。到那时摩萨德搞暗杀,公众舆
论,甚至恐怖分子自己,可能都不会将这次暗杀与以前的惨案联系起来。因此,
“上帝的复仇”会被视为无故杀人。扎米尔不知道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
话:“复仇好比吃一道菜,最好凉了再吃。”不过,扎米尔要是知道的话,他决不
会苟同,而会说:“趁热打铁!”
    2 .枪击兹怀伊特。
    第一个要被干掉的目标定下来了,是“死亡名单”上的第四位:瓦埃勒·兹怀
伊特。他是一位在意大利罗马住了长达16年之久的巴基斯坦知识分子,正式工作是
利比亚驻罗马大使馆里的翻译,这无疑是他从事活动的好地方。
    兹怀伊特给人的公开印象是:一个一文不名的诗人,一个对别人无害的知识分
子,一个流落异乡的翻译。此外,他讨人喜欢,获得了一位意大利寡妇的欢心。他
对自己国家的事业或许抱着一点生来就有的同情心。但是,摩萨德认为是他策划了
1968年劫持以色列航空公司从罗马飞往阿尔及利亚班机的行动,从而拉开了国际恐
怖活动的帷幕。而且,他最值得炫耀、最超乎想象的行动,就是他风度翩翩地与来
罗马旅游的两位英国姑娘交上了朋友,主动为她们导游,临别时赠送她们收录机,
其实里面装有定时炸弹。一无所知的姑娘们把它带上了以色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
—707 飞机,差一点造成机毁人亡的特大恐怖事件。
    现在,扎米尔手头有材料证明他是“黑九月”在意大利活动的头头。
    1972年10月16日夜里10点左右,40岁的兹怀伊特像往常一样,从他的意大利女
朋友家里出来,手里拎着一只杂货袋,大步流星地走回家去。他住的是劣等公寓,
门厅和过道总是漆黑一团,为了省电,电灯打开后,几分钟后便自动熄灭。兹怀伊
特走进公寓大门,一点也不在乎四周的黑暗,他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电梯走去。
    突然,电灯打开了,暗杀小组的两名特工出现在兹怀伊特面前,但他丝毫没有
感到恐惧,也许只是感到有些迷惑,他继续向前走,就在双方离有几步远时,一名
特工用英语问道:“你是瓦埃勒·兹怀伊特吗?”
    提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走一下形式。在灯亮的一刹那,两名特工就立即认出了这
位瘦长的在罗马当了多年巴解组织代表的诗人和翻译,他们曾无数次地仔细研究他
的照片,熟记了他的个人履历和有关情况。
    “您是瓦埃勒·兹怀伊特吗?”
    特工又问了一遍,问得很随便,而且很有礼貌,兹怀伊特没有马上产生怀疑,
两个特工手中没有武器。扎米尔曾对他们说过:“要和目标套近乎,好像他就是你
的亲兄弟一样,让他自己暴露身份,然后再拔枪,拔出枪来就要立即射击。”
    兹怀伊特要暴露自己的身份了,他的眼睛和头开始动了,准备肯定地点一下。
但是,也许预感或警觉制止了他,他没有把头点到底,而是说:“不是。”
    可这时两个特工已经动手了,他俩右脚后退半步,双膝微屈,成半蹲姿态。紧
贴于体侧的右手撩开上衣,抓住手枪柄,左手心向下,成半圆形压在“贝雷塔”手
枪上,随着拉动套筒发出的“咔嚓”声,击锤和撞针处于待发位置,第一颗子弹从
弹夹跳入弹膛,整个过程不到一秒钟,特工们为了快速地、熟练地瞄准练了不下100
万次。
    兹怀伊特大概毫无防备。从有关他的情报得知,他连枪都不会带,他也没有保
缥,只靠颇为可信的掩护身份来保证自身安全。现在,手无寸铁的兹怀伊特大叫着
“不”,脸上露出任何人在此刻都会有的表情。
    两个特工在一秒钟内几乎同时扣动了扳机,装有消音器的贝雷塔手枪发出柔和
的“咔嚓”声,兹怀伊特倒下了,身中14发子弹。
    据事后马路上的目击者说,他们看到好像是一对谈情说爱的男女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