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502部分

宋阀-第502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我办得到,也绝不这么干,徐严是什么人?奸猾之徒如果他只是“奸猾”也就算了,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这厮不知轻重,自以为是,把他老爹的“跋扈”学了个干净,却又没有他老子的手段和本事。这样的人要是推上去,迟早得出事。

倒是眼前这家伙,打仗不用说,性格也比较稳重,遇事不慌,临危不惧,是个不错的人选。但可惜了,在泾原军中,资历和威望都不够,又尤其是他大哥压在上头。不过,若是培养历练一番,也不无可能。

“你父的意思,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他,这事很难办。”徐卫沉声道。比起上次在徐原面前的表态,这一回紫金虎显得更直接一些。

“是,侄儿回去以后,如实转告父帅。”徐成道。

停了一阵,徐卫看着他,突然问道:“徐成,倘若有一天,你父不在帅位上,你又当如何?”

徐成显然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不假思索道:“无论谁继任,侄儿定当听从节制。”

徐卫轻笑一声,点头道:“道理是没错,但你也应该知道,你父一心想推你兄上台。”徐严徐成两兄弟不睦,这一点紫金虎是知道的。如果徐严执掌泾原帅印,那徐成基本上在泾原一路也就没什么大的作为了。

徐成默然无语,他当然清楚父帅的心思,他也知道一旦兄长登上帅位,自己在泾原也就是混日子了。但有什么办法?首先,父母双亲都偏爱“懂事听话”的大哥,其次,大哥和自己不同,他从受荫补作官开始,就一直在帅司行走,泾原大小将佐都对他恭敬有加,他的影响力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作为不受待见的次子,自己在泾原几乎看不到希望。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自己宁愿留在九叔麾下,也不愿回泾原的原因。

看他不说话,徐卫沉声道:“当初,你在九叔这里已经作到统制,但叔父还是执意让你回泾原去,知道为什么吗?”

徐成抬起头来,有些茫然,但似乎又从叔父的话里听出来一丝希望,因此嗫嚅着:“这,这想是,叔父有所考虑。”

徐卫脸上闪过一抹怪异的笑容:“你还真说对了,叔父确有考虑在。”

徐成神色一变,拱手道:“请叔父明示。”

“从你祖父算起,徐家在泾原已经两代人,几十年,这在陕西诸路里虽然不少见,但没有一家时间比你家长。现在战乱频繁,没有谁有那闲工夫来彻底整顿西军,因此维持稳定便是首要之务。之前你父开罪上司和朝廷的事,你也知道,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此。你父若卸任,泾原还是离不开你家,你父亲和一些泾原将佐或许都想让你大哥上台,但叔父不这么想。”徐卫直接挑明了。

徐成显得有些局促,如果还听不明白九叔的意思,那简直就是蠢货了。可问题是,这事他从来没有想过,现在突然降临到头上,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好大一阵后,他才道:“这事,父帅怕是不会答应。”

“他不答应不要紧。”徐卫笑道。“这事也不是他说了算。”

徐成无言以对,徐卫见状,站起身来:“好好想想九叔今天说的话,自己也应该省事一些,别总像个梦虫一样。”

建武二年岁末,徐卫在徐成回渭州之后,就作了一个动作。他得到川陕宣抚处置司的授权,擢升泾原副帅王禀为“承宣使”,承宣使从前叫“节度观察留后”,也就是预备节度使。这一段时间,王禀没有什么战功,在泾原副帅的位置上,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为什么要升他?这就是要让徐原知道,他想搞“世袭”这一点,上头不会同意。

徐原一收到消息,又急又恼,大骂堂弟不仁不义,六亲不认。可他也只能骂一骂,他虽然是泾原大帅,在泾原一路里他就是霸王。可泾原到底只是陕西治下一路,这种重大的人事变动,他无法左右。

但骂归骂,徐原深知自己已经六十好几,这个帅位坐不了多久,必须赶紧给儿子铺条路出来。他也知道,尽管徐九是家族里最小的弟弟,可人家现在是陕西最高军事长官,陕西的事务连徐处仁都要听他的意见,只要他肯帮忙,没有什么不可能。

有鉴于此,徐大放低身架,亲自给堂弟写报告。倒不提谁继任一事,反而主动提出,上司重开榷场互市,这是利国利军的大业,泾原从前就是旧榷场,请上司也考虑重开。

诚如胡茂昌所言,徐原在边境走私中渔利不少,所以他才有钱四处采购军粮。现在他主动请求重开泾原的榷场,也就是说他愿意把这一部分利益牺牲掉,来换取堂弟对儿子的支持。

而且,徐原考虑到直接“世袭”难度太大,几乎没有可能,因此退而求其次,希望上头能任命徐严为“经略安抚副使兼兵马副总管”,给王禀作个副手也行。以徐家在泾原的势力和影响,过几年扶正不是难事。

对堂兄释出的这个“善意”,徐卫没有回应,而是一反惯例,“莫名其妙”地授徐原次子徐成以“制置司干办公事”这一差遣。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徐成的身份,便从泾原军官,变成了制置司下派的官员。

结果,徐大一看堂弟这一手,恍然大悟。老九是想让徐成将来接泾原的帅位

一直到建武三年年初,徐原都没有消息,泾原陷入了沉默。徐卫也无暇顾及他,因为他正为收复全陕而努力准备着。

潜入河东的人传回了消息,河东主要的义军有这么几支。一是太行山的义军,他们基本上都是当年邵家兄弟的旧部。昔年,徐卫招讨河东时,邵兴邵翼两兄弟的义军兵力最强,邵翼更是亲率数千健儿,参加了徐卫指挥的平阳保卫战,防守外围的羊马墙。徐卫撤出河东后,邵家义军遭到沉重打击,邵家两兄弟接连阵亡,不得不放弃城池,转入太行山坚持抗金。

二是活动在隆德府和泽州一带的“红巾军”,士卒以红巾为标志,其首领据信是当年平阳城沦陷后,从城中逃出来的军官。因为这支义军打的是“徐”字旗,且作战尤其勇猛,李植几次进剿,没有一次不是大败而回的。就连金军,也吃过这支义军的亏,当初粘罕因为国内出现了不利于他的迹象,匆忙从陕西回国,走在河东半道上,就遭到这支义军的袭击。

另外,更能证明这支红巾军有虎儿军“血统”的证据是,除了其军法训练,颇多官军章法之外,他们和其他义军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义军嘛,一般也类似后世的游击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红巾军每次军事行动之前,都要经过周密的谋划和布置,其口号就是“不胜即死”,听着耳熟没?

这两支义军具体兵力不清楚,但都号称十万以上,挤干水分,几万人应该还是有的。除了他们以外,其他各处义军大大小小还有十几处。这所有的义军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紫金虎部属自居。徐卫当初兼任河东义军总管,对义军扶持很大,甚至还集训过义军将领,因此河东义军对他感恩戴德,甚至以“父”呼之。

“来了几个?”徐卫打马行于秦州街市上,一边向身旁的张庆问道。

“来了两个人,都自称杨进部下,急欲面见相公。”张庆回答道。

听到“杨进”这两个字,徐卫面上不禁一暗,遂催马快行。不多时,至制置司衙署,直入二堂,到制置使的办公堂里时,已有两人等候。

徐卫刚进去,张庆那一声“制置相公到”方出口,那两人快步上前,纳头就拜,话未出口,已大哭起来

徐卫一怔,见那两人伏地痛哭,说道:“知道你们不易,且起来说话。”

张庆亦上前搀扶,那二人这才起身,一个叫着郑普,一个叫黄守,都是三四十岁的壮汉,此时却哭得泪流满面。

徐卫坐下之后,立马问道:“你二人果真是杨进旧部?”

“招讨相公容禀,我二人昔年俱为杨守御部将,当时,卑职为指挥使,黄守为都头。”郑普泣答道。当年徐卫官拜“河东招讨副使”,正使是李纲,因此郑普仍以“招讨相公”称呼。

徐卫一时默然。自他建军开始,立下一条规矩,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决不放弃自己的兄弟。历年以来,他也一直是这么作的,但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就是杨进。

杨进,绰号“没角牛”,最初是在夏津县一处堵坊勾当。因为马泰的原因,徐卫杨彦等人和他狠狠干了一架,结下仇怨。后来,紫金虎在东京招兵,杨进带了一支人马来投,两人摒弃旧仇,杨进自此成为徐卫麾下战将。

平阳之役后,徐卫急欲与折家军回师陕西,参加“定戎之战”,遂留杨进守平阳,充任平阳守御使。定戎之役,西军大捷,但不料后来局势陡变,粘罕亲率大军来复仇。从此,杨进所部成了悬于河东的孤师后来,徐卫多方打听,知道平阳沦陷,守军全部阵亡……

“平阳如何失陷,杨进又是如何身死,你们细说。”张庆催促道。

那黄守抹了眼泪,叹道:“自招讨相公回师关中之后,杨守御坚守城池,金韩两军无论是强攻还是诱降,杨守御皆不为所动,率领守军百姓据城抗战。因平阳两壕三墙,城池坚固,金军韩军强攻数月不能下,然此时,城中缺粮,我军杀牛马为食,粮尽,以粗糠麦麸裹腹,最后甚至以沙土树皮充饥。无论再艰难,杨守御都告诫我等,‘招讨相公以平阳托付,虽互食骨血,战至最后,亦当坚持’。又说,招讨相公早早晚晚必然打回来。”

说到这里,郑黄二将不免再度落泪。徐卫也是面有悲戚之色,俯首不言。

“坚守六月之后,实在无以为继,有人提议开城投降,杨守御当场手杀此人。后金军攻破羊马墙,撞破城门,入城之后,四处屠杀。当时,我二人都混在人群之中,得以幸免。但杨守御带伤力战,誓死不降,他殉难时,已被十数创,卧于街角,当金军上前,他仍大骂不止,说虎捷军只有断头之将,没有投降之徒……”

“我等逃出城后,流落江湖,联络旧人,重新打出旗号,召集河东豪杰,转战各地,始有今日之红巾。多年来,我等无不翘首以盼,希望有朝一日,招讨相公能重回河东今河东忠义数十万,皆以相公旧部自居,愿相公早渡黄河恢复旧土”

第五百四十一章徐大病危

第五百四十一章徐大病危

紫金虎好生抚慰旧部,让他们回河东去联络各地的义军,等候陕西制置司的命令。

在徐处仁徐卫积极准备收复全陕的同时,襄汉地区已经鏖战数月。汉名完颜宗弼的兀术派遣偏师攻随州,自驱赶主力强攻襄阳。然数月以来,宋金两军无日不战,杀得难分难解。在随州城,金军架起多达**百座的砲车日夜轰击城池,荆湖宣抚司,神武后军的主要将领张仲雄一直坚持在一线指挥,激战之时,不幸被砲石所伤,副都统岳飞毅然担起指挥之责。

岳鹏举之坚忍冠绝全军,张仲雄负伤以后,他接过了指挥权,无论激战之时,还是间歇之际,他都保持在第一线指挥。寒冬腊月,守在城头的士兵苦不堪言,岳飞曾于城头通夜巡视,困乏之际,便坐于箭捆之上稍事歇息,起身时,铠甲上结的冰崩裂,铿然作响。将士们见他尚且如此,谁敢叫苦?

强攻数月不下,使得金军士气降到了谷底。将士懈怠,攻击的力度一天不如一天,金军的将领甚至抬了胡床到城前,坐在床上指挥。

在襄阳,尽管有兀术亲自指挥,十万大军将城池围定猛攻。然张伯奋和韩世忠等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