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天下-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故意叹气说道:“这个麻烦如果不解决的话,只怕冀州我们是无法全部吞下去的,到时候,别说喝不到那些埋在地里的竹叶青,只怕就连我们幽州的美酒,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喝了。”
听燕王这口气,石方评马上说道:“王爷,到底是什么样的麻烦,竟然就连王爷也解决不了?”他心里却在想,什么样的麻烦,就连自己喝上幽州的美酒也没有机会了?
“李辰。”燕王的嘴里慢慢地吐出了这个名字。
“李辰?”听到这个名字,石方评的眉毛不由扬了一下,然后说道,“就是那个靠着姐姐的美貌当了侯爷的那个李辰?”
燕王叹了一口气说道:“就连方先生你也以为李辰真的只是一个靠着姐姐的美貌当上侯爷的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只怕真的没有机会再喝上幽州的美酒了。哎,这个李辰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厉害的人物?”石方评问道,“有多厉害?”
于是乎,燕王就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了石方评。说完关于李辰的一切,天已经差不多亮了,这两个人竟然这样谈了一宿。
“怎么样?方先生,可还认为李辰只是一个靠着姐姐的美貌当上侯爷的人?”燕王说完之后,忍不住总结性地问上一句。
“这个李辰竟然这般厉害。看来,这民间的传说,也不可以不信。”石方评说道,他早就听百姓对这个李辰的神话的传说,可是他都认为只是传说,未必是真实的,如今看来,这些传说有一大部分是真实的。
“先生,可有办法?”看到石方评的脸上露出了“认真”二字的表情,燕王知道这个石方评的好胜心被勾起来了,他马上趁热打铁问道。
“王爷,你方才不是说,有一个叫做白峰的人,给你出了一个主意,让你驱赶难民到广宗城外,看看广宗城里的夏军是什么样的反应吗?”石方评说道,“我想王爷已经知道了,这个李辰肯定是见死不救的,甚至连一颗粮食也没有分给那些百姓。是不是?”
燕王点了点头,他说道:“没错。”
“这个李辰真是一个聪明人。”石方评感叹地说道,“若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燕王心里人不足诽谤了石方评一下,你当然会那么做了,以你的性子,肯定是会担心难民进城,然后粮食短缺,没有粮食,你拿什么来酿酒喝呢?
虽然燕王心里是这样诽谤的,可是他还是忍不住问道:“为何说这个李辰聪明?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夏国的百姓,他这样见死不救,只怕会有失民心。”
“广宗城里有多少粮食?”石方评忍不住问道,“如果卑职没有记错的话,只有一万人的,三个月的军粮吧!”
“没错。”燕王也说道,“这些是在广宗的粮仓里的粮食,可是在老百姓哪里,还是有一些粮食的。”
“老百姓家里的那点粮食,只怕都不够自家吃的。他们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救城外的百姓?”石方评当下摇头说道,“李辰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能够给城里的百姓一条活路,也给城外的难民一个消息,让他们赶紧走,别奢望能够从广宗城里得到一颗粮食。是想将他们赶走。”
“李辰,看似绝情,实际上却是最聪明的一种方法。要知道,这些难民身上有没有瘟疫,真的很难说啊!”
……
第一百五十三章:酒鬼(二)
第一百五十二章:酒鬼(一)
燕王按照白峰的计策行事,打了一个打胜仗,将朝歌城外夏军的军营连同粮草都烧掉了,还杀死了对方的三千多人。使得朝歌城外的夏军不得不撤回了朝歌城里。
而他打了这个打胜仗之后,心情非常好,就下令撤退了。当然,在撤退的同时,他还来了一个空营计。直到他走了三天,朝歌城里的守军才知道他走了。
他一路往回撤,一路上贯彻了白峰所说的那种,烧光、抢过的政策,把难民都驱赶到了广宗。而他更是让何必修等人将粮草运回了信都。
如今燕王的五万大军,就在广宗城外东面的山上潜伏着。
夕阳西下,春日的阳光从营门照进来,将整个军营照得格外的明亮。燕王举杯喝着小酒,脑子里却在想别的事情。不为别的,就是这个白峰迟迟不见回来,使得他心里有些担心,这个白峰的安全。
在朝歌撤兵的那天,白峰说有些私事要去办,还约定了在广宗城东面的山上汇合,可是一连好几日都过去了,都没有见到白峰的影子。
“莫非这厮是骗我的?”燕王自言自语地说道,“他不想投效于我?”可是燕王转念一想,这也说不通啊,毕竟他给自己出的注意,是实打实的好主意。可是为什么他迟迟不归呢?难道他遇到了什么事情耽误了?
燕王很不解。他站起身来,就叫人传唤了另外一名谋士,这位谋士叫做石方评,是死去的石方寸的族弟,这两个人并称为幽州二石,都是很聪明的谋士。
只不过,石方寸做人做事比较和燕王的口味,而这个石方评则有一股子油腔滑调的、放浪不羁的脾气,这很不对燕王的脾气,但是燕王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能够成大事的人,就算不和自己的脾气,他也会将他收为己用的。
说起来,石方评对别人将他和石方寸相提并论,成为幽州的二石,心里很不舒服。因此,他不许别人叫他石先生,只让人叫他方先生。对于这样古怪的要求,燕王十分的无奈,可是还是接受了,反正无论是石先生还是方先生,都是这厮,不过是一个称呼。燕王也不是那么死脑筋的人。
况且这个石方评,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这厮监制出来的攻城武器,也是十分的好用的。
这次征伐冀州,这厮一直呆在营地里醉生梦死,自己为了不让他影响军心,就将他安排到了广平当了守城的。这个广平城没有什么可以丢的,也没有什么值得敌人去抢的,所以他才敢安排的。
因为要撤退,因此路过广平的时候,烧了广平的房子,驱赶了广平的百姓,这厮也回到了军队里了。这几日,据说还和往常一样醉生梦死当中。
果然,不一会儿,派去的亲信就回复道:“启禀王爷,方先生宿醉未醒,如今正在榻上酣睡。”
宿醉未醒?现在都什么时候了,黄昏了,他还宿醉未醒?!
燕王差点没有拍桌子骂娘,亏他的涵养好,脸色虽然变得十分的难看,可是很快这一脸的难看就消失殆尽了。他说道:“本王亲自方先生!”
燕王说完就走出去了。跟随着亲信,燕王很快就来到了一座小营门前,还没有撩开门帘,他就能够闻到很重、很浓烈的酒味。这酒气冲天的,这厮昨天晚上到底喝了多少酒?他看了一眼站在营门口的两名士兵说道:“方先生如今可在里面?”
两名士兵见来人是燕王,早就慌忙抱拳躬身施礼,不敢起来,如今又听到燕王这话,其中一个马上答道:“启禀王爷,昨天晚上,方先生喝了一坛子的竹叶青,酒坛就在这里。”随着士兵的手指一看,燕王看到了在营门不远的地方,已经有七八个酒坛子。
算算数量,几乎是每天喝上一坛。
这竹叶青可不同一般的酒。它里面可是放了十几种名贵的中药酿造而成的,这酒酒色金黄微微透明,而且因为有竹叶,所以还带着一丝的碧绿色,看起来十分的好看。这只是色泽,味道上也十分的独特,毕竟是加了中药的,有中药的香味还有竹子的清香。入口微甜却又有一些甘苦,十分的温和,无刺激感,甚至回味无穷。可是这样的酒喝多了,那就是上头的,可以让一个大汉醉上三天三夜。
看着那么大的一个酒坛子,燕王的脸色就变得更加怪异了,怪不得醉到现在。
“王爷,可要进去?”亲信忍不住问道。
燕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站在营门外的两个士兵说道:“如果方先生醒过来,你就告诉他,本王找他有事,让他到本王的营帐来。”
“是!”两名士兵立刻抱拳说道。
燕王回到自己的军营里,刚刚坐下来,就接到了一个探子的回报。
“你说什么?”燕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看着那个探子问道,“你说白先生的人头就挂着广宗城外?”
那个探子穿着一身破烂,面黄肌瘦,几乎是多走几步就会倒下的那种,活脱脱的就是一个难民的造型,可是他的眼睛却十分的有神,可以说是精瘦的一个人。
第一百五十四章:平王的小心思(一)
第一百五十四章:平王的小心思(一)
延津渡口。
夏国的军队的五万人马就屯在这里,营帐十分的整齐,进退有秩。
刘平顺自从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御驾亲征,心中说不激动的假的。他甚至连续做了几个的好梦,梦见自己亲自带着大军收复了冀州,甚至打到了幽州,并且和燕王决一死战,燕王的脑袋被自己亲手砍了下来,甚至那些塞外的民族因为蠢蠢欲动,而被自己杀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好梦,使得刘平顺好几个晚上半夜就笑醒了。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首先是这五万大军的粮草问题,虽然已经从青州、豫州、兖州和司隶等地调集了粮草,可是因为是春天,冰雪刚刚化开,道路十分的泥泞难走,这使得军粮迟迟不到位。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这个大前提的保障,五万的大军到这里已经半个月了,还没有出发,他心里说不着急是假的。
他每天都会问底下的人,粮草到哪里了,可是底下的人都回答在路上。
刘平顺今天又听到了这样的话,回到营帐的时候,脾气未免暴躁了一点,当下因为一个宫女打碎了一个茶杯,而让人将那个宫女拉出去杖责三十。
“陛下,粮草比较多,道路比较滑,陛下还需耐心的等待。若是陛下因此而烦躁,只怕未迎敌,已经输了心境。心境对统帅来说,是决定胜负的最为关键的。”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是萧寒。
说起来,萧寒之所以能够从潼关回来,完全是因为西陵那边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也不知道今年是不是大乱之年,西陵国的东征王李继也率兵造反了。
如今的西陵国和夏国没什么两样,所以此刻西陵别说攻打夏国了,只怕能不能完整还两说。
刘平顺看着萧寒说道:“萧寒,朕在这里等了半个月了。每天得到的都是粮草还在路上。这要朕等到什么时候?”
“以前,你说黄河的水里的冰还没有完全化,大船过河可能会因为和打的冰块相撞而发生意外,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已经没有暗冰了吧!而且我们的大船也已经造好了,我们可以过河了。粮草虽然还没有到齐,可是我们如今军营里的粮草,也够我们大军用上一个月了,到时候,我们边打,边等,不是更好吗?”
听到刘平顺这样的提议,萧寒不由叹气了。刘平顺毕竟是一个当皇帝的人,他没有打过仗,自然不知道对于打仗的军队来说,粮草有时候正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若是敌人玩坚壁清野,而自己的粮草又不足的话,那么等待自己的士兵的将是死亡的结束。
萧寒不由说道:“陛下,等一下吧,等前方的战报送过来,我们再决定是否出兵,这样比较好。”
“萧寒,你什么时候,变得如胆小了?”刘平顺问道,“丞相总是自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