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计划代号为“急流”。对法国来说,这一计划还包括:英国特工不断地从其政府
官员和国防专家那里诱骗套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机密材料。
英法军事“合作”近年来有所加强。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英国1996年5 月份“疯
牛病”危机期间访英时还在承诺“要和英国团结合作”。尽管西方集团对相互间派
间谍之事均能接受,但很少有哪个国家象英国这样布置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情报行
动。
据说,这次窃密行动是在英国皇家海军得知法国可能已经研究和发展了反潜艇
技术后做出的决定。一位MI6 的官员说:“海军部的高级军官们听到此讯后暴跳如
雷,因为皇家海军一直为自己拥有别人无法侦察的潜艇感到骄傲。可是法国拒绝提
供详细情况,因此我们秘密情报局便承担了这一任务——了解法国进行潜艇追踪研
究的进展情况。”
英国一直想保持自己的水下核威慑能力,为此专门投资121 亿(有人说182 亿)
英镑研制了4 艘先进的“三叉戟”核潜艇。怕法国人研制出“以潜艇为目标的核导
弹”成了英国人的一块心病,以往英国人总认为核潜艇上的导弹是任何人也发现不
了的。而今法国的核威慑以及“可怕的侦察能力”将危及到英国的国防!英国人当
然坐不住了。
跟踪潜艇技术的新发展
一些大国投入巨资研究潜艇追踪问题已经开始,据说英国在北大西洋就安置了
永久性的水下传感系统以侦察俄国的潜艇。传统的声纳技术追踪潜艇的效果并不好,
去年俄罗斯新研制的“阿库拉”二级潜艇悄悄地游到了美国的东海岸都没被发现。
英国国防科学评估机构的一位发言人称,非声纳技术确实是一个重要领域。
如今“无声”侦察技术受到普遍重视。水下发动机系统的导热“痕迹”、地球
磁场波的失真、海底微生物种群移动等信号变化均成为分析潜艇存在及其方位的参
考数据。尽管有些专家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但无声纳技术还是越来越多地被重视起
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部队通过磁场信号侦察潜艇己有几年了。
法国布莱斯特海军基地是一个战略核潜艇基地,那位出卖国家秘密的工程师就
在这里工作。他向英国秘密情报局人员办的“国防技术咨询与出版公司”提供了法
国反潜艇方面的高新技术情报,并为此获得几千万英镑的“丰厚报酬”。
这位法国工程师向MI6 提供的科技情报涉及一种极敏感的仪器,该仪器能从卫
星上跟踪潜艇;法国布莱斯特海军基地和在土伦海军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研究
出一种方法——根据水波纹的变化发现潜艇踪迹;这位工程师还透露该仪器是通过
激光束和雷达搜索海面,记录波纹微小变化的……
美国海军专家诺曼·弗里德曼说:“我们知道有几个国家在使用这种技术,但
是通过波纹毫微米的变化来判断海底几百英尺处潜艇的位置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这一技术还不成功。如果法国已经研制出新技术,将打破核潜艇的威
慑地位。”(人们尚不清楚是否美国也分享了英国秘密情报局获得的这一情报。)
英国早已在欧洲部署了一支情报网队伍,它们都打着各种名义的公司。他们设
在法国的“科技咨询和期刊出版公司”的业务居然还挺兴隆,光顾这些公司的不仅
有专家、学者、作家,还有政府工作人员。“这些法国人中没有一个意识到自已是
在向英国情报部门提供了情况”。
英国特工为了窃取法国反潜艇机密绞尽了脑汁,作了充分的准备。1995年他们
首先派“国防技术咨询与出版公司”的编辑主动去接近那位早被“瞄”上的工程师,
后来又诱使他向装扮成公司经理的MI6 官员讲出了机密工程情况,双方还成默契谁
也不公开此事。看来法国的这位工程师的起码常识告诉了他——自已已泄露机密,
只是他还不清楚自己是在向谁提供情报。
英国海军分析家安东尼·布莱斯坦说:“法国对利用导热材料跟踪核潜艇的研
究非常重视,英国国防部得知法国的进展情况后感到震惊。”
70年代初,当英国正忙着是否进入欧共体的谈判时,情报部门就开始了一系列
的窃取经济情报的行动。MI6 的一位资深官员说,英国情报部门曾计划在法国驻英
大使馆安装窃听装置。
80年代初,撒切尔政府参加改革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的谈判的,MI6 就
把目标对准了一些法国政府工作人员。
1993年法国媒体报道:在一次友好访问中,一些英国情报人员扮成普遍工程师
混进了参观法国载核航空母舰的队伍,上船后,这些特工千方百计地想找到核武器
的所在位置……
(1996年第11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两百美元的代价
扬尔恭
1991年9 月11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因间谍罪判处恩·切尔诺夫8 年徒刑,
但是在5 个月之后俄罗斯总统发布命令,对切尔诺夫及其他9 名因“背叛祖国”而
判刑的人给予特赦。
1963年思·切尔诺夫是苏联侦察总局纽约办事处的技术人员。有一次他和克格
勃少校柯辛一起到纽约一家美国公司的批发站购买装修房屋用的建筑材料。他们同
售方谈妥不要收据,由售方给200 美元的回扣。事后他们两平分了这200 美元。随
着就发生了在侦探片中常常看到的故事。
第二天,当切尔诺夫到商店提取建筑材料时,在经理办公室已有两位先生等在
那里。其中一个人身材稍高,长着一副煽风耳,黝黑的长脸。他自我介绍说是联邦
调查局的人员,并说知道切尔诺夫是苏联情报机关人员。据切尔诺夫后来在法庭上
交待,他当时被激怒了,但是美国人反应十分平静,当场拿出他非法收取200 美元
单据的照片,还有他在纽约娱乐场所玩乐的照片,这些对侦察总局的人员是绝对有
份量的。在那些年代,苏联侦察机关驻外的人员去光顾酒吧、饭店、夜总会是要受
到严厉惩处的。此时切尔诺夫的火气全消,考虑到面临的危险,只好软了下来,表
示要考虑之后再定。在第二次见面时,切尔诺夫交给美国人两片用于密写的药片。
用这种药片溶水后写的字迹,肉眼是看不见的,人们称这种信件为密写信,是间谍
同本部联系的主要方法。如果得到这种药片,经研究分析找出显色的方法,则可轻
易地经过对信件的检查找出隐藏的间谍。因此这两个药片的价值是很高的。一星期
之后联邦调查局人员再次同他会面,感谢他提供的药片,并建议继续合作。切尔诺
夫回答说现在谈此问题毫无意义,因为很快就要回莫斯科,两年之后可能还要回美
国来工作,那时再谈合作的问题。
美国人并没有轻易放过这条已经上钩的鱼。在切尔诺夫回莫斯科之前,美国人
再一次会见他。同他一起于了杯,给了他10000 卢布,“米诺克斯”和“无赛娜”
小型相机和一本带有密写的俄英字典,同时还给他一个间谍代号“尼克”。
美国人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事实上对切尔诺夫经手翻拍的所有文件都有兴趣。
新的主子要求切尔诺夫拍照侦察总局的间谍在美国获取的各种文件的标题、目录、
页数及编号。这对美国人很重要,他们根据这些可以寻找隐藏在内部的苏联间谍。
据切尔诺夫自己交待,他成功地向美国人转交了3000多张胶片,内容都是侦察
总局取得的情报。这些胶片都是在1972年随苏联外交部出差国外时交给美国人的。
当时他的职务是苏共中央国际部的科员。他有外交护照,因此很容易的把两包胶片
带到国外。
切尔诺夫如何被揭露的?早在1987年,苏联包良克夫少将由于充当美国间谍被
处以极刑。他曾供出如下情节“1980年在德国同美国情报人员秘密会面时了解到切
尔诺夫给美国人提供了密写和其职务所能接触到的其他情报”……
在法庭上切尔诺夫承认了自己的罪过,详细交待了被美国情报部门策反的经过,
所提供的情报性质以及搜集、保存和传递的方法,他还解释说:他之所以犯罪完全
出于个人因素,而绝不是反对国家制度。
1991年9 月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因间谍罪判处恩·切尔诺夫8 年徒刑。5 个
月之后俄罗斯总统命令赦免了切尔诺夫的罪行。
记者访问了切尔诺夫,不是在众所周知的常年关押政治犯的彼尔姆斯科州35号
地区,而是在莫斯科他的相当不错的住宅里。在谈到他的古老的行当时,他说:侦
察工作是很灰暗和有些隐晦的工作。它的基本原则是:使人自愿的变成丧失道德。
在谈到包良克夫将军时,他说:“包良克夫是颗明星……我很了解包良克夫,在纽
约侦察总局办事处一起工作过,他是办事处副主任,为美国人工作了20年,不少我
们的‘地下人员’被他出卖了,国外侦察人员的调动情况,如谁到哪里去,担任什
么职务,他都知道。结果是这边派出去了,那边早已得到通知。人一到达目的地,
那边已经等着他了。其命运只能是或者为对方工作,或者进监狱。”为便于了解切
尔诺夫及其同行的情况,现将部分采访记录公布如下:问:克格勃少将柯辛的命运
如何,他是为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是中情报局工作?
答:说不准。但是我知道他为美国人做了很多工作。有一次,美国联邦调查局
人员为了安抚我曾告诉我说:“不只你一个人为我们工作”。他们还给我看了3 张
照片。照片显示的是克格勃和侦察总局办事处的走廊和我们驻联合国代表办事处。
在照片上每间办公室旁都画有箭头并注明工作人员的姓名。在我的试验室旁边也有
箭头,旁边写着“情报技术员切尔诺夫”。这些照片质量不高,颗粒很粗,这说明
是用微型胶片、大倍数放大而制成的照片。使用的是微型相机,并且伪装在某种物
品里面。
问:根据什么逮捕你的?
答:我是被包良克夫出卖的。但是克格勃并没有证据。
问:那么字典呢?
答:这是我自已交待的。但是我不知道那里有密写。在侦察总局的试验室里我
做了分析,没有发现什么,后来把字典送给了一位女同志……我不排除是美国人把
我交给了克格勃,因为长时间没有同他们联系。我为了摆脱他们,没有给他们提供
情报。
问:那么药片……
答:药片没有任何价值。在很多教课书中都有。当然在我们国家什么都是保密
的、在侦察总局连厕所的手纸都保密。
问:我们的侦察人员为什么会失败?
答:我们的人不是专家,钱花了无数,而成果等于零。只会滥竿充数。当时苏
联大使馆几百人中,克格勃和侦察总局的人员占了一半。而且他们的作法太坏。如
有人给某某打了“小报告”,不会有人去为你查对事实,一纸调令便把你调回国内。
出于恐惧,人们互不信任,喝酒也要躲在被子里。
问:那么你呢?
答:我过着正常