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性科学教育小说:中国式性家教-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比如少女怀孕,说到底,是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的失败,而不应该是青春期恋爱的责任。孩子已经进入了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可是她们连最起码的怀孕知识和避孕知识都不懂,到底是谁的责任?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不应该扪心自问吗?!”
庄生讲完之后,向梦蝶建议:关于青春期恋爱,要多听听当事人及其家长的看法。
梦蝶认为庄生的建议在理,而且正中她的下怀。于是她又一连采访了好几个中学生,听听他们对青春期恋爱的看法。
婷婷(初中三年级,学习委员,喜欢阅读课外书籍):
“深圳是一个年轻而繁荣的城市,充满了活力也充满了诱惑。而自制能力相对比较弱的青少年在面对感情世界时往往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父母和老师指导,可是父母和老师都只满足于说教,除了说教就是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感情问题。比如,一个男生给女生写纸条,或者女生给男生写纸条,大人就认为这个男生或女生早恋,于是耳提面命,或者絮叨不已,大讲早恋的种种坏处,或者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诸如‘不学好’之类。其实,男女生相互传递纸条,只是青春期的一种心理反应,可能两个人只是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相反,男生与女生中间有一条‘界河’‘老死不相往来’,那倒应该大惊小怪了!
“对于四五十岁左右的家长来说,因为他们小时候受的教育和目前孩子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他们就试图让自己的孩子避免走‘弯路’,在感情上不知不觉就将一些成人的观念渗透给孩子,这是一个看似聪明实则大错特错的认识。”
小莉(高中三年级,成绩中上,正处于紧张的高考备战冲刺阶段):
“我是客家人,家里家教很严格,我还没有谈过恋爱,可能还未遇到一个打动自己的人,但我希望自由宽松一点,过于压抑会变态的。
“什么叫早恋?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现在大学生都可以结婚了,中学生为什么不能谈恋爱?更何况我看周围很多同学也就是牵牵手,交往密切些,这也能算是恋爱?我希望自己在大学能够真正的经历一次恋爱。”
华仔(高中三年级,班长,校学生会干部):
“我很赞同小莉的观点,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还用‘早恋’这样的词来形容我们,有些过分。我看过一份资料,说从20世纪开始,每过20年,孩子的青春期就会提前1年,现在青春期一般十二三岁就到了,我们不应该还算早恋。
“我觉得在学校恋爱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要影响到学习,毕竟学习才是第一任务。我曾经谈过两次恋爱,一次在高一,一次在高二,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否知道,但这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还让我在其他方面有了发展。我去竞选校学生会干部就是我高二的女朋友鼓励的,现在我感到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强了很多,后来她的成绩跟不上,为了不影响她,我和她在一起只是帮她补习功课,一上高三,她就提出了分手。
“如果有合适的,我觉得可以再谈谈,就算是积累经验吧。小莉不是说了吗,大学就可以结婚了,不尽早学习,就要被淘汰了。”
小强(高中二年级,电脑高手):
“从初中开始,就听老师和家长说早恋不好,因此一直压抑自己。高一的时候,我曾经暗恋一个女孩,但不敢对她表白,甚至连话也不敢跟她多说一句,一见到她就像做贼一样心虚。后来,她家移民去了美国,我痛苦了好久,痛恨自己太怯弱。今年我们通过‘伊妹儿’取得了联系,她说她现在有了男朋友,是个上海的移民,她告诉我当时我给她的印象不错,现在一想起这件事情就心痛。”
芬芬(高中二年级,普通中学的普通生):
“这要看怎么定义恋爱,如果说只是经常在一起,或者牵牵手什么的,这就算早恋的话,那我想大部分的中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拿我们班来说吧,人家早就给你们一对一对划分好了,如果谁没有GF(女朋友)或者BF(男朋友)是件很丢脸的事情。我有一个男朋友,他对我很好,有什么总能想到我,我们经常一起去看电影、逛街,我们最亲热的举动就是亲一下脸,这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亲嘴湿乎乎的,好不卫生。”
非儿(初中三年级,成绩中游,性格内向):
“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因为有一次在车站接吻被老师发现了,结果闹得很大,最后那个女生还转到了别的学校,那个男生成绩本来很好,结果自从那次事情以后,成绩一落千丈。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我感到在中学阶段恋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既然校规不允许谈恋爱,作为学生我们还是应该遵守的,毕竟老师不会害我们啊。
“老实说,我对这些方面还没有什么感觉,也曾有人给我递过纸条,但都被我断然回绝了,恋爱的事,等考上大学再说吧。”
学生们思想活跃,一个个开诚布公,向梦蝶敞开心扉,畅谈对青春期恋爱的看法与感受。
孩子们这样,那么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父母对青春期恋爱持何种态度?
梦蝶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家长的“青春期反应”甚于孩子,他们把早恋比作精神鸦片,如临大敌。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比孩子还要累,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早恋问题!”在深圳从事媒体工作的何女士说,“孩子不懂事,但大人都是‘过来人’,早恋只会让他们像吸鸦片一样深陷‘感情陷阱’,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失去人生的坐标。所以,必须把早恋扼杀在萌芽之中。”
在罗湖区政府机关工作的高先生对女儿看管很严,双方一度形成了紧张的“敌对”关系。半年前,他从家中猛增的电话费中发现了女儿的“苗头”:家里有人时,女儿接电话总是很紧张,几句话就匆匆挂断,甚至根本就不接电话;家里只有女儿时,电话又总是占线。接着,班主任老师也打来电话,反映她学习成绩下降,与一个男生“接触过密”。在无数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后,他破天荒地打了女儿一巴掌。
“早恋就是精神鸦片,宁可让孩子恨我们一阵子,也不能让她后悔一辈子!”高先生并不后悔自己打女儿的那一巴掌。他说,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差,对所谓的“爱情”十分痴迷,家长和学校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就是不负责任,就会毁掉他们的学业和未来。
家长们心中有一个不变的等式,那就是早恋等于荒废学业加偷吃禁果。身为人母、长年从事妇联工作的徐女士认为,早恋分心分神,百害而无一利,不仅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也影响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在接听的反映孩子早恋问题的电话中,九成以上的家长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由于“爱情”具有排他性,孩子们只能接受两个人的小天地,很难融入集体生活,性格也容易变得孤僻。
家长的担心似乎不无道理。一连几天,梦蝶都陆续收到了这样的“伊妹儿”。
一个15岁的女孩,她说:
“我跟班上一个男生相好,另一个女生恐怕也喜欢这个男生,她就声称要自杀,有一次还真的拿出小刀片打算割手腕。现在搞得这个男生很害怕,不敢跟我继续交往。我虽然气愤,可也没办法。不要真搞出什么人命来!我真想不通,明明我们两人相爱跟她又没有关系,她瞎起什么哄!此时此刻,我该怎么办?”
一个15岁的男孩,他说:
“S是我们班的班花,她个头有1米70,眼睛很迷人,清纯可人,学习也很好,我无可救药地爱上她了!我们马上就要初中毕业,再不向她表示就来不及了!可是我一连写了几封信给她,她都对我不理不睬,下课时我凑上去想跟她说话,她却调过头跟别的同学说笑去了。我不否认,我失恋了,我真的尝到了失恋的痛苦,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她,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梦蝶老师,我实在没办法才给你发去了‘伊妹儿’,您一定要教我怎么样才能让她接受我。”
一个16岁的女孩,她说:
“我在一所很不错的学校读初中,我很喜欢我同桌的男生,他也很喜欢我。因为当时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谈恋爱,所以后来我们就比较自然地在一起好了。
“和他在一起,我学会了接吻。
“初中时看过的爱情小说都有接吻的描写。记得郑渊洁在他的童话里写过:接吻就是舌头之间的拳击。我觉得挺对,就是舌头之间的拳击。后来,面临中考,我俩就心照不宣地分手了……”
还有很多,梦蝶都一一地看了。有不少她都给回了电子邮件,算是大姐姐对小妹妹、小弟弟的关心吧!
在每一封电子邮件的结尾,她都写上这样几段:
“指导,谈不上,是过来人的一点经验和教训吧,作为你的参考。
“青春期中的两性交往是一门学问,之所以称为学问,是因为里面的‘学问’实在太多。
“当人们习惯用‘两情相悦’‘异性相吸’‘一见钟情’等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两性交往时,并不等于这种交往总是那么浪漫,总是那么青春无悔。不要忘了在青春期恋爱里面一般都有许多困惑、无措、游移和不确定等因素,而这恰恰构成了学生时代的生活的颤音,美好乐章中的不和谐的音符,在花季雨季中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异性交往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同性交往有时候也会出现问题啊!”
关于青春期恋爱中的性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学生发生性关系问题,梦蝶也采访了一些同学。
一个叫强仔的同学说:
“中学阶段的第一任务始终是学习,如果男女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欣赏,有些朦胧的情感可以理解,如果到了发生性关系这种阶段,就有些过火了,我们毕竟还年轻,这些东西未必把握得好。再说了,男同学应该有责任感,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理智,轻易地跨过了那一步,虽然不会有法律责任,但始终要受到良心的谴责。”
一个叫阿华的同学说:
“我差点就有了一次性经验,不过当时太害怕,没有成功,后来我们也没有尝试过。我有一个死党,会在我面前说他的性经验,刚开始我很反感,后来也就自然了。其实,想想看,人家是两厢情愿,我们何必大惊小怪呢。他和女朋友有这种关系已经大半年了,但从来没有发生过怀孕的事故。”
一个叫丹青的女同学非常健谈,思想也很开放,简直是一个人小鬼大的精灵。她对梦蝶娓娓而谈。
她说:
“初三毕业后,我考上了另一所高中。刚开始,我人生地不熟,颇觉孤独,便经常和以前的同学联系。有一次,与旧同学结伴去体育中心看一场球赛。突然我发现其中一个球员是我原来班上的同学。他叫李楠,在体校上学。他也看到了我,休息时,主动过来同我搭讪。后来,我们便经常联系。也不知从何时起,看着他的笑我就会心跳,拉着他的手我就幸福得一塌糊涂,这就是爱情吧。不过他有女朋友了,我有点失落,想退出又有些不甘心。于是在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