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名著诞生记 >

第33部分

中国名著诞生记-第33部分

小说: 中国名著诞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乔光朴的基本性格特征。而且这个人物的个性和霍大道的个性差异很
大,放到一块写容易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但是,我进一步结构故事的时候,问题出来了,我发现这个厂长根本不
会和冀申发生冲突,更不可能拉上石敢去上任。现实生活告诉我,现在固然
需要诙谐多智、会生活、会处关系、会工作的干部:但更需要大刀阔斧,敢
负责,敢于冲破人为的蜘蛛网的干部。现在企业里最缺少的不是不敢讲民主
的厂长,而是不敢集中的厂长。可是,我现在设想的乔光朴,根本不是这样
的人,他没有敢想、敢干、敢抓、敢管的气魄,不会大刀阔斧地采取行动。
现实生活和创作规律都逼使我不得不重新琢磨乔光朴的性格特征。

这时,另一个我跟过他多年的厂长在我心里活动起来了(到现在我也很
奇怪,他为什么不早来报到,害得我走了一小段弯路)。这个厂长批评干部
相当狠,尤其是对老同志,对青年干部则好得多。当时,哪个车间出了问题,
车间主任拍挨批,都叫青年干部去汇报。他每天上班来,必定到各主要车间


去转一圈,从他嘴里听不到“研究”、”商量”一类的词,他说了的事就非
得办不可,什么问题反映到他那儿就算到头了。有时供应科搞不来材料,他
就亲自出马去搞材料。有一次把这位厂长激怒了,他竟找到了周总理,请总
理给批条子。

有一回,车间里需要高压无缝钢管,厂长告诉了供应科长,供应科长派
了一个采购员到上海去买。这个采购员办事不干脆,去了一个星期还没有买
来。在生产调度会上,车间里又提出钢管问题,厂长马上问供应科长,科长
不敢说别的,只好当面撒谎,说钢管已经买来了,车间可以去领。说完以后,
供应科长借去厕所的机会溜号了,一口气跑到车站登上火车就去了上海,第
二天他从上海打电话给车间,说钢管已经发货。他若是买不来钢管,又没有
正当的理由,简直就不能再见厂长的面了。还有一件事,有一年六月底,厂
里要安装一台重要设备,技术人员和工人经过商量,认为至少需要十天的时
间。厂长却指示必须三天拿下来,七月一日的早晨必须试车投产。布置完任
务以后,他就搬把椅子往现场一坐,不说话,也不跟着干,更不干扰工人干
活,整整三天三夜没见他打过盹,没见他打过哈欠,也没见过他吃饭或者是
上厕所。只是在工人吃饭前的半小时,他到食堂去转一圈,嘱咐食堂把饭菜
搞好,他自己也可能就是抓这个时间吃点饭。等到工人们吃完饭回来,他早
已经坐在现场等着了。因为他坐在现场,总工程师和技术科室的头头也都围
着现场转,结果三天三夜真把设备安装好了。工人们都觉得从来没有干过那
么漂亮的活。厂长当即宣布,每人回家好好睡上两天两夜。他说:“打仗的
时候,如果这个山头有战略意义,就一定要拿下来,死人也要拿下来。搞生
产也是这个道理,该下决心的就得下决心。如果我手一软,你们说是十天完
成任务,过了‘七·一’一晃荡,半个月也完不成。”

他当厂长,就是全厂的第一把手,要求党委书记保证他的工作。他和老
党委书记合作得很好。后来书记换了人,同新书记两个人搭不好班子,厂长
找到市里,把书记硬给调走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厂长,身上有明显的优点,
也有用显的缺点。

在他身上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全在我眼前活起来了。我感到我把乔光
朴这个人物的内核抓住了,什么“下山”呀,“上任”呀,当“主角”呀,
所有的情节也跟着都活了。我的任务就是让笔尖跟着乔光朴走就行了,人物
完全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行事了。我只是提醒自己,不要阻拦他,不要让
他干出不符合他的性格的事。

我在郗望北这个人物身上也是费了周折的。在我写《乔厂长上任记》之
前,许多作品都已描写过王洪文、张铁生类型的造反派头头。我如果再把郑
望北也写成那种类型的人物,就毫无意思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一个人人
皆知的规律:人民群众和社会都不满足于文艺已经达到的、已经出现的东西。
艺术必须追求新的东西,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不断突破,不断前进。俗话说:
好话说三遍,谁也不爱听。因此,我就尝试着去塑造另一类造反派头头的形
象。

而且我认为把造反派写成郗望北这个样子是有意义的。在文化大革命
中,很多群众是真心实意,响应号召起来造反的,他们以为自己真正在捍卫
马列主义,捍卫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作斗争。把这些人全写
成王洪文式的坏分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造反派中确有王洪文式的
人物,也确有和“四人帮”直接有联系的坏分子,但是这类人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人是受了骗,当然其中许多人抱有个人的什么目的,也有的是沿着这
条线发迹起来,变坏了的。但是还有一个情况,当时谁如果不参加造反队,
那就像现在不参加揭批“四人帮”一样的不得人心,受到孤立。

我还认为,如果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提拔的干部全部当成“火箭”干部,
当成“双突”式的干部,一律赶走的话,将给我们国家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我亲眼看到不少工厂,从厂一级到车间一级,四十岁以下三十以上的这批干
部扛着大头,而这批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正是二十多岁,很多人参加了造反
队。如果现在把他们都说成是“四人帮”提拔的干部,是“火箭牌”的,一
律赶下台,将给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加剧新老干部之间的对立。

我在基层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出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所以,
我冒着被打棍子的危险,向党进一言。让党的工作者听郗望北发牢骚的话,
引起一点警觉,警惕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所以,我就塑造了现在大家
看到的这个郗望北。

最后我还想就乔光朴和童贞的爱情再说几句话。五十年代某大厂一位非
常能干的厂长在去苏联学习的途中,和一位同去的女干部发生了暧昧关系,
回国后和原来的爱人离了婚,同那个女干部结了婚。他在当时可能为这件事
还受了处分。我当时大为不解,深深替他惋惜。但是,我要命也没有想到,
在二十年后我会把他的错误改头换面写进了小说。而且还是加在倾注了我全
部心血的人物——乔光朴的身上。

但童贞的模特儿却不是那个女干部。童贞身上有我所熟悉和敬重的一个
气象学教授的影子。女教授已经六十多岁,是个老姑娘,性格孤僻,非常喜
欢小孩,说英语比说汉语还流利,吃馒头不吃皮。我很想知道她为什么一辈
子不嫁人,但一直不敢问,直到现在这还是个谜。

我拉拉杂杂地把《乔厂长上任记》的构思过程说完了,很可能没说清楚,
也只好这样了。这是一篇生活帐,搞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投资,写小说也要有
“资本”,这“资本”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生活积累。我写《乔厂长上任记》
从“生活积累材料库”里开支了多少呢?这篇东西就是帐目。

最后还要唠叨几句。这篇小说写得很粗糙,除了写作水平差,当时还有
一种急躁感,抄清之后几乎耐不住性子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仔细
推敲。当时,我曾狂妄地幻想,要是把全系统的厂长们召集到一块,让我把
这篇小说念一遍多好。念完之后就是立即批判我、审判我,我也认头了。党
培养我那么多年,我看出了问题,写进了小说,多少会对厂长们有点启发,
我也算尽了一个党员的责任。

有人说《乔厂长上任记》似乎没有完,没有结尾。我觉得生活没有结尾,
“四化”建设刚刚开始,我很难给小说加上结尾,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周克芹

(1936—1990)


四川简阳人,中共党员,一九五八年成都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历任生产
队长、会计、区干部、技术员,作协四川分会专业创作员,是中国作协第四
届理事、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一九五三年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石
家兄妹》、中短篇小说集《二丫和落魄秀才》、《周克芹短篇小说集》,长
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泪酒葫芦坝——《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诞生记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顾名思义,是几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生活故事。
这一群农民,有老年的,有中年的,有青年的,有男的,有女的。其中也有
我自己。

文学不需要写作者自己么?我看,是要的。有时候,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由这些经历所形成的思想、感情、个性、气质等,一
定会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我读书,读前辈作家留给我们的文学经典,我
常常掩卷沉思:从那个主人公,那个被作家倾注着满腔热情和爱的主人公身
上,我看到了作家本人。

事实正是这样:一个作家如果仅仅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他没有成为一
个具体的生活斗争的参与者,不是身临其境,与那一具体历史时期、具体的
环境里的群众一起同忧患,共哀乐,那么,无论他的思想是多么正确,概念
是多么明确,其作品的主题当然也无可非议,但是,总给人一种“隔着一层”
的感觉。甚至使人感到作者仅仅是一个并不高明的“阿姨”,在那儿板着面
孔教育小弟弟。至于思想认识本来错了,写出作品来歪曲了生活,那是另一
回事了。

我生活在农民群众中许多年了,我从来不拿着笔记本儿对谁进行采访,
不为搜集材料专门召开座谈会。我不习惯那样做,也不需要那样做。生活中
熟悉的人和事(有时是亲身经历的)以及新的感受、思考、希望等等,都是
我进行写作的材料。很多很多,写不完,有时简直来不及写,我恨自己笔太
笨,手太慢。向前进行着的生活,给我提供了太多的感受、问题和思考;我
所熟悉的庄稼人,以及他们的新的生活、命运、喜怒哀乐。。所有这些,我
已经写出来的,真是太少太少。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夜,我的笔记本上写着:

近日来,在酝酿长篇《天府之国》的过程中,主人公们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斗争

历史把我的思路拉回到了少年时代的五彩缤纷的生活。。

然而,现实的、更为贴近的生活,这些年来的经历和感受,却又迫使我不得不把一

九七八年的写作计划改动一下——先写《许茂家里的女儿们》(暂名),写几个男女农民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故事。。

紧接着,十一月二十三早晨,笔记本上又这样写着:


。。是的,就这样决定了。只需把我最熟的几个生产队的百十户人家,稍加概括,

即可以写成一部长篇。不是么?许茂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还有些缺点的老头子,他一辈子

养了许多女儿,女儿们个个都是能挺能干的,可日子依然过得不如意,很痛苦,他没有一

个儿子。他年轻时饱经沧桑,中年时有过一番雄心壮志。。现在他的家境比别人也富裕一

点,但他害怕回到旧社会去,他和他的女儿们,全是能人,个个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