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

第38部分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38部分

小说: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太阳再这么晒下去,还不知会有多少人给晒死呢!他就到附近山上砍了一
棵千年古树当扁担,挑起12座大山,去撵天上的太阳。二郎穿的是飞虎鞋,
迈开脚来一阵风,想走多快能走多快,想跳多高能跳多高。他撵上一个太阳,
就拿一座大山把它压下去。从山西那边过来,一连压下11个。剩下1个在东
海边上,他本来还想去撵,但这时己累得不能再动了。这 11个太阳中的 1
个,被二郎压在赤城西北9公里的地方,山下的泉水被太阳烧热了,这就是
现在的“关外第一泉”。它附近有两座小山,人称二郎墩,传说那是二郎歇
脚时,从鞋子里倒出来的砂子堆成的。
                             妈妈山与鸳鸯泊
     张北县境内有两处山水名胜:“妈妈山”与“鸳鸯泊”。妈妈山位于县
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地。那儿有两座毗连的小山,山顶各有一眼泉水,
长年不停地流淌,酷似一位母亲的两个乳房。鸳鸯泊位于县西北部,与尚义
县毗邻,其周围蒙、汉族杂居。鸳鸯泊是其汉名,蒙古族同胞习称“安固里
淖”。安固里淖水面面积7万亩,是河北省最大的内陆淖。古往今来,到这
两处来旅游观光者甚多,问其来历,当地蒙汉群众会津津乐道地叙述其美丽
的传说。
     妈妈山周围有一首流传久远的民歌:“妈妈山,朝天长,两股泉水漂奶
香。哺育蒙汉亲兄弟,耕耘稼稳牧牛羊。”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母亲生
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从小聪明勤劳,喜好侍弄庄稼,妈妈教他一首歌:“石
头锄儿尖尖,开荒造田;种上莜麦胡麻,吃莜面窝儿,穿麻布衫衫。”小儿
子从小瞟悍骁勇,喜好放牧牛羊,妈妈就教他另一首歌:“金鞭一抖长缨缨,
跨上骏马在草原上驰骋;看满滩的牛羊儿,多过那天上的星星。”弟兄俩渐
渐长大成人。一年春天,母亲突然得暴病去世。两个儿子趴在母亲身上哭得
死去活来,哭哑了喉咙,哭干了眼泪,也没能把母亲哭活,只得忍痛安葬了
母亲。这位母亲被埋葬后,两只奶头变成了两座山,就是如今的妈妈山。这
兄弟俩娶亲成婚后,不断繁衍后代,成为后来的两个民族:汉族和蒙古族。
所以现在人们常说:“妈妈山”是母亲的乳房,山头的两眼泉是母亲的乳汁:
汉族、蒙古族本是一母所生的一对亲兄弟。
     安固里淖为什么叫鸳鸯泊呢?当地人讲起来,故事里充满了蒙汉人民的
辛酸眼泪。早先年间,淖南有一个漂亮的汉族姑娘兰花儿,给地主家放羊。
淖北有一个壮实的蒙古族小伙巴杜尔,也给头人牧马。他俩常年在淖边放牧、
饮水,羊马合群吃草,巴杜尔和兰花儿成了亲密的伙伴。淖边的草儿黄了又
青,青了又黄,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巴杜尔越长越棒,兰花儿越长越俊。春
暖花开了,他俩不断地对歌,兰花儿唱:“高高山上一棵桃,独自一人我不
摇;鸟儿鸟儿捎个信,淖南的羊群盼马群。”巴杜尔和:“山沟沟山洼洼十
样样草,十样样看见妹妹百样样好;大风刮得雪花花飘,泼上生死和妹妹交。”
一天,在清沏见底的安固里淖边他俩互表爱恋之情,并商定年底和头人、地
主结了帐,一同远走高飞。不料,这天天黑回家,地主硬逼兰花儿与他的吐
大舌头、流口水的傻儿子成亲。兰花儿死也不从,折腾了一夜,也没入成洞
房,第二天一早,人们见安固里淖的水面上漂起了兰花儿的尸首。巴社尔听
说后,边哭边跑跳进了淖里,扑向兰花儿的尸首。此后,蒙汉群众千方百计
想把他俩打捞上来。但没有成功。不久,水面上出现了两只鸳鸯。人们说:
 “巴杜尔和兰花儿这对恩爱的棒小伙俊姑娘,是死也不散的鸳鸯。”打那儿
以后,人们称安固坦里淖为鸳鸯泊。
                            赐儿山与白凤冢
    赐儿山位于张家口市西1。5公里处,山势高耸,海拔1,005米,绿树成
荫,景色幽丽,其东麓有古刹一座,曰云泉寺,内奉送子奶奶神像一尊,俗
传可祈神求子,故得赐儿山名。云泉寺坐西向东,随山就势,择景而建,极
富自然情趣。寺内送子奶奶塑像身披凤衣,头戴凤冠,一旁站立十几尊送子
神仙。每年五月庙会,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其中大多为不孕妇女。赐儿山
云泉寺历史比较悠久。据明成化年间重修寺碑记载,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
年(公元1393年),后有增建,近代又广开山路,修建石瞪道224级,可达
山巅,眺望张家口全景。赐儿山西崖下有三眼天然石洞,中为风洞,相传洞
内风声呼啸作响;左右为水洞、冰洞,水洞泉水甘美,终年不竭不冻;冰洞
冰雪晶莹,盛夏不融。冰水两洞虽近在飓尺而寒温迥异,犹如冬夏,堪为一
奇观。洞前有明代柳树二株,洞酉有滴珠鸣玉洞,洞底有泉水涌出,洞顶水
珠下滴,其声珍珠,悦耳动听,平添了赐儿山的几分奇趣。山上还有矗云亭、
万松亭及烽火台遗迹。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赐儿山加筑护坡,遍植树木。1978
年云泉寺亦已修茸一新。
     张家口南行30公里就到了古城宣化,到了宣化就会听到人们向你讲述美
女李凤姐的传说,接着就会向你介绍“白凤冢”了。
    北京市郊昌平县南口至延庆县八达岭之间的20公里山沟,被称为居庸
关,俗名“关沟”。10世纪后关沟成为京师至塞外的通衢要道,车马骆驼川
流不绝。人们把这里的山水名胜汇集成72景,白凤家为其中一景。它源于宣
化美女李凤姐的传说故事。《旧都文物略》云:“宣化有女子李凤者,年十
四、五,为酒肆当炉。武宗微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
入肆沽饮,强幸焉。其父自外归,疑为暴客,奔告弁兵入援。帝拔关出,兵
士伏谒。乃令将凤入豹房(正德淫乐之所)。欲封为嫔妃,凤辞曰:‘臣妾
福薄命微,不应贵显。今以贱躯事至尊,己荣幸之至,伏愿陛下早回宫阙,
以万几为念,则臣妾心安,较爵赏犹荣。’帝颔之。因睹凤玄衣玄裳,益显
娇媚,故不强易宫妆。凤委婉劝帝还京,与凤并辔齐驱至居庸关,风雷交作,
凤睹关口所作四大天王怒目生动,眩晕坠马,帝亲扶之,驻跸行宫。凤伏枕
泣曰: ‘臣妾自知福薄,不能侍宫禁,请帝速归。’帝曰: ‘朕忍弃天下,
不忍弃爱卿。,凤一恸而绝。”李凤姐死后,正德武宗皇帝敕命黄土为茔,
将其葬于关西山上,冢成,上复之土一夜变白,而后草生其上亦皆白。故当
地老百姓皆俗称之为“白冢”。李凤姐之死,颇得众人同情,后人曾感而赋
诗叹曰:“乡问弱女误配龙,牡丹偏遭霜雪凌,可怜凤姐烈女性,叹兮呜呼
南轲梦。”
                                 万全社火
     社火,有的地方叫花会、耍玩意儿,是一种场面较大、参加人数较多的
民间娱乐活动。张家口地区的社火以万全县较为著名,其影响所及不仅河北,
连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也享有声誉。
     据方志记载,万全县的社火活动是从明朝末年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当时万全一带对三国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特别敬重,差不多稍大一点的村
庄都盖起了“三官庙”,还成立了“三官社”。每年新春佳节来临之前,“三
官社”向村民、大户、商家征款,筹备正月十五灯节期间为刘、关、张演出。
相传,正月十五那天,人们在“三官庙”前点一堆火,围着火唱歌,跳舞,
演奏乐器,这就是万全社火的雏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
活水平日益提高,社火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应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便形成了以
后这种活跃在街头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活动。
     万全社火的规模较大,参加演出者少则四十人,多则超百人。分力四股
头、六股头、八股头三种形式。村小的采用四股头,大村则采用八股头。有
串街和表演两部分内容。参加社火表演的人首先拒次序排列成两行,压着鼓
点进行串街流动演出,然后都集中在闹市地方 (比如街心广场)开场表演。
有走场子、定桩子、跑八字、九龙混水、跑海鱼儿、拧鼓子、打拳、钓鱼和
拉花等。此外,在晚上还增加“灯火”,其内容均为表现丰收的喜悦。参加
社火表演的角色各有分工,别具一格。如拉场人,负责指挥社火的整个活动,
都由老艺人扮演,相公打扮,一手扯长袍襟子,一手拿纸扇,倒退着走,以
便面对面指挥。拧鼓人是社火中的主角,整个活动的节奏皆按照他击出的鼓
点进行,都是四二拍子,打三拍空一拍。单独表演时,有踢鼓、满头花、骗
腿、背鼓等演技。拧鼓人的服装多数是武生打扮,头扎软巾,脚穿钉靴,额
前戴月牙和英雄球,上身剑袖子,下身红彩裤,表演起来气势非凡。演棒槌
的人多数是扮成各朝代的名将,脸谱十分精美,如扮杨七郎的脸谱就是一笔
虎。摆下阵后,演棒糙的人便开始打拳表演,常演的有猴拳等,对打起来给
人以紧张而轻捷的感觉。渔杆和船夫组成一对,配合着表演,扮相如同传统
戏曲 《打渔杀家》中的肖恩和肖桂英。在单项活动中,他们的钓鱼表演细腻
逼真,给人一种优美欢快的享受。拉花的是一伙女孩,身穿花色年装,头扎
抓角,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手持两个甩掸子扭着丰收舞,十分讨人喜欢。
社火中的打棍,主要流传在洋河两岸。据老人们讲,清朝未年有个缥头叫宋
林的看了万全社火,就在结尾处加进了这一招。现在的棍术有二龙头、不见
天、阴魂棍、勺子棍、七棍、夜叉、缠丝、杆子棍等9套。传统的节目有《张
飞夜战马超》、《岳飞大战金兀术》等。演出中9套棍术相互穿插,还要加
上盾牌、朴刀。打棍与戏剧的武打不同,要打得真实,棍棍打在要害处。对
打时始终有打击乐伴奏,以增加气氛。
     此外,在过去的万全社火中还有负责开路、打场子的“大头娃娃”等。
近年,又增加了孙悟空、猎八戒等富有情趣的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